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数学配套教学设计(后附期中期末测试题)全<学校: 班级: 任课教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ー、学情分析经过前面5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但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カ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本学期,我将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力争本学期使我班数学综合成绩在总体水平上有一个大的进步。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编排成?个单元,前6个单元是新知教学,第七单元是整理与复习,其中新授知识分属于三个领域。.“数与代数”领域:ー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百分数》。《分数乘法》主要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认识倒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分数除法》主要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百分数》主要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求ー个数是另ー个数的百分之几、ー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简单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安排了1个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体积、容积的意义、单位及进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综合与实践”领域:本册教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树叶中的比》和《互联网的普及》。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ー步完善对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认识比以及百分数意义的过程,进ー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据指定的可能性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二)数学思考方面。.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ー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在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猜想和验证,归纳和推理等活动,进ー步发展合情合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三)解决问题方面。.能应用在本册数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能在理解体积含义及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进ー步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四)情感与态度方面。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现,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能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认识比和百分数增强数感。.能应用在本册数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五、教学具体措施:.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实践“五步走”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4,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ロ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六、教学时间安排:周次起讫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9.1-9.2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29.5-9.9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39.12-9.16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49.19-9.23第二单元:分数乘法59.26-9.30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国庆假期610.3-10.7国庆假期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国庆放假710.10-10.14第二单元:分数乘法810.17-10.21第三单元:分数除法910.24-10.28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010.31-11.4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认识比)1111.7-11.11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认识比)1211.14-11.18期中复习测试1311.21-11.25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411.28-12.2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512.5-12.9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612.12-12.16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712.19-12.23第六单元:百分数
1812.26-12.30第六单元:百分数191.2-1.6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201.9-1.13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21期末综合复习22期末复习测试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ー些简单实际问题。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ー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5、使学生进ー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ー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四、课时安排:14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ー练”,练习ー第1一4题。教学目标:1.通过看ー看、量一量、比ー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教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教师ー起操作。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每个学生通过看ー看、量一量、比ー比去认识ー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顶点:8个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ー样。学生对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教师进ー步介绍学生认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完成相应的练ー练.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
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教学例2(1)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们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模仿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ー比,去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2)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完成相应的练ー练。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ー的第2题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完成练习ー的第3题(1)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2)学生直接口答。(3)重点说说其余的几个面是否完全相同?.完成练习ー的第4题让学生先分别指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然后说说各是多少?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ー的第4题。教学反思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教学内容:P3例3、“试ー试”和“练ー练”,练习ー第5—9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进ー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立体观念。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课前准备:剪刀。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二、探究新知(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出示正方体纸盒: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学生尝试操作。小组里交流。(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学生独立操作。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3)完成练ー练第1题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4)完成练ー练第2题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ー第6题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完成练习ー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大小有什么联系?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五、作业.练习ー第5、8、9题。.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教学反思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内容:P6例4、“试ー试"和’’练ー练”,练习二第1一4题。教学目标: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6个面完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ー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复习准备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例6: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ー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3.揭不表面积的含义我们刚オ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三、应用拓展.做“练ー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做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做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五、作业练习二第3、4题。教学反思
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2)教学内容:P7例5和“练ー练”,练习二第5一10题。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重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ー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复习准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指名回答。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出示例5:指名读题。启发思考: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ー种想法算出结果。集体交流订正。.出示练ー练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两个纸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是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5题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后集体核对。.完成练习二第6题学生自己读题。启发思考: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完成练习二第8题先画出昆虫箱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需要木板和纱网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别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哪几个面?.完成练习二第9题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学生列式,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五、作业练习二第5、7题思考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教学反思
