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类设备安装工艺标准_第1页
泵类设备安装工艺标准_第2页
泵类设备安装工艺标准_第3页
泵类设备安装工艺标准_第4页
泵类设备安装工艺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J20701-2006

PAGE

PAGE

40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Axxxxxx-2005

泵类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J20701-2006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除蒸汽往复泵之外的化工用泵的安装工程(包括整体安装和解体安装的泵),包括单机试车和配合系统联动试车。泵类设备的典型结构见图1(1)~(9)。

图1(1)离心泵结构图

图1(2)水平剖分式离心泵

图1(3)垂直剖分式离心泵

1-泵体;2-泵盖;3-叶轮;4-泵轴;5-轴承体;6-齿轮联轴器;7-轴套;

8-叶轮密封环;9-泵体密封环;10-填料环;11-填料;12-水冷式填料压盖

图1(4)齿轮泵

图1(5)螺杆泵

图1(6)电动柱塞泵

1-机座;2-曲轴;3-连杆;4-十字头;5-液缸;6-吸入阀;7-排出阀;8-柱塞;9-填料阀

图1(7)柱塞式计量泵

图1(8)隔膜式泵头计量泵

图1(9)双隔膜式泵头计量泵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施工技术资料

2.1.1.1审批合格的设备布置图。

2.1.1.2审批合格的设备配管图。

2.1.1.3审批合格的工艺流程图。

2.1.1.4审批合格的其它相关施工图。

2.1.1.5设备出厂技术资料。

2.1.2现行施工标准规范

2.1.2.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

2.1.2.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07

2.1.2.3《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

2.1.2.4《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20201

2.1.2.5《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20202

2.1.2.6《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标准》HG/T2387

2.1.2.7《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

2.1.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2.1.2.9《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HG20237

2.1.3施工方案

2.1.3.1泵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2.1.3.2泵设备单机试车方案。

2.2作业人员

表2.2主要作业人员

序号

工种

持证上岗要求

备注

1

钳工

持证上岗

上岗操作证

2

起重工

持证上岗

特殊工种资格证

3

电工

持证上岗

特殊工种资格证

4

仪表工

持证上岗

上岗操作证

5

管工

持证上岗

上岗操作证

6

焊工

持证上岗

特殊工种资格证

2.3设备、材料的验收及保管

2.3.1设备的验收、保管

2.3.1.1泵类设备的开箱检验,应在业主、设计、制造厂、监理单位有关人员参与下进行,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应在检验后提交有签证的检验记录。

2.3.1.2开箱时,应核对泵类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包括箱号、箱数并应仔细检查包装状况。

2.3.1.3开箱时,应检查随机技术资料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完好。

2.3.1.4开箱时,应对主机、附属设备及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并核实零、部件的品种、规格、材质、数量,还应核实随机配件的品种、规格、材质、数量。

2.3.1.5开箱后暂不安装的泵或零、部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妥善保管,严防变形、损坏、锈蚀、老化、错乱或丢失。

2.3.1.6凡与泵类设备配套的电气、仪表等设备和配件,应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验收、签证和保管。

2.3.1.7进口泵类设备按《化工装置进口设备检验大纲》要求执行。

2.3.2材料的验收及保管

2.3.2.1泵类设备随机供货材料的检查验收,按往复泵设备的开箱验收要求执行。

2.3.2.2泵类设备乙供安装材料的管理按乙方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执行,要求帐、卡、物相符,合格证随料行。

2.3.2.3进口材料的检查验收按《化工装置进口材料检验大纲》的要求执行。

2.3.3泵类设备安装所需的少量辅材及周转材料的检查验收按乙方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执行。

2.4主要施工机具

2.4.1主要机械设备

汽车吊、叉车、车床。

2.4.2主要工具

导链、千斤顶、活动扳手、套筒扳手、手锤、扁錾、锉刀、刮刀、台虎钳、克丝钳、孔用涨圈钳、轴用涨圈钳、螺丝刀等。

2.5测量及计量器具

经纬仪、水平仪、百分表、游标卡尺、千分尺、塞尺、内径量表、红外线温度计、钢卷尺、钢直尺、螺纹规、线坠等。

2.6作业条件

2.6.1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已进行,施工图纸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2.6.2施工用相关标准、规范及设备出厂技术资料齐全。

