支原体概述及主要致病性支原体课件_第1页
支原体概述及主要致病性支原体课件_第2页
支原体概述及主要致病性支原体课件_第3页
支原体概述及主要致病性支原体课件_第4页
支原体概述及主要致病性支原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章

支原体mycoplasma第18章支原体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主要致病性支原体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主要致病性支原体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

掌握支原体的概念和主要生物学特性及与细菌L型的区别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1、支原体的种类;2、主要致病性支原体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掌握支原体的概念和主要生物学特性及与细概述summary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于1898年由Noccard首次分离出来,1967年将其正式命名为支原体。医学微生物(第9版)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对人致病的主要支原体及分类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脲原体属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嗜精子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发酵支原体、梨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医学微生物(第9版)对人致病的主要支原体及分类柔膜体纲支原体医学微生物(第9版)一、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形态0.3-0.5μm高度多形性:球、杆、丝状和分枝状Giemsa染色呈淡紫色

肺炎支原体的形态(扫描电镜×10000)医学微生物(第9版)一、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肺炎支原体的形态基本结构医学微生物(第9版)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基因组小,合成代谢有限外层:蛋白质及糖类中层:脂质(磷脂为主,胆固醇占36%)

凡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皂素、毛地黄苷、

两性霉素B等均能破坏细胞膜致其死亡内层:蛋白质及糖类生物被膜:抗吞噬作用特殊的顶端结构:黏附与宿主上皮细胞表面,与致病有关特殊结构结构基本结构医学微生物(第9版)细胞膜外层:蛋白质及糖类中层:脂2.培养特性

医学微生物(第9版)营养要求较高:

10%~20%人或动物血清以提供胆固醇与其他长链脂肪酸,多数还需要添加酵母浸液、组织浸液等pH适宜7.6-8.0,但解脲脲原体最适pH为5.5-6.5兼性厌氧微氧环境(含5%CO2和90%N2)中生长最佳繁殖方式多样,生长缓慢2.培养特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营养要求较高:医学微生物(第9版)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2~7天长出直径约10~600μm的“油煎蛋样”菌落支原体菌落(×100倍)Diense染色医学微生物(第9版)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2~7天长出直医学微生物(第9版)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清亮,用颜色变化单位(CCU)表示。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1.培养基对照;2~5为培养第2~5天结果医学微生物(第9版)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清亮,用颜色变医学微生物(第9版)相同点: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能通过滤菌器。固体培养菌落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临床表现相似,间质性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不育等。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医学微生物(第9版)相同点: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能通过滤医学微生物(第9版)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

鉴别点支原体细菌L型细胞壁缺失原因与遗传特性有关

与原菌相关,可以回复细胞膜含高浓度固醇

细胞膜不含固醇培养特性需要胆固醇

大多需要高渗培养菌落大小生长慢,菌落小菌落稍大(0.6-1.0)液体培养液体培养混浊度极低有一定混浊度,可附壁不同点:医学微生物(第9版)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鉴别点3.生化反应

医学微生物(第9版)支原体葡萄糖精氨酸尿素pH吸附细胞肺炎支原体+——7.5红细胞生殖支原体+——7.5红细胞人型支原体—+—7.3—发酵支原体++—7.5—嗜精子支原体—+—7.0—穿透支原体++—7.5红细胞,CD4+T细胞梨支原体++—7.5?脲原体——+6.0红细胞a人类主要支原体的生化反应3.生化反应医学微生物(第9版)支原体葡萄糖精氨酸尿素p4.抗原结构

医学微生物(第9版)补体结合试验可检测糖脂类抗原

ELISA试验可检测蛋白质类抗原血清抗体鉴定:生长抑制试验(growthinhibitiontest,GIT)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cinhibitiontest,MIT)抗原特异,少交叉,有鉴定意义;抗原抗体可相互检测4.抗原结构医学微生物(第9版)补体结合试验可检测糖脂5.抵抗力医学微生物(第9版)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对化学消毒剂敏感,但对结晶紫、醋酸铊和亚碲酸钾等有抵抗力。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天然耐受。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和交沙霉素等敏感,对作用于DNA旋转酶而阻碍DNA复制的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旋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等敏感。5.抵抗力医学微生物(第9版)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致病机制

