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考纲分析与后期复习策略_第1页
这年考纲分析与后期复习策略_第2页
这年考纲分析与后期复习策略_第3页
这年考纲分析与后期复习策略_第4页
这年考纲分析与后期复习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年考纲分析与后期复习策略第一部分浙江省2010年考试说明的分析第二部分浙江省2010年理综样卷的分析第三部分选择题的命题内容及变化趋势分析第四部分二、三阶段复习教学目标与策略分析第一部分浙江省2010年考试说明的分析一、浙江省2010年考试说明的分析1、08年~09年考纲的比较点评:(1)新课程高考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增加了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这一内容,删去原考纲中化学计算部分内容,将化学计算的要求分散,与相关知识内容整合。(2)淡化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描述,降低了溶解度以及质量分数的要求,化学键的极性以及分子的极性不作明确的要求、提高了化学反应原理(速率与平衡,沉淀与溶解等相关知识)的考试要求2、09~10年考纲比较(变化情况比较)2009年2010年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1)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2-(2)了解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2-(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熟的含义2-(7)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熟的含义2-(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2-(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物质的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4-(8)知道离子键的概念和成因以及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知道共价键的概念和成因以及共价分子的特点4-(8)了解离子键的概念、形成以及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概念、形成以及共价分子的特点4-(9)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以水为例初步了解氢键4-(9)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以水为例初步了解氢键5-(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5-(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盖斯定律有机化学基础1-(2)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及官能团1-(2)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1-(4)从碳的成键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立体异构不作要求)1-(4)从碳的成键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能写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立体异构不作要求)2-(4)了解卤代烃…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了解它们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2-(4)了解卤代烃…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了解它们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2-(5)了解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等)2-(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2-(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化学实验5.能应用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了解层析是一种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5.能根据物质的特性,运用过滤、蒸发、萃取、结晶、蒸馏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了解层析是一种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点评:1.总体基本保持平衡,个别文字描述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的方向与针对性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及官能团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中

