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方法与模型》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区域经济方法与模型》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区域经济方法与模型》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区域经济方法与模型》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区域经济方法与模型》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区域经济方法与模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区域经济方法与模型课程英文名称总学时数51授课学时27实践学时10实验学时0习题课学时2设计学时0学分3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和产业经济学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矩阵及其他非线性科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选用教材《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候景新等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主要教学参考书1、秦耀辰:《区域系统模型原理与应用》,2004年,科学出版社;2、谭跃进等:《系统工程原理》,1999年,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3、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200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4、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5、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课程任务和目的本课程的任务就是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分析中的主要模型以及如何应用。现有模型包括计量经济学模型、统计学模型、规划模型和非线模型;一些重要软件,包括EVIEWS、SPPS、SAS和MATLAB等;还了解学位论文写作已经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等。本课程的目的: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分析中的主要模型,掌握计量经济模型、统计学模型和一些规划模型、典型的非线性模型,并学会模型的实际应用及实现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动手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教学大纲制订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教学大纲制订时间2004年12月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共14大章,其主要内容是区域经济分析方法与模型简述、学位论文写作及文献综述、模型依托理论和模型的软件实现等,其中模型的理论基础与软件实现,是本课程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要求学习中多做讨论与计算机实践。第一章学习区域经济方法与模型的意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中的模型的意义,以及认识和使用模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要求掌握:模型的概念及研究的意义。本章重点: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模型概念、如何认识模型的应用。第一节、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模型第二节、区域经济分析中研究模型的重要性第三节如何对模型使用有一个正确的看待第二章学位论文写作及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学位论文规范要求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学位论文如何选题、写作规范的问题,以及文献综述的要求及技巧。要求掌握: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文献综述的要求与技巧。本章重点:文献综述的要求与技巧。第一节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以及评判标准第二节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及评价标准第三节文献综述的意义与要求第四节文献综述的技巧第三章指标、指标体系和区域经济分析数据的获取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什么是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的含义与表征意义;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数据有哪些,以及如何获取。本章重点: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数据如何获取第一节指标与指标体系第二节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数据类型与特征第三节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数据获取第四节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数据处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分析方法与模型的分类及其评价教学要求:本章主要区域经济分析模型分类和模型优缺点的比较与评价。本章重点:区域经济分析模型的分类。第一节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模型分类第二节区域经济分析模型的应用比较第五章常用计量经济方法理论概述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常用计量经济模型。本章重点:计量经济模型存的理论依据和常用领域、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节计量经济模型概述第二节计量经济模型应用的理论依据第三节计量经济模型的分类第四节计量经济模型的常用领域第五节计量经济模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六章常用计量经济方法模型与EVIEWS软件实现教学要求:本章从常用计量经济模型介绍开始,对不同模型使用的范围和领域进行分析,并对软件实现进行展示。要求掌握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如时间序列回归回归、线性回归、ARMA、等,并能在软件支持下实现。本章重点:常用计量经济模型的推导及软件实现。第一节EVIEWS软件简介第二节回归模型第三节ARMA模型第四节动态计量模型第四节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第七章常用统计方法理论概述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对常用统计方法与模型进行了解,并对区域经济分析中的主要统计模型的使用方法和理论进行分析;掌握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常用统计模型使用中的问题。本章重点:常用统计方法的理论分析;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中的局限性。。第一节统计模型概述第二节统计模型应用的理论依据第三节统计模型的分类第四节统计模型的常用领域第五节统计模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八章常用统计方法模型与SPPSS软件实现教学要求:本章从常用统计学模型介绍开始,对不同模型使用的范围和领域进行分析,并对软件实现进行展示。要求掌握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如相关分析、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马尔科夫模型、趋势面分析等,并能在软件支持下实现。本章重点:常用计量经济模型的推导及软件实现。第一节EVIEWS软件简介第二节相关分析第三节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第四节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第五节马尔科夫模型第六节趋势面分析第九章其他常用统计方法模型与SAS软件实现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述SAS软件如何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本章重点:SAS应用。第一节SAS软件简介第二节SAS软件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SAS软件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SAS软件在规划分析中的应用第五节SAS软件在系统仿真中的应用第十章常用规划方法理论概述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对规划方法与模型进行了解,并对区域经济分析中的主要规划模型的使用方法和理论进行分析;掌握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常用规划模型使用中的问题。本章重点:常用计量经济模型的推导及软件实现。