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A卷)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A卷)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A卷)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A卷)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A卷)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818页,共=sectionpages1818页试卷第=page1717页,共=sectionpages1818页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A卷)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B.铝和二氧化锰在高温下反应C.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 D.石灰石在高温下分解【答案】D【分析】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详解】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放热反应,A错误;B.铝和二氧化锰在高温下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C.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为放热反应,C错误;D.石灰石在高温下分解,为吸热反应,D正确;故选D。2.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升高温度的作用是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加快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答案】D【详解】A.若可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故B错误;C.升高温度,反应的活化能不变,但活化分子的数目和百分数增大,故C错误;D.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平衡混合物的组成一定会发生变化,故D正确;故选D。3.在500℃时,可逆反应

。500℃时,向10L恒容密闭容器内充入0.89molHI、0.25mol和0.40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的初始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B.此反应的初始状态不是化学平衡状态,反应将正向进行C.此反应的初始状态不是化学平衡状态,反应将逆向进行D.无法判断此反应的初始状态是否为化学平衡状态【答案】B【分析】该反应初始状态的浓度商,故该反应的初始状态不是化学平衡状态,反应将正向进行。【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初始状态不是平衡状态,A错误;B.该反应的初始状态不是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B正确;C.该反应的初始状态不是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C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初始状态不是平衡状态,D错误;故答案选B。4.对于反应,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 B.C. D.【答案】A【详解】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由题给反应速率可得:==0.02mol/(L·s)、==mol/(L·s)、==mol/(L·s)、==mol/(L·s),0.02mol/(L·s)这个数值最大,则A的反应速率最快,故选A。5.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

,则常温下,斜方硫比单斜硫稳定B.已知

,则的燃烧热为C.已知

,则D.在稀溶液中:

,若将的稀与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答案】A【详解】A.

,说明斜方硫比单斜硫能量低,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则斜方硫比单斜硫稳定,A正确;B.可燃物燃烧要生成稳定的产物,氮元素应变为,则的燃烧热不等于,B错误;C.将两热化学方程式相减得:,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为吸热过程,即,C错误;D.没有具体指出酸、碱的体积,无法知道放出的热量有多少,D错误;故选A。6.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若由降到需要2min,则由再降到所需反应的时间A.等于1min B.大于1min C.小于1min D.等于0.5min【答案】B【详解】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会越来越小,反应速率也会越来越慢,由降到需要2min,平均反应速率为,则由再降到所需反应的时间大于1min,故选B。7.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反应物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C.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平衡混合物中一种组分的浓度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答案】C【详解】A.若加入的反应物为纯固体或纯液体,则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A项不符合题意;B.若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则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B项不符合题意;C.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平衡混合物中一种组分的浓度,化学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C符合题意;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限度,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8.已知反应:

,不同条件下,以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开始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压强及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B.C.反应物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压强增大而减小【答案】C【分析】只升高温度,Z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反应逆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只增大压强,Z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即;【详解】A.由图示可知,只升高温度,Z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反应逆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A错误;B.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只增大压强,Z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即,B错误;C.升高温度,Z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C正确;D.增大压强,Z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D错误;故选C。9.已知反应

,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表所示,则1mol中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时需要的能量为化学键C—HH—HC—O键能/()414802436326A.432kJ B.464kJ C.864kJ D.928kJ【答案】D【详解】反应物的总键能与生成物的总键能的差值约等于反应的焓变,设O—H键的键能为,则,解得,故1mol中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时需要的能量为928kJ,故选D。10.和在尿素合成塔中合成是分两步进行的:①;②。其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的能量低于1mol能量B.