常见的官能团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能写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能应用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能根据物质的特性,运用过滤、蒸发、萃取、结晶、蒸馏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物质的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2.个别知识点要求降低: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了解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了解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了解盖斯定律3.个别知识点要求提高知道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了解它们(各类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了解它们(各类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物质过滤、蒸发、萃取、结晶、蒸馏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掌握电子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掌握电子式…结构简式、键线式的表示方法第二部分浙江省2010年理综样卷的分析1.(2006~2008)浙江卷知识点考查情况变迁:题号2006200720086晶体结构与化学键氧族元素与环保离子共存(新)7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电解质关于PH值的计算化合物熔沸点高低的判断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电化学,有关电解池计算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9电解质溶液的电解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原子结构与化合物组成10无机物之间的反应(沉淀)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计算分子空间构型与分子的极性11电离平衡的移动实验室氧气的制备化学平衡移动图象分析12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判断有机物中碳原子的计算混合液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3混合液离子浓度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图象分析电解池中的有关计算26(9分)核外电子层结构与周期表的位置关系(15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与化合物确定(16分)方程式书写、根据方程式计算27无机推断:元素化合物间的反应无机推断:离子间相互反应的现象与化合物的确定无机推断:根据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及相关原子结构,推断化合物28性质实验:气体制备、净化与收集,仪器使用性质实验:仪器连接、试剂选择与现象判断和推理性质实验:仪器连接方式、尾气处理判断等29有机推断:有机物性质、实验、计算、同分异构体及有机反应书写有机化学:官能团判断、结构式分析有机反应书写有机化学:官能团判断、有机反应及有机物的推断题号2007200820096氧族元素与环保离子共存(新)7.STS及氢键的知识7电解质关于pH值的计算化合物熔沸点高低的判断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8电化学,有关电解池计算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9.离子浓度与物理性质9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原子结构与化合物组成10.溶液浓度积常数10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计算分子空间构型与分子的极性11.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判断11实验室氧气的制备化学平衡移动图象分析12.电化学热点:锂电池12有机物中碳原子的计算混合液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3.实验化学模块基础知识13化学平衡移动图象分析电解池中的有关计算(14分)无机推断:元素化合物间的反应、晶体结构、原子结构的判断26(15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与化合物确定(16分)方程式书写、根据方程式计算(15分)化学反应原理:速率及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27无机推断:离子间相互反应的现象与化合物的确定无机推断:根据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及相关原子结构,推断化合物(15分)综合实验方案设计:物质制备与定量分析28性质实验:仪器连接、试剂选择与现象判断和推理性质实验:仪器连接方式、尾气处理判断等(14分)有机化学:有机物基团转化、同分异构体知识、核磁共振谱图分析29有机化学:官能团判断、结构式分析有机反应书写有机化学:官能团判断、有机反应及有机物的推断2.2009年浙江省理综卷与2010年参考卷的比较2009年浙江2010年参考卷2010年测试卷7氢键与DNA螺旋体7环境、能源、高分子等知识7环境与能源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9离子浓度判断及应用9有机结构与性质判断9有机结构与性质判断10沉淀平衡移动与转化10物质分离与提纯操作10蒸馏装置正误判断11有机结构与性质判断11周期表与结构、性质的关系11周期表与结构、性质的关系12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12离子浓度与图像分析12物质间的反应与图像的关联13实验化学基本知识13燃料电池原理分析13电解与图像的综合分析26(14分)根据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及相关原子结构,推断化合物25元素化合物知识:物质的组成判断,包括:沉淀的转化、NO2-的性质,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25无机物推断:根据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判断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等27(14分)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条件控制研究26化学反应原理:平衡的判断、速率的计算、K值确定、图像分析、现象解释26化学反应原理:平衡的判断、速率的计算、K值确定、图像分析、现象解释28(15分)综合实验方案设计:氯气的制法、硅的提纯、滴定法等。对有效数字也有要求。27定量实验与基本操作:定量实验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方案的比较(评价)27定量实验与基本操作:定量实验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方案的比较,误操作分析。19(15分)有机化学:基团的转化、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1H核磁共振谱的分析28有机化学:有机物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有机物推理、同分异构体及有机反应书写28有机化学:有机物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有机物推理、同分异构体及有机反应书写3.2009年浙江、福建、山东、全国一卷四地区比较浙江福建山东全国7氢键与DNA螺旋体6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9化学与生活常识6氧化还原计算分析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7化学八圈图的应用10多知识点(杂题)7胶体性质分析9离子浓度判断及应用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11周期表与结构性质8CO32-与HCO3-的转化10沉淀平衡移动与转化9有机化学基本知识12有机化学基本知识9原子结构分析11有机结构与性质判断10水解平衡的移动判断13元素化合物性质10电离、水解与pH12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11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14影响反应速率因素11热化学方程式计算13实验化学基本知识12速率与浓度图表分析15弱电解质平衡判断12有机物结构性质判断13氧化还原与离子反应II卷(58分)II卷(58分)II卷(50分)II卷(60分)26(14分)根据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及相关原子结构,推断化合物23(15分)元素周期表与物质性质、化学用语、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热化学有关计算28(14分)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移动、热化学方程计算、溶解转化与计算、电离常数计算27.(15分)化学平衡:图表数据分析、实验条件控制27(14分)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条件控制研究24(13分)化学实验、化学与技术、铝土矿中氧化铝提取的工艺流程综合考查29(12分)电化学知识: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分析与应用28.(15分)性质实验:物质制备、收集与检验,方程式书写28(15分)综合实验方案设计:氯气的制法、硅的提纯、滴定法等。对有效数字也有要求。25(17分)仪器连接、实验探究、方案评价、气体的收集、化学计算综合30(16分)元素化合物与化学实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29(15分)离子检验与物质组成判断19(15分)有机化学:基团的转化、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1H核磁共振谱的分析30(13分)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运用32.(8分)化学与技术:铝的冶炼30.(15分)有机化学:官能团判断、结构式分析及有机反应书写31(13分)有机物的推断及性质、注意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综合32(8分)物质结构与性质:C、Si结构与性质的比较32(8分)有机化学:有机物推断及结构分析评价:分析几个为什么?06~08连续三年未出现原电池、强弱电解质、原子结构等的有关知识;b.盐类水解、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正误判断已有四年未进行考查;2010年参考卷出现离子方程式的判断-----说明了什么?c.2010年参考卷与测试卷多次在选择题中出现数据、图像之间的联系-----说明了什么?d.2009年,2010年参考卷和测试卷对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考查均出现数据与图像的综合-----说明了什么?是否还是成为今年的重要题型呢?e.2009年实验试题的评价不高,2010年样卷出现了定量分析与方案判断----这又说明了什么?f.07年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对集中在氧族元素,08年集中在Mn及其化合物、金属Ca和非金属C上,而新课程中的热点元素矿物元素Al、Mg、Fe;海水中的元素Cl、Mg、Na等均未涉及。09年主要考察金属Cu、Fe及化合物知识。样卷与测试卷分别出现了亚硝酸盐、铝及其化合物等知识------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呢?g.关于溶液的pH值的问题连续五年(包括今年的样卷与测试卷均为出现)-----说明了什么?第三部分选择题的命题内容及变化趋势分析1.近两年各地高考试题中的选择题的评价分析(1)STS(化学常识题)(2)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比较、相关计算(4)物质结构、周期律:原子结构、周期律、周期表(5)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判断、有关图像、移动问题分析(6)电解质溶液:盐类水解与离子浓度大小比较(7)电化学知识:电化学中的电极反应及有关分析、计算(8)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的化学综合问题分析(9)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反应中能量变化分析、盖斯定律计算(10)有机化学:结构分析、性质推理、同分异构体、同系物(11)实验:基本操作、基础知识【评价之一】选择题考查的主要内容