黏附素

黏附于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的黏蛋白受体上,导致宿主细胞损伤。生物被膜

具有抗吞噬作用并形成多重耐药性。毒性代谢产物

如神经毒素、磷脂酶C、核酸酶、过氧化氢和超氧离子等均能引起宿主黏膜上皮细胞或红细胞的病理损伤。脂蛋白

经机体TLR2识别后激活固有免疫系统,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等产生一系列促炎细胞因子和介质的表达而参与免疫应答。穿透支原体能黏附并侵入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损伤。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致病机制黏附素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2.所致疾病支原体感染部位所致疾病肺炎支原体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非典型肺炎、支气管炎、肺外症状(皮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生殖支原体生殖道尿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不育人型支原体呼吸道、生殖道附睾炎、盆腔炎、产褥热、慢性羊膜炎,新生儿肺炎、脑炎、脑脓肿发酵支原体呼吸道、生殖道流感样疾病、肺炎、关节炎嗜精子支原体生殖道不孕、不育穿透支原体生殖道协同HIV致病梨支原体生殖道?协同HIV致病脲原体生殖道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人类致病支原体的感染部位与所致疾病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2.所致疾病支原体感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3.免疫性体液免疫

膜蛋白抗体包括IgM、IgG和sIgA,在抗支原体感染中发挥主要

作用,特别是sIgA,在局部黏膜阻止支原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免疫

特异性CD4+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和GM-

CSF,活化巨噬细胞而清除支原体感染。免疫细胞在清除支原体

的同时,释放大量炎症细胞因子,也能引起自身组织损伤。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3.免疫性体液免疫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mainpathogenicMycoplasma第二节主要致病性支原体第二节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13-05医学微生物(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菌体大小为0.2~0.3μm,呈高度多形性菌落呈“油煎蛋”状能发酵葡萄糖,不能利用精氨酸与尿素,能产生过氧化氢,对豚鼠红细胞呈

现β溶血环,对亚甲蓝、醋酸铊和青霉素不敏感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致病物质:黏附因子:P1表面蛋白(170kDa)和P30(32kDa)为主要黏附因子,使肺炎支原体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定植后侵入细胞。有毒代谢产物:产生H2O2,使宿主细胞的触酶失去活力,纤毛运动减弱、停止乃至脱落消失,RNA及蛋白合成减少,使宿主细胞功能受损。脂蛋白:能刺激炎症细胞在感染部位释放大量TNF-α、IL-1、IL-6等促炎细胞因子引起组织损伤。外毒素: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community-acquired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toxin,CARDS)可激活炎症小体,分泌IL-1引起炎症反应。(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夏末秋初,5~15岁青少年发病率最高所致疾病: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sIgA、血清特异性IgM、IgG和致敏的淋巴细胞,但抗体的保护作用不完全。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或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较轻,以咳嗽、发热、头痛、咽喉痛和肌肉痛为主,可伴有

呼吸道外并发症,如皮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13-10(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第9版)1、病原体检测液体和固体培养基接种特异抗血清做GIT和MIT进一步鉴定2、血清学检查冷凝集试验:用(Mp感染)病人血清与人O型血红细胞或自身红细胞混合,

4℃过夜时可发生凝集,而在37℃时这种凝集又分散解离开ELISA:检测支原体膜蛋白的抗体13-10(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第9版)1、病原13-10医学微生物(第9版)

3、快速诊断应用P1蛋白和P3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ELISA从患者痰、鼻洗液或支气管灌洗液中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用PCR技术从患者痰液标本中检测肺炎支原体的16SrRNA基因或P1蛋白基因13-10医学微生物(第9版)3、快速诊断应用P1蛋白13-10(四)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第9版)无有效疫苗

对青霉素天然耐受,可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治疗13-10(四)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第9版)无有效疫苗二、脲原体(Ureaplasma)13-0513-06医学微生物(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菌体直径为0.05~0.3μm,多为单个或成双排列,菌落呈“油煎蛋”状能分解尿素,不分解糖类和精氨酸,磷脂酶阴性,四唑氮盐还原阴性对1∶2000的醋酸铊不敏感根据细胞膜多带抗原(MB-Ag)不同,将解脲脲原体分为14个血清型,2个生

