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大题重点背诵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大题重点背诵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大题重点背诵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大题重点背诵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大题重点背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1.论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288)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地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2.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00)感知运动阶段(0-2岁)直观动作思维。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客体永久性(婴儿没有客体永久性,直到12个月才有);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延迟模仿的产生。延迟模仿,即榜样已经离开了现场,婴儿也能够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前运算阶段(2-7岁)形象思维阶段,没有逻辑思维。早期的信号功能;自我中心性(中心化)。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协调;不可逆运算。不守恒;不能够推断事实;泛灵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不合逻辑的推理;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形象思维(小学)有逻辑思维,但不能脱离具体事。去自我中心性(中心化);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抽象逻辑思维。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反思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3.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包含的两层含义。(303)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它的提出说明儿童可发展的可能性,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4.论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305)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与发展的,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改变。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放纵型,对孩子过于溺爱,任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处于失控状态。民主型,与孩子在家里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氛围,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校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在专制型管理风格下学生作业效率高,依赖性强,缺乏自主行动,常有不满情绪;放任型管理风格中的学生作业效率低,任性,经常遭遇失败和挫折;民主型管理风格中的学生完成作业的目标是一贯的,行动积极主动,很少表现出不满情绪。同辈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个人主观因素5.学生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312)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因材施教。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分校、分班,班内分组(同质分组)、复式教学、升留级、跳级、开设特长班和课外兴趣班等。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6.程序教学的原则(325)低自小积及低错误率原则自定步调原则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反馈原则7.论述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与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的关系。(327)桑代克学习实质——形成情境与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过程——盲目的、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守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率。苛勒学习的实质——形成新的完形;学习的过程——顿悟的过程,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但是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与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也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和绝对对立的。联结试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出现的结果。8.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328)布鲁纳美国的著名认知教育学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需要;结构原则:动作表象,图象表象,符号表象;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对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评价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内在动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发现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范围非常有限,仅适用于部分学科和小学及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布鲁纳忽略了社会因素对个体认知发展的作用。9.论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和本质。(331)本质: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条件: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是指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10.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334)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它包括:真实和真诚尊重、关注和接纳移情性理解(同情心)。11.建构主义教学观(336)教学过程:分析教学目标,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学习的主题;创设情境,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设置信息资源,确定本主题教学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所起的作用;设计自主学习方式,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学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自我反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出不同的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合作和建构学习共同体;评价学习效果,主要围绕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进行;强化练习,以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和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这是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中区别于传统教学理论的教学过程观。在教学上,建构主义者提出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经验,并重视与学生相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当是学生所关注的,可引起他们兴趣的。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教学,主张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所谓少,指的是主要讲授基本的科学概念,规则,理论,模式。但和认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重在学习抽象的,理论化的,脱离情境的知识;精则是要求学的深入细致,理解科学的本质,进而使学生终身受益。在课程内容的呈现上,传统课程对于课程内容的传递是从部分到整体的,而且强调基本技能的掌握;建构主义课堂对于课堂内容的呈现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而且强调核心概念的掌握。1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345)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1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46)教师发现学生行为异常时,要了解学生的日常状况,看其低级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个体要有一个有秩序、规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生存的需要,是在生理的需要满足以后产生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虽然并不直接推动学习,却是保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归属于爱的需要,是学生交往的动力。在学校环境中,师生交往,同伴交往既是学习的条件,也是学习的内容。教师和家长要尽可能给学生以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要让学生在集体中受到欢迎和接纳,得到友情,友谊,尽可能使学生不遭受拒绝和排斥。尊重需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具有好奇心,求成欲与自尊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心愿。因此,教师要很好利用这一特点,要使学生有成功和获得赞许的机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要重视和珍惜他们每一点进步和每一次成功。求知需要,就是学习动机,审美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学习动机,他们推到人去求真,求善,求美。自我实现的需要,推动人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学校教育应该重点加以培养的。14.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348)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班杜拉发现,高水平的情绪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15.学习动机的激发(349)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作为核心的成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有:问题要小而精;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要有适当的难度;要富有启发性。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通过反馈,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效,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优劣等,这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反馈必须明确具体,并紧随学生的学习结果。A.反馈必须明确具体,特别是对年幼的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有动机效应的努力归因;B.反馈必须及时,紧随个体的学习结果,以免学生延续类似的错误;C.反馈必须是经常性的,使学生能够付出最大的努力,频繁的给予小的奖励,比偶尔给予大的奖励,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指物质上的奖赏。有效运用表扬。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表扬是针对优于常规水平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竞赛不可滥用,频繁的运用竞赛,会增加学生们的心理紧张度,加重其学习负担。竞争使那些没有成功希望的学生丧失信心,对于不须努力就可获得的学生,竞争也无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反而会使他们形成骄傲心理。个人竞争有可能造成学生自私,助长不合作行为,使集体观念淡薄。最后,竞争造成的学习动机水平过高,往往对复杂课题的学习起干扰作用。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16.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35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适的目标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训练归因。17.学习动机的培养(35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18.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52)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19.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358)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20.