(1)高考选择题“三少三多”的变化趋势【评价之二】选择题命题的变化情况知识方面:减少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获取过程的分析,增加了考查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要求;能力方面:降低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情境方面:减少了单一的试题情景;丰富和多样化了试题的情景要素(2)高考选择题的三大特色特色之一:

追求本真,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特色之二:

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要求考查,注重基础性特色之三:

科学精神得到介绍和延伸,注重实践,体现实践性与探究性(3)案例分析特色之一:

追求本真,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案例1:(09年江苏)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参考模拟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生成氮氧化物是自然界中氮固定的途径之一B.生物质能来源于植物及其加工产品所贮存的能量,但不包括城市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等C.化石燃料蕴藏的能量实际是远古时期生物体湮没地下之后而不断吸收地球内部的能量D.人黏胶纤维、人造棉等人造纤维是利用自然界中非纤维材料通过化学合方法得到的特色之二: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要求,注重基础性

★案例2:(2009年安徽省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A.NH4+.H+.NO3-.HCO3-

B.K+.Al3+.SO42-.NH3·H2OC.Na+.K+.SO32-.Cl2

D.Na+.CH3COO-.CO32-.OH-参考模拟试题2: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的实验如右图。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溶液白色沉淀溶液溶液白色沉淀红色溶液气体Ba(NO3)2HClAgNO3KSCNNaOH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特色之三: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要求考查,科学精神得到介绍和延伸★案例3:2008上海第5题: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实验证实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参考模拟试题3:化学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可以受到直观形象、简明易记的良好效果。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中错误的是()A.Fe在Cl2中的燃烧产物:B.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Al元素的存在形式C.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D.分散系的分类:分散系微粒直径(nm)2.二、三轮复习中的选择题编制策略(1)选择题的命题目标和维度分析力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命题目标:命题维度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呈现方式(2)案例分析第一:知识维度的命题策略:▲知识维度: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知识维度试题的特点首先,事实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比例比较小,而原理性知识的比例很大,其次,不再仅仅是对单一概念的考查和对概念辨析的考查,往往会在同一个情境下考查相关性强或看似相关性不强的多个知识点。▲案例分析例1.下列有关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C)A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减小B

