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荆门市重点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荆门市重点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荆门市重点中学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可表示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B.步骤⑥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氯气C.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化合、分解和复分解反应步骤D.⑤可将晶体置于HCl气体氛围中脱水2、下列关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不用干燥B.其他操作都正确,称量药品时若砝码生锈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C.配制90mL0.1mol•L-1NaCl溶液,应选用100mL容量瓶来配制D.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应加少量水至刻度线3、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a电极的反应为:3CO2+16H+-18e-=C3H8O+4H2OC.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D.每生成1molO2有44gCO2被还原4、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三种物质,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A.乙醇、乙醛、乙酸 B.苯、溴乙烷、乙醇C.苯、苯酚、四氯化碳 D.乙烷、乙烯、乙炔5、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SO2有漂白性SO2可使溴水褪色BSiO2有导电性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C浓硫酸有氧化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DFe3+有氧化性Fe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A.A B.B C.C D.D6、工业上采用如图装置模拟在A池中实现铁上镀铜,在C装置中实现工业KCl制取K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为精铜,b为铁制品可实现镀铜要求B.c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C.从e出来的气体为氧气,从f出来的气体为氢气D.钾离子从电解槽左室向右室迁移,h口出来的为高浓度的KOH溶液7、《本草图经》中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易溶于水形成浅绿色溶液B.朴消(Na2SO4·10H2O)也叫明矾,可用作净水剂C.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D.上文中描述的是碳与绿矾反应生成“高温铁水”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各“剂”在应用过程中表现还原性的是()A.臭氧柜里臭氧作餐具的“消毒剂”B.热纯碱溶液常作厨房的“洗涤剂”C.活性铁粉在食品袋中作“去氧剂”D.小苏打常作制糕点的“起泡剂”9、化合物A是近年来采用的锅炉水添加剂,其结构式如图,A能除去锅炉水中溶解的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B.A分子中所含的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10:1C.所含C、N均为sp2杂化D.A与O2反应生成CO2、N2、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10、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b的M层上有1个电子,a与c同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b>c>dB.简单阴离子还原性:d>c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a>cD.a、b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11、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描述内容分析错误的是选项描述分析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涉及的操作是蒸馏C“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中含碘单质D“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浣衣发面,去垢”利用其水解显碱性去污A.A B.B C.C D.D12、下列说法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雷雨肥庄稼——自然固氮B.从沙滩到用户——由二氧化硅制晶体硅C.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青铜器、铁器的保存D.灰肥相混损肥分——灰中含有碳酸钾,肥中含有铵盐1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CO2的平衡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O(g)+H2O(g)CO2(g)+H2(g)的ΔH﹥0B.在T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则一定有ν(正)﹥ν(逆)C.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大D.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1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烧碱、纯碱、熟石灰均属于碱B.HCOOH、H2CO3、H2SO4均属于二元酸C.盐酸、BaSO4、NH3•H2O均属于电解质D.酒精、冰水混合物、液氨均属于纯净物15、下列物质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A.二氧化碳B.四氯化碳C.双氧水D.乙炔1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过氧化钠的电子式:C.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D.中子数为12的钠的核素符号为:11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某天然碱可看作由CO2和NaOH反应后的产物所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现称取天然碱3.32g,做如下实验:(气体均折算为标准状况下)(1)B的电子式_______。(2)天然碱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3)过量的天然碱溶液滴加少量的Ba(OH)2溶液,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___。18、M是石油裂解气的重要成分,由M制备环酯P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图所示:已知在特殊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够发生碳碳双键两边基团互换的反应,如:2CH2=CHRCH2=CH2+RCH=CHR回答下列问题:(1)M的名称是____________,A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2)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⑥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3)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由C→G的过程中步骤④、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4)G中最多有_______个原子共平面,其顺式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5)符合下列条件D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①氯原子连在碳链的端点碳上②羟基连在不同的碳原子上,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4:2:2:1的为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6)由I和G在一定条件下制取环酯P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7)已知:根据题中信息,设计以2-氯丙烷制备环己烯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和溶剂任选)___________。19、维尔纳配合物M是一种橙黄色单斜晶体,该晶体以浓氨水、双氧水、CoCl2·6H2O、NH4Cl为原料在加热条件下通过活性炭的催化来合成。为探究该晶体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一,氮的测定:准确称取一定量橙黄色晶体,加入适量水溶解,注入下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中的氨全部蒸出,用500.00mL7.0mol/L的盐酸溶液吸收,吸收结束后量取吸收液25.00mL,用2.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终点消耗NaOH溶液12.50mL。步骤二,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橙黄色晶体wg,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以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沉淀)。(1)上述装置A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2)装置A、B三脚架处应放置一个酒精灯作为热源,酒精灯应放置在_____(填“A”或“B”)处。(3)步骤一所称取的样品中含氮的质量为______g。(4)有同学提出装置C中所用盐酸的浓度过大易挥发,会造成测得氮的含量结果将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__(6)经上述实验测定,配合物M中钴、氮、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其中氮元素以氨的形式存在。制备M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中双氧水的作用是____;制备M的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20、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气体,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NO、NO2能与NaOH溶液反应):(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高氯酸三碳酰肼合镍{[Ni(CHZ)3](C104)2}是一种新型的起爆药。(1)Ni2+某杰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2)ClO4空间构型是_______;与ClO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_______(填化学式)。(3)化学式中CHZ为碳酰肼,组成为CO(N2H3)2,碳酰肼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C、N、0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4)高氯酸三碳酰肼合镍可由NiO、髙氯酸及碳酰肼化合而成。NiO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中含有的Ni2+数目为_________。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答案解析】