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学内容:P10-M例6、例7,“试ー试”和“练ー练”,练习三第1一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ー步发展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课前准备:直尺,木条。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教学例6.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教师按书中过程操作。问:为什么会剩ー些水?引导学生认识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如果改用其它的物体呢?再实验。小结:通过刚オ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出示两个完全ー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一个里边放荔枝,一个里边放桃。想ー想:哪个里面放的水会多些?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想ー想,两个杯里都装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有少呢?学生交流。小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揭示体积的含义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问: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通过刚オ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例。二、教学例7L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书盒里的书,问:你能看出哪个
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吗?教师讲述容积的含义,并问: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2.完成“试ー试”。同桌交流,指名回答。三、巩固提高.完成“练ー练”第1、2题.先做第1题:直接判断,并让学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说明原因。再做第2题,让学生从容积的含义上进行解释。.完成练习三第1-4题四、全课小结:让学生自己说ー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2)教学内容:P12T3例8和“练一练”,练习三第5一10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2.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观察、思考、探究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课前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ー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长1分米和!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各ー个,1升和5毫升的量杯各ー个,学生每人准备6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谁能说ー说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指名说说,全班交流。二、探究新知(1)出示如例8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你能说说什么是它们的体积吗?指名回答。观察这两个图形,你知道他们哪个的体积大吗?学生猜测。当学生有争议时,引导:想ー想,我们学习平面图形时,是怎样比较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突出:可以想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再进行比较。小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根据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吗?根据学生发言,逐次板书: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随板书出示相应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带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量一量它们的棱长各是多少。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立方分米。认识立方米.先让学生根据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个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教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3)说明:升和毫升也是体积单位。不过它是用来计量液体的体积的。直观演示:1立方分米就等于1升。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三、巩固练习.完成练ー练同桌互相说ー说,集体交流。.完成练习三第6题指名说说三个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完成练习三第7题学生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成练习三第8、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完成练习三第10题。学生观察,根据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这些木块摆放的情况,瑞得出体积是多少。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三第5题和思考题教学反思
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教学内容:P16—17例9、例10,“试ー试”和“练ー练”,练习四第1一3题。教学目标:1.在数学活动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ー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30个左右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可分割的长方体模型,问:你能告诉大家它的体积是多少?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分割演示后设疑,并揭示课题。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L出示例9,要求学生四人ー组,用准备好的正方体搭出四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号。.让学生观察并交流。(1)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2)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怎样很快知道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3)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在小组里根据拼搭的长方体的数据填表。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正方体的个数体积/立方厘米长方体1长方体2长方体3长方体4根据表格,引导分析,发现规律。拼搭出的长方体的体积跟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4.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三、再次探索,验证猜想。.出示例10,让学生摆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并提问: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想一想,再数一数,看看一共用多少个正方体。.课件演示。
4.如果让你摆ー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说出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吗?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L你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如何求长方体的体积。交流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板书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2.启发引导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形式,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让学生尝试,再交流得出,并阅读26的说明。五、应用拓展,巩固练习.做"试ー试"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先说说公式,再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做“练ー练”第1题。先观察,后独立计算。.做“练ー练”第2题先让学生选择几个式子说说其表示的意思,再ロ算。.做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解决后由学生逐一评讲。六、课堂作业练习四第2、3题。教学反思
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内容:P18例11和“练ー练”,练习四第4一8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ー步沟通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公式,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这ー公式,会用次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ー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ー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复习导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长5米、宽4米、高4米(2)棱长5厘米.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出示例11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对照公式,问:这里的长X宽和棱长X棱长分别求的是什么?你能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吗?怎样求它们的底面积?.小组讨论;如果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能求出长方体的体积吗?怎样求?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果已知正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是否也能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呢?怎样求?教师板书完整。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完成“练ー练”第1题,让学生先计算底面积再计算体积。第2题,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利用哪个公式来计算体积?学生各自计算,指名板演,共同评议。三、巩固提高1.做练习四第5题学生分析后独立计算,集体评讲。
.做练习四第6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做练习四第7题读题理解题意,用方程独立解答,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练习四第4、8题。教学反思
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教学内容:P19例12和“练ー练”,练习四第9一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2.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复习导入。.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问:你能猜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教学例12(1)挂图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2)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3)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学生分别算ー算,然后在班内交流。(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5)谁来说ー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学生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小结:你能说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4.你能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释为什么1升=1000毫升呢?三、巩固深化.出示练ー练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出示练习四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班内交流。出示练习四第10—12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出示练习四第13题。学生读题,思考:两个容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两个长方体的什么?独立完成,说是怎样想的。四、课堂总结五、课堂作业练习四第14题教学反思