2.6.3施工方案已经审批,技术交底已进行,施工及质量管理体系已建立。

2.6.4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职称等级,并熟悉工艺流程和设备构造,能够胜任泵设备安装的技术管理工作,其他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并接受技术交底,掌握有关图纸和安全、质量及环保要求。

2.6.5泵类设备安装前,基础的尺寸、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

2.6.6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基础附近地下工程已基本完成,场地已平整。

2.6.7施工运输和消防道路畅通。

2.6.8施工用的照明、水源及电源已备齐。

2.6.9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2.6.10泵类设备试车前,其工艺管道已打通流程,相关电气仪表已安装调试结束。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开箱检验

地脚螺栓灌浆

初找正找平

泵吊装就位

基础验收

精找正找平

垫铁加工

清洗

复验两轴对中

系统冲洗

检查调整

垫铁点焊及二次灌浆

单机试车

3.2工艺操作过程

3.2.1开箱检验和保管

3.2.1.1泵设备安装前应在建设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下,按下列项目进行检查,并应作出记录:

(1)箱号、箱数及包装情况;

(2)设备的名称、型号和规格;

(3)装箱清单、设备技术文件、资料及专用工具;

(4)设备有无缺陷件,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等;

(5)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3.2.1.2设备及其零部件和专用工具,均应妥善保管,不得使其变形、损坏、锈蚀、错乱或丢失。

3.2.2基础验收

3.2.2.1泵设备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和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并应有验收资料或记录。设备安装前应按表3.2.2.1规定的允许偏差对设备基础位置和几何尺寸进行复检。

表3.2.2.1设备基础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坐标位置(纵、横轴线)

±20

不同平面的标高

-20

平面外形尺寸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凹穴尺寸

±20

-20

+20

平面的水平度(包括地平上需安装设备的部分)

每米

5

全长

10

垂直度

每米

5

全长

10

预埋地脚螺栓

标高(顶端)

+20

中心距(在根部和顶部测量)

±2

预埋地脚螺栓

中心位置

±10

深度

+20

孔壁铅垂度每米

10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

标高

+20

中心位置

±5

水平度(带槽的锚板)每米

5

水平度(带螺纹孔的锚板)每米

2

3.2.2.2泵设备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孔中的油污、碎石、泥土积水等均应清除干净;预埋地脚螺栓的螺母应保护完好;放置垫铁部位的表面应凿平。

3.2.2.3泵安装前,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75%以上。

3.2.3垫铁加工

3.2.3.1泵设备在安装就位前,要根据说明书或有关规范的要求,加工规格型号符合要求,数量足够的平垫铁和斜垫铁。

3.2.3.2垫铁常用规格和材料见下表3.2.3.2,形状见图3.2.3.2。

表3.2.3.2常用垫铁规格(mm)

斜垫铁

平垫铁

垫铁面积/mm2

代号

L

b

c

a

材料

代号

L

b

材料

A

斜1

100

50

≥5

4

普通

碳钢

平1

100

50

普通碳钢或铸铁

5000

斜2

120

60

≥5

6

平2

120

60

7200

斜3

140

70

≥5

8

平3

140

70

9800

斜4

160

80

≥5

10

平4

160

80

12800

斜5

200

100

≥5

10

平5

200

100

20000

注:(1).平垫铁用铸铁材料时,其厚度应大于20mm,且上下两面应刨光,粗糙度Ra为12.5μm。(2).为了防止垫铁调整敲击时出现卷边,应将端面的棱角进行倒角。(3).垫铁厚度h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图3.2.3.2垫铁简图

3.2.3.3垫铁非加工的表面应平整、无氧化物、飞边、毛刺等;斜垫铁的斜面粗糙度Ra为12.5μm,斜度一般为1/20~1/10;对于重心较高或振动较大的机器采用1/20的斜度为宜。

3.2.3.4斜垫铁应配对使用并进行优选,两块一组的斜垫铁应保证平行度,与平垫铁组成垫铁组时,不宜超过4块,且薄垫铁应放在两块厚平垫铁之间。

3.2.3.5垫铁组直接放置在铲凿好的垫铁窝内,垫铁窝的尺寸应比垫铁长宽尺寸各大出20mm左右,垫铁与基础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积应大于50%,垫铁组顶面水平度的允许偏差应小于2mm/m,其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3.2.3.6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也可采用压浆法或座浆法放置垫铁组。

3.2.3.7垫铁组布放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泵设备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3.2.4泵吊装就位及初找平找正