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C

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D

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同类型试题.例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硝酸银溶液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是因为硝酸银见光易分解

B、乙醇的沸点比甲醚(CH3OCH3)高,主要原因是乙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反应AgCl+NaBr=AgBr+NaCl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AgBr比AgCl更难溶于水

D、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反应例3.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C)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苯与硝酸在加热时发生取代反应,甲苯与硝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取代反应第二:能力维度的命题策略▲能力维度: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力维度试题的特点及案例分析案例1:(样卷和测试卷9)麦角醇(ergosterol)在紫外光照射下可转化为抗软骨病的维生素D2,麦角醇的结构如右图。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B)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分子式为C27H42OC.1H核磁共振谱证明分子中的5个甲基上的氢属等同氢D.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沉淀的物质的量/molb0aV[Ba(OH)2]/mL案例2:(测试12)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下图表示的是向100mL0.02mol·L-1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0.05mol·L-1Ba(OH)2溶液时(25℃),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所加的Ba(OH)2溶液的pH=13B.a点的值是80mLC.b点的值是0.005molD.当V[Ba(OH)2]=30mL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0.699g类似题型1: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类似题型2:(测试13)某同学用镀铜的石墨做阳极、石墨做阴极电解稀硫酸溶液,用曲线Ⅰ表示电解过程中阴极增加的质量(△m)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用曲线Ⅱ表示溶液p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下列曲线图合理的是(电解初期溶液中H+放电)(A)pH△m7t0ⅠⅡBApH△mⅡ7t0ⅠpHⅡ7t△m0ⅠCDpH△mⅡ7t0Ⅰ▲自学维度试题的特点及案例分析案例:(样卷13题)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C.在电池反应中,每生成标准状况下CO222.4L,共转移电子2molD.由于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故不可能在高温下工作案例:(样卷13题)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C.在电池反应中,每生成标准状况下CO222.4L,共转移电子2molD.由于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故不可能在高温下工作类似题型2:一种新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说法正确的是(B)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负极,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第三:选择题的呈现方式维度分析▲呈现方式的意图:借助借助生产生活的情境借助图、表、数字来叙述▲主要几种呈现方式:常规叙述出现新物质新的提问方式新的化学反应新的实验新图表或数据。(3)选择题设计的基本要素▲试题设计的三要素第一:以能力和态度的培养为出发点和目标;第二:以知识为载体,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三:以情境让知识变得生动有意义,注重能力、态度与情境融合。案例1: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简图(如右下图所示),它是用锌皮制成的锌筒作电极兼做容器,中央插一根碳棒,碳棒顶端加一铜帽。在石墨碳棒周围填满二氧化锰和炭黑的混合物,并用离子可以通过的长纤维纸包裹作隔膜,隔膜外是用氯化锌、氯化铵和淀粉等调成糊状作电解质溶液;该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Zn+2NH4++2MnO2=[Zn(NH3)2]2++Mn2O3+H2O关于锌锰干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当该电池电压逐渐下降后,利用电解原理能重新充电复原;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2NH4++2e-==Mn2O3+2NH3+H2O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试题的基本特征知识的原理化、能力的多元化、情境的多样化两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怎样学、怎样用、怎样问

▲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怎样学、怎样用、怎样问

第一:怎么学―――在比较中寻找差异案例2:右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D)A、H2S

