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基础II习题答案_第1页
机械电子工程基础II习题答案_第2页
机械电子工程基础II习题答案_第3页
机械电子工程基础II习题答案_第4页
机械电子工程基础II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机械电子工程基础II》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最本质的区别是(A) A.开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有控制作用 B.开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有控制作用 C.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有反馈回路 D.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2、若,则(B) A. B. C. D.3、已知其(C) A. B. C. D.4、下列函数既可用初值定理求其初始值又可用终值定理求其终值的为(D) A. B. C. D.5、若,则(B) A. B. C. D.6、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C) A.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常数,而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时变函数 B.线性系统只有一个外加输入,而非线性系统有多个外加输入 C.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 D.线性系统在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而非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存在较少7、系统方框图如图示,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B) A. B. C. D.8、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别为,系统增益为5,则其传递函数为(D) A. B. C. D.9、*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A) A. B. C. D.10、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定义为(C) A.单位阶跃响应达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B.单位阶跃响应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 C.单位阶跃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时所需的时间 D.单位阶跃响应达到其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11、系统类型、开环增益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为(A) A.系统型次越高,开环增益K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B.系统型次越低,开环增益K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C.系统型次越高,开环增益K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D.系统型次越低,开环增益K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12、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时间响应的快速性(C) A.与K有关 B.与K和T有关 C.与T有关 D.与输入信号大小有关13、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为(C) A.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 B.I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 C.I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 D.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14、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是根据哪一种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定义的(B) A.单位脉冲函数 B.单位阶跃函数 C.单位正弦函数 D.单位斜坡函数15、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当K增大时,其(C) A.无阻尼自然频率增大,阻尼比增大 B.无阻尼自然频率增大,阻尼比减小 C.无阻尼自然频率减小,阻尼比减小 D.无阻尼自然频率减小,阻尼比增大16、所谓最小相位系统是指(B) A.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均在S平面左半平面 B.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平面左半平面 C.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平面右半平面 D.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平面右半平面17、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其截止频率为(A) A.2 C.5 D.1018、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其相位角可表达为(B) A. B. C. D.19、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当输入时,则其稳态输出的幅值为(A) A. B. C.2 D.420、延时环节,其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的变化规律是(D) A.dB B.dB C.dB D.dB21、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K增大时,对系统性能能的影响是(A) A.稳定性降低 B.频宽降低 C.阶跃输入误差增大 D.阶跃输入误差减小22、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Bode图已知,其幅频特性在低频段是一条斜率为的渐近直线,且延长线与0dB线的交点频率为,则当输入为时,其稳态误差为(A)23、利用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时,中的Z表示意义为(D) A.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左半平面的个数 B.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 C.闭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 D.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24、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B) A.劳斯—胡尔维茨判据属代数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 B.乃奎斯特判据属几何判据,是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 C.乃奎斯特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 D.以上叙述均不正确25、以下频域性能指标中根据开环系统来定义的是(D) A.截止频率 B.谐振频率与谐振峰值 C.频带宽度 D.相位裕量与幅值裕量kg26、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A) A.K>0 B.K>1 C.0<K<10 D.K>-127、对于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与闭环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有(A) A.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B.