第一节规划模型概述第二节规划模型应用的理论依据第三节规划模型的分类第四节规划模型的常用领域第五节规划模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一章常用规划方法模型与LINDO、DPS软件实现教学要求:本章从常用规划模型介绍开始,对不同模型使用的范围和领域进行分析,并对软件实现进行展示。要求掌握常用的规划模型,如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AHP方法、DEA、网络分析等,并能在软件支持下实现。本章重点:常用规划模型的推导及软件实现。第一节LINDO和DPS软件简介第二节线性规划第三节多目标规划第四节AHP方法第五节DEA方法第六节网络分析第十二章常用非线性方法理论概述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对常用非线性方法与模型进行了解,并对区域经济分析中的主要线性模型的使用方法和理论进行分析;掌握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常用非线性模型使用中的问题。本章重点:常用非线性方法的理论分析;常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应用中的局限性。。第一节非线性模型概述第二节非线性模型应用的理论依据第三节非线性模型的分类第四节非线性模型的常用领域第五节非线性模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三章常用非线性方法模型与MATLAB软件实现教学要求:本章从常用非线性模型介绍开始,对不同模型使用的范围和领域进行分析,并对软件实现进行展示。要求掌握常用的非线性模型,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CA模型、小波模型、分形模型等,并能在软件支持下实现。本章重点:常用非线性模型的推导及软件实现。第一节MATLAB软件简介第二节人工神经网络第三节分形模型第四节小波模型第五节遗传算法第六节CA模型第十四章其它常用模型及其软件实现教学要求:本章从其他一些常用区域经济分析模型介绍开始,对不同模型使用的范围和领域进行分析,并对软件实现进行展示。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模型,如系统动力学模型、模糊数学模型(模糊聚类和模糊评判)、随机决策模型、灰色系统模型、投入产出模型、解析结构模型、系统评价模型、系统决策模型、系统仿真模型(蒙特卡罗)等。本章重点:系统动力学模型、模糊数学模型、解析结构模型。第一节系统动力学模型第二节模糊数学模型第三节解析结构模型第四节其它模型第五节蒙特卡罗仿真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计算机操作与应用四、学时分配表: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实验实践习题课讨论课设计其他小计第一章学习区域经济方法与模型的意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2001003第二章学位论文写作及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学位论文规范要求2001003第三章指标、指标体系和区域经济分析数据的获取3000003第四章区域经济分析方法与模型的分类及其评价2001003第五章常用计量经济方法理论概述2001003第六章常用计量经济方法模型与EVIEWS软件实现2100003第七章常用统计方法理论概述2001003第八章常用统计方法模型与SPPSS软件实现2301006第九章常用统计方法模型与SAS软件实现2100003第十章常用规划方法理论概述2001003第十一章常用规划方法模型与LINDO软件实现1200003第十二章常用非线性方法理论概述2001003第十三章常用非线性方法模型与MATLAB软件实现3201006第十四章其它常用模型及其软件实现1023006合计27102120051第一章学习区域经济方法与模型的意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中的模型的意义,以及认识和使用模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要求掌握:模型的概念及研究的意义。本章重点: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模型概念、如何认识模型的应用。第一节、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模型第二节、区域经济分析中研究模型的重要性第三节如何对模型使用有一个正确的看待(例《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分析》、《武汉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模型什么是模型?模型,是真实事物的人为再现,是它所代表的真实世界中对应事物的概要复制。它略去了次要枝节,突出了主干,因而浓缩了问题的核心。(贾怀勤主编,《数据、模型与决策》。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比版,2003。)模型是一个系统某一个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它以某种确定的形式(例如文字、符号、图表、实物、数学公式等)提供关于该系统的知识。(谭跃进等:《系统工程原理》。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模型一般不是研究对象本身(比例尺为1:1世界地图是否为模型),而是对现实研究对象的描述、模仿或抽象。一般而言,我们要研究的区域经济问题是复杂的,属性也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大多数研究目的而言,没有必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全部属性,因此,模型只是对研究对象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描述,本质属性的选取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研究目的(如经济学中的供需模型、蛛网模型、IS-LM模型等)。模型分类模型种类繁多,种类自然就很多。下表是根据不同原则的一种分类:分类原则模型种类1按建模材料不同抽象、实物2按与实体的关系形象、类似、数学3按模型表征信息的程度观念性、数学、物理4按模型的构造方法理论、经验、混合5按模型的功能结构、性能、评价、最优化、网络6按与时间的依赖关系静态、动态7按是否描述系统内部特征黑箱、白箱8按模型的应用场合通用、专用9数学模型分类(1)按变量形式分确定性、随机性、连续型、离散型(2)按变量之间的关系分代数方程、微分方程、概率统计、逻辑但一般将模型分为物理模型、文字模型和数学模型;通常我们分:概念模型、实体模型、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最多的是数学模型。实体模型。当研究对象的大小刚好适合研究而又不存在危险时,就把系统本身作为模型。实体模型包括抽样模型、例如标准件的生产检验是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的,样本就是实体模型;比例模型。是放大或缩小的研究对象,使之适合于研究。相似模型。根据相似性原理,利用一种系统去代替另一种系统。例如用电路系统代替机械系统、热力学系统进行研究。文字模型。如技术报告、说明书等。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都很难建立时,有时不得不用它来描述研究结果。网络模型。用网络图来描述系统的组成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逻辑与数学关系)图表模型。用图象和表格描述的模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这里说的图象是指坐标系中的曲线、曲面和点等几何元素。逻辑模型。表示逻辑关系的模型,如方框图、程序单、模拟机排题图等。解析模型。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模型。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模型区域经济定量分析方法泛指各种能够用来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数学手段,是构成数学模型的基础。例如多元统计方法、最优化方法、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模糊数学方法、层次分析法等等。现代数学的大多数领域都可以在区域经济分析中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定量分析模型是指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为描述区域经济活动而建立的一组互为联系的数学表达式。例如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灰色系统模型等等。大多数情况下,模型是方法的组合及方法的具体实现手段,也是方法与具体研究对象有机结合。模型与对象结合得恰当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对方法的掌握程度;二是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程度,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第二节、区域经济分析中研究模型的重要性区域经济学从发轫起就与定量方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区域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德国区域论学家杜能就在数学方面颇有造诣,提出了农业区位论。韦伯提出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廖什提出了市场区位论。现代区域科学的创始人艾萨德对地区及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有着精深的研究,并成功地应用定量方法进行多个城市的案例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交通区位学家胡佛提出的交通区位论也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之上的。