由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可知,贝壳高温煅烧,贝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得石灰乳;向海水结晶、过滤后的母液中加入石灰乳,母液中镁离子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向过滤得到的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盐酸,氢氧化镁沉淀溶于盐酸制得氯化镁溶液,氯化镁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六水合氯化镁晶体,六水合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脱水得到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备镁。【题目详解】A项、海水中镁元素含量高,原料来源于海水,提取镁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B项、电解熔融MgCl2时,镁离子在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镁,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故B错误;C项、上述工艺流程中贝壳分解涉及分解反应,得到石灰乳涉及化合反应,③④为复分解反应,最后两个反应都是分解反应,故C正确;D项、若直接加热MgCl2•6H2O,氯化氢挥发会促进MgCl2水解,使水解趋于完全得不到无水MgCl2,因Mg2+水解呈酸性,在氯化氢气流中可抑制Mg2+水解,同时带走水蒸气,故一定条件为在HCl气流中,目的是抑制Mg2+水解,故D正确;答案选B。2、D【答案解析】

A.容量瓶不需要干燥,不影响配制结果;B.砝码生锈,称量的溶质的质量偏大;C.需要容量瓶规格时遵循“大而近”原则;D.由于部分溶液在刻度线上方,液面会暂时低于刻度线,属于正常现象。【题目详解】A.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最终溶液体积,则不影响溶液,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不用干燥,故A项正确;B.其他操作都正确,称量药品时若砝码生锈,会导致称量的溶质的质量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B项正确;C.配制90mL0.1mol•L-1NaCl溶液,实验室中没有90mL容量瓶,需要选用100mL容量瓶来配制,故C项正确;D.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属于正常现象,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否则所得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点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误差分析,关键看所进行的操作究竟影响的是溶质还是加水量,凡是使溶质增大就偏高,使溶质减少就偏低。加水多了就偏低,加水少了就偏高。3、C【答案解析】A.该装置是电解池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该装置将光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B.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3CO2+18H++18e-=C3H8O+5H2O,故B错误;C.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阴极,而电解池中氢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H+从阳极b极区向阴极a极区迁移,故C正确;D.电池总的方程式为:6CO2+8H2O2C3H8O+9O2,即生成9mol的氧气,阴极有6mol的二氧化碳被还原,也就是1mol的氧气,阴极有mol的二氧化碳被还原,所以被还原的二氧化碳为29.3g,故D错误;故选C。4、D【答案解析】

A.可用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无现象;乙醛遇冷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无现象,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乙酸可使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因此能用一种试剂鉴别,A项正确;B.可用水鉴别。苯密度小,在水的上层;溴乙烷密度大在水的下层;乙醇与水互溶。因此能用一种试剂鉴别,B项正确;C.可用氯化铁溶液鉴别。苯密度小,在氯化铁溶液的上层;苯酚遇氯化铁溶液显特征紫色;四氯化碳密度大,在氯化铁溶液的下层。因此能用一种试剂鉴别,C项正确;D.可利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鉴别乙烷与乙烯、乙炔,但由于乙烯和乙炔遇溴水、酸性高锰酸钾的现象相同,因此无法仅通过一种试剂鉴别,D项错误;答案应选D。5、D【答案解析】