物型;根据16SrRNA基因和16~23SrRNA间区将14个血清型分为2个种,即解脲

脲原体和微小脲原体二、脲原体(Ureaplasma)13-0513-06医学微(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为条件致病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患者与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所致疾病: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尿路结石等脲原体感染后,可检测到IgM、IgG和黏膜局部sIgA;LAMPs可趋化吞噬细胞到炎症部位,清除脲原体;另外,LAMPs可诱生大量的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引起免疫病理损伤(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为条件致病菌,主要通13-10(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第9版)1、病原体检测液体和固体培养基接种特异抗血清做GIT和MIT进一步鉴定2、核酸检测PCR检测脲酶基因、多带抗原(MB-Ag)基因和16SrRNA基因13-10(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第9版)1、病原13-10(四)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第9版)加强性道德和性卫生教育,提倡洁身自爱,坚决取缔卖淫嫖娼对高危人群及其性伴侣进行及时检查与治疗四环素类、喹诺酮类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的首选药物13-10(四)防治原则医学微生物(第9版)加强性道德和性卫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对人类致病的支原体归属于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G+Cmol%低,仅25%~40%。细胞膜胆固醇含量高。兼性厌氧,生长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出典型的“油煎蛋”样微小菌落。不同支原体对葡萄糖、精氨酸和尿素的分解能力不同。支原体通过多种机制能引起机体不同疾病,如非典型性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实验室诊断包括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与核酸检测。预防措施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治疗首选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第18章

支原体mycoplasma第18章支原体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主要致病性支原体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主要致病性支原体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

掌握支原体的概念和主要生物学特性及与细菌L型的区别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1、支原体的种类;2、主要致病性支原体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掌握支原体的概念和主要生物学特性及与细概述summary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于1898年由Noccard首次分离出来,1967年将其正式命名为支原体。医学微生物(第9版)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对人致病的主要支原体及分类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脲原体属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嗜精子支原体、穿透支原体、发酵支原体、梨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医学微生物(第9版)对人致病的主要支原体及分类柔膜体纲支原体医学微生物(第9版)一、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形态0.3-0.5μm高度多形性:球、杆、丝状和分枝状Giemsa染色呈淡紫色

肺炎支原体的形态(扫描电镜×10000)医学微生物(第9版)一、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肺炎支原体的形态基本结构医学微生物(第9版)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基因组小,合成代谢有限外层:蛋白质及糖类中层:脂质(磷脂为主,胆固醇占36%)

凡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皂素、毛地黄苷、

两性霉素B等均能破坏细胞膜致其死亡内层:蛋白质及糖类生物被膜:抗吞噬作用特殊的顶端结构:黏附与宿主上皮细胞表面,与致病有关特殊结构结构基本结构医学微生物(第9版)细胞膜外层:蛋白质及糖类中层:脂2.培养特性

医学微生物(第9版)营养要求较高:

10%~20%人或动物血清以提供胆固醇与其他长链脂肪酸,多数还需要添加酵母浸液、组织浸液等pH适宜7.6-8.0,但解脲脲原体最适pH为5.5-6.5兼性厌氧微氧环境(含5%CO2和90%N2)中生长最佳繁殖方式多样,生长缓慢2.培养特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营养要求较高:医学微生物(第9版)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2~7天长出直径约10~600μm的“油煎蛋样”菌落支原体菌落(×100倍)Diense染色医学微生物(第9版)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2~7天长出直医学微生物(第9版)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清亮,用颜色变化单位(CCU)表示。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1.培养基对照;2~5为培养第2~5天结果医学微生物(第9版)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清亮,用颜色变医学微生物(第9版)相同点: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能通过滤菌器。固体培养菌落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临床表现相似,间质性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不育等。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医学微生物(第9版)相同点: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能通过滤医学微生物(第9版)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

鉴别点支原体细菌L型细胞壁缺失原因与遗传特性有关

与原菌相关,可以回复细胞膜含高浓度固醇

细胞膜不含固醇培养特性需要胆固醇

大多需要高渗培养菌落大小生长慢,菌落小菌落稍大(0.6-1.0)液体培养液体培养混浊度极低有一定混浊度,可附壁不同点:医学微生物(第9版)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鉴别点3.生化反应

医学微生物(第9版)支原体葡萄糖精氨酸尿素pH吸附细胞肺炎支原体+——7.5红细胞生殖支原体+——7.5红细胞人型支原体—+—7.3—发酵支原体++—7.5—嗜精子支原体—+—7.0—穿透支原体++—7.5红细胞,CD4+T细胞梨支原体++—7.5?脲原体——+6.0红细胞a人类主要支原体的生化反应3.生化反应医学微生物(第9版)支原体葡萄糖精氨酸尿素p4.抗原结构

