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 必修下册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细读精讲_第1页
统编版(2019) 必修下册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细读精讲_第2页
统编版(2019) 必修下册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细读精讲_第3页
统编版(2019) 必修下册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细读精讲_第4页
统编版(2019) 必修下册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细读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细读精讲教材原文臣闻求木之长(zha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u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缺乏,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竭诚那么吴越为一体,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那么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那么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那么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那么思慎始而敬终,虑壅(yong)蔽那么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那么思正身以黜(chU)恶,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那么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白话翻译臣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深扎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德行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将会极力推崇至高无上的皇权,永远保持无穷的福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德行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好比)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净,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当年西门豹曾身佩软皮,董安于佩戴强弓。在这里代指有益的规劝。),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盛于往日,假设鱼假设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简要评述:唐朝初建立时,太宗吸取隋鉴,任用贤才,采取轻徭薄赋、劝农务本的政策,实行教化治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迎来了天下安宁的贞观之治局面。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当时唐太宗在社会脱离战乱,逐步稳定繁荣的情况下日渐懈怠,生活逐渐奢靡放纵,不思朝政。魏徵敢于谏净,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本篇课文即是其中第二疏。《谏太宗十思疏》的核心观点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通过木之根本与水之源泉类比德义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真诚、恳切地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而后,魏徵总结了"凡百元首”的历史经验,通过"竭诚"和"傲物"两种对待人民态度的比照,以及将君民关系比作水与舟关系的比喻,说明统治者得民心的关键性。接着,魏徵提出"十思",即"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要求太宗克制私欲,戒除骄躁与怠惰,端正对待下人的态度,合理行使赏罚权力。文章的结尾局部从正面论述了做到“十思"后的好处,向太宗描绘出了“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蓝图。这封谏书时刻保持自己作为言官的不卑不亢,却又充满了作为一国之臣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在内容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语言上整齐错落,骈散结合,读来酣畅淋漓、气势磅礴,更让人为这拳拳忠心而感动。学而习之:试题(一)理解性默写.《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照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期望到达的理想政治境界是:.《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二)选择.选出以下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这B.莫不殷忧而道著B.莫不殷忧而道著C.那么思谦冲而自牧D.虽董之以严刑牧:养,这里指提高修养董:督责.以下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臣闻求木之长者人君当神器之重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C.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董之以严刑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况于明哲乎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竭诚那么吴越为一体,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那么思无以怒而滥刑.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二)选择.B(殷:深)2.B(A选项,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人君当神器之重,结构助词,的。B选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C选项,臣虽下愚,虽然。虽董之以严刑,即使。D选项,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连词,表转折。而况于明哲乎,连词,表递进。)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在(创业之初)处于深切的忧虑之中而治道显著,功德圆满之后德行就开始衰微了。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取得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守住天下时德行却缺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吴越也能结成一体,傲视别人,骨肉亲人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外表上恭敬但是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民众(心怀怨恨的力量);人民就像水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一样,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怎么可以忽视呢!身为国君之人,如果见到能引起(自己)贪欲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警诫;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并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处于百川之下却能容纳百川;喜爱田猎,就想到用三面之网(不要赶尽杀绝),以此为限度;担忧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忧(耳目)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奸邪之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贬斥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所讲的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纳,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们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传播他们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王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像赤松子、王子乔两位神仙那样的的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就能治理好天下,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感化。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朵、明亮的眼睛,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作文讲记《谏太宗十思稀》中的君臣之道提到中国古代的理想君臣关系,我们总能第一时间想到唐太宗和魏徵这一对明君贤相。唐初之所以出现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名场面",一方面是因为唐太宗作为君主能够励精图治、广纳贤才良言,另一方面也与魏徵等净臣直言进谏、及时纠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贞观政要》就向我们具体展现了贤臣进谏与君王纳谏的君臣间良性互动,"谏铮”这一政治手段也成了维护君臣之道,实现天下大治的重要纽带。魏徵与唐太宗共事期间,共上谏书二百余道,总陈十数万字,《谏太宗十思疏》是其中较有代表性、广为人知的一道谏书,充分反映了魏徵心目中理想的为君之道与为臣之道。一、《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为君之道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认为,作为君主最根本需要施行的是“德义"。在这篇谏文中,德义被分为了三个方面。首先,为君者要有自我修养;其次,在朝堂上要公正待下;第三,要对人民百姓心怀仁德。作为君主,首先要保持个人品性端正。