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选择性漂白有色物质,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陈述正确,但无因果关系,故A错误;B.二氧化硅不能导电,光导纤维成分为二氧化硅晶体,陈述Ⅰ不正确,陈述Ⅱ正确,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干燥H2和CO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陈述正确,但无因果关系,故C错误;D.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溶解铜,2Fe3++Cu=2Fe2++Cu2+,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故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因此类似的还有: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等。6、C【答案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B为原电池,氧气得电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d作电池的正极;c上甲醇失电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A、C为电解池g、a为电解池的阳极,b、h为电解池的阴极;【题目详解】A.a为精铜,作电解池的阳极,失电子,b为铁制品作阴极,铜离子得电子可实现镀铜要求,A正确;B.c为负极,甲醇失电子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B正确;C.电解KCl,e处为阳极,氯离子失电子出来的气体为氯气,从f出来的气体为氢气,C错误;D.电解槽左侧为阳极室,钾离子从电解槽左室向右室迁移,h口出来的为高浓度的KOH溶液,D正确;答案为C【答案点睛】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室移动;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7、C【答案解析】

由信息可知,绿矾为结晶水合物,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铁,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题目详解】A.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易溶于水形成浅绿色溶液,选项A错误;B、明矾是KAl(SO4)2·12H2O,可用作净水剂,选项B错误;C、FeSO4•7H2O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硫酸,则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选项C正确;D、Fe的氧化物只有氧化铁为红色,则“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故上文中描述的是碳与绿矾反应生成Fe2O3,选项D错误。答案选C。【答案点睛】本题考查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8、C【答案解析】A.臭氧柜里臭氧作餐具的“消毒剂”,臭氧表现氧化性;B.热纯碱溶液常作厨房的“洗涤剂”时,其表现碱性;C.活性铁粉在食品袋中作“去氧剂”时,其表现还原性;D.小苏打常作制糕点的“起泡剂”,其表现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气体。本题选C。9、D【答案解析】

A.因氨气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即氮原子与所连的三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所以A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错误;B.一个单键就是1个σ键,一个双键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所以A分子中含有11个σ键和1个π键,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11:1,B错误;C.N为sp3杂化,C错误;D.根据元素守恒,1molA在足量O2中燃烧生成CO2、N2、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2mol,3mol,之比为1:2:3,D正确;答案选D。10、B【答案解析】分析: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a为O元素;b的M层上有1个电子,则b为Na元素;a与c同主族,则c为S元素;再结合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可知d为Cl元素,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O,b为Na,c为S,d为Cl。则A.Na、S、Cl为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Na>S>Cl,A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弱,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则S2-还原性比Cl-强,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性,O的非金属性比S强,则H2O比H2S稳定,C正确;D.Na和O形成的Na2O2,是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D正确;答案选B。11、C【答案解析】

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涉及化学反应,选项A正确;B.“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可见,烧酒的酿造方法为:加热浓酒和糟,利用沸点的不同,将酒蒸出,然后用器皿盛装冷凝后的馏分,即蒸馏,选项B正确;C.硝石为硝酸钾,不含碘单质,选项C错误;D.“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碳酸钾,其水解显碱性能洗去油污,选项D正确。答案选C。12、D【答案解析】

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反应可以理解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题目详解】A.雷雨肥庄稼——自然固氮,氮气氧化成NO,再氧化成NO2,最后变成HNO3等,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A不选;B.从沙滩到用户——由二氧化硅制晶体硅,硅由+4价变成0价,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B不选;C.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说明青铜器、铁器在不干不湿的环境中保存时,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铜和铁容易被氧化,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C不选;D.灰肥相混损肥分——灰中含有碳酸钾,水解后呈碱性,肥中含有铵盐,水解后呈酸性,两者相遇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导致氮肥的肥效降低,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故D选。故选D。13、B【答案解析】

