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入选论文当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已经人所共知。那么,太极拳的“非凡科学健身效果”,用什么来检验呢?毫无疑问,最有说服力的当属自身体验、亲身实践了。作为健身项目,太极拳好吗?和其它体育项目比较有什么不同?实事求是地说,没有长期坚持打好拳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回答正确;或者可以说,多数人把太极拳仅仅混同于一般性体育锻炼而可能说“好”,他们认为选择太极拳,无非是爱好不同、选项不同而已;岂不知,这对太极拳来说真是太冤了!近年来,本人在陕西宝鸡和咸阳的大众拳场,在焦作和天津的国家赛场,调查询问了众多拳友,只要是“长期坚持打好拳的人”,别的不说,无一不说自己“不感冒”,个个都是印证有非同一般性体育锻炼的非凡科学健身效果的实例!这个运动项目“好”字的含金量,在这些武术人身上,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拳友有象“神经病”一样的“痴迷”太极拳,道理就在这里。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少人愿意走路跑步、跳舞打球,而不愿意打太极拳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根本不知道”或者“压根儿不相信”这个“大不一样”;加上他们不习惯太极拳的“慢”,认为太不好学,就选了一个既好学、又方便的运动项目。可以说,我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从不知到知、受益醒悟过来的人”了。太极拳,是科学健身的武术运动方式之一,可使人体身心放松、调和气血、畅通经络,增强免疫力效果极其明显,促进健康,延年益寿;这类太极拳的宣传材料,甚至有关的科学“传神”,我早有耳闻,但总觉得云里雾里的,半信半疑;直到自己亲身加入练拳队伍,才有了切身体悟,心中豁然开朗。我的“体悟”是:只要用心,按前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扎扎实实地,坚持长期不间断地练了,其它一般性体育锻炼没有的科学健身效果“神气”,自然而然地就有了。时至今日,我打拳整整5年,已经深深地尝到了甜头,4年没吃1片感冒药;这一非凡效果,对我这个已经是古稀之年的人来说,真可谓人生健康路上的奇迹!这种“奇迹”,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太极拳科学健身神气”的反映吗?军人出身的我,虽“甘油三脂”较高,没大毛病;但是,前些年老感冒,把我整的实在够呛。我专门整理有《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的区别与判断》一稿,附近治感冒最灵的医生是谁,一清二楚。2004年初,一位中医老朋友建议我注射了“胸腺肽”,花销几百,挂吊瓶10天,不错,4年没感冒。此后,面对有所抬头的感冒,我注射了一次疫苗针,效果很不明显。次年,我再次注射了“胸腺肽”,根本没管用;尽管很注意,但防不胜防,仍然感冒不断。2010年,我自己到可信的药铺买了最好的“胸腺肽”,让亲戚医生打针,还加量多挂了2天,结果依然照旧,还是感冒不断。真想不通什么是感冒的病根儿,思来想去,结论只能说是自己年龄大了,免疫力下降,抗药性也在身上作怪。2011年9月初,我开始了学打太极拳。这次,其实是第二次学了。头次,是前几年的事,那是我回陕北老家,大妹子杜巧媛说她打太极拳多年,“有极为明显的增强人体免疫力、不感冒”的良好效果,动员我学。我当时有了信心,认为自己懂电脑,会上网,看视频学习就可以,答应回去就学。可是,谈何容易,离开老家,回到住地宝鸡,在网上看视频试学,不知学了有两三个式子没有就学不下去了。那时,我是以“有氧运动”标准要求自己,认真走路锻炼的,每天大清早快走3公里,晚上快走3公里。后来,我看到几位老同志开始学拳,才真正动心了。我想,别人能学,自己咋就不能学,自己比别人能笨多少?所以,这次才真正下了决心。我们这里没有专业老师,难不倒我。我在网上找了权威性老师李德印、吴阿敏,下载视频,先学简化24式;早晚走路不去了,家中独自埋头现学现练,整整1个月,终于拿下了24式。当时很是高兴,从网上专门买了小音响,来到大操场,和另外几位初学的老伙计开始了早晚练。初学之时,我们打成了“太极操”,不费劲,早上打十来遍,晚上打十来遍,不知道累;慢慢要求严了,知道要沉下身子了,动作一天天扎实了,才感觉累多了,而且,膝盖也开始疼痛了。一位老拳友告诉我:“膝盖疼,是每位拳友都要过的关,练的过程中膝盖注意和脚尖对端,慢慢就好了。"我坚定信念,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练成。面对难度,有的拳友误认为对腰腿、膝盖不好,不辞而别。这些人咋就不能多听听几个身边常年坚持打拳的拳友的话呢?况且,网上也有拳友介绍打拳治好了腰腿病,甚至脑梗的例子呀。由于自己将练拳视为大事,生活也更规律化了,早睡早起,好天练,雨天也要找地方练,不在乎场地大小,不在乎有无干扰,平时只要在家,从不缺席,甚至大年初一都不例外。随着练拳时间的推移,七八个月过去了,动作一天天进步了,膝盖也应了老拳友“过关”的话基本不疼了。