C.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能同时改变反应①②的焓变D.反应过程中会有大量累积【答案】D【详解】A.由图知,1mol的能量低于1mol和1mol的总能量,但1mol的能量不一定低于1mol的能量,A错误;B.由图知,为放热反应,则,B错误;C.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C错误;D.由图可知,,所以速率反应①大于反应②,故反应过程中会有大量累积,D正确;故选D。11.实验表明,一定条件下,反应的速率与浓度的关系为,其中k为速率常数,大小仅与温度有关。采用下列数据进行反应,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B.;C.;D.;【答案】B【详解】,其中k为速率常数,大小仅与温度有关,将各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可得到A、B、C、D项的速率,其中速率最大的为B,故选B。12.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B.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密闭瓶中反应结束后,打开瓶塞,溶液中有气泡产生C.使用新型催化剂可使氮气与氢气在常温常压下合成氨气D.、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答案】C【详解】A.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A;B.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密闭瓶中反应结束后,打开瓶塞,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B;C.使用新型催化剂可使氮气与氢气在常温常压下合成氨气,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故选C;D.、平衡混合气加压,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先变深后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D。13.甲烷分子结构具有高对称性且断开1molC—H键需要吸收440kJ能量,甲烷在镍基催化剂上的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甲烷催化裂解成C和,需要吸收1760kJ能量B.该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C.一段时间后,C在催化剂表面沉积会减慢化学反应速率D.使用该催化剂,反应吸收的能量减少【答案】C【详解】A.1mol中含有4molC—H键,断裂1mol,吸收的热量为4×440kJ=1760kJ,但是形成氢气分子的过程中还会放出热量,故整个甲烷的裂解反应中吸收的能量小于1760kJ,A错误;B.由图可知,步骤①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该步骤吸热,步骤②③中反应物总能量都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两个步骤均放热,B错误;C.C在催化剂表面沉积,能够阻碍反应物与催化剂接触,从而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历程,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因此使用该催化剂,反应吸收的能量不变,D错误;故选C。14.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分别为V1、V2(V1>V2)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发生反应,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Z的体积分数(φ)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是(、分别表示体积为V1、V2的密闭容器的压强)A. B. C. D.【答案】B【详解】由容器的体积V1大于V2可知,压强p1小于p2,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压强为p2时下反应先达到平衡,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Z的体积分数越小,则平衡时压强为p2的Z的体积分数小于p1,所以图B能正确表示Z的体积分数(φ)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故选B。15.一定温度下,向四个体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2mol,发生反应。tmin后,四个容器中NOCl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C点对应容器中,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C.当四个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积为dL的容器中NOCl的转化率最高D.体积为bL的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再通入1molNOCl和1molNO,平衡不发生移动【答案】B【详解】A.A点、B点均为平衡点且温度相同,故A点、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相等,tmin后,A点NOCl的转化率为40%,NOCl、N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mol、0.8mol、0.4mol,B点NOCl的转化率为50%,NOCl、N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1mol、0.5mol,列方程:,解得,A正确;B.温度相同,浓度随容器体积的增大而减小,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长,所以体积为aL的容器中反应速率最快,体积为dL的容器中反应速率最慢.A点、B点反应速率比C点快,现C点的NOCl转化率比A点、B点高,则表明A点、B点反应已达到平衡,而C点不一定达到了平衡,B错误;C.体积为dL的容器的体积最大,压强最小,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则体积为dL的容器反应进行的限度也最大,C正确;D.体积为bL的容器达到平衡后再通入1molNOCl和1molNO,则浓度商,所以平衡不移动,D正确;故选B。二、原理综合题16.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的化合物,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为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二氧化硫的治理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课题。硫与硫的氧化物在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I、II、III、IV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2)写出表示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3)从图中可看出将氧化成有两条途径:①经过程III、过程IV转化成;②经过程II转化成。这两种途径相比,①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改变该条件主要是降低了_______。已知过程IV的化学方程式为,则过程II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9.6gS和16g在一定条件下连续发生过程I和过程II的反应,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测得放出的热量为109.8kJ。则反应后的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吸收,若将0.4mol通入500mL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热量。已知该条件下,1mo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热量。则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答案】(1)I、II、IV(2)

(3)

添加了催化剂

反应的活化能

(4)、、(5)

【详解】(2)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作该物质的燃烧热,故表示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依据图中信息可知,过程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依据盖斯定律可得,过程Ⅲ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反应物中,,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过程Ⅱ为可逆反应,故反应后的体系中含、和三种组分.依据热化学方程式:

,令有转化为,列方程:,解得,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别为、、.(5)依据题意,①;②;③