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平衡时c(CO2)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进行,故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H>0,故A正确;B.T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c(CO2)高于平衡浓度,故反应一定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一定有υ(正)<υ(逆),故B错误;C.平衡状态A与C相比,C点温度高,已知△H>0,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浓度减小,所以A点CO浓度大,故C正确;D.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故K1<K2,故D正确;故答案选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等知识,注意曲线的各点都处于平衡状态,明确化学平衡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注意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14、D【答案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A错误;B.HCOOH属于一元酸,不属于二元酸,故B错误;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D.酒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乙醇,属于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分子——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液氨为氨气的液态形式,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点睛:判断物质是否属纯净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实质.例如:“冰和水的混合物”是纯净物,又如“纯盐酸”,是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15、D【答案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分子中只有极性键;四氯化碳分子中只有极键;双氧水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但其为极性分子;乙炔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其分子结构对称且分子中四原子共线,故其为非极性分子。详解:A.二氧化碳分子中只有极性键;B.四氯化碳分子中只有极性键;C.双氧水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但其为极性分子;D.乙炔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其分子结构对称且四原子共线,故其为非极性分子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本题选D。点睛:根据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来判断分子的极性,若分子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正负电荷的中心是重合的,则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若分子的电荷分布是不均匀的、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则该分子为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不一定只有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的共价键可以全部是极性键,如甲烷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分子内只有极性键。16、D【答案解析】分析:A、钠原子的核外有11个电子;B、过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离子构成;C、碳酸氢钠只能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D、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钠原子的核外有11个电子,故其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B、过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离子构成,故其电子式为,故B错误;C、碳酸氢钠只能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故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C错误;D、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故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的质量数为23,符号为2311Na,故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2[NaHCO3·2Na2CO3·2H2O]=5Na2CO3+5H2O+CO2↑或者2NaHCO3·4Na2CO3·4H2O=5Na2CO3+5H2O+CO2↑或者2[2Na2CO3·NaHCO·2H2O]=5Na2CO3+5H2O+CO2↑2HCO3-+Ba2++2OH-=BaCO3↓+2H2O+CO32-【答案解析】