3.2.4.1泵设备吊装时,吊钩、索具、钢丝绳等应拴挂在底座或泵体的吊环上;不允许拴挂在泵设备的进出口法兰或电机的轴、轴承座等易损部位上。

3.2.4.2泵设备吊装就位在基础上,装上地脚螺栓,用垫铁组进行初步找正找平,并拧上地脚螺栓的螺母和垫片。

3.2.5地脚螺栓灌浆

3.2.5.1泵设备地脚螺栓的灌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3.2.5.2灌浆前,灌浆处应清洗洁净;灌浆宜采用细碎石混凝土,其强度应比基础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灌浆时应捣实,并不应使地脚螺栓倾斜和影响设备的安装精度。

3.2.5.3灌浆前应敷设外模板。外模板至设备底座面外缘的距离(图3.2.5.3)不宜小于60mm。模板拆除后,表面应进行抹面处理。

图3.2.5.3地脚螺栓灌浆示意图

1—基础;2—塔底座环;3—螺母;4—垫圈;5—灌浆层斜面;6—灌浆层;

7—成对斜垫铁;8—外模板;9—平垫铁;10—地脚螺栓;11—麻面

3.2.5.4地脚螺栓灌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脚螺栓在预留孔中应垂直,无倾斜;

(2)地脚螺栓任一部分离孔壁的距离a应大于15mm(图3.2.5.3),地脚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底;

(3)地脚螺栓上的油污及氧化皮等应清除干净,螺纹部分应涂少量油脂;

(4)螺母与垫圈、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均应紧密;

(5)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其露出的长度宜为螺栓直径的1/3~2/3;

(6)应在灌浆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拧紧地脚螺栓,各螺栓的拧紧力应均匀。

3.2.6精找正找平

泵设备的精找平应采用钳工条形水平仪或光学合像水平仪,找平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3.2.6.1离心泵

(1)整体安装的离心泵,应以进出口法兰、底座加工面或联轴器端面为基准进行找平。水平度允许偏差:纵向为0.05mm/m,横向为0.10mm/m。

(2)解体安装的离心泵,应以水平中分面、轴的外露部分、联轴器端面或其它加工面为基准进行找平。水平度允许偏差:纵向、横向均为0.05mm/m。

(3)离心泵与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时,用双表法对电机联轴器的径向和轴向偏差进行测量和调整,通过移动电机使两轴同心,其找正偏差应符合出厂说明书的要求。两半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出厂说明书要求。

(4)联轴器的找正,还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

①.激光找正仪对中找正法;

②.JDZ-1机器对中仪找正法。

以上三种找正法,可根据现场施工条件进行选择。当采用激光找正仪或JDZ-1机器对中仪找正时,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测量调整。

(5)以胶带传动的离心泵,其胶带轮对中找正应符合如下要求:

①.两轮的工作面中心位置应在同一平面上,两轮的相对轴向位移量允许偏差为:平胶带轮应小于1.5mm;三角胶带轮应小于1mm。

②.两轴平行度的允许偏差tgθ应小于等于0.5/1000。

③.两轮轴向位移和两轴平行度的检测,可以轮缘的相对边缘为基准。

(6)蒸汽轮机或其它驱动机带动的离心泵,其联轴器找正方法及要求,按蒸汽轮机或其它驱动机说明书的要求执行。

(7)对于高温和低温或有其它特殊要求的离心泵安装,其安装位置、水平度允许偏差和联轴器找正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3.2.6.2齿轮泵

(1)整体安装的齿轮泵,应以进出口法兰、底座加工面或联轴器端面为基准进行找平。水平度允许偏差:纵向为0.05mm/m,横向为0.10mm/m。

(2)解体安装的齿轮泵,应以水平中分面、轴的外露部分、联轴器端面或其它加工面为基准进行找平。水平度允许偏差:纵向、横向均为0.05mm/m。

(3)齿轮泵与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时,用双表法对电机联轴器的径向和轴向偏差进行测量和调整,通过移动电机使两轴同心,其找正偏差应符合出厂说明书的要求。两半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出厂说明书要求。

(4)联轴器的找正,还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

①.激光找正仪对中找正法;

②.JDZ-1机器对中仪找正法。

以上三种找正法,可根据现场施工条件进行选择。当采用激光找正仪或JDZ-1机器对中仪找正时,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测量调整。

(5)对于高温和低温或有其它特殊要求的齿轮泵安装时,其安装位置、水平度允许偏差和联轴器找正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6)采用循环冷却水的齿轮泵,其水冷夹套应经水压试验合格。