继24式后,我又先后学会了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32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和杨式40式太极拳等几套拳,而且质量日渐提高。练拳中,我尽力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并对每个细小动作从严要求,力求标准,尤其是尽力做到轻、柔、和、缓,均匀运动的科学习练要求。我坚持看名家视频,不断纠正动作,严格规范套路。两个女儿支持我,一人拿来一个MP4让我用,趟在床上看,外出旅游也带上看;到目前,这两个MP4已经先后用坏,现在用的已经是更好用的MP5了。苦尽甘来。因为我不仅做到了“长期坚持”,而且尽最大努力“打好拳”,让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不知不觉,2012年入冬以来,也就是在练拳1年之后的这4年时间里,我这个从小爱感冒的人没感冒过一次!当然了,有些拳友只做到了“长期坚持”,却没做到“打好拳”;他们是天天不误地打了,但是很高的架子不说,敷衍了事,举止别扭,象小学生作广播体操一般,质量实在很差,健身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经调查,只要是“长期坚持打好拳的人”,就有极其显著的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健身效果,这是拳友们的共识!那么,坚持一般性体育锻炼的人就仍然经常感冒吗?这一点,是不能肯定,健身效果不能说没有,但是,有下面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调查结果,我询问了不少人,有打球的、跳舞的、走路跑步的,没有一个象我一样说“4年没吃1片感冒药”。当然,世上也还有从来不感冒的人例外。大前年,我到沈阳看望我在部队的一位老首长,我说我打拳以后不感冒了,80岁的他指着自己的身子说:“我从来不感冒。”他看我不可思议的样子,又补充说:“从小就不感冒,不知道感冒是什么滋味儿。”也还有个问题,就是身体再好,加上锻炼,也仍然要注意预防疾病。这里,说一下我原先的锻炼。1985年,我40虚岁,家住体育场旁,我每天早晨在操场上长跑,天天晚上冷水浴,觉得自己既年轻、又能坚持锻炼,就很不太注意预防,结果老感冒;1986年,我搬家了,锻炼不方便了,长跑断了,冷水浴也觉得不管什么用而停了,但是,把“预防”重视多了,结果,“感冒”反倒没了。当时年轻,结论是:“锻炼”没有“注意”重要。再回想在部队,当兵的身体个个都不差,而且练兵强度大,但是,不时有人感冒。也就是说:“预防”应是“不感冒”的大前提!“预防”与强壮的身体比,二者不可缺一。随着年龄增大,强壮的体质日渐消退,再“注意”、再“预防”也不怎么管用了,甚至吃药打针都没有良好效果了,“长期坚持打好拳”,才彰明较著其“非凡科学健身效果”了。传统杨式太极拳是“内家拳”,学问深。为进一步学好前辈传承的经验,探索深层次科学拳法拳理,前年以来,我先后3次前往陕西杨凌,参加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第5代传人扎西的“85式太极拳提高班”培训,不仅纠正了原先“打拳初期膝盖必疼”的错误认识,知道了“只要动作要领对,膝盖决不会疼”的正确观点,而且接受了一系列修炼“内功”的科学拳理点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我在杨凌同住一室,65岁的吴淑铭先生,是乘飞机专程从江西赶来的;分手时,他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给扎西大师说:“来这趟杨凌,值!”40年前,扎西大师肺上切除了1块如同乒乓球大的恶性肿瘤后,开始学练拳艺,获得了新生;至今,已经85岁高龄,为感恩太极,推广传承传统杨式太极拳,让更多人受益,仍在义务办班,亲自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授拳;老人家用身子骨说话,以自身铁的事实向世人宣告,太极拳不是一般性的体育锻炼,太极拳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科学之神!她亲自授拳,就是一部“太极拳科学健身效果宣传”活生生的教材。通过对扎西大师的直面求教,使我对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能加入这一正宗85式太极拳的学练队伍,是我的幸运。我领教了“太极拳贵精不贵多”的道理,况且我也是古稀之年的人了,“贪多咬不烂”不说,身体也承受不了,年龄不饶人;为修练好这套拳,我现在扔掉了原先学会了的其它几套拳,仅保留了好不容易学会了的一套太极剑和一套鞭杆,这两项,也仅是有剑有棍、变个花样,捎带玩玩而已。对85式太极拳,我已经入迷,去年的7月,我又前往陕西太白县,参加了一期扎西大师的大弟子李海水的培训,多学一次、多一次“意想不到的收获”。整套杨式85式太极拳,初学时我打20多分钟,现在40多分。在拳法技艺上,通过直面求教,网上搜看名家视频及经典言论,多渠道学习,知道了更多的高标准要求。