魏徵提出的"十思"中,个人修养之"思"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例如"见可欲那么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那么思知止以安人"两句,告诫君王不可过份奢侈「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那么思江海下百川"两句,告诫君王不可骄傲自满「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那么思慎始而敬终"告诫君王不可纵欲无度「想谗邪那么思正身以黜恶”那么告诫君王应整躬率物,修身垂范。唐太宗对待朝臣,魏徵在“十思”中特别围绕着如何知人善用向太宗提出了建议。例如,"虑壅蔽那么思虚心以纳下"告诫君王不可堵塞言路、轻视人言「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那么思无因怒而滥刑”那么告诫君王不可赏罚不公,有失偏颇。君主执掌天下,拥有世上最大的财富,掌握万民的生杀大权。因此国运兴衰,直接取决于君主是否能够运用好手中之权,经世纪邦,治国安民。太宗登基之初,为了防止重蹈隋末农民起义的覆辙,励精图治,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不过分动用民力,因此百姓富足,社会安定;但随着“贞观之治"日新月盛,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微就此提出"将有作那么思知止以安人",希望提醒太宗民为国之本,本固才能邦宁。以上几个方面中,自我修养要求君主向内自省,克制奢欲,强调君主应利用好"当神器之重”的帝王权力;对待周围的朝臣,君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强调君主在君臣关系上应"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对待天下百姓,君主要时刻警醒自己民心如水的道理,强调君主"竭诚待下”的民本思想。这三层要求,也恰恰暗合了中国儒家传统中对于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由近及远、由自身推及天下,如水波涟漪般逐层外扩的政治哲学。二、《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为臣之道《谏太宗十思疏》为君主敲响了戒骄戒奢之警钟,其中提出的为君之道在后世被执政者们当作治国理政之圭臬,唐太宗也被当作从谏如流之典范。魏徵直言进谏太宗的事迹广为后人所知,但细读这封谏书,品味其中的语言,便可见他也不是一个只知快人快语、正言不讳的人。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语言委婉而又十分深刻,从写作意图、语言艺术角度等来看,这篇谏书也蕴含着魏徵的为臣之道。文章开篇便有铺陈之势,采取了战国以来的散文传统中的类比推理,以人尽皆知的常识作为切入点,用固本浚源的例子类比治国理政要厚积德义,进而阐发"居安思危"的政治议论,这正是魏徵的巧思所在。文章第二段围绕"创业和守成”的主题展开,用"殷忧"与"得志"两种不同的心态以及相应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做比照,向太宗说明创业难而守成更难的道理,警醒太宗"奔车朽索”的危险现状。第三段开始,魏徵从多方面提出了为君者应该深思的十条准那么,最后向太宗描绘了一幅''文武争驰,在君无事”的理想政治蓝图。虽然这封谏书字面上无一处在批评太宗,但却字字实指太宗之过失;虽然外表上读来像是总结君主应遵守的经验,但每条经验都极具现实针对性。如此“看破不点破”的进谏方式,既维护了太宗的地位和面子,又很好地到达了点醒太宗的效果。徐仲和临阎立本《唐太宗纳谏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从文体角度来看,谏疏的写作目的是劝说,写作对象那么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因此魏徵采取的劝谏方式委婉曲折、循序渐进,行文语气那么是循循善诱、不卑不亢。例如,当他用“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来类比"德不厚而思国之理"之后,立刻提出"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通过自贬来维护太宗的自尊,将"训诫"皇帝巧妙转化为赞扬皇帝,不可不谓是把握住了处理君臣关系的要诀,充分展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而全文都抓准了唐太宗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的心理,提出只要做到"十思"天下便可垂拱而治,完全贴合了太宗企求国运昌隆、权位绵延的帝王心理,因此他才心悦诚服地采纳了魏徵的谏言。三、结语《谏太宗十思疏》一文让我们看到一个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背景下理想君臣关系的范本,这种君臣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催促臣子坚守政治立场,及时进言献策;另一方面也鞭策君王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主动进行自我约束。君主之道在于修身养性,虚怀纳谏,臣子之道在于忠诚正直,智慧周旋。魏徵去世后,太宗十分伤心,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字词注释.本文选自[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7-23页。题目是编者加的。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以直言敢谏著称。.长(zhang):生长,长成。这里指长得好。.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固,使……稳固。根、本,这里都指树根。.浚(jCm):疏通,深挖水道。.德义:德行和道义。.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词。.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当,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居域中之大:处在天地间重要的位置上。域中,指天地之间。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休:美好,喜庆,福禄。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凡百元首:(历代)所有的帝王。凡百,所有的。.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殷忧:深深忧虑。殷,深。.实:确实。.能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盖,表推测语气。.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人。.吴越为一体:吴越,指春秋时的吴国与越国,当时两国之间长期为仇,战伐不断。以诚相见那么可使有仇的人也团结成一体。中华书局原本作"胡越为一体",后附注释云:"胡越者极南北之间,言至异可同也。".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董:督责,督察。.振:通"震",威吓。.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怀念感激(皇上的)仁德。.怨不在大:(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畏惟人:可畏惧的只是百姓(心怀怨恨)。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所宜深慎: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见可欲:见到能引起(自己)贪欲的东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下文的"知足"(知道满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作,兴作,建筑。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园囿一类事情。.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念高危:想到(帝位)高而险。危,高。.那么思谦冲而自牧: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谦冲,谦虚。牧,修养,教养。语出《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满溢: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江海下百川: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而能容纳百川),比喻有度量,善于听取采纳各方的意见。下,居……之下。.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取乐。盘,快乐。.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表达圣人的“好生之仁",指田猎有度。.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虑塞(yong)蔽:担忧(耳目被)堵塞蒙蔽。壅,堵塞。.想谗邪: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奸邪之人。谗,说人坏话,造谣中伤。邪,不正派。.正身以黜(chO)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黜,排斥,罢免。.弘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尚书・皋陶谟》所提到的忠、信、敬、冈U、柔、和、固、贞、顺九种品德。.简:选拔。.惠:热爱,宽厚。.信者:诚信的人。.效:献出。.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云:"春省耕而补缺乏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长寿的仙人。.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知识链接:(-)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二)古今异义1.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①古义:"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②今义:认为。)(三)一词多义.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⑤既来之,那么安之(使动,使……安定)⑥安土重迁(副词,安于,习惯于)⑦时时为抚慰,久久莫相忘(动词,抚慰,抚慰)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逸,舒适).信: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老实)②烟涛微茫信难求(副词,确实、实在)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形容词,真实的)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⑤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便、随意)⑥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⑦今行而无信那么秦未可亲也(名词,信物,凭据)⑧言必信,行必果(动词,守信用)⑨忌不自信(动词,相信)⑩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可靠的).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