第10课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教学内容:P21-22练习四第15—19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掌握体积及容积单位的基础上,进ー步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2.提高学生运用己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教学难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知识复习.我们已经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已经学过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容积和体积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二、课堂练习.做练习四的第15题。让学生先分别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集体评讲。.做练习四的第16、17题。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求“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分析后逐题解答。.做练习四的第18题求第1个问题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求“需要多少泥土”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再分析的基础上逐题解答。三、本节课总结
四、课堂作业做练习四的第19题。五、指导解答思考题。读题后讨论:“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是哪部分的面积?这部分面积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尝试解答。六、阅读“你知道吗”内容。教学反思
第11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P23“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一6题。教学目标:1.进ー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熟练进行体积和容积单位间的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ー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教学难点: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结构。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知识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联系?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分别指什么?常用的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有哪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样发现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正方体体积公式和她有什么联系?学生逐题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二、练习与应用.做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先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并说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估计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大,再计算它们的体积。验证自己的判断。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做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读题,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两次的读数分别是多少?这能说明什么?增加的实际上是什么体积?.做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让学生先说说名数互化的方法,再观察每题是把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做ー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至少需要铁丝多
少厘米?(接头忽略不计)。如果做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呢?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评讲。.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做ー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最大是多少?如果改做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高应该是多少?学生自己解答,求高时可提示用方程去解答。.小结三、课堂练习1.0.23立方分米二()立方厘米3820立方分米=( )立方米3200立方厘米=()毫升=()升5.14升=( )毫升=( )立方厘米2.用72厘米长的铁丝做ー个正方体框架,框架的棱长是多少?所有的面贴上纸,要贴多大的面积?所占的空间是多大?四、课堂作业“练习与应用”第4一6题。教学反思
第12课时: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P24-25"练习与应用”第7—10题。教学目标:1.进ー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ー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课骨练习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来说说它们的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时要用到这些知识?下面这几道题中哪些知识的应用?.做练习与应用的第7题(1)学生读题,讨论:这两个问题分别求的什么?(2)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隼体评出.做练习g应用的第8题(1)学生读题,获取题中已知信息。(2)说说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价。.补充练习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硬纸盒,棱长4.5厘米,做这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它的容积是多少?ー个长方体汽油桶,高0.5分米,底面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做这个汽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如果每升油2.5元,这桶汽油价值多少元?(桶的厚度忽略不计)(3)把ー个棱长60厘米的正方体钢材,锻造成横截面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长方体钢材长多少米?以上各题,学生读题后各自练习,集体评讲。.完成思考题先让学生思考: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三面涂色?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二面涂色?哪个地方的小正方体一面涂色?然后再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去数一数,算ー算。二、课堂练习小结三、课堂作业做练习与应用的第9、10题教学反思
第13课时:整理与练习(3)教学内容:P25“探索与实践”第11―13题。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使学生进ー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学重点: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练习与应用第11题可以先出示ー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做ー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思考过程二、练习与应用第12题出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交流。三、评价与反思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四、作业练习与应用第!3题及思考题。教学反思
第14课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内容:P26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积累由特殊到ー般寻找数学规律的数学经验。2.进ー步培养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カ。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教学难点:一面、两面、三面涂色小正方体个数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规律。课前准备:27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引入新课谈话:课前,我们通过魔方认识了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相关情况,谁能说说在魔方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部件分别处在魔方的什么位置?能不能通过旋转把魔方中三面涂色的部分移到两面涂色或只有一面涂色的位置?看来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位置是确定的。今天,我们就来ー起探究跟表面涂色有关的正方体的计数问题。板书:分类计数。课件出示问题:把ー个表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64块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2)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二、探究正方体中表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一)棱长为4的正方体提问: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上的小正方体オ会是三面涂色的?(课件显示)闭上眼睛想ー想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什么位置。提问: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课件显示)这个数据可以通过怎样的计算获得?提问: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处在什么位置?(课件显示)这个数据该通过怎样的计算获得?追问: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处在什么位置?它的个数该如何计算?引导:将大正方体剥去“表皮”,剩下的是什么样子?指出: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中间。两种算法:64—8—24—24=8(个),2X2X2=8(个)。