习练中,我高度认真,追求至上,不仅在“拳架”上求规范,还尽力做到情志专一,身心稳静,似行云流水,象活的雕塑,松软均匀而不颤,缓慢举动而不僵,精细入微,形意皆修。由快到慢,由粗到细,由形到意,是练拳进步、行拳质量的积累,也是健身奥妙效果的积累。如今,已经尝到打拳甜头的我,尽管“套路拳架”习练有了不小长进,“松软稳静”的行拳基本态势略有体悟,“收尾闾、后拱型”身法窍要,也已步入“生活化”常态;但是,离先辈所述“轻灵虚无”的“最高目标”,还非常遥远,探索深奥的“科学内涵”,也不是自己今生力所能及;这把年纪了,“形”上继续“规范”,“意”上再用心“体悟”,在坚持不懈、扎扎实实的习练中,能日积月累地成就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应是自己进一步企求的最实在的“奋斗目标”;再稍微说具体点,那就是与同龄人相比,对自身“拳的质量水平”和“益寿实际成效”,我信心十足。这套杨式85式太极拳,我要活到老、学到老、打到老,宣传到老,永不放弃!健身,不分男女老少;太极拳健身,老少皆宜。太羡慕现在的年轻人学打太极拳了。试想,我要是有这个福份,早在40岁之前开始打拳,至少已经是少受30年“感冒防不胜防”的苦了。通过切身感受,通过对身边民众的调查,还通过在互联网等媒体上看到的不胜枚举的事例,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一太极拳的健身内涵,何止“不感冒”呀!陕西咸阳一位叫崔书学的拳友,QQ2634630969,去年7月,在“咸阳永年杨氏太极学会"QQ群里,发表了这么一段肺腑之言:“各位师兄姐妹:我是2009年患脑梗塞,双下肢发软,吞咽功能丧失吃流食,眼睛重影,头昏眼花走路不稳,坐轮椅3个月,拄拐杖8个月,从网上得知太极拳锻炼能恢复,我找到扎西师父,求她教拳;师父象我的妈一样,疼我爱我,给我教拳,并指派弟子张阁老师、王梅菊老师天天下午给我教拳。经过1年的锻炼,我站起来了,能慢慢走路,吞咽功能恢复了,能吃饭了,眼睛也好了;我坚持锻炼,把打太极拳视为救星,把师父和他的两个弟子视为救命恩人,坚持打拳6年之久,现在基本好了。现分享给各位师兄弟姐妹,让更多的人健康,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师父一生中默默救了多少人。在此我给师父跪拜叩头,谢谢手把手教我的两位老师,谢谢关心我的所有恩人。”前不久,57岁的崔书学,回答我对他的身体询问时说道:“近来身体很好。”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太极拳,给我带来的科学健身效果,我老伴儿是第一见证人。老伴儿原先只跳舞锻炼,一直说她性急学不了太极拳,去年,终于在我的铁的事实的良好效果感召下,随我学会了这套85式太极拳。对太极拳的“非凡科学健身效果”,从“不知”到“知”,是思想认识的飞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282-7-2:2025 RLV EN Fuel cell technologies - Part 7-2: Test methods - Single cell and stack performance test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SOFCs)
- 【正版授权】 IEC TS 61400-28:2025 EN 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 - Part 28: Through-life management and life extension of wind power assets
- 【正版授权】 IEC 61558-1:1997+AMD1:1998 CSV FR-D Safety of power transformers,power supply units and similar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tests
- 滴滴代驾行业培训
- 2025年个人农机工作方案
- 2025年世界卫生日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乡政府个人工作方案
- 2025年社区方案生育年终总结
- 产妇膳食营养课件
- 2025年幼儿园小班班务工作方案参考
- 校长接待日登记表
- 西班牙社会与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天津外国语大学
- 2021上海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
- 望京SOHO中心工程标准化实施汇报图文详细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演示文稿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研究
- 变压器比率差动保护的校验方法(图文)
- 高盛Marquee平台深度研究报告
- CPR1000核电系统简介
- 05价值观探索-职业生涯规划
- TSEESA 010-2022 零碳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