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藏族自治州语文2020年五升六暑期衔接训练:第10讲 阅读理解B卷_第1页
玉树藏族自治州语文2020年五升六暑期衔接训练:第10讲 阅读理解B卷_第2页
玉树藏族自治州语文2020年五升六暑期衔接训练:第10讲 阅读理解B卷_第3页
玉树藏族自治州语文2020年五升六暑期衔接训练:第10讲 阅读理解B卷_第4页
玉树藏族自治州语文2020年五升六暑期衔接训练:第10讲 阅读理解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树藏族自治州语文2020年五升六暑期衔接训练:第10讲阅读理解B卷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共158分)1.(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徒弟们累得精疲力尽,也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他不小心被一种野草,划破了手。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原来这叶子两边长着许多锋利的小细齿。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锥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应该需要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继续实践。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精疲力尽:________。(2)鲁班受什么启示发明了锯?(3)读了这个小故事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呢?2.(1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巡道工的故事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2)在文中找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3)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4)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3.(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每当星期一早晨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一开始,就听小主持人热情高昂的话语:“升旗!”紧接着就是鼓号队敲锣打鼓吹小号合奏洪亮的进行曲。我们庄重地敬着队礼,目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自豪感油然而生。当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时,学校就热闹非凡了。站在走廊上俯视,瞧,在那棵枝繁叶茂、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樟树下,站着一队整齐的队伍,左手挎腰鼓,右手持鼓捶,只见他们右手轻轻一挥,便响起了清脆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那铿锵有力的鼓点舞动着每一位腰鼓手的澎湃激情。宽敞明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那美丽的舞姿有时像燕子从空中掠过,有时像流水婉转,有时像斜风细雨,让人驻足长留。(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2)第________段写的是升国旗仪式。(3)短文介绍了星期三的哪两种校园活动?4.(22分)课外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国家,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一天晚上,屋里闯进来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起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这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然后轻轻地把蜡烛吹灭。一声危机似乎过去了。可是那个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蕊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站起来,一边端着烛台一边往门口走。中尉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她知道,厄运即将来到了。蜡烛起来越短,马上灾难就要来临。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人物有________。(2)这个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全文以“________”为线索,讲述了________。(3)第五自然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4)把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并说说哪一种说法更好为什么?5.(2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秋游香港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秋天是香港人最喜爱的季节。雨少,阳光充足,人们经常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最受人欢迎的是“上山”“进城”“下海”三大游乐项目。“山”指的是香港最高峰,位于香港岛上的太平山,海拔554米,站在此处可以一览全城景色,南有烟波浩渺的大海,北有星罗棋布的高楼,景色诱人。“海”指的是亚洲最大的海洋水族馆——海洋公园,这里可以看到从2厘米到3米长的各种鱼类3万多条,也可以看到海豹、海狮等大型海兽和企鹅等水禽,还可以欣赏海豚、食人鲸等姿势万千的表演。“城”指的是再现古代汴京风貌的宋城,它以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而设计,城内小河流淌,店铺林立,杂耍卖技,应有尽有。置身其中,时光仿佛倒流几百年。(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应有尽有________①完②达到极端③全部用出④全;所有的置身其中________①搁;放②设立③购置星罗棋布________①捕鸟的网②张网捕③招请;搜集④陈列景色诱人________①诱导②使用手段使人随从自己的意愿(2)把下面的词语分成四类写下来。太平山海豚汴京《本草纲目》企鹅香港小兴安岭曼谷食人鲸灰雀西沙群岛《清明上河图》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3)填空。①“上山”是指________“进城”是指________“下海”是指________②秋天是香港旅游的好季节,因为秋季的香港________,________。(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用上“可以……也可以……还可以……”。6.(16分)课外阅读童年的问号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梦,童年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有个英国男孩叫牛顿。他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便想: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还有一个英国男孩瓦特。他看到水开了,壶盖不住地上下跳动,就问祖母:“壶盖为什么跳舞呢?”