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案实习学校:实习班级:设计者:陈林林教学课题劝学所用教材出版者: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书适用年级或学段:高一教科书册次: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教学时数计划1课时完成媒体准备多媒体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2、认识本文论述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3、体味本文充分运用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点。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2、认识本文论述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教学难点体味本文充分运用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点。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预习要求查找有关《荀子》的资料教学过程(具体步骤及基本内容)板书内容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字词和翻译问题,在本节课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课前检测。现在请同学们看PPT。舆(yú)参省(cānxǐng)跬(kuǐ)驽(nú)镂(lòu)砺(lì)锲(qiè)蛟(jiāo)螯(aó)读完字音,接着是特殊句式部分,哪位同学能主动为大家解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短语后置)于蓝取之,于蓝青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蚓无力之爪牙,强之筋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以为轮(省略句)之以之为轮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句子翻译部分。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这三句话。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2、吾尝跂而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曾经提起脚后跟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望的远。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钳,然而没有蛇洞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PPT显示)明确: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重点品读,合作探究研读第二段:齐读第二段,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PPT显示)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的?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明确:第一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第二层“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第三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论证方法:连用五个比喻句,借助自然现象说明一个抽象的到底,这是设喻。2、由此作者得出什么结论?明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人通过学习也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得到提高,成为一个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这正是学习的意义。研读第三段:(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三段,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一、二读)同学们读的很整齐,那读完之后,你们有没有找出哪句话最能表明作者的观点?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那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呀?明确: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是的,作者认为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之所以成为君子呢,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在这一段中作者他是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吗?(不是)对,不是。那作者他是怎样论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一观点的呢?明确: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接着又从生活经验说起: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见得广阔;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却能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的作用之大。推而广之,“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这些都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作用,从而得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结论。我们都知道,一篇议论文,不仅要有论点、论据还应该有(论证方法)。上节课我们讲过第二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该论证方法在本段中同样也得到了运用。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我们所讲的有关于比喻论证的相关内容,思考作者在本段中又是如何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明确:作者连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五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喻,说明借助外物,可以使自己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声音更强,走的更远。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已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同学们,第三自然段是讲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借助外物,这些外物指的都是自然界中的万物,如山、风、车马、舟楫等。但是这些外物并不仅仅指的是看得见的,也指看不见的。作者又提到了哪些看不见的外物呢?(三)研读第四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小组讨论:本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明确:三个层次:(1)学习重在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学习重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学习重在专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三个方面的呢?明确:(1)学习重在积累: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荀子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积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他在《性恶》篇中所说的:“积善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他充分强调“积善”的作用,这与开头提出的“学不可以已”也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的。)(2)学习重在坚持:“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3)学习重在专一:作者借助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只有专一,才能做好事情。经过刚才我们的分析以及前两段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一段作者又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明确: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作者先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两个比喻句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又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通过这一正一反的设喻进行对比,说明学习重在积累。接着作者先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从而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意义,突出坚持的重要性。最后再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因此,本段用了十个比喻,四次对比,说明了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充分而有力地论证“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四、归纳文章的论证层次及拓展探究:本文围绕着“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以及学习应持有积累、坚持和专一三个方面的态度和方法进行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但读来却不枯燥乏味,正是因为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作者以这样的结构来论述,可谓是严谨有力,但是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和发展?(同学们自由发言)明确: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在本文中荀子提到关于学习应该积累、坚持、专一等这些观点,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我们知道本文是节选自《劝学》,也就是说,我们学的这四段内容并不是荀子《劝学》的全部内容。荀子他写《劝学》仅仅是为了勉励世人学习吗?同学们看PPT上给出的材料,想一想,荀子他写《劝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对,他劝学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培养合乎封建统治阶级道德规范的人才,这一目的是时代的产物。在那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的舞台,全国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来说,是不适用的。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观点需要补充和发展。如我们现在所提到的“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等。这就告诉我们对待古代的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够有所启发,课下也能主动阅读《劝学》的全部内容,并学习荀子的论证方法,相信能使你写议论文的水平更上一层楼。五、布置作业:(PPT显示)熟记本文的特殊句式,背诵全文。比较阅读,颜真卿的《劝学》与荀子的《劝学》有何不同?学不可以已意义作用积累坚持专一附:本课时主体板书设计课题:劝学第2课时劝学《荀子》积坚专累持一方法和态度学不意义可作用以已〔注意〕①为使表格的长宽比接近黑板,文字方向已做特殊设定。②本表可复制,插入于相应的课时教案栏之后。
教后记试教的课题:劝学总结与反思:
《劝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一篇议论性散文。自流传以来广泛的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推崇,是人们了解先秦文化、儒家思想重要材料,是人们激励自己、不断提高的力量源泉。在中学课本中,它是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勤奋学习的一篇力作。因此在授课前做了认真的准备,制定了详尽的教学目标。本教学片段选取的是《劝学》的第二课时。因此,本节课运用温故导入法进行教学导入。首先复习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其次重点讲解第三段与第四段,并且引导学生体会本课的道理以及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上完这节课后,老师和同学对此进行了点评,让我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课后进行了反思与修改。虽然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对本节课的教学,却依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我预设的第一节课是让学生合作解决生字词、重点字词、翻译等基础知识,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学习前两段内容。因此,本节课就重点讲解第三、四两段,而后回顾整篇课文。但是忽略了第一课时的任务量与第二课时的衔接问题。其次,针对本节课的表现进行分析。第一,整个教学过程引导性不够,没有将同学当作真正的学生进行引导。第二,整个教案设计有一定的不足。忽略了第三段与第四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没有讲清楚“善假于物”中的“物”到底指的是什么。从第三段的学习作用过渡到第四段的学习方法可以讲清楚“物”,既可以指看得着、摸得着的,如书本等;也可以指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方法。这样就可以顺势引出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人美容院与时尚博主互动直播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教育贷款借款合同
- 2025年度居住权租赁合同解除与纠纷调解协议
- 2025年度合伙份额转让与体育产业投资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游戏账号社区建设与活动策划合同
- 2025年度个性化教育资料打印服务合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 2025年包装设备行业政策分析:包装设备行业标准确保设备安全
- 2025年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贵州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2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课件
- 2024年司法考试完整真题及答案
-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中职语文 《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课件
- 企业对外沟通与形象塑造制度
- 《前列腺增生》课件
- 整体法兰强度校核计算表(设计:zxg)
- 供应链经理年度工作计划
- 2024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