操作教具,验证学生的发现:(1)将处在顶层的4个顶点上的4个小正方体从教具中取下,让学生见证“三面涂色”。(2)将处在非底层的8条棱上的16个小正方体取下,让学生明确计算方法、见证“两面涂色”。同时追问:还有的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哪里?(3)取出其中一面涂色的小正厅体,让学生明确计算方法,见证“一面涂色”。(4)呈现“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由8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棱长为2的正方体)。(5)将最底层的小正方体按类归位,验证计数的结果及计算方法。要求:将正方体的棱长各种正方体的个数及计算方法填在活动记录,ztr表。引导:计算所需的数据与原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关系?(二)棱长为3的正方体学生自主完成,将探究结果填在活动记录表。完成后指名汇报交流。(三)棱长分别为5、6的正方体学生自主完成,将探究结果填在活动记录表,并在小组内交流。投影呈现学生的活动记录结果,通过课件呈现实物加以验证。引导学生初步发现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的一般规律。(四)棱长为a的正方体提问:如果棱长为n,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两面涂色、ー面涂色和六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分别怎样表示?(五)延伸思考课件出示问题:将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表面涂色后,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木块各有几个?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ー、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2、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3、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ー步提高计算能力。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ー个数的倒数。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三、教学难点: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的运算,进ー步提高计算能力。四、课时安排:9课时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教学内容:P28—29例1和“练ー练”,练习五第1一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2.使学生进ー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创设情境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的计算方法,大家喜欢学吗?复习:1.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1 2 3 2 2 22一+—+一 = — +—+一二6 6 6 9 9 9学生做完1后,提问:整数乘法的意义做完2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9 9 9〇+〇+〇=这道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y y m今天我们就来学习ーー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二、组织探究1.教学例1出示例1教师出示图,标注出长是“1米”教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ー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学生涂色。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3 3 3—+—+—10 100!0教师:求3个お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mX3或3Xm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卷是什么数?式中的3是什么数?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探索3(1)学生尝试计算—X3o0 1U启发:行义3的积是多少?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
吗?学生试做,启发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Q OjjjO提问:toX3=曾由此你发现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书上的结语。教师:以后计算分数乘整数时,不必再写加法算式,直接根据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就行了。为了计算简便,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先约分。(2)解决例题的第(2)题出示:小芳做5朵这样的绸花,ー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评点时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要约分成最简分数。(3)总结计算方法。引导:比较刚オ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三、练习.做“练ー练”第1、2题。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算。.做练习五第1、3、4、5题。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列出了哪几道算式?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四、总结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五、作业练习五第2题。教学反思
第2课时:ー个数乘分数教学内容:P29—30例2和“练ー练”,练习五第6—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ー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ー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ー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ー下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3 5 17X2 8X1 WX5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ー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二、探究新知今天,我们来学习ー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教学例2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1 2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う是红花,~是绿花。引导学生理解:“其中T”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ラ,然后出示问题红花有多少朵?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う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a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2)绿花有多少朵?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ー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104-5X2=4(朵)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是多少也可以用!0X7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2计算10X-可以先约分5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2小组讨论:10朵的ミ,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52份是多少。计算10X-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4-5,求出5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二练习.做以ー练的第1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做练ー练的第2题。通过填空使学生进ー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练习五第6、7题。四、总结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五、作业练习五第8、9题。教学反思
第3课时:求“ー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内容:P31例3和“练ー练”,练习五第10—15。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ー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ー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导入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如:把黄花看作单位“ド,红花是黄花的ッ,绿花是黄花的2);10 105把红花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ヨ,绿花是红花的士等。二、组织探究.教学例3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1)红花比黄花多看,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那种花朵数的古?也就是多少朵的靑?追问:50朵的卡是什么?指出:“红花比黄花多得”,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わ。指名列式问:列式时是怎样想的?学生完成计算。.教学第(2)小题。
2出示:绿花比黄花少福,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5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漏2追问:绿花比黄花少E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〇2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W?反思: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ド的。3.做“练ー练”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画一画,再完成填空。三、巩固训练1、做练习五第10题。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写完整。2、做练习五第11、12题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四、总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五、作业练习五第13—15题。教学反思
第4课时:分数乘分数教学内容:P34—35例4、例5,“试ー试”和“练ー练”,练习六第1一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ー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ー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分数乘分数并统一法则。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并统一法则。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二、组织探究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然后问:‘画号‘线部ム靖ワ几々之ム?女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由此明确::的;是:,く的)是]Z t 〇 X y 〇启芳学生进ー步思考:求5的ス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彳的,呢?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打开书P45完成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2.教学例59194 ?(1)让学生说说Q义ス和QX,分别表ポ的几分之几?3535 3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学生试做,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2)验证比较9让学生在自己斐备的长タ形攀上先涂色表示]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03 5 3 5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学生观察比较。3.归纳总结比较刚オ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
什么发现?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三、练习完成“试ー试”第1题。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通过交流进ー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下面弯几道题你会计算吗? 5出示:1TX3= 4X6=请同学们先完成“试ー试”第2题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2)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练习完成“练ー练”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五、综合练习做练习六的第1、3、4题。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七、作业练习六的第2、5题。教学反思
第5课时:分数连乘教学内容:P35—36例6和“练ー练”,练习六第6—9题。教学目标: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教学重点: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教学难点: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复习.ロ算。小・3 ! 9 2 9.笔算 ーX- -X—14 3 10问: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6六年级同学为国庆晚会做绸花。ー班做了135朵,二班做得朵数是ー班的8/9,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三班做了多少朵?学生读题,尝试画线段图。问: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学生列式。分步:135X当=120(朵)9120Xコ=90(朵)40 Q综合:135X2X29 4.这样的乘法算式你能算吗?讨论计算过程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比较不同算法。问: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归纳方法。问:今天的分数乘法,和以前计算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怎样算简便?.练习做练ー练做后全班订正,交流算法。三、巩固练习。1.列式计算。(Dy与1的积的21倍是多少?