B、HCl

C、PH3

D、SiH4案例3:《实验化学》教材中介绍了几种物质制备中对所得晶体进行淋洗的方法,下列关于使用各种物质淋洗沉淀的表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制备阿司匹林时,采用滤液淋洗,可以减少产品的溶解,收集更多的产品B.制备阿司匹林时,采用酒精淋洗,可以减少产品溶解,得到较干燥的产品C.制备摩尔盐时,采用酒精淋洗,可以减少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溶解,得到较干燥的产品D.制备NaCl晶体时,晶体表面含有少量KNO3,采用热水淋洗,可以得到较纯净的NaCl第二:怎么用――在归纳中强化理解案例4:人们利用反应过程的焓变(△H)和熵变(∆S)的情况判断某一反应的方向。现有某化学反应其△H=-189kJ·mol-1,∆S=-268J·mol-1·K-1,则以下关于该反应的自发性描述中正确的是(C)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C.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D.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第三:怎样问――在推理中训练探究案例6:下表中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C)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纯碱中滴加足量浓盐酸,将所得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酸性:盐酸>碳酸>苯酚B取某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42-C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盛水的烧杯中,在液体表面出现油滴皂化反应不完全D取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Fe(NO3)2试样已经变质第四部分二、三阶段复习的教学目标与策略分析第一:考试目标分析1.化学核心知识在试卷中出现情况7氢键与DNA螺旋体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化学事实性知识×9离子浓度判断及应用化学原理反映客观规律10沉淀平衡移动与转化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11有机结构与性质判断结构决定性质12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化学原理反映客观规律13实验化学基本知识化学事实性知识×26(14分)根据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及相关原子结构,推断化合物物质是多样的,元素组成又是统一的27(14分)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条件控制研究物质反应速率是实现化学反应关键因素之一28(15分)综合实验方案设计:氯气的制法、硅的提纯、滴定法等。对有效数字也有要求。化学事实性知识×19(15分)有机化学:基团的转化、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1H核磁共振谱的分析结构决定性质2.考试目标与要求分析(1)目标要求:学习潜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的了解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对科学的社会影响的基本了解科学精神主要指:奇心和求知欲——求知对事物的探索精神——探索不盲从的怀疑精神——质疑求证精神——求证能接纳所有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公开性——公开(2)能力要求: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复述、再现、辨认★加工、吸收、有序存储★提取、整合、重组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分解实际问题,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式,解决简单化学问题★表述过程-----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图表文字、模型图形表达,并作出解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探究能力-----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3.考试范围内容分析-----哪里五个方面特点与方法概念与理论无机物及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现的是学科的价值观

――对待物质世界应具有的基本观点和价值取向;2.体现的是学科的思想观

――研究物质世界应具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3.考试中如何体现▲试题分析:例题1:(江苏08-18)“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⑴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c.采用节能技术d.利用太阳能、风能⑵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⑶文献报道某课题组利用CO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研究过程如下:反应结束后,气体中检测到CH4和H2,滤液中检测到HCOOH,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和Fe3O4。CH4、HCOOH、H2的产量和镍粉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仅改变镍粉用量,其他条件不变):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HCOOH是CO2转化为CH4的中间体,即:CO2HCOOHCH4①写出产生H2的反应方程式②由图可知,镍粉是

。(填字母)a.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的催化剂d.不是催化剂③当镍粉用量从1mmol增加到10mmol,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填字母)a.反应Ⅰ的速率增加,反应Ⅱ的速率不变b.反应Ⅰ的速率不变,反应Ⅱ的速率增加c.反应ⅠⅡ的速率均不变d.反应ⅠⅡ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Ⅰ的速率增加得快e.反应ⅠⅡ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Ⅱ的速率增加得快f.反应Ⅰ的速率减小,反应Ⅱ的速率增加例题2(2010年省测试卷27,考试说明26)碘钨灯具有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等优点。一定温度下,在碘钨灯灯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沉积在灯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如下的可逆反应:

W(s)+I2(g)

WI2(g)

为模拟上述反应,在实验室中准确称取0.508g碘、0.736g金属钨放置于50.0mL密闭容器中,并加热使其反应。下图是混合气体中的WI2蒸气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n(WI2)~t],其中曲线Ⅰ(0~t2时间段)的反应温度为450℃,曲线Ⅱ(从t2时刻开始)的反应温度为530℃。请回答下列问题:t/s01.20×10-31.80×10-3t1t2t3n(WI2)/molⅠⅡ第二:教学策略与方法1.明确各阶段(三轮)复习的主要任务第一轮---基础阶段重点: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结构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思想: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第二论----小综合阶段重点: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巩固、强化——对高考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指导思想: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第三轮----模拟阶段重点: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模拟与调整指导思想:返扣——调节——模拟——强化(1)一、二轮复习的区别:

第一轮:分章梳理——策略是“恢复和集成”第二轮:分类整理——策略是“问题为中心”(2)第二轮复习任务分析

任务一:问题的专题性

任务二:知识的可回忆性2.第二、三轮复习主要任务与策略分析·双基教学的知识本位特征

突出知识性的具体目标长于“旧知”引出“新知”注重新知识的深入理解重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重视及时巩固和强化训练·双基要求的四字经懂会熟准案例2:某同学进行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有关实验,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见表格),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实验序号反应温度(℃)参加反应的物质Na2S2O3H2SO4H2OV/mlc/mol·L-1V/mlc/mol·L-1V/mlA20100.1100.10B2050.1100.15C20100.150.15D4050.1100.15(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在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可能是▲(填实验序号)(3)在利用比较某一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的变动和干扰,即需要控制好与实验有关的各项反应条件。其中:①能说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比较是▲;(填实验序号)②A和B、A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③B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4)教材是利用了出现黄色沉淀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请你分析为何不采用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大小进行比较:▲

重点:巩固、强化指导思想:巩固完善综合提高(3)第二轮复习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思想操作策略:分块归纳,专题复习、强化训练。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指导思想:返扣调节模拟强化(4)第三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与指导思想重点:模拟与调整任务:

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就试准备操作策略: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5)第二、三论复习要做到六个关注关注新课程习题的基本特点关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关注无机推断题的演变关注教材新增知识的运用关注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假设关注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严谨形成理性重复依靠变式·方法、能力培养:明理→示范→标准→评价1.关注新课程习题的基本特点(1)新――情景设计较新,(2)宽――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较阔,(3)活――设问方式、呈现形式较活,(4)高――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案例14:根据硫的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中SO2主要有三个来源:火山爆发、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

。(2)在自然状态下,大气中的SO2,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一部分则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H2SO4,随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以硫酸盐的形式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请写出SO2转化成H2SO4的化学方程式:

。(3)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SO2排放到大气中,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并使许多地区出现酸雨。下列可以降低城市空气中SO2含量的方法是

(多选扣分)a.开发氢能源b.使用电动车c.植树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2.关注对“裸露”知识的“包装”(1)传统试题:硝酸铵(NH4NO3)受到猛烈撞击时能迅速分解产生大量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另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写出化学方程式:__

。”(2)背景试题:某报刊一则报道“雾锁路途,高速公路多车相撞,安全气袋救了两条命”.某学生查阅资料得知:安全气袋内部贮存有硝酸铵(NH4NO3),当汽车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产生的大量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另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充满气袋,填补在乘员和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防止乘员受伤。(1)一氧化二氮属于()A.有机物;B.氧化物;C.单质;D.混合物(2)一个硝酸铵分子中共有()个原子。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硝酸铵受到猛烈撞击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假设240g硝酸铵在撞击后完全分解,那么可以产生一氧化二氮气体多少?3.关注无机推断题的演变关注化工生产、生活、以及新物质的衍变案例10:2008年江苏试题根据下列框图回答问题(答题时,方程式中的M、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⑴写出M溶于稀H2SO4和H2O2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

。⑵某同学取X的溶液,酸化后加入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⑶写出Cl2将Z氧化为K2EO4的化学方程式:

。⑷由E制备的E(C2H5)2的结构如右上图,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为:核磁共振法能够区分这两种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正确的结构有