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363)学习材料的特点。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学习情境的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心向)。心理准备状态是在过去学习或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又对未来的学习和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候是积极的,有时候也可能是消极的。所谓定势就是指先天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定势作用有两重性,积极的促进作用,消极的阻碍作用。学习策略的水平智力与能力教师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1.教师如何促进学生有效的迁移?(364)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精选教材,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案应当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逐渐分化。应当注意将各个内容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改进对学生的评价2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效果?(369)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23.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369)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反例又成否定例证。正确运用变式。变式就是变换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属性,使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或有或无,以便突出本质属性。变式的有效性并不在于运用变式的数量,而取决于材料呈现方式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24.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运用知识记忆规律,提高记忆的效果。372)唤起记忆的愿望,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记忆的信心教授记忆的方法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有效运用记忆术;适当过度学习;重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培养自我检查的习惯。2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376)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的提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现,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练习与技能进行关系的:开始进步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停的停顿期,即高原期。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a.学习方法的固定化b.学习任务的复杂化c.学习动机的减弱d.兴趣降低e.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f.意志不够坚强后期进步较慢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整个练习过程中,成绩往往会出现一些波动起伏现象,而且多数情况下,练习曲线反映出来的技能的进步是先快后慢,也有少数的情况可能出现先慢后快的趋势。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内部反馈,外部反馈也称结果知识。反馈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只有通过反馈,学习者才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其中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变其操作,作用尤为明显。影响反馈因素的效果有:反馈内容、反馈频率、反馈方式。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26.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379)确定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模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的观念的、内潜的、固定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展开的、活动的模式的过程。教师利用示范和讲解,并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措施: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适当培养阶段的特点,正确使用言语;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⑤科学的进行练习。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②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举一反三③练习要适度,适量,循序渐进。知识影响技能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81)问题情境。定式与功能固着。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其中包括心理因素和行为习惯。原型启发。鲁班从丝茅草割破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原型启发在创造性解决问题时的作用十分明显。在问题解决者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而又不过于紧张的状态,才最容易产生原型启发。已有的知识经验,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解决影响问题解决。动机与情绪。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肯定和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否定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28.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82)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问题的难度要适宜。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对问题归类的习惯。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多种练习机会。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两种方式,直接上思维训练课;在教学科教学中穿插思维训练的内容。29.创造性的培养(384)创造性是由人的认知能力,个性倾向,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行为效果,因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探索创造性的培养途径: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培养创造性的知识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个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鼓励独立性与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给学生提供创造性的榜样。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容忍标新立异,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培养创造型的教师团队。要培养创造性的教师团队,必须对教师进行有关创造性的相关培训和专门指导。具体表现在: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形成理解并鼓励学生的创造,把培养创造性作为一种教学目标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提高他们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要为教师提供比较明晰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关于创造性的操作定义、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程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能。30.科尔伯格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388)他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最典型的就是用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前习俗水平(10岁之前)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该时期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以及其自身的利害关系。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是否会出受到惩罚,是他们考虑的。这一阶段的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于外力的屈服和对惩罚的逃避。他们认为海因斯不能去投药,因为结果被人抓住的话就会坐牢。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或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定向倾向和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或操作与关系)。是否利己,是他们考虑的,道德价值来自于对自己要求得满足,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他们认为海因斯应该去投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就不行吗?习俗水平习俗水平是在小学中年级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或社会习俗的定向或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他们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作为一个好丈夫,就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如果他不这样做,结果妻子死了,别人会骂他见死不救,没有良心。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或秩序和法规定向或权威和社会权利控制的定向)。儿童会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人人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就会变得很混乱。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法治取向阶段和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阶段以法治观念为导向,认为法律是人制定的,不合时宜的条文可以修改,他们会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远远大于药剂师对个人财产的所有权。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和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以价值观念为导向,他们尊重普遍生命,他们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因为和种种可考虑的事情相比,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有价值。31.态度与到品德形成过程。(392)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转化过程。社会规范的依从(从众和服从)。社会规范的认同。认同比依从深了一层,是学习者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内化(社会规范的信奉)。3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393)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3.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培养方式。(394)有效的说服。是提高道德认知的途径。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树立良好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选择恰当的奖励物;应强调内部奖励。惩罚: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综上所述,除以上之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非常有效。34.如果学生存在品德不良的现象,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对待?(395)含义: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则是指那些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处在不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正处在迅速社会化阶段,未定型,可塑性大。他们自我意识能力差,因而抗腐蚀能力差,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诱惑和熏染。他们具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又乐意成群结队。他们重感情,易激动。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一般认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下面介绍一些矫正的心理学策略: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注意个别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