使用数学模型的好处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是进行预测与决策的工具。可变性好,适应性强,分析问题速度快,省时省钱,而且便于使用计算机,因此,是所有模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是科学性和现实科学研究的需要现代经济学洛贝尔获得者不是经济学家,而是数学家。科学研究需要数学来严格证明学术研究也需要数学模型来依托,特别是初入学术规范研究者。第三节如何对模型使用有一个正确的看待一、科学主义和科学什么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Scientism)来源于西方经济学的争论。科学主义是指一门学科中的成员虽然在表面上使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却未能得到科学的结果,使该学科成为科学,从而科学方法仅使该学科貌似科学,而事实上却不是。这种科学主义的事例大量存在。西方用于算命的星象学使用合乎逻辑的语言和复杂的计算方法,甚至用立体几何的方法确定星座的位置;我国的带有迷信性质的风水先生也使用罗盘来精确地判明方位。当然,这些科学的方法并未能使他们的研究结果成为科学。区域经济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其中最突出之点是数学的使用。[例子]假设某研究人员企图研究两个经济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X可能代表消费量、Y可能代表国民收入)。下表中的A、B、C三点代表研究人员所收集到的X-Y之间的关系的数据或他所观察到的事实。这三点具有如下的数值:ABCX136Y254这三点的数值可以用两种曲线方程表示出来:第一,用直线方程Y=2.73+0.28X;第二,用二次曲线方程Y=2.7+0.62-0.07X2。这种情况下,谁是对的呢?谁有能反映研究对象变化的本质规律呢?数学使用的双重性数学是一种研究工具,它可以为正确的理论服务,也可以为错误的理论披上一个精确的虚假外衣。但数学中使用的符号和公式往往具有比较精确的含义,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述区域经济学中的概念和变量之间的关系不会引起误解和导致无聊的争论。二、对建模的基本要求1、对模型建设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三条:现实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教好地反映系统的客观实际,应把系统本质的特征和关系反映进去,而把非本质的东西去掉,但又不影响反映本质的真实程度。也就是说,模型应有足够的精度。精度要求不仅与研究对象有关,而且与所处的时间、状态和条件有关。因此,为满足现实性要求,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提出不同的精度要求。简明性为满足现实性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使模型简单明了,以节约建模的费用和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简单的模型已经能够使实际问题得到满意的解答,就没有必要去建一个复杂的模型,因为建造一个复杂的模型并求解是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的。标准化在建立某些模型时,如果已有某种标准化模型可供借鉴,则尽量采用标准化模型,或者对标准化模型加以某些修改,使之适合对象。2、建模应该遵循的原则切题模型只应包括与研究目的有关的方面,而不是对象系统的所有方面。清晰一个大型复杂系统是由许多联系密切的子系统组成的,因此对应的系统模型也是许多子模型组成的。在子模型与子模型之间,除了保留研究目的所必须的信息外,其它的耦合关系要尽可能减少,以保证模型结构尽可能清晰。精度要求适当建立系统模型,应该视研究目的和使用环境不同,选择适当的精度等级,以保证模型切题、实用,而又不致花费太多。尽量使用标准模型在建立一个实际的模型时,应该首先大量调阅模型库中的标准模型,如果其中某些可供借鉴,不妨先试用一下。如能满足要求,尽量使用标准模型,或尽可能向标准模型靠拢。3、建模的主要方法推理法对于内部结构和特性已经清楚的研究对象,即所谓的“白箱”系统,可以利用已知的定律和定理,经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得到模型。统计分析法对于那些属于“黑箱”,但又不允许直接进行观察的系统,可以采用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建造模型。模拟仿真方法对于无法求解、没有解析数学式的研究对象的行为想象,可以通过模拟仿真方法来求得。(4)类比法即建造原系统的类似模型。可以进行类似,如沙堆模型、风洞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等。4、模型在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数据的筛选与质量检验问题。数据是建模型的基础:一是确定模型中的参数与初值;二是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模型的构造问题。描述区域经济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对区域经济分析进行定量研究的依据,也就是概念模型的清晰化过程。英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威尔逊曾就如何建造区域经济模型发表见解:明确建模的目的,即建模者必须回答所建模型将用来做什么?企图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明确研究对象的系统,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联系、作用和动态变化应该由什么形式的变量所反映?第三,在各类变量中必须明确哪些变量是可以控制的,即通过对哪些变量的调控可以使系统的行为发生改变?在模型中,如何处理时间概念?即认为被研究对象是无记忆系统还是记忆系统?是建立静态模型还是建立动态模型?所建模型将采用什么观点,解决那些理论问题?与此问题有关的建立模型的基本假设,以及所依据的理论,将要解决的问题等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模型中。能用于建模的有关数据、资料是什么?其可能性如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建模技术?有现成的技术方法可供借鉴还是需要建造新模型?采用什么方法确定模型的参数?所建模型的精度,以及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如何?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检验所建模型?模型的集成问题第二章学位论文写作及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学位论文规范要求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学位论文如何选题、写作规范的问题,以及文献综述的要求及技巧。要求掌握: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文献综述的要求与技巧。本章重点:文献综述的要求与技巧。第一节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以及评判标准第二节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及评价标准第三节文献综述的意义与要求第四节文献综述的技巧学位论文的要求以及评判标准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2)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其论点、实验方法、成果或提出的建议性意见,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的基本论点要有理论上的论证或实验验证,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需要加以严谨的论证,引用前人的材料要引用原著,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要加以附注;(3)学位论文应具有科学性、严谨性,论文文字精练通顺,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图表清晰整洁;(4)凡需要保密的论文,应注明密级(需经校保密委员会审定)和保密的年限。同时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可不聘请校外专家。2、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论文应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2)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4)论文应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4)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博士论文工作无疑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质量是博士生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标志。论文有优异创新成果者,今后可指望良好的学术研究前景.文风或严谨或活泼,将继续保持其个人风格,未见有博士论文低水平而日后可或为出色的研究人员。尽管博士论文阶段只是博士生学术生涯的开端,论文成果仍可对管理学科知识宝库作出贡献,增添新的知识,不少著名学者成名之作乃出自其博士论文,明兹伯格的“管理者的工作”即是例证。论文工作阶段的确是博士生一生中难得的机遇,此后大半辈子再也不大可能集中3—4年的时间享受像大学提供的如此完美的学习和研究条件,专心致志地从事研究和论文撰写,时不再来,研究生千万要珍惜这个锻炼自己成才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李怀祖)(1)创新性是博士论文的灵魂称得上科学研究成果的论文,一定要有创新性,即有新发现和经过论证的研究假设,这是博士论文的最基本要求,无讨价还价的余地。