31 4②一个数是蔡的S,这个数的孩是多少?29 55 2 32.长方体的长是ス米,宽是ミ米,高是ヨ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练习六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算比较简便?五、作业:练习六第6、8、9题。教学反思
第6课时:分数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P38练习六第10—15题。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二、基本练习。1.计算。lfx20 1 _9_ 2 5 包 1 J,之216 21 5 10 3 © 33 2 16 4 27一台织布机平均每小时织布面千米,某织布厂有800台这样的织布机,1分钟能织布多少千米?ー筐苹果,第一次卖掉一半,第二次卖掉的是第一次的一半,剩下的苹果是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ー个长方形正好可以平均分割成六个边长是: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三、重点练习。.练习六第10题。引导学生复习方法之后,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练习六第11题。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观察每组数的结果的什么特点。概括:ー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ー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练习六第12、13题独立完成后订正。四、小结全课。针对练习情况进行小结。五、作业:练习六第14、15题。教学反思
第7课时: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P36例7和“练ー练”,练习六第!6-2I题。教学目标:1.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ー个数的倒数。2.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求ー个数的倒数。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导入新课45 710 1-X—— —X—— 3X——54 107 3问: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二、新授1.教学例题(1)出示例7下面的几个分数中,那两个数的乘积是1?3/8 5/43/5 7/104/5 2/310/7 8/3(2)学生回答。(3)引出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3/8和8/3互为倒数。可以说3/8是8/3的倒数,8/3是3/8的倒数。(4)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5)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2,归纳方法小组讨论: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ー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全班交流。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问: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学生回答,并说原因。追问:〇有倒数吗?为什么?指出:因为〇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〇没有倒数。
除〇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3.完成“练ー练”学生回答。指出: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就是分母,整数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做分母,分子是1。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六第16题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做练习六第17题指名口头回答。.做练习六第18题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做练习六第19题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ー组数的规律。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五、作业练习六第20、21题。六、完成思考题。教学反思
第8课时:整理和练习(1)教学内容:P40—41“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一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地认识。.使学生进ー步认识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进ー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教学难点: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回顾与整理1.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分数乘法?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举例说说你能解决哪些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名全班交流。二、练习与应用。.练习与应用第1题。直接写得数。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练习与应用第2题。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练习与应用第4题。单位的换算。.练习与应用第5题。ー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1/4X5 6/5X5/4三、总结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完成了那些任务?你有问题吗?四、作业。练习与应用第3、6题。教学反思
第9课时:整理和练习(2)教学内容:P41“练习与应用”第7—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5题。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基本练习。.计算。5/12X9/10 34X10/5110/21X12/25X7/8 3/20X14X5/7.解答应用题。 3(1)甲地到乙地公路长180千米,ー辆汽车已经行了全程的了,已经行了多少千米?(2)小强跑了1000米,小明跑的是小强的4/5,小军跑的是小明的3/2,小军跑了多少米?.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9题。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讲评。二、探索与实践。.第14题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全班交流。第一小题后ー个分数总是前ー个的一半。第二小题前一个数乘3/2得后一个数。.第15题学生按照要求涂色。进行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解答。思考题。规律是: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不为〇)、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差是它们的积。三、评价与反思。.学生自己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小组交流。.指名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指导。四、全课总结。教师针对本课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五、作业。练习与应用第10—13题。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争正确计算分数(不含带分数)除法以及分数连除何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能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ー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的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ー步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4、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比的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5、使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ー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6、使学生在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转折、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教学重点:1、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2、理解比的意义并掌握比的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三、教学难点: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四、课时安排:14课时
