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热门优秀范文三篇_第1页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热门优秀范文三篇_第2页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热门优秀范文三篇_第3页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热门优秀范文三篇_第4页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热门优秀范文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页共12页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方案热门优秀范文三篇物理教学工作方案篇1【整体设计】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根底,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根底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究,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根底,并为更深化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的,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区分物质的一些方法无法直接区分,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打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开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忆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标准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展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纯熟运用密度公式进展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根底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教学关键】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打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才能,分析^p才能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学习“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密度”,第2课时学习“密度的应用”)【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浸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一样的铁块和塑料块。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一样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物理教学工作方案篇2(一)目的与要求1.注重学生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初中物理教学,应按新课标理念,以全面进步公民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着眼学生的开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才能。2.重视“双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有结实的根底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根本技能,仍然是初中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要求学生纯熟掌握并用于实际,能解释有关现象、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对于实验操作,要实在加强,进步学生动手动脑的才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才能。3.重视科学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才能,以及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等同的。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勇于探究,有将科学技术用于日常生活、社会理论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或制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抑制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能使学生体验到抑制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做到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开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理想、有抱负、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5.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对于评价教师应由过去评价体系的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相统一转变。6.分层教学,把握标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初三教师要根据这学期时间紧,内容新,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化钻研新教材,精心备课,课堂教学掌握适当的标高和进度,不加班加点,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二)教学进度期中考试前:初二年级〔八年级〕授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至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初三年级〔九年级〕授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至第十三章《力和机械》。期中考试后:八年级授完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至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九年级授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至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物理教学工作方案篇3一、根本情况分析^p: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沉着的面对课堂的各种突发的状况,与学生的相处也更加的融洽,初步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学生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能积极的在课堂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我讨论,形成了比较好的学习气氛,在这学期一定要继续的保持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能有更大的进步。上一学期四班学生的成绩一直很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下降了,学习好的学生的成绩有很多也是毫无起色,学生的学习动力缺乏,学习方法与态度也不好,没有清楚的认识自己和别人,不知自己该干什么,这与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尖子生少,两级分化较突出的状况仍然存在。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在下一步的教学上要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展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进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到达预期的目的。教材从全面进步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络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消费开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程度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才能、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进步。二、工作目的:1、知识与技能a、通过常见的实力或实验,理解重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绘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b、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展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压强和流速的关系。c、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2、过程和方法: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绘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才能。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才能。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搜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搜集才能。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抑制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群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4、成绩目的:平均分43分,优秀率15%,合格率75%。5、个人进修目的作为新教师我一定虚心学习,尽快进步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严格备课并遵照学校要求严格执行二次备课制度,逐步进步自己的业务程度。三、主要工作与措施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理解他们的知识、才能根底,从实际出发进展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响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根底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详细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理论活动,使他们根本到达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究才能。四、工作进度安排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12.25-2.29力及其测量、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23.3-3.7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33.10-3.14第六章复习、测试、讲评4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53.24-3.28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浮力的利用63.31-4.4第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