论文完善地论述这些创新点,一般说要回答三方面的问题:①创新点是什么(what),论文要清晰地表述所提出的新发现及其主体内容;②为何要提出此创新点(why),论文要交代创新点提出的实际和理论背景,既说服自己也让读者感到这样的创新点的确有学术和实际意义,值得费精力大研究;③回答这个创新点是否成立的质疑(whethertrueorfale),提出证据和论据来支持论文的创新点。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相应有三方面的内容.即创新点的表述、创新点的理论和实际背景评述以及创新点的论证(argument)。创新点表述反映论文的贡献(contribution)所在,即哪些屑于自己研究工作的成果,背景评述衬托出论文的价值,论证则表明创新点的可信程度,三者缺一不可。只提出某种观点、说法或模式而缺乏背景评述,读者难以了解其创新的份量和研究工作的价值。有价值的假设或理论还需充分的论证支持,否则,读者将难以置信,不能放心引用。目前,管理学科的博士论文和工程学科相比,工科论文写作比较规范,管理学科论文则多式多样,出现的问题相应较多,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创新点不突出、不明确。相当多的论文选题偏大,面面俱到,篇幅可观,广而不深,掩盖或回避了创新点。有些论文,含糊其词,有意或无意地令读者划分不清前人和作者自己的工作,模糊了创新点。或者逻辑不严密,话题过多,离题过远,没有围绕创新点主线去论述,便降低了创新点的可信度。(2)心目中的读者创新性是论文写作过程自始至终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创新点自己还不明确的话就不能说已进人到论文写作阶段。着手写作前还要考虑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论文写给谁看?为政策制订者提出研究报告是一种写法,和同行交流取得同行认可又是另一种写法。研究生论文写作中最不可取的倾向,便是有意或不自觉地把心目中的读者当作是学生,把论文看成一本教材。由于研究生都已在各级学校读书近20年,离不开教材和书本的知识传授,教材写作的思路很容易成为研究生“思维的鸟笼”。前面提到。教材”的英文词textbook,特含义表达得更清楚,指“编织起来的书”,意即将人们已取得共识的知识编辑成书,供传授知识。其对象是学生,旨征把这门学科知识由浅入深系统而全面地讲述清楚。博士论文按照此思路的话,势必像目前有的论文那样,连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都不交代,开头就介绍某某理论的基本概念,或者强调梳理出理论框架或体系,而作者自己的创新是什么,说不出来。自己理出个框架并不能说明创新,编写一本教材,编者也要有自己的框架和体系,但井非是学术研究的创新。好的教材在传授知识方面有很高价值,但从探索新知识即从研究角度来说却是另外一回事。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也不完全一样,期刊论文的主要读者是同行,为了交流和推广,面博士论文的首要目的是表明研究生本人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论文学术水平已符合博士学位的要求。由此,在博士论文的读者中,员重要的读者就是论文评阅的教授和答辩委员会的成员们,交流是次要的,取得评阅和参加答辩的教授们的认可才是最为紧要的。读者定位为评闻教授,写作目的定位便是为了取得审问通过以至好评。因此,着手组织写作内容和考虑表述方式时就不能忽视一个现实,即评阅教授不大可能逐字逐句地详细阅读动钒有10万字的论文。一是时间原因.每个论文答辩季节教授们都要评闽不少论文,难以拍出足够的时间来仔细阅读全文,加之评阅论文不一定屑于教授本人的研究领域,要全部读懂读通更费时间。二是元此必要,学生要仔细阅读教材是为了深人拿捏知识和取得好成绩,同行仔细阅读有关学术论文(包括博士论文)是有助于解决自己正在研究的问题,而评审教授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如果有足够的依据可判定此博士论文合乎标准或不合乎标准,就可以着手写评审意见,完成作为评闯人的评审任务。至于要花多少时间或阅读多少论文内容才能找到足够的依据,各个评阅教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习惯,但和论文本身写作密切相关,可以说,论文写作越是到位,评阂所费时间应该越少。论文创新点越不清晰,评审意见便难以下笔,继而要翻阅更多内容,并反复阅读,资时就多。当然,有的论文,评闽教授由于研究领域相同而发生兴趣,多费时间去看,这已不是作为评闻人,而是作为同行去阅读.这种情况会有,但不会很多。研究者如明确首要的读者是评问数授,便会围绕创新点来组织内容,犹如向领导忙报自己的设想、方案,总希望以最简要、明确的语言,把核心的意见表达清楚,赢得领导的批憋。博士论文同样要以最吸引评阅考的写作方式.让评阅者能迅速明了论文的创新点何在以及它的价值和有效性,井予以肯定。要以创新点为主线来筛选内容,安排主次,和创新点无关或联系不密切的知识性内容愈少愈好,评阅教授无疑要评价论文中摄念和理论知识的运用水平,但无须论文作者向他们讲解一些基本知识。张五常在多第文章中强调读者定位的重要性,并有一段生动的表述:“写严谨的、专业的学术性文章,与写一般文章有一点重要的不同。那就是:前者是写给行内的、专于某项题材的一小摄人看的。因此,学术文章要写得很简洁,而简洁中又要写得很清楚。以下的几个法门不可忽略。其一,学术文章耍开门见山,在第一、第二段中要单刀直人,说明写该文的目的何在,自己在思想或研究上的贡献是什么,在我最近读到的文章中,年青的作者都与此背道而驰。他们往往一开头就引经据典,说他人说过什么等等。有好几篇文章,我从头到尾仔细读完了,也不知道作者自己的思维何在。一般而言,专家读专文,他们渴望知道的,是作者自己究竟‘耍’说什么;没有‘闲情坦致’去听作者说他人‘说’了什么一——因为他人说什么专家们早已知道了。当然作者大可介绍自己的与别人不同之处,但首先得具体地说明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贡献,才能够与他人所不同的观点作比较”。(3)创新点模式和理论框架模式对于博士论文质量的评价,实际上可归纳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本书所强调的创新点模式,要求论文工作“聚焦”于几个创新点,正如张五常所说;。必须紧抓着这点‘贡献’作为主题,一层一层地解释。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反复的论证,一刀一刀深入地刻画。”另一种模式是目前有些管理、经济等社科期刊所有意无意倡导的,就某个问题域提出全而的、系统的理论框架,只要在理辑上和理论推论过程合理便可成立。至于其中所含各种假设的论证则是别人和后人的事,甚至认为,这种论证是操作层面的事,只是处理一些具体的变量测度、数据处理等细琐工作,不如围绕概念进行理论推理来得“气魄”。有的博士研究生说“我的论文写成后就是一本专著”。的确,以论文内容为基础扩展成一本专著是完全可能,也值得鼓励。但隐含着一种观念,以为达到专著水平就是高水平的论文,这都是误解,按照专著写作方式。有的认为,有科学论证内容支持的一两个新论点就可能是一篇有价值的博士论文。许多大学博士论文的评审表中已列出由研究生自己总结的“创新点”一栏(一般是3—5点),由评审人评论,说明博士论文的水平主要应考查其创新点,这已趋于取得共识。然而,什么才算是创新点,从研究生自己总结的情况来看,理解很不相同。有的把研究过程中的思路或工作特色写成创新点,如“理论模型建构和实证结合”,“既有横剖数据又有纵贯时序资料”,“注重系统连续性和多极角的实证分析”;有的只说做了哪方面的工作,而不说做出了什么,如“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并提出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职业人才的能力构成”等等。创新点就是要概括出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出了什么原本人们还不清楚或有误解的结果。从contribution这个词表达的意思就比较容易理解,即对“创新知识”作出贡献之处,对人类知识库增砖添瓦的贡献,尽管有大小之分,但毕究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摘要”一节还要讨论创新点问题。博士论文的写作各个大学都有各自的格式,但从创新点模式的要求来看,建议按因6—1所示的结构来组织。博士论文的首、尾两部分,即摘要和结论虽非论文的主体部分,却十分重要,被阅读次数比其他任何部分的内容都要多。摘要(abstract)是创新点酌扼要表述,需“画龙点暗”之笔。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应反映“研究设计”的内容,起到问题辨析(problemformulation)的作用,接下来的各论证章则按创新点来组织。一般说来.应将一个创新点的论述或者说一项假设的论证过程归结为一章,有几个创新点既安排几个论证章。绪论是“纲”,各论证章是“目”,有者不会太多,也就是说从头到尾仔细读完它的人并不多。摘要却是三类读者都要过目的,即使精读的读者也是无滨摘要,或最初是在摘要的吸引下,才逐渐由泛读到精读。精读的读者,必然是同行的研究者和专业人员,泛读或翻问的读者会更广泛一些,包括相邻领域的专业人员,看摘要更符合他们的需求。文献服务行业愈来愈发达,阅读摘要的读者比阅读论文全文的读者要多得多。从文摘期刊到光盘俭索以至互联网,这些文献信息交流都是利用文摘,如果文摘写得不好,也许会丧失铰推荐选用的机会。摘要不仅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应有单独的可读性。博土论文的首要读者是评问教授。评问人必然首先阅读摘要,如摘要能开门见山地清晰地告诉评四人论文的创新点及其价值所在,吸引住评闲人,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就表示摘要撰写成功。其实这也是对评闻人工作的支持,让他高效地把控论文的要点。摘要是一篇论文的微型版本,供读者想赂判断其价值,必须简短扼要。一般英文期刊论文的摘要,不超过200个词,中文论文也不用超过300个字,而R一般不分段落,一段话即完成摘要。博士论文摘要可分段,字数可多些,但800个中文字已足够。摘要的目的是向读者叙述本文的创新点和它的价值,一般采取直述方式(indicativemood)。摘要内容除了开始可用百来字介绍研究主题的实际和理论背景,其余部分都应用来阐述各创新点。一篇论文中有3—4个创新点(经过论证助工作假设)就不错了,每个创新点百200字左右应该是合理的幅度,有几个创新点就写几个小段。每个创新点的阐述内容须能回答四方面的问题:(4)创新点定位与主体内容相当于假设树中二层或三层中的工作假设。