天然碱可看作由CO2和NaOH反应后的产物所组成,2NaOH+CO2(少量)=Na2CO3+H2O,NaOH+CO2(过量)=NaHCO3,当≤1,生成NaHCO3;当1<<2,产物为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当2,只生成Na2CO3,天然碱3.32g隔绝空气加热至恒重,产生气体112mL(标准状况),为碳酸氢钠的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无色液体B为水,白色固体C为碳酸钠,滴加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A为二氧化碳,以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1)天然碱3.32g,隔绝空气加热至恒重产生气体112mL(标准状况),为碳酸氢钠的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所以无色液体B为水,水属于共价化合物,每个氢原子和氧原子共用一个电子对,所以水的电子式为,故答案:;(2)3.32g样品中,隔绝空气加热至恒重产生气体为CO2,其物质的量==0.005mol,则分解的碳酸氢钠物质的量n=0.005mol2=0.01mol,生成水的物质的量n=0.005mol,生成Na2CO3的物质的量n=0.005mol,由后续产生气体A为CO2,其物质的量n==0.025mol,碳元素守恒得白色固体C为Na2CO3,其物质的量n=0.025mol,所以原混合物中含有Na2CO3,其物质的量n=0.025mol-0.005mol=0.02mo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0.02mol106g/mol+0.01mol84g/mol=2.96g,所以水的质量为3.32g-2.96g=0.36g,所以水的物质的量为:n==0.02mol,则n(Na2CO3):n(NaHCO3):n(H2O)=0.02mol:0.01mol:0.02mol=2:1:2故该天然碱的组成为2Na2CO3·NaHCO3·2H2O,天然碱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2Na2CO3·2H2O]=5Na2CO3+5H2O+CO2↑;或者2NaHCO3·4Na2CO3·4H2O=5Na2CO3+5H2O+CO2↑;或者2[2Na2CO33·NaHCO·2H2O]=5Na2CO3+5H2O+CO2↑;(3)过量的天然碱溶液滴加少量的Ba(OH)2溶液,碳酸根离子有剩余,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CO3-+Ba2++2OH-=BaCO3↓+2H2O+CO32-,故答案:2HCO3-+Ba2++2OH-=BaCO3↓+2H2O+CO32-。18、丙烯碳碳双键取代反应消去反应HOCH2-CH=CH-CH2OH保护分子中碳碳双键不被氧化1210ClCH2-CH(CH2OH)2CH3-CHCl-CH3CH2=CH-CH3CH2=CH2、CH3-CH=CH-CH3CH3-CHBr-CHBr-CH3CH2=CH-CH=CH2【答案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M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2=CH-CH2Cl,可确定M为丙烯;已知在特殊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够发生碳碳双键两边基团互换的反应,则CH2=CH-CH2Cl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乙烯、CH2Cl-CH=CH-CH2Cl;根据合成路线可知,A水解后先与HCl发生反应,然后发生氧化反应、消去反应,则A为CH2Cl-CH=CH-CH2Cl、B为乙烯;C为HOCH2-CH=CH-CH2OH;D为HOCH2-CH2-CHCl-CH2OH;E为HOOC-CH2-CHCl-COOH;F为NaOOC-CH=CH-COONa;G为HOOC-CH=CH-COOH;H为CH2Br-CH2Br;I为CH2OH-CH2OH;【题目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M为丙烯;A为CH2Cl-CH=CH-CH2Cl,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2)反应①为取代反应;反应⑥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3)C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H2OH,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这丙种官能团均易发生氧化反应,因此,C→G的过程步骤④、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碳碳双键在发生氧化反应时不被氧化;(4)G的结构简式为HOOC-CH=CH-COOH,当碳碳双键与羧基中碳氧双键确定的平面重合时,则有12原子共平面;其顺式结构为:;(5)D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Cl-CH2OH,符合①氯原子连在碳链的端点碳上②羟基连在不同的碳原子上。若无支链,固定Cl原子和一个—OH在一端,,另一个—OH的位置有3种;移动—OH的位置,,另一个—OH的位置有2种;依此类推,,1种;若存在一个甲基支链,,有2种;,有1种,,1种,合计10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4:2:2:1,符合的结构简式为:ClCH2-CH(CH2OH)2;(6)I、G分别为:HOOC-CH=CH-COOH、CH2OH-CH2O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制取环酯P,其方程式为:;(7)根据题目信息,烯烃在一定条件下碳碳双键两边的基团可以互换,则先用2-氯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烯和2-丁烯,利用2-丁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3-二溴丁烷,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3-丁二烯,最后与乙烯发生双烯合成制取环己烯。合成路线如下:CH3-CHCl-CH3CH2=CH-CH3CH2=CH2、CH3-CH=CH-CH3CH3-CHBr-CHBr-CH3CH2=CH-CH=CH2。【答案点睛】多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时,根据一固定一移动原则,逐个书写,便于查重。19、平衡气压(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A42.00偏高减少盐酸的挥发,有利于氨气的吸收AgNO3见光易分解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氧化剂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答案解析】

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的量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根据硝酸银计算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注意分析合成M的原料中双氧水的作用。【题目详解】(1)上述装置A中,玻璃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2)装置A、B三脚架处应放置一个酒精灯作为热源,A装置要产生水蒸气将B中的氨全部蒸出,酒精灯应放置在A处。(3)步骤一所称取的样品中含氮的质量为42.00g。(4)装置C中所用盐酸的浓度过大易挥发,相当于氨气消耗盐酸过多,会造成测得氮的含量偏高;为减少盐酸的挥发,冰水混合物的作用降低吸收液盐酸的温度,减少盐酸的挥发,有利于氨气的吸收。(5)硝酸银见光会分解,故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防止AgNO3见光分解。(6)M以浓氨水、双氧水、CoCl2·6H2O、NH4Cl为原料在加热条件下通过活性炭的催化来合成。经上述实验测定,配合物M中钴、氮、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其中氮元素以氨的形式存在,双氧水将+2价钴氧化为+3,则M为配合物,其化学式为[Co(NH3)6]Cl3,因此,制备M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其中双氧水的作用是氧化剂;双氧水和氨水受热均易分解,故制备M的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20、利用生成的CO2将整套装置内的空气赶尽,以排除对气体产物观察的干扰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无色,溶液变为蓝色3Cu+8H++2NO3-=3Cu2++2NO↑+4H2O验证无色气体为NO吸收NO、NO2等尾气,防止污染空气【答案解析】

由实验装置及流程可知,A中发生硝酸与碳酸钙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烧瓶中有空气,则生成的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利用A装置反应生成的CO2气体赶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一氧化氮气体检验的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