.设,则.将0.4mol通入500mL溶液中,有0.25mol发生反应①,有0.15mol发生反应②,故有,解得,即.17.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合物,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I:验证和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向2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1g碳酸钠和0.08g碳酸氢钠粉末,2支注射器中各抽取5mL稀盐酸,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同压板同时按下注射器活塞,注入稀盐酸,观察现象。(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2)加入试剂前需_______,该步骤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3)集气瓶中的试剂最优选择是_______(填标号),使用同压板的优点有_______(填一条即可)。A.滴有红墨水的水B.滴有红墨水的饱和碳酸钠溶液C.滴有红墨水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4)为验证和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需测量的数据是____。II:探究和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均为)实验一: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记录结果如表所示。试剂1试剂2混合前的温度/℃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1.0g20mL

HCl

22.025.51.0g20mL

HCl

22.019.4实验二:向试剂3中加入试剂4,搅拌、测温,静置、测温,再加入试剂5,搅拌、测温,记录结果如表所示。试剂3试剂4温度/℃溶解后温度/℃静置后温度/℃试剂5温度/℃混合后温度/℃1.0g20mL22.023.822.020mL

HCl22.023.51.0g20mL22.019.522.020mL

HCl22.021.4(5)通过实验一的数据计算:(可近似地认为实验中所用溶液的密度、比热容与水的相同,并忽略容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为)①

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下同)。②

_______(6)分析实验二可知,溶于水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下同)过程,与稀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反应。(7)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实验中测得的、均偏小,排除实验中的误差,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答案】(1)长颈漏斗(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按图示连接好装置,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至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静置,液面无变化,则气密性良好(3)

C

能保证两个反应同时发生(4)相同时间内两个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5)

-32.72

+19.26(6)

吸热

吸热(7)过量的盐酸在混合稀释时会放热【解析】(1)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2)该实验有气体生成,加入试剂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为按图示连接好装置,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至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静置,液面无变化,则气密性良好。(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故如选择滴有红墨水的水,会对实验有影响,同理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同样对实验有影响,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且能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选择滴有红墨水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使用同压板的优点是可以保证两个反应同时进行。(4)为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测量的数据为相同时间内两个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5)①依据公式计算:.②依据公式计算:(6)根据实验二可知,NaHCO3溶解后溶液温度下降,因此NaHCO3溶于水是吸热过程。静置后温度为22℃,加入22℃的盐酸反应后温度下降为21.4摄氏度,因此NaHCO3与盐酸的反应为吸热反应。(7),而偏小,则说明放出的热量偏多,即还存在没有考虑的放热过程,,而也偏小,同样说明存在没有考虑的放热过程,综合分析,过量的盐酸在稀释时会放热。18.乙烯可用于制备乙醇:

。向10L某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和amol,发生上述反应,测得的平衡转化率与投料比以及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从开始分别进行到A、B、C点时,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2)_______(填“>”、“<”或“=”);已知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其中、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若其他条件不变,则温度从变化到的过程中,下列推断合理的是_______(填标号)。A.减小的倍数大于B.减小的倍数小于C.增大的倍数大于D.增大的倍数小于(3)若A点对应的体系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是2min,则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4)B点对应的体系中,a=_______;A、B、C点对应体系的气体总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气体均看作理想气体)【答案】(1)

放出

(2)

<

D(3)

(4)

1.8

【解析】(1),为放热反应,起始时通入的物质的量相同,则乙烯的平衡转化率越大,反应进行的限度越大,放出的热量也越多,故;(2)由图中的B、C点分析,结合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温度从变化到的过程为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会加快,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逆反应速率加快的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加快的幅度,即增大的倍数小于,D项符合题意;(3)A点时,,此时与的物质的量相等,即,据图中信息列三段式:容器体积为10L,反应时间为2min,故;;(4)由A、B、C点可知,A、C点对应的平衡常数相等,B、C点对应体系起始通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相等,故将C点对应的体系列三段式:则,解得;结合图中A、B、C点的信息,可计算出,A、B、C点对应的体系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分别为2.4mol、2.2mol、2.3mol,依据判断,A、C点对应的温度相同,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容器的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