研究生在论文摘要的撰写中,往往希望把自己在某一章或几章的研究内容都全而反映出来,生怕写成某一个创新点,而其他的研究工作被忽略。实际上,写摘要时就得“割爱”,要把自己认为员有价值、最得意之点凸显出来,读者若被吸引,自然会进一步去看正文中文撑此创新点的相关工作。否则,面面俱到,所有做过的工作都希望在摘要中反映出来,读者反而会不得要领而淡漠了作者创新之处。创新点定位要求作者深入思考,辨析主次轻重,提炼出创新点。作者的论点以及做的论证工作可能很多,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性,但一定要桃出其中核心的一个,所以说创新点要“定位”。一般而言,每一小段前面的一句话就反映出创新点定位,亦即为创新点“命名”。创新点定位回答创新点是什么的问题,但围绕此创新点的研究工作内容是什么,应有简明的描述。同时,经过论证的研究假设才构成创新点.主体内容则要反映出作者论证工作的结果,说明论证过程和方法的特点。总而言之,创新点而要论证内容要点的支持。(5)创新点新在何处以及能解释或解决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工作结果能称得上创新,总是相对现有工作基础而言的。所以,摘要写作中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参照点,即同类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文献(命题、规则、方法或模型等),用以衬托自己研究工作的新意所在。说明此创新点能解释或解决现有理论尚解释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对同一问题赋予新的解释或解决途径,读者了解以后才能判断创新点的实用和学术价值。摘要写作中不一定要逐条回答上述四个问题。例如,在阐述创新点定位或主体内容价值中,可能就结合参照点来叙述,同时回答新在何处的问题。也可能将“新在何处”和“解释或解决的问题”的内容综合在一起。评问人读过简介创新点的内容后,如能对以上四方面的问题得到明确的回答,摘要的写作才算成功。二、学位论文的批判标准批判标准下表是围绕学位论文4大要素的评判参考标准。表中说明:表中的结论必须是前面研究的自然引申,搞飞来之笔的结论和对策,不合格。在A型中,要说明议题从来没有人研究过非常难,特别是要说服评委非常难,因为议题的漏洞,难以在做学位论文的一年或两年的时间内一直存在。在B、C型中,如果是定性的分析的学位论文,在说明自己的论据资料及其来源和分析所依托的理论和方法后,一定要在后面说明自己的结论的创新之处,说明自己的结论是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是有实际意义的,这是论文通过的关键。但是通过定性分析得出前人从来没有提出过的结论一般很难,特别是要想让评委接受一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定性分析的结论是前人没有提出过的难度一般很大。在D型中,学位论文通过的关键是改进的方法的创新程度是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果属于那种除了作者自己外,别人都无使用价值的方法,论文不能通过。在E型中,采用公开的资料,包括用自己调查到的与公开资料雷同的资料,通过定性分析得出的是众所周知的结论,这样的论文不合格。除了研究一段特定的历史现象或问题。采用的数据过于陈旧,例如数据的截止年份是4、5年前的,学位论文不能通过。陈述前人的研究结论和观点时,要注明出处,不注明出处视为抄袭,论文不能通过。如果数据来源于年鉴之类的公开数据,或者引用其他论文的数据,必须注明数据出处,不注明数据出处的论文是不规范的论文,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论文的合格问题。论文格式常规格式,如中英文摘要、目录、内容、参考文献等,各学校的研究生院已经有详细的说明。关于错别字一般不能超过千分之一个次,任何一页上都不能超过3个次。关于参考文献,硕士生的学位论文一般不能少于30篇,英文文献不能少于10篇;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一般不能少于50篇,英文文献不能少于20篇,这些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被引用,正文中不被引用的参考文献不能列,列了被视为作假。第二节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及评价标准一、学位论文选题来源(1)现实社会生活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现研究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2)个人经历个人经历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特定记录,也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感受的积累和沉淀。(3)相关文献可作为研究问题的想法、灵感和火花,常常可以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的内容中,从报纸杂志的文章和标题中,以及从学习笔记和谈话记录中采摘到。尤其是各种经济的报刊杂志,常常成为这种灵感、火花和想法的重要来源地。首先,区域经济研究多属于应用研究,要回答和解释现实问题,研究方法应以反映归纳思维的实证研究为主。麦克尼尔和汤利总结的实证研究过程模式(图),强调研究从观察现象开始,观察现象过程中形成设想(ideas),然后,结合文献阅读形成假设,进而围绕假设系统地观测及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如假设经过检验被证实,则充实现有理论并可用以臆测现实现象。研究过程中假设末被证实的情况经常会有,这时,须修改原来的假设甚至拒绝原假设。其次,只有从现实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才容易做到“小题目,大文章”。前面提到的股市价格同步筋落问题,日本二战后工业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疑点等都是从现实中观察到的,展开研究后得出了有创新性的理论和实际价值很高的研究结果。反过来,从股市价格机理和发展经济理论文献中去找,可说找不出这类题目。从观察现实中找题目.看来容易,甚至似乎纯屑偶然,像股市价格同步溅落、工业政策的弊病这类现象可说人人耳闻目睹,然而只是这几位研究者对这种现象“敏感”,认为值得下功夫去研究。这种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是经过长期研究工作锻炼形成的,是一种研究素质,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标志。最后,从观察现象着手是高教率提出研究问题的途径。任何一个研究题材,像股市价格、企业治理结构或商业信用等都可以从许多视角和层面上去把握,相应的理论和文献也就多至不计其数。从文献出发,要把握所有理论的研究现状,所花的功夫可想面知,反过来,从现实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后,有针对性地找文献,显然就更为有效。同时,从文献中找问题,容易沿袭现有理论的思路,脱离不了其大框框,创新性可能受限制。现实中发现问题,往往是现有理论解释不了的,为研究创新提供了更为开闹的空间。问题实际背景这一节应让评闻人感受到研究此问题的实用价值。因此,作者要措述清楚问题发生的情境以及问题的现实表现,这个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等。问题实际背景是用事实和现象来叙述研究问题所在及其重要性。“问题界定”环节则是用专业术语来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如股市价格同涨同落的现象,则概括为跨国问经济发展指标和股价同步度关系的研究等。同时、有些专业术语可能需要在此加以界定或解释。二、学位选题的类型本文第一部分提出,可把区域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概括为3点:第一,所管理的对象系统(或其构成要素)在新的时空上的特点、状态;第二,反映对象系统特征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量值的演变规律:第三,基于上面两点,产生改变对象系统的对策。这3点就决定了区域经济类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主要的类型:(1)以前被研究过的区域经济问题或对象,但是,随着时间的延伸,这此被研究过的问题或对象,在新的时间断面上,可能会出现新的特征或状态,出现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规律。这就是说,以前得出的结论(理论),在新的时间断面上可能不正确。引起这此变化的躲在时间背后的真实原因,可能是技术的巨大进步,例如,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使许多区域经济联系方式、方法、概念、理论都发生了变化;也可能是人的素质、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区域经济方式、方法的巨大变革,等等。(2)以前被研究过的区域经济问题或对象,是属于另外的空间里的,例如,研究对象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选取的,在那个空间里的结论(或理论),在我们这个空间(例如,在发展中国家,在亚洲)还成立吗?在我国东部地区的结论,在西部地区还成立吗?在我们这个空间里,是否还会有新的特征、新的规律存在呢?引起这此差异的躲在地域背后的真实原因,可能是物质基础的巨大差异、技术水平的巨大差异,也可能是文化、概念、习惯的巨大差异,还可以是制度方面的巨大差异。这此差异会引起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策略的巨大差异。(3)你所关注的区域经济问题或对象足以前未被研究过的,或是被“遗漏”的。(4)虽然你所关注的区域经济问题或对象以前被研究过,但足由于某种原因,研究结论有错误,有必要重新研究。导致研究错误的原因,可能是非常多样化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例如,菠菜富含铁元素,是因为研究者点错了小数点的位置。比较多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原始数据收集的错误(例如,抽样的错误,调查过程的不合理,记录的错误等),另一个是研究方法问题,研究方法选择不当,研究方法选择恰当却使用不当,都属于研究方法问题。