中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动态特性 C.高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D.低频段的增益应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的要求28、以下性能指标中不能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为(D) A.上升时间 B.调整时间 C.幅值穿越频率 D.相位穿越频率29、当系统采用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为,则该校正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D) A.增大开环幅值穿越频率 B.增大稳态误差 C.减小稳态误差 D.稳态误差不变,响应速度降低30、串联校正环节,关于A与B之间关系的正确描述为(A) A.若Gc(s)为超前校正环节,则A>B>0 B.若Gc(s)为滞后校正环节,则A>B>0 C.若Gc(s)为超前—滞后校正环节,则A≠B D.若Gc(s)为PID校正环节,则A=0,B>031.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C) A.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常数,而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时变函数 B.线性系统只有一个外加输入,而非线性系统有多个外加输入 C.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 D.线性系统在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而非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存在较少32.系统方框图如图示,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B) A. B. C. D.33.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别为,系统增益为5,则其传递函数为(D) A. B. C. D.34.*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A) A. B. C. D.35.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定义为(C) A.单位阶跃响应达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B.单位阶跃响应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 C.单位阶跃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时所需的时间 D.单位阶跃响应达到其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36.系统类型、开环增益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为(A) A.系统型次越高,开环增益K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B.系统型次越低,开环增益K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C.系统型次越高,开环增益K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D.系统型次越低,开环增益K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37.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时间响应的快速性(C) A.与K有关 B.与K和T有关 C.与T有关 D.与输入信号大小有关38.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为(C) A.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 B.I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 C.I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 D.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39.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是根据哪一种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定义的(B) A.单位脉冲函数 B.单位阶跃函数 C.单位正弦函数 D.单位斜坡函数40.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当K增大时,其(C) A.无阻尼自然频率增大,阻尼比增大 B.无阻尼自然频率增大,阻尼比减小 C.无阻尼自然频率减小,阻尼比减小 D.无阻尼自然频率减小,阻尼比增大41.所谓最小相位系统是指(B) A.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均在S平面左半平面 B.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平面左半平面 C.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平面右半平面 D.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平面右半平面42.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其截止频率为(A) A.2 C.5 D.1043.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其相位角可表达为(B) A. B. C. D. 44.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当输入时,则其稳态输出的幅值为(A) A. B. C.2 D.445.延时环节,其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的变化规律是(D) A.dB B.dB C.dB D.dB46.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K增大时,对系统性能能的影响是(A) A.稳定性降低 B.频宽降低 C.阶跃输入误差增大 D.阶跃输入误差减小47.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Bode图已知,其幅频特性在低频段是一条斜率为的渐近直线,且延长线与0dB线的交点频率为,则当输入为时,其稳态误差为(A)48.利用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时,中的Z表示意义为(D) A.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左半平面的个数 B.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 C.闭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 D.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49.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B) A.劳斯—胡尔维茨判据属代数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 B.乃奎斯特判据属几何判据,是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 C.乃奎斯特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 D.以上叙述均不正确50.以下频域性能指标中根据开环系统来定义的是(D) A.截止频率 B.谐振频率与谐振峰值 C.频带宽度 D.相位裕量与幅值裕量kg51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A) A.K>0 B.K>1 C.0<K<10 D.K>-152.对于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与闭环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有(A) A.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B.中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动态特性 C.