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内容:P43—44例1、“试ー试”和“练ー练”,练习七第1一4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价乘每价星名小田除沙卄質的質理’ 2.使学生您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引入新课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分数除以整数。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4(2)提问:量杯里有・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怎5样4列式?为什么?(板书-4-2=)□4(3)学生讨论:-+2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5(4)让学生交流想法:①把4个单位ー平均分成2分,用分子4+2,分母还是5。引导学生用图示法表示出这样算的算理。磅升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是求看升的;是多少,所4 4 1 2以,7+2就可以用・X-,结果是E〇5 5 2 54 4 1 1谁能再说ー说,三除以2为什么可以用ミX-来计算?-〇 つZ/是2的什么数?(倒数)2,完成“试ー试”。
4(1)提问:如果蔡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54升?怎样列式?(板书:7+3)54 ~2)-4-3怎么计算呢?能不能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算出得□数?为什么?可以怎么算?.总结方法。提问:你觉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么算?怎样算比较方便?三、巩固练习.做〃练ー练”第1题。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操作,并根据操作过程写出得数。.做"练ー练"第2题。练习后问: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用这个分数与谁相乘?.做〃练ー练”第3题。各自练习后,指名说ー说,每ー题是怎么想怎么算的。.做练习七第2题。提问: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四、小结全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怎样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的分子直接除以整数?五、作业练习七第1、3、4题。教学反思
第2课时: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P44—46例2、例3和“练ー练”,练习七第5—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ー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难点:进ー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复习3 3 4 9 4.ロ算:〇 4-3 7 4-4 - 4-6 - 4-28 5 5 13.揭题:整数除以分数。二、教学例2.提问: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怎么列式计算?追问:为什么用4+2?继续提问:如果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出示第(2)题,指名读题,口头列式。问: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也是用除法计算? 丄出示挂图,请根据图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4+2?先让学生分组曲・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1把4个橙子每エ个分成一份,可分成几份?4:2是几?板书:44-2=4X2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出示第(3)题。(1)学生读题,列式。(2)你能平图中分ー’,再想出计算结果吗?让学生操作后明确:44--=1244--=16「3 14 1(3)出小:44--=4X( ) 44-—=4X ( )3 4提问:从这两个式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三、教学例3.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列式。.请根据每:米剪一段,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2.想一想:44"セ可以怎么算,为什么?33板书:44-—=4X—=624.归纳和总结:想ー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么算?
先在小组中说ー说,再全班交流。四、练习.做“练ー连”第1题。先让学生各自在书上独立填写,再指名交流。.做“练ー连”第2题。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提醒学生: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后,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做练习七第5题。先让学生看图想商是几,再计算。比较看图得出的结果与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做练习七第7题。先计算,再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五、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练习七第6题和第8题。教学反思
第3课时: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P46例4和“练ー练”,练习七第9一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试题。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ー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总结、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复习引新.ロ算。2 1 5 3… 产 冠-10 m-63 4 3 3Q—— 4—— 2—— 1——10 5 14 2.揭示课题:分数除以分数二、教学例4.出示例4,学生读题,列式。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9 3板书:一十—=1010.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円上得多少?各自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板书:か与103请大家计算ー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ー样?(ー样)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9 32W板书:1010=103.练习,验证猜想
完成练ー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う,看看ヨ里有几个:,有几个看再计算。313() 33 3() 亠-ー乂_2_L— 亠—乂__L5,5-5() 5,10-5()你发现了什么?4.概括方法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甲小乙=甲XJ(甲W0)三、练习L做“练ー练”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完成练习七第10题。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讨论练习七第11题。独立计算后,引导比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讨论练习七第12题。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各自判断后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9、13、14题。六、阅读与交流你知道吗?教学反思
第4课时: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1)教学内容:P49例5,“试ー试”和“练ー练”,练习ハ第1一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ー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教学重点: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ー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ー、导入.出示例5中两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岗员工安全培训
- 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及护理
- 财务培训毕业论文
- 培训机构处理家长投诉
- 14.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4大题型)(含答案解析)
- 辽宁省锦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 初中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考前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T-YNRZ 022-2024 橡胶林下珠芽黄魔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 岩土工程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康派家具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机器视觉技术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边读一边猜》群文阅读
- SpaceClaim.中文教程完整版
- 新生儿足底血采集技术评分标准
- 镜眼距对矫正视力的影响 省赛获奖
- 中建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作业指导书
- 面向品牌供应链的绿色物流方案最佳实践
- 2022年江西省书记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宅基地行政复议申请书范本,行政复议申请书格式
- 牙齿大班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