种峰,错误的结构有

种峰。提示:新课程与老教材比较比较:①了解焓变和熵变是与反应方向有关的两个因素。②了解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③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④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⑤常见金属元素Cu及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⑥树立绿色化学思想。⑦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⑧过程和方法、STS内容等。4.关注教材新增知识的运用“三大平衡”将是高考命题的“新宠”一是与平衡常数结合二是问题设置立体化三是图像图象相结合化学实验物质制备与分离提纯实验条件控制与研究物质的性质与检验定量分析与综合性实验实验的基本操作与评价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基本方法的归纳提炼5.关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假设1)新教材的实验内容主题归纳[例题1]硫酸亚铁铵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商品名为摩尔盐。硫酸亚铁可与硫酸铵生成硫酸亚铁铵,一般硫酸亚铁盐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形成摩尔盐后就比较稳定了。三种盐的溶解度(单位为g/100g水)如下表温度/℃102030405070(NH4)2SO473.075.478.081.084.591.9FeSO4·7H2O40.048.060.073.3--(NH4)2Fe(SO4)2·6H2O18.121.224.527.931.338.5实验室欲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设计了如下方案。(1)完成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称取4g铁屑,放入小烧杯,加入15mL10%Na2CO3溶液,小火加热10min以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倒掉溶液,用蒸馏水把铁冲洗干净,干燥,备用。②将处理好的铁屑放入小烧杯,加入15mL3mol/LH2SO4溶液,水浴加热至不再有气体生成为止,趁热过滤去剩余铁屑,并用少量热水洗涤烧杯及滤纸,并将滤液和洗涤液一起转移到蒸发皿中,则蒸发皿中溶液的溶质为______

____(填名称,不考虑水解),其物质的量约为_____

___mol。③加入

g硫酸铵到蒸发皿中,缓缓加热、浓缩至

为止、冷却,得硫酸亚铁铵晶体。

铁屑表面的油污硫酸亚铁表面出现结晶膜FeSO4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趁热过滤的目的就是防止过滤过程中晶体析出0.045n(Fe)=4/56=0.07moln(H2SO4)=0.045mol故:n(FeSO4)=0.045mol5.94n[FeSO4]:n[(NH4)2SO4]=1:1n[(NH4)2SO4]=0.045mol★教材制备实验的延伸与拓展《实验化学》模块中涉及物质制备问题★课题硝酸钾晶体的制备目的意图:学会利用结晶或重结晶的方法提纯固态物质、学习减压过滤,了解热过滤、运用溶解、过滤、加热蒸发、结晶等常用实验操作★课题:硫酸亚铁铵的制备目的意图:依据原料与产品的组成、性质,选择合适的反应路线、依据反应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学习物质的称量、溶解、过滤、水浴加热、结晶等操作方法★拓展课题用制氢废液制备硫酸锌晶体★课题:阿司匹林的合成目的意图:阿司匹林制备的原理学习、熟悉有机物的分离、提纯等方法、巩固称量、溶解、加热、结晶、洗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拓展课题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

温馨提示:制备实验的设计思路及一般方法案例23(某测试题)削过皮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由白色变为褐色,食品科学上称为“褐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不同文献解释不同。I、《杂志1》:苹果中Fe2+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而变色。II、《杂志2》:苹果中的酚类物质在苹果中的氧化酶催化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质。已知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颜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1)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的原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滴上2~3滴A溶液,继而再滴上几滴氯水。②在“褐变”后的苹果滴上2~3滴A溶液。回答下列问题:A溶液是

溶液(填化学式)。若I的解释正确,写出①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应为:①

。②

。经实验,①②均无明显现象。说明观点I的解释是错误的。(2)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I的原因,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表中填写实验①②探究目的和结论。

(1)KSCN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

①滴加A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水,变红色。②变红色

序号实验步骤现象探究目的和结论①将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放入隔绝空气的环境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②将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放入90℃~95℃的水中2min,再放在空气中。再将另一块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放入稀盐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洗净,再放在空气中。将盐酸改为酒精、醋酸铅溶液进行相同实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均无明显变化③在刚削皮的苹果上滴加FeCl3溶液。苹果由白色变为绿色探究目的:探究苹果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结论:苹果中含有酚类物质。探究空气中的O2对苹果“褐变”的影响

“褐变”是苹果中的某些物质与空气中的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