高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D.低频段的增益应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的要求53.以下性能指标中不能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为(D) A.上升时间 B.调整时间 C.幅值穿越频率 D.相位穿越频率54.当系统采用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为,则该校正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D) A.增大开环幅值穿越频率 B.增大稳态误差 C.减小稳态误差 D.稳态误差不变,响应速度降低55.串联校正环节,关于A与B之间关系的正确描述为(A) A.若Gc(s)为超前校正环节,则A>B>0 B.若Gc(s)为滞后校正环节,则A>B>0 C.若Gc(s)为超前—滞后校正环节,则A≠B D.若Gc(s)为PID校正环节,则A=0,B>056.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最本质的区别是(A) A.开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有控制作用 B.开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有控制作用 C.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有反馈回路 D.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57.若,则(B) A. B. C. D.58.已知其(C) A. B. C. D.59.下列函数既可用初值定理求其初始值又可用终值定理求其终值的为(D) A. B. C. D.60.若,则(B) A. B. C. D.61.系统类型、开环增益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为(A) A.系统型次越高,开环增益K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B.系统型次越低,开环增益K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C.系统型次越高,开环增益K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D.系统型次越低,开环增益K越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62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时间响应的快速性(C) A.与K有关 B.与K和T有关 C.与T有关 D.与输入信号大小有关63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为(C) A.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 B.I型系统,开环增益为8 C.I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 D.0型系统,开环增益为464.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是根据哪一种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定义的(B) A.单位脉冲函数 B.单位阶跃函数 C.单位正弦函数 D.单位斜坡函数65.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当K增大时,其(C) A.无阻尼自然频率增大,阻尼比增大 B.无阻尼自然频率增大,阻尼比减小 C.无阻尼自然频率减小,阻尼比减小 D.无阻尼自然频率减小,阻尼比增大66.所谓最小相位系统是指(B) A.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均在S平面左半平面 B.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平面左半平面 C.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平面右半平面 D.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均在S平面右半平面67.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其截止频率为(A) A.2 C.5 D.1068.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其相位角可表达为(B) A. B. C. D. 69.一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当输入时,则其稳态输出的幅值为(A) A. B. C.2 D.470.延时环节,其相频特性和幅频特性的变化规律是(D) A.dB B.dB C.dB D.dB71.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K增大时,对系统性能能的影响是(A) A.稳定性降低 B.频宽降低 C.阶跃输入误差增大 D.阶跃输入误差减小72.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Bode图已知,其幅频特性在低频段是一条斜率为的渐近直线,且延长线与0dB线的交点频率为,则当输入为时,其稳态误差为(A)73.利用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时,中的Z表示意义为(D) A.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左半平面的个数 B.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 C.闭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 D.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74.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B) A.劳斯—胡尔维茨判据属代数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 B.乃奎斯特判据属几何判据,是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 C.乃奎斯特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 D.以上叙述均不正确75.以下频域性能指标中根据开环系统来定义的是(D) A.截止频率 B.谐振频率与谐振峰值 C.频带宽度 D.相位裕量与幅值裕量kg76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A) A.K>0 B.K>1 C.0<K<10 D.K>-177.对于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与闭环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有(A) A.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B.中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动态特性 C.高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D.低频段的增益应充分大,以保证稳态误差的要求78.以下性能指标中不能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为(D) A.上升时间 B.调整时间 C.幅值穿越频率 D.相位穿越频率79.当系统采用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为,则该校正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D) A.增大开环幅值穿越频率 B.增大稳态误差 C.减小稳态误差 D.稳态误差不变,响应速度降低80.串联校正环节,关于A与B之间关系的正确描述为(A) A.若Gc(s)为超前校正环节,则A>B>0 B.若Gc(s)为滞后校正环节,则A>B>0 C.若Gc(s)为超前—滞后校正环节,则A≠B D.若Gc(s)为PID校正环节,则A=0,B>081.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最本质的区别是(A) A.开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有控制作用 B.开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无控制作用,闭环系统的输入对系统有控制作用 C.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有反馈回路 D.