医学微生物(第9版)补体结合试验可检测糖脂类抗原

ELISA试验可检测蛋白质类抗原血清抗体鉴定:生长抑制试验(growthinhibitiontest,GIT)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cinhibitiontest,MIT)抗原特异,少交叉,有鉴定意义;抗原抗体可相互检测4.抗原结构医学微生物(第9版)补体结合试验可检测糖脂5.抵抗力医学微生物(第9版)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对化学消毒剂敏感,但对结晶紫、醋酸铊和亚碲酸钾等有抵抗力。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天然耐受。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和交沙霉素等敏感,对作用于DNA旋转酶而阻碍DNA复制的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旋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等敏感。5.抵抗力医学微生物(第9版)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致病机制

黏附素

黏附于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的黏蛋白受体上,导致宿主细胞损伤。生物被膜

具有抗吞噬作用并形成多重耐药性。毒性代谢产物

如神经毒素、磷脂酶C、核酸酶、过氧化氢和超氧离子等均能引起宿主黏膜上皮细胞或红细胞的病理损伤。脂蛋白

经机体TLR2识别后激活固有免疫系统,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等产生一系列促炎细胞因子和介质的表达而参与免疫应答。穿透支原体能黏附并侵入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损伤。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致病机制黏附素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2.所致疾病支原体感染部位所致疾病肺炎支原体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非典型肺炎、支气管炎、肺外症状(皮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生殖支原体生殖道尿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不育人型支原体呼吸道、生殖道附睾炎、盆腔炎、产褥热、慢性羊膜炎,新生儿肺炎、脑炎、脑脓肿发酵支原体呼吸道、生殖道流感样疾病、肺炎、关节炎嗜精子支原体生殖道不孕、不育穿透支原体生殖道协同HIV致病梨支原体生殖道?协同HIV致病脲原体生殖道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人类致病支原体的感染部位与所致疾病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2.所致疾病支原体感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3.免疫性体液免疫

膜蛋白抗体包括IgM、IgG和sIgA,在抗支原体感染中发挥主要

作用,特别是sIgA,在局部黏膜阻止支原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免疫

特异性CD4+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和GM-

CSF,活化巨噬细胞而清除支原体感染。免疫细胞在清除支原体

的同时,释放大量炎症细胞因子,也能引起自身组织损伤。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和免疫性3.免疫性体液免疫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mainpathogenicMycoplasma第二节主要致病性支原体第二节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13-05医学微生物(第9版)(一)生物学性状菌体大小为0.2~0.3μm,呈高度多形性菌落呈“油煎蛋”状能发酵葡萄糖,不能利用精氨酸与尿素,能产生过氧化氢,对豚鼠红细胞呈

现β溶血环,对亚甲蓝、醋酸铊和青霉素不敏感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致病物质:黏附因子:P1表面蛋白(170kDa)和P30(32kDa)为主要黏附因子,使肺炎支原体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定植后侵入细胞。有毒代谢产物:产生H2O2,使宿主细胞的触酶失去活力,纤毛运动减弱、停止乃至脱落消失,RNA及蛋白合成减少,使宿主细胞功能受损。脂蛋白:能刺激炎症细胞在感染部位释放大量TNF-α、IL-1、IL-6等促炎细胞因子引起组织损伤。外毒素: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community-acquired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toxin,CARDS)可激活炎症小体,分泌IL-1引起炎症反应。(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夏末秋初,5~15岁青少年发病率最高所致疾病: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sIgA、血清特异性IgM、IgG和致敏的淋巴细胞,但抗体的保护作用不完全。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或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较轻,以咳嗽、发热、头痛、咽喉痛和肌肉痛为主,可伴有

呼吸道外并发症,如皮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医学微生物(第9版)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13-10(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第9版)1、病原体检测液体和固体培养基接种特异抗血清做GIT和MIT进一步鉴定2、血清学检查冷凝集试验:用(Mp感染)病人血清与人O型血红细胞或自身红细胞混合,

4℃过夜时可发生凝集,而在37℃时这种凝集又分散解离开ELISA:检测支原体膜蛋白的抗体13-10(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医学微生物(第9版)1、病原13-10医学微生物(第9版)

3、快速诊断应用P1蛋白和P3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ELISA从患者痰、鼻洗液或支气管灌洗液中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用PCR技术从患者痰液标本中检测肺炎支原体的16SrRNA基因或P1蛋白基因13-10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