(5)直接研究“研究方法”。对研究方法的改进,有3种类型:一是在原来方法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显然,这个难度很大);一是引入其他学科的理念、思路,产生新的研究方法(这需要宽广的知识面;一是结合方法所应用对象的差异,对原方法做一点小“手术”,改动一点什么,或增加一点什么,以更适用对象的特征。在这5种类型的学位论文的选题中,第5种的实际难度最大。对研究方法的前两种类型的改进,需要研究者有很好的数学功底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两种类型的改进,有可能产生惊动学界的成果,但是在整个世界上,这是不多见的。而第一类类型的改进,又很难构成博士论文。很多学位论文的所谓研究方法的改进,是没有意义的,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位作者白己使用过一次所谓的改进过的方法,此后便无人问津。在这5种类型的学位论文的选题中,第4种类型的选题(以前的研究错了,要重新研究),相当少见。严肃的科学论文是很难出错的,著名刊物上的论文出错的情形也很少见。发现这种类型的选题虽然有偶然性,但人多是建立在对所关注的区域经济问题或对象的深入思考基础上、建立在熟练掌握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的。在这5种类型的学位论文的选题中,从逻辑角度来看,第3种最难:只有把个部相关文献都阅读过了,你才能说:“你所关注的区域问题或对象足以前未被研究过的”。但实际操作,却不难。操作上是靠权威部门检索来实现的。由于有太多的研究生、研究者在寻找研究问题,要找到“谁也没有研究过的问题”,也很难。第2、第1类选题最常见,是学位论文选题的主流。从逻辑角度来看,它不需要把所有文献都读完,只要读到有关某个问题或对象的研究成果(最好是人学问家的成果),并与白己对它在新时空上的判断比较,计有差异,就可能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但在实际操作上,也不容易,也必须有足够的文献阅读,而且必须对你关注的问题或对象在新时空上的特征有敏锐的感觉,才可能形成对照,产生选题的思考。区域经济学学位论文的选题,有两个“诀窍”:一是研究的题目要小、问题要具体。所选的议题要落到具体的了问题上,切忌大而泛的题目,所要研究的问题过大,容易空。一般应当限定所研究问题的地区、限定具体的问题或问题的方面。例如“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就太大,不可能研究所有国家的技术经济问题,限定为“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也太大。农业行业的分支很多,不可能每个分支都研究。就足限定在某一个农业行业分支上,例如“中国棉花生产的技术经济研究”也大,最好限定在某类技术上,例如“棉花浇灌技术的经济研究”。这样的规模差不多,可以围绕棉花的新旧的灌溉技术,把相关经济问题研究透,给出有意义的发展建议。又如,“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也太大,就足改为“某中位(如某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也大,容易泛,改为人力资源领域的某类具体问题研究,如“某银行部门经理跳槽原因研究”就是一个可行的选题,可以对该银行的已跳槽和未跳槽的部门经理做问卷调查分析,形成一篇学位研究论文。再如,“企业战略研究”也足一个人而空的论文题目。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的发展战略足不同的,不可能存在一个抽象的、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战略。如果一定要研究“企业战略”领域的问题,不妨把题目限定为“某企业某方面的战略研究”。这已经足一个不小的问题了,要研究一个企业某方面的战略,就必须研究该行业这方面的总体情况、发展动向、企业白身的情况,然后才可能研究这方面的战略问题。一是要让选择的研究问题“落地”。所谓“问题落地”是指要把所研究的问题落到可以考察的具体的单位、或具体的人群上,或者落到可以实验的具体问题上。例如,“我国向业银行中间业务研究”就没有“落地”。这样泛泛的题目,很容易出现抄教材或整理有关资料的情况。如果把题目落到某市居民和某银行身上,改为“XX市向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居民需求现状与XX银行策略”,就“落地”了,就可以对该市居民关于银厅了中间业务的认识状况和需求现状,做实证研究,并基于这种对现状研究,给出该市某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这样的题目,不仅A城市可以研究B城市也可以研究。因为研究对象的空间不同,所表现的特征和应采取的策略,也会不同,值得不同的研究生去研究。又如,信息系统设计类的选题,工作量太大,不合适。初步设计,上作量小了,却又难有新意。比较好的办法,是把题目选为“某企业信息流程的调查、改进与电了化的初步设计”。这时的研究工作是:调查企业现实信息流程,做一此改进和优化,然后做一个在计算机及网络卜实现它的初步设计。如果这样的上作量人了,还可以把题目改为“某企业销售信息流程的调查、改进与电了化的初步设计”,从而把上作量调节到适中的程度。有时需要两个“诀窍”同时应用,才能得到一个恰当的学位论文选题。例如“消费者行为研究”,题目太大,不可行。可以首先把问题缩小到“食品安全问题上”,然后,把“消费者”这个太大的抽象群体,落地到“某类消费着”头上(例如,某市工人,或某市民工等)。于是,题目就成了“食品安全”:某类消费者行为研究”。这个研究,可以调查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的影响,分析政府的食品安全管制方式的影响。许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失败,在选题的时候就注定了。不当的选题,论文注定不会成功。例如,“银证合一”’曾经(人约在2001-2002年)是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于足有的研究生就把学位论文的题目选为“中国银证合一问题研究”。但这就是一个不可能做成功的题目。首先,中国的银证合一还没有发生,无法做实证研究。因而,就只能研究银证合一的必要性、优点、缺点、和一些其他国家对比讲一讲我国加入WTO后的可能趋势等。而这此,不是教科书里反复训过的,就是有关官员、专家反复讲过的。一个研究生选择这个问题做研究,除了综合这此的观点资料,加一此议论之外,还能写出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没有与众不同之处,仅仅整理众所周知的有关资料,重复他人反复讲过的观点,这样的学位论文足注定不能通过的(马庆国,2004)三、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重要性即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通俗地说,就是指一项研究问题所具有的用途或用处。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一项研究问题,首先必须具有某种意义或价值,或者说,首先必须是“值得去做”的。当然,对于不同的研究问题来说,这种意义或价值会有大有小。同时,它既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是是实践方面的,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兼而有之的。理论方面的意义或价值,主要体现在研究问题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对某种理论的形成或检验、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等所能作出的贡献上;而实践方面的意义或价值,则主要体现在研究问题对现实社会生活所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能否进行科学的回答和能否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上。例如,研究问题“社会转型与职业流动的关系研究”,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讨社会生活中的职业流动现象与整个社会的转型之间的关系,因而主要具有理论方面的价值;而研究问题“当前我国的吸毒现象及其防治对策研究”,则主要针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社会问题,因而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2)创造性创造性也可以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它指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活动,我们的每一项具体研究必须能够在某些方面增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能够为人们了解、理解、熟悉和掌握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各种规律提供新的东西,而不能总是在同一领域、同一范围、同一层次上重复别人的研究,重提已有的结论。(3)可行性可行性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程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换句话说,就是指研究者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去从事这项研究行不行得通。在许多情况下,越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创新性的研究问题,它所受到主、客观限制往往越多,这也就是说,它的可行性往往越差。要进行或完成这样的研究常常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是完全不可能进行。(4)合适性合适性指的是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个人特点。