开环系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闭环系统也不一定有反馈回路82.若,则(B) A. B. C. D.83.已知其(C) A. B. C. D.84.下列函数既可用初值定理求其初始值又可用终值定理求其终值的为(D) A. B. C. D.85.若,则(B) A. B. C. D.86.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C) A.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常数,而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系数为时变函数 B.线性系统只有一个外加输入,而非线性系统有多个外加输入 C.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 D.线性系统在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而非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存在较少87.系统方框图如图示,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B) A. B. C. D.88.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别为,系统增益为5,则其传递函数为(D) A. B. C. D.89.*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A) A. B. C. D.90.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定义为(C) A.单位阶跃响应达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B.单位阶跃响应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 C.单位阶跃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时所需的时间 D.单位阶跃响应达到其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91、当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已知时,求系统结构与参数的问题,称为(B)A.最优控制 B.系统辩识C.系统校正 D.自适应控制92、反馈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有(A)A.反馈回路 B.惯性环节C.积分环节 D.PID调节器93、(A)=,(a为常数)。A.L[e-at] B.L[eat]C.L[e-(t-a)] D.L[e-(t+a)]94、L[t2e2t]=(B)A. B.C. D.95、若F(s)=,则=(B)A.4 B.2C.0 D.∞96、已知f(t)=eat,(a为实数),则L[]=(C)A. B.C. D.97、f(t)=,则L[f(t)]=(C)A. B.C. D.98、*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它是(C)A.线性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非线性系统 D.非线性时变系统99、*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e-2s,它是(B)A.比例环节 B.延时环节C.惯性环节 D.微分环节100、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为(B)A.B.C.RCs+1D.101、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其无阻尼固有频率ωn是(B)A.10 B.5 C.2.5 D.25102、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在t=0处的斜率为(C)A. B.KT C. D.103、*系统的传递函数G(s)=,则其单位阶跃响应函数为(C)A. B. C.K(1-e-t/T) D.(1-e-Kt/T)104、图示系统称为(B)型系统。A.0B.ⅠC.ⅡD.Ⅲ105、延时环节G(s)=e-τs的相频特性∠G(jω)等于(B)A.τω B.–τωC.90° D.180°106、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如图所示,它对应的传递函数G(s)为(D)A.1+Ts B.C. D.(1+Ts)2107、图示对应的环节为(C)A.TsB.C.1+TsD.108、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D(s)=s3+14s2+40s+40τ=0,则此系统稳定的τ值范围为(B)A.τ>0 B.0<τ<14 C.τ>14 D.τ<0109、典型二阶振荡环节的峰值时间与(D)有关。A.增益 B.误差带C.增益和阻尼比 D.阻尼比和无阻尼固有频率110、若系统的Bode图在ω=5处出现转折(如图所示),这说明系统中有(D)环节。A.5s+1 B.(5s+1)2C.0.2s+1 D.111、*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其零、极点是(D)A.零点s=-0.25,s=3;极点s=-7,s=2 B.零点s=7,s=-2;极点s=0.25,s=3C.零点s=-7,s=2;极点s=-1,s=3 D.零点s=-7,s=2;极点s=-0.25,s=3112、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系统的开环增益和型次依次为(A)A.0.4,Ⅰ B.0.4,Ⅱ C.3,Ⅰ D.3,Ⅱ11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G(s)=,其幅频特性|G(jω)|应为(D)A. B.C. D.114、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ζ,等于(C)A.系统的粘性阻尼系数B.临界阻尼系数与系统粘性阻尼系数之比C.系统粘性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之比D.系统粘性阻尼系数的倒数115、设ωc为幅值穿越(交界)频率,φ(ωc)为开环频率特性幅值为1时的相位角,则相位裕度为(C)A.180°-φ(ωc) B.φ(ωc)C.180°+φ(ωc) D.90°+φ(ωc)116、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则系统在r(t)=2t输入作用下,其稳态误差为(A)A. B. C. D.0117、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在0<ζ<时,其无阻尼固有频率ωn与谐振频率ωr的关系为(C)A.ωn<ωr B.ωn=ωr C.ωn>ωr D.两者无关118、串联相位滞后校正通常用于(B)A.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B.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C.减少系统的阻尼 D.减少系统的固有频率119、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频率ωc=4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D)A. B. C. D.120、从*系统的Bode图上,已知其剪切频率ωc≈40,则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基本保持原系统稳定性及频带宽的前提下,通过适当调整增益使稳态误差减至最小的是(B)A. B. C. D.121、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C)A.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B.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C.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D.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122.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B)A.代数方程B.特征方程C.差分方程D.状态方程123.时域分析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D)A.脉冲函数 B.斜坡函数C.抛物线函数 D.阶跃函数124.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该系统为(B)A.0型系统 B.I型系统C.II型系统 D.III型系统125.