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张-完整版课件_第1页
人教版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张-完整版课件_第2页
人教版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张-完整版课件_第3页
人教版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张-完整版课件_第4页
人教版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张-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题剖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概览1991年1917年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改革以及挫折

线索梳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课标要求:⑴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⑵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

经验教训。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

1918年,诺夫斯基大叔说当时,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¾国土被敌人控制,反革命活动猖獗。经济凋敝,物资奇缺。家里的粮食上交了,老大的厂子收归国家了,老二的店关了。一切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思考1:“非常时期”指什么?思考2:采取“非常措施”的目的是什么?“非常措施”有哪些?★“非常时期”指的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目的:1、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2、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

★措施: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有什么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目的内容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农民说他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慧眼识真假结合“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的相关内容,试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简要评价。巩固了苏维埃政权。(1)特殊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一项特殊政策。

读读、议议5、评价阅读、思考、探究(2)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生产关系的发展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小企业全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B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

好不容易挨到1921年,我们的红军部队终于消灭了国内外的敌人。大旱灾可饿死了不少人。听说邻村都起来造反了,水兵也闹起来了。

思考:这段话表明了俄国社会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出现了什么问题?俄国怎么样处理出现的问题?1、背景(1)根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直接: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

峰回路转之新经济政策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

政府终于管我们的死活了,说是让我们交粮食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了。老大的厂子恢复营业了,老二的店重新开张了,国家还把一些大项目交给外国人开发。美国来了个叫什么哈默的年轻人来开棉厂,听说工人有更多的生产积极性。思考:这段话反映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里的哪些具体内容?有什么意义?1、背景(1)根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直接: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2、内容3、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新经济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允许自由贸易按劳分配

峰回路转之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粮食税国有为主,私有并存恢复自由贸易取消实物配给制部门农业工业流通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两个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余粮收集制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

特点: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内容及特点、实质实质:后退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整的实质是什么?随堂检测二1、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A、1922年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力C、苏维埃政府免去农民的赋税D、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家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D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

1924年莫斯科的雪花飞舞着,伟大领袖列宁同志离开了我们,我和儿子们都很伤心。由像钢铁一样的斯大林同志继任,看来国家政策又有大动作了。

为什么国家政策又有大动作?有哪些动作?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1.背景(1)苏联建立时间:1922年12月加盟共和国:(1924年)

(2)列宁逝世(3)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国内工业生产还极其落后。

功过参半之“斯大林模式”2、定义——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3、主要表现项目内容工业政策农业政策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功过参半之“斯大林模式”经济建设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斯大林模式”特点: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苏联的五年计划建设评价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牺牲农民利益,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农业工业

突出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生活物资供应匮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无法体现。比例失调的“恶果”

(苏联)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积极(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4)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道:“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苏联的这个办法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