这种个人特点主要包括研究者对该研究问题的兴趣、研究者对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熟悉程度、研究者与所研究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研究者所具有的各种资源、条件与该问题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等等。合适性与可行性不同,可行性所解决的是研究的“可能性”问题,而合适性所涉及的则是研究的“最佳性”问题。这也即是说,可行性是关于这项研究“能不能做”的问题,而合适性则是关于这项研究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不是最好”的问题。第三节文献综述的意义与要求一、文献回顾及其意义所谓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文献回顾是研究过程中前期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尽管它对于研究的各个部分都将提供有益的信息,但它特别与研究课题的选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文献回顾与选择课题二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交互作用和过程,即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领域→较宽泛地查阅相关文献→初步确定研究问题→进一步查阅更为专门的文献→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这一过程表明,熟悉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问题的选择、研究问题的明确化密切相关,同时它也是进行一项社会研究的基本前提之一。二、文献回顾的意义其作用与意义表现在: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我们将会比较全面地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状况,特别是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这种了解对于帮助我们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可以了解到以前的研究者在探索该问题领域时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研究角度、不同的演技策略,以及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文献回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它在客观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与该研究领域有关的背景资料。是一种参考、依据。提出问题及交代其实际产生的背景后,读者会进一步问,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如何。文献综述便是回答。如果说“问题提出”是对问题的实际背景和价值作出说明,文献综述则是对研究问题理论背景和价值的阐明。人类知识永远达不到顶峰,现在至少可以说还有无数尚看不见且人们未亲历其境的高峰、山峦,任何一项科学研究便是向某个未知的高峰或山峦攀登。然而,任何一次攀登都是在前人攀登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前人到达的高度为起点,利用前人的信息再去探索新离峰。文献综述便是分析和描述前人在此研究领域已经做了娜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描绘本文攀登高峰的起点。依仗别人,撮升自己。综述须围绕论文研究创新点来进行。学习前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论文服务。“贬低别人拾高自己”是一句令人可憎的话,学术道德上不容许。然而,综述部分实在是“依仗别人,提升自己”,把“前人肩膀”弄清楚,然后作为依托来曲显自己。有的研究生提出,我的论文过去就从来无人做过,能否不用综述.实际上这是一种很有害的误解。原则上说,任何一篇能称之为研究成果的论文都或多或少有前人未曾做过的工作,待探索的问题犹如检云雾遮住看不清楚的南海,然而这座山附近的其他部分的山峦是何状况,人们是清楚的,把这些部分描绘清楚才可以衬托出被遮住商场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所以,综述部分内容上虽是叙述前人所做的工作,作用卸是在衬托本文的“高明之处”。创新点总是比较而言,缺乏参考点就无法判断其是否创新。文献内容,完全和自己论文相同的,不可能有,如有,本论文写作就无必要,文献总是和本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相近,何调相近,只是相对而言,从最密切相关(most—relatedrGferenceB)到最弱相关(1eB5Lrel瓤edreferences)有一系列相关程度不同的文献。员密切相关的文献没有的话,次密切、再次密切相关的总有。切不可认为本论文研究是前无古人。产生这种误解有的是“份懒”的托辞,不愿意费功夫去检索和阅读文献。有的可能受到误导,认为阅读文献会受到别人想法的约束,光靠自己天马行空地思索才能创新。把阅读和创新对立起来,起码不符合事实。如人们祟敬的史学家陈寅倍,文学家钱钟书都有许多创新观点、理论,而他们的阅读量大得惊人。陈寅倍晚年失明,但讨论某个问题时却能回答出此问题可参考何书、何章,甚至第几页。再说,不看前人文献,犹如半途杀出个程咬金,也不管已有哪些问题取得共识,也不问有O些已约定俗成的术语,自己“独立”地说一通,结果自己的观点和成果也难以得到同行的认同。第四节文献综述的技巧一、文献综述的步骤(1)如何查找相关的文献最主要的文献来源通常包括三部分:一是相关的著作;二是相关的论文;三是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档案资料。(2)如何选择阅读色文献如何判断哪些文献是对自己的研究最为重要的文献?可以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根据文献的相似性。第二,根据发表的时间来选择;第三,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中的学术影响以及是不是权威来选择。(3)如何进行文献阅读对于相关文献阅读是一项既需要时间、耐心和细致,同时也需要敏锐和效率的工作。阅读文献时,应对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特别注意:第一,每一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背景,即了解各个不同的研究分别是从哪一点出发的,他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第二,该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抽样设计、样本特征、资料分析方法等;第三,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它讨论部分所提出的观点,所作的推论等等;第四,自己对该研究的评价,这一点特别重要。二、文献综述的技巧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不可能“前无古人”。管理研究,即使员著名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前人工作基础。止取得的。例如:西蒙是在检讨当时广泛流行的最忧理论的基础上才提出有限理性论,明兹伯格发现法约尔的管理定义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才提出管理者10种作用的理论。然而在研究生的论文工作中,未交代前人工作的论文并不鲜见。有一种情况是,作者认为前所未有才是创新,这显然是误解。研究即探索,犹如强登高峰,高峰四周总有山峦才能凸显出本身之高。文献给述作用也是一样,格前人已做的工作阐述清楚,明确参照点,才能让读者(当然首先是让自己)弄清创新点何在。割断与前人工作的联系,无比较的创新,人们就无法判断其“高度”和价值。另有一种情况是作者未下功夫去查阅和学习前人已做的工作而企图走捷径。甚至个别的还误以为写上“填补空白”、“没有同类文献”等词句可以提高文章的价值,其实,“欲速则不达”,弄清周围的山峦.找准’巨人的肩膀”,才能员有效地酸登高峰。研究者文献综览目的在于弄清与本研究主题有关的前人已做过的研究:找准有价值的主题。当然,文献综览在论文工作过程中的作用不只是为了找出主题.它对于本研究的论证构架、方法和步骤的选定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和本研究工作总会有异同两方面。同的一面指相同的研究领域、问题或变量,没有“同”,也就失去参考基础,当然,没有“异”,研究工作便无存在的必要,有异才有创新。文献综览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防止盲目的重复研究。有时,重复研究可以容许,同样的主题从不Id角度去论证仍有价值,这是“有意”的,但要避免在并不知晓别人上作的情况下,盲目的重复研究。同时,研究工作也有成本效益比的问题,花费的代价和重复研究的价值是否相称,过分的重复研究也无必要。(2)帮助辨别本领域研究前沿.弄清自己的研究在四个侧面、层次可能对本知识领域作出新贡献。理清研究背景,有助于解释该项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3)帮助构思论证主题的理论框架、论证技术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4)弄清前人对于该研究问题所持的不同解释或观点以及成功和不成功的论证工作。在各种观点、理论的启发下形成自己的主题和假设树。文献综览是任何一项研究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不了解该项领域知识现状就不可能增添新知识,文献综览完成以后才能判断本研究了作的理论价值,否则难以对研究主题作出确切的定位。实际文献综览过程往往会碰到以下几种关系的处理问题。(1)宽和窄以及泛读和精读。研究者总是力求将本研究主题有关的文献收集齐全。但何种文献和“主题有关”,并无规范的指标,而是靠经验判断。通常查阅文献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浏览,阅读摘要和结论,加上浏览全文.几分钟就可作出判断。相当一部分文献通过澜览以后就不用再去阅读,其中一些可能给研究者留下印象、一且需要时还能迫湖起来、有相当多的看过后也就遗忘。