古时候,中国有个小男孩儿叫张衡,他常常依偎在奶奶的怀里,望着晴朗的夜空,一边数一边问:“天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童年就这样在问号中慢慢长大。后来牛顿、瓦特、张衡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1)“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梦,童年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这是什么句?()A.比喻句B.排比句C.拟人句(2)他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看到的________;“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这是心理产生的________。(3)课文通过什么方式来告诉我们道理。()A.直接讲述B.举例子C.对比(4)牛顿、瓦特、张衡为什么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多选)A.善于观察B.爱争辩C.善于提问(5)你从“童年在问号里长大”明白了什么道理?7.(27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多谢西风多谢西风!它把后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我曾徘徊池边:那池中的游鱼,三三两两,交头接耳地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怕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是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地站着,恰似一个披蓑的钓叟。我曾小立断桥:天边彩霞,倒映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断桥,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摇摇欲坠。我曾慢步登楼:郭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树叶青青,有如青草之争妍;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儿吐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有蝶儿成双的飞舞,也有莺儿歌唱,燕子裁衣。在这可爱的诗境中,平铺了一幅绝妙的图画。我变成了画中的诗人,诗中的画家,变成了灿烂的流霞,变成了明月,变成了并蒂的山花……(1)本文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依据是________。(2)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有近景和远景,文中的第________自然段的景物都属近景,第________自然段的景物都属远景。(3)景物描写有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第④自然段中“垂杨”“桂花”“黄橙”“青藤”本是静态景物,作者将它们都写成了动态,体现这些动态的词语有________。(4)文题和第1自然段中的“多谢”一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多谢西风”?8.(1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土地老了很久以前,在远离山村的地方,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土地上生长着茂盛的野草和野花。山村里住着一个农夫,他家里很穷。有一天,农夫发现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从此,一年四季,他便在这片土地上劳动、耕作。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农夫老了,死了。农夫的独生子很懒,不愿去远离山村的土地上劳动,春天里播下种子,以后就再也不管了,只等着秋天去收获。结果,一年又一年,土地越来越贫瘠,收获的庄稼也越来越少,家里也越来越贫穷。儿子有气无力地感叹道:“唉,土地老了!”他再也不到那片土地上去了。小草知道农夫的儿子再也不会去那片土地上播种,便和伙伴们争先恐后地又回到原来的土地上,年年春风,年年生长,郁郁葱葱,蓬蓬勃勃。过往的人们看见了,都不禁赞叹道:“好一片肥沃的土地啊!”(1)“土地老了”具体表现在()。A.一年又一年,土地越来越贫瘠,收获的庄稼也越来越少。B.家里越来越贫穷。(2)“土地老了”的原因是()。A.农夫没有施肥。B.农夫的儿子很懒,不愿劳动。C.土地太贫瘠,长不出好庄稼。(3)读句子,回答问题。过往的人们看见了,都不禁赞叹道:“好一片肥沃的土地啊!”①“不禁”的意思是________。②“土地肥沃”具体表现在________。(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9.(8分)(2019四上·拱墅期末)阅读理解寻找路线现在是早高峰时期,小眀在车站遇到了两位问路的行人,他们想从拱墅区政府出发去杭州市民中心。请你根据线路图分析:如果他们想避开拥堵,该怎么推荐?如果想减少换乘呢?又该怎么推荐?请根据他们的要求,写出你推荐的线路,并写明理由。避开拥堵:我推荐________,因为________。减少换乘:我推荐________,因为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共3题;共45分)10.(22分)根据原文,并完成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_____,问____________。一儿曰:“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一儿以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一儿曰:“____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一儿曰:“____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孔子不能____________。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1)根据原文填空。(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感觉第一幅大一点,实际一样大。因为这可能是眼睛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1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理解词语的意思。①诲:________②惟:________③援:________④俱:________(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也出现了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①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②一人虽听之。________③思援弓缴市射之。________④虽与之俱学。________(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B.使/弈秋/诲/二人弈。C.使弈秋/诲/二人/弈。(4)理解句子的意思。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5)你知道《学弈》中的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2.(14分)课外阅读。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头尘不去⑥,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⑦,方⑧北面而持其驾⑨,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