二阶振荡环节的相频特性,当时,其相位移为(B)A.-270° B.-180°C.-90° D.0°126.根据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A)A.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B.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C.最优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D.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127.采用负反馈连接时,如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等效传递函数为(C)A. B.C. D.128.一阶系统G(s)=的时间常数T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A)A.越长 B.越短C.不变 D.不定129.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D)A.正弦函数 B.单位阶跃函数C.单位脉冲函数 D.复变函数130.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D)A.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B.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C.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131.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则其频率特性的实部R(ω)是(A)A. B.-C. D.-132.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A)A.90°B.-90°C.0°D.-180°133.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B)A.90°B.-90°C.0°D.-180°134.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C)A.输入信号 B.初始条件C.系统的结构参数 D.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135.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C)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以上都不是136.有一线性系统,其输入分别为u1(t)和u2(t)时,输出分别为y1(t)和y2(t)。当输入为a1u1(t)+a2u2(t)时(a1,a2为常数),输出应为(B)A.a1y1(t)+y2(t) B.a1y1(t)+a2y2(t)C.a1y1(t)-a2y2(t) D.y1(t)+a2y2(t)137.I型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的低频段斜率为(B)A.-40(dB/dec) B.-20(dB/dec)C.0(dB/dec) D.+20(dB/dec)138.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则系统的阻尼比为(C)A. B. C. D.1139.正弦函数sin的拉氏变换是(B)A. B.C. D.140.二阶系统当0<<1时,如果增加,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将(B)A.增加 B.减小C.不变 D.不定141.主导极点的特点是(D)A.距离实轴很远 B.距离实轴很近C.距离虚轴很远 D.距离虚轴很近142.余弦函数cos的拉氏变换是(C)A. B.C. D.143.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则其频率特性幅值M()=(C)A. B.C. D.144.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C)A.90°B.-90°C.0°D.-180°145.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是利用系统的(

C)来判据闭环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判别准则。A.开环幅值频率特性 B.开环相角频率特性C.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D.闭环幅相频率特性146.系统的传递函数(

C)A.与输入信号有关B.与输出信号有关C.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D.既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也与输入信号有关147.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D)A.当时间常数T较大时有振荡 B.当时间常数T较小时有振荡C.有振荡 D.无振荡148.二阶振荡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在(

D)之间。A.0°和90° B.0°和-90°C.0°和180°D.0°和-180°149.*二阶系统阻尼比为0.2,则系统阶跃响应为(

C)A.发散振荡 B.单调衰减C.衰减振荡 D.等幅振荡150.若,则(B) A. B. C. D.二、判断题(正确填"T”,错误填"F”)1、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T)2、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T)3、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F)4、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F)5、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T)6、一线性系统不满足"不失真测试”条件,若用它传输一个1000Hz的正弦信号,则必然导致输出波形失真。(F)7、在线性时不变系统中,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的拉氏变换称为传递函数。(T)8、当输入信号)(t*一定时,系统的输出)(ty将完全取决于传递函数)(sH,而与该系统的物理模型无关。(T)9、传递函数相同的各种装置,其动态特性均相同。(T)10、测量装置的灵敏度越高,其测量范围就越大。(F)11、幅频特性是指响应与激励信号的振幅比与频率的关系。(F)12、滑线变阻器式传感器不适于微小位移量测量。(T)13、涡流式传感器属于能量控制型传感器(T)14、压电加速度计的灵敏度越高,其工作频率越宽。(F)15、磁电式速度拾振器的上限工作频率取决于其固有频率。(F)16、频率分辨力越高,则泄漏误差越小。(T)17、A/D转换器的位数越多,则量化误差越小。(F)18、对于周期信号,经整周期采样后,可完全避免栅栏效应。(F)19、窗函数频谱的主峰瓣宽度越窄,旁瓣幅度越小,用其截取信号所引起的误差越小。(T)20、互相关函数是偶实函数。(F)21、压电式加速度计的灵敏度越高,其工作频率越宽。(F)22、磁电式速度拾振器的上限工作频率取决于其固有频率。(F)23、压电式加速度计手持探针法测振时,加速度计的使用上限频率最低。(T)24、压电式加速度计的重量越轻,使用上限频率越高,灵敏度越低。(T)25、涡流位移传感器属于绝对式拾振器。(F)26、低频激振时,激振器的安装固有频率应比激振频率高3倍以上。(T)27、快速正弦扫描激振属于宽带激振法。(T)28、脉冲锤的锤头越软,则激励的频率范围越大。(F)29、在振动测试中,测得的激励和响应之间的相位差包括了测试系统中所有仪器的相移。T30、测量装置的灵敏度越高,其测量范围就越大。(F)31、幅频特性是指响应与激励信号的振幅比与频率的关系。(F)32、滑线变阻器式传感器不适于微小位移量测量。(T)33、涡流式传感器属于能量控制型传感器(T)34、压电加速度计的灵敏度越高,其工作频率越宽。(F)35、磁电式速度拾振器的上限工作频率取决于其固有频率。(F)36、频率分辨力越高,则泄漏误差越小。(T)37、A/D转换器的位数越多,则量化误差越小。(F)38、对于周期信号,经整周期采样后,可完全避免栅栏效应。(F)39、窗函数频谱的主峰瓣宽度越窄,旁瓣幅度越小,用其截取信号所引起的误差越小。(T)40、互相关函数是偶实函数。(F)41、磁电式速度拾振器的上限工作频率取决于其固有频率。(T)42、频率分辨力越高,则泄漏误差越小。(F)43、A/D转换器的位数越多,则量化误差越小。(F)44、对于周期信号,经整周期采样后,可完全避免栅栏效应。(T)45、窗函数频谱的主峰瓣宽度越窄,旁瓣幅度越小,用其截取信号所引起的误差越小。(F)46、互相关函数是偶实函数。(F)47、压电式加速度计的灵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