另一种是泛读,浏览后选择其中’—部分泛读,了解其主要贡献之处,有关本主题提出和论证中要直接引用之处则需读储作者原意,撰写一篇博士论文泛读文献至少需要100篇。再一种是精读,这种和研究主题员贴近的文献有五篇左右即可,需要全文细读,反复读,这些文章系研究工作创新的主要参照点和基础。文献综览多半是从宽到窄、从远到近、从泛读到精读的过程,当然,也可在窄和精读基础L扩展阅览的范围,根据桔选文章所参考的文献,采取波百球方式,查阅更多的文献。文献检索过程中能否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文献的参考价值,作出浏览、泛读还是桔读的选择,这届于个人学术研究能力的一部分。成熟的研究者一眼就能抓住关键的文章.不会耗费时问左读那些对本研究用途不大的文章。而涉足研究课题初期的研究吝,一般都想宽一些,担心遗漏.把本研究领域的文献都收集齐全。其实,文献齐备只是相对而占.相关文献永远看不完,如果所收集到的文献足以辨折本研究主题的理论和实际价值,也就可以了。一般说来。如系热点和成熟的研究课题,研究已比较深入.文献综览的面可以窄一些,如果属新的或研究成果较少的研究课题,则文献综览的面难以避免会宽一些。然而,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虽大小并不能反映该项课题的价值,文献数量多的课题并不表明价值就大,们也石是说出不了有价值的成果。文献多表明前人巳攀登到相当的高蜂,再攀要就是更高的山峰。文献数量少的课题并非不重要或价值小,可能是前人未曾发现的高峰,当然、海拔低一些的山峰攀登起来相对还容易一些。(2)学术期刊和书本、杂志。作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必须以学术期刊为主。学术期刊(包括学术会议论文集)中的文章反映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前沿和正在探索中的问题。教科书只反映本领域已成熟的知识,已经证实和取得共识的成果。学术期刊登裁的文献一定要有创新,而教科书是传授知识.重在介绍本领域知识内容,要求系统、清晰,目的并非增添新知识。学术期刊才能帮助研究者辨折主题、提出假设。有些教科书也值得参考,它通常帮助研究者补充一些领域的知识,同时提供一些论评理论、工具和技术的知识。有些研究论文的参考文献几乎全是书籍.这就令人怀疑论文的创新性和贡献。杂志报刊的资料可以为论文提供背景材料,但是,杂志、报刊、文章中的观点缺乏学术论证,难以作为前人取得的可信知识加以引用。现在由于计算机网上检索的发展,可以找到尚未正式发表的工作论文(workingpaper),它们能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也屑于重要的参考文献。(3)笔记和复印。马润泉教授撰文明确指出,研究生存文献收集和综览过程中,复印不能也不应代替笔记,这是切中要害的忠告。的确存在过多复印的现象.看得见的损失是资源滥用,无形的损失则是研究生们忽视做笔记的自我训练。过多地依赖复印,很慢会养成读书不够细微,不认真思考,铅疏、浮躁,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的坏习惯。记笔记时,促使自己真正读侵文献.思考材料取台.把文献内容摘要记录下来.变成学到手的知识.这对写作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三、文献综述三忌撰写文献综述时,心中一定要明确本论文的主题和假设所在,围绕主题和假设来筛选文献,为的是从学术角度说明白己提出此主题和假设的缘由以及研究的起点。对于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内容,要概括出那些与本论文创新点紧密相关的部分,并作出相应评论,指出本研究的来龙去脉。撰写文献综述时有下列三忌:(1)忌讲义式。未能将论文的主题和假设作为主线来筛选和评述文献,而是像写教科书,特有关研究课题的理论和学派简要地陈述一遍,于是,涉及国外直接投资的论文都分别介绍巴克利的内部化理论,小岛清(等日本学者的贸易导向理论以及英国邓宁(JohnH.DMnin8)的生产折衷理论等。研究发展战略的论文,从战略二字起源于军事说起再介绍安索夫的学摄、波特的理论等等,以致综述部分反映不出论文的特色,同一领域的文献综述似乎可以在多篇博士论文中相互套用。(2)忌轻率设置“靶于”。前面提到综述是依托前人凸显自己,但干万不能贬低人家抬高自己,要如实地招述前人已做出的贡献,特别是批评前人的不足或错误时更要慎重,一定要读储和引用校批评考的原文,不能从二手甚至几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个别论文在综述中指出了一连串“大师”级的经济学家或管理学家的不足或错误,却未引出足够的原文根据.把几经翻译和评述后的观点,误认为原作者的观点而加以批评,这就不够慎重。一篇论文如果真能找出并论证‘大师”级经济学家或管理学家某个观点不妥,那应受到鼓励,但这是严肃和艰辛的研究工作的结果。有些文献小出现与自己研究相同的概念或变量,要阅读上下文,弄清其内涵,判断自己的理解是否和文献原意一致,特别是一些译文,如看到中文名词就望文生义理解原文含义,便容易产生误解和误批。(3)忌含糊不清。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却不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不注出处。这样,实际墨“吃亏”的还是作者。评阅者一般能够看出有些观点和内容并非出自作者,但论文又未交代清楚哪些工作属于作者,哪些居于前人,评闯考难以明确判断作者的贡献,即使作者有重要创新,评语中也只能留有余地,没有把握写出充分高的评价。从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生在文献综述中最值得记住的,应是引用前人论点衬托出本文的“高明”之处。别人在文献中行过的,有衬托作用的使用,不起衬托作用或起间接作用的都不用。否则,不以自己的研究假设为出发点来取材,便容易导致文献综合部分馒无边界,冗长而不能结论文的价值“添分”。同时,导致写作上的随意性,甚至为了追求篇幅,就在文献综述部分增添内容。例如有篇论文,研究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就综述丁心理学家的各种激励理论.经济学家的多种激励理论以及中外关于人性的各种假设,然后又解释管理激励的各种观点和发展过程。写了七八万字还看不出论文想论证的假设是什么,说明作者心目中并不明确文献综述的作用何在。阐明问题部分的文献综述,主要目的是交代主题的理论背景,用来引出论文的主题。论文的论证章部分也会有文献综述内容,论证过程所应用的方法、技术工具难免要应用前人的成果,或者有所改进,也会引用前人的工作,这些可分别反映在相应章节中,但作用不大一样,阐明问题部分的综述是衬托主题创新,屑假设树第一层次,其他章节的文献5l用则是为了衬托第二三层次的创新点以及论证技术或工具的创新。献综述部分反映作者研究工作的基本功和文献阅读量。是否找到研究问题的关键文献,是否抓淮文献的要点,评述是否切中要害,是否有独到见解,等等,都可以从综述部分看得出来。博土论文的文献综述和期刊发表的综述文章有质的不同。博士论文必然有明确的待探索的问题,期刊的综述文章旨在阐明某知识领域的研究前沿.这类文章尽管很有参考甚至指导作用,文章本身却非作者的探索和研究成果。所以,综述文章通常是阅读和分析文献的结果,而博士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却是作者研究初始阶段的工作。前者,作者自己的观点尽瞥仍很重要,但主要依照文献中的观点来组织文章内容。而博士论文的文献综述要围绕论文的主题来取台文献和组织内容,如果追求全面而系统地综述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那就有悖于博士论文撰写的目的。综述部分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一则这些文章反映了研究的最近成果,二则这些文章是按学术论文规范撰写,有论证,可以作为引用的根据。教科书或其他书籍,一般介绍比较成熟的知识,也可引用.但在文献目录中所占比重只是小部分。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四、文献综述分类(1)归类式经典文献列举式时间梳理式佐证式第三章指标、指标体系和区域经济分析数据的获取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什么是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的含义与表征意义;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数据有哪些,以及如何获取。本章重点: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数据如何获取第一节指标与指标体系第二节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数据类型与特征第三节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数据获取第四节区域经济分析中的数据处理第一节指标与指标体系一、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Indicator来自拉丁文Indicare,具有揭示、指明、宣布或者使公众了解等涵义。它是帮助人们理解事物如何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定量化信息,反映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指标由指标名称和具体数值构成。指标名称表明所研究现象数值方面的科学概念,即质的规定性。依据指标名称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内容,通过统计工作获得的统计数字就是指标数值。因此,指标是数与量的统一。由此可见,如果要应用指标认识和说明所研究现象的特征,就必须把反映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结合起来。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范畴,它包括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客观指标和不能直接用数字来表示的主观指标。主观指标反映公众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感受、愿望和态度,一般不能直接取得指标值,因此本文所称谓的指标主要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