3.2.6.3螺杆泵

其找正找平方法及要求同离心泵。

3.2.6.4电动柱塞泵

(1)整体安装的电动柱塞泵,应以进出口法兰、底座加工面或联轴器端面为基准进行找平。水平度允许偏差:纵向为0.05mm/m,横向为0.10mm/m。

(2)解体安装的电动柱塞泵,应以水平中分面、轴的外露部分、联轴器端面或其它加工面为基准进行找平。水平度允许偏差:纵向、横向均为0.05mm/m。

(3)电动柱塞泵与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时,用双表法对电机联轴器的径向和轴向偏差进行测量和调整,通过移动电机使两轴同心,其找正偏差应符合出厂说明书的要求。两半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出厂说明书要求。

(4)联轴器的找正,还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

①.激光找正仪对中找正法;

②.JDZ-1机器对中仪找正法。

以上三种找正法,可根据现场施工条件进行选择。当采用激光找正仪或JDZ-1机器对中仪找正时,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测量调整。

(5)以胶带传动的电动柱塞泵,其胶带轮对中找正应符合如下要求:

①.两轮的工作面中心位置应在同一平面上,两轮的相对轴向位移量允许偏差为:平胶带轮应小于1.5mm;三角胶带轮应小于1mm。

②.两轴平行度的允许偏差tgθ应小于等于0.5/1000。

③.两轮轴向位移和两轴平行度的检测,可以轮缘的相对边缘为基准。

图3.2.6.5皮带轮位置偏差示意图

3.2.6.5计量泵

计量泵找平找正方法及要求同电动柱塞泵。

3.2.7垫铁点焊及二次灌浆

3.2.7.1泵设备精找正找平后,各垫铁组层与层之间应予点焊固定。此后方可进行二次灌浆。

3.2.7.2二次灌浆时,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的灌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3.2.7.3当灌浆层与设备底座面接触要求较高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3.2.7.4灌浆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3.2.7.5当设备底座下不需全部灌浆,且灌浆层要承受设备负荷时,应敷设内模板。

3.2.8清洗

3.2.8.1泵设备的清洗应分下列三个步骤进行:

(1)初洗。主要是去掉设备表面的旧油、污泥、漆片和锈层。旧油、污泥应使用软金属片、竹片刮掉。对加工面上的漆层可用解剂清洗除掉。

(2)细洗。用清洁剂将初洗后机件上的油渍、渣子等脏物冲洗干净。

(3)精洗。用洁净的清洗剂对细洗后的机件作最后的清洗。

3.2.8.2清洗要求

(1)整体出厂的泵在防锈保护期内,其内部零件不宜拆卸,只清洗外表。当超过防锈保证期或有明显缺陷零拆卸时,其拆卸、清洗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拆卸后的零部件均应清洗洁净。

(2)解体出厂的泵,其零部件均应清洗洁净,并将清洗后的零部件表面涂上润滑油和和按装配的顺序分类放置。

3.2.9检查调整

3.2.9.1离心泵

(1)解体安装或整体安装但出厂技术文件要求进行解体检查的离心泵必须进行清洗、检查和调整。其零部件在拆卸前,应测量拆卸件与有关零、部件的相对位置或配合间隙,并做出相应的标记和记录。清洗应使用煤油或洗油,不得使用汽油。

(2)分段式多级泵的轴向尺寸应按说明书要求严格控制,各级平面密封垫片的厚度应保持原尺寸不能改变。

(3)对于高转速或大型离心泵,应架设百分表对转子叶轮、轴套、叶轮密封环、平衡盘、轴颈等主要部位检查其径向和端面跳动值,并做好记录。对于多级泵,还应检查级间隔板上支撑密封环与轴密封环间的径向间隙,并做好记录。

(4)对于高转速或大型离心泵,应测量泵体密封环与叶轮密封环之间的径向间隙,并做好记录。

(5)对于高转速或大型离心泵,应测量叶轮在泵腔口的前后轴向间隙,并做好记录。

(6)对于采用滑动轴承的大型离心泵,应用压铅法测量滑动轴承轴瓦与轴颈的顶间隙和用塞尺测量侧间隙,并做好记录。

(7)对于采用滑动轴承的大型离心泵,应用压铅法测量滑动轴承瓦盖与上瓦背的过盈量,一般应为0.02~0.04mm,并做好记录。

(8)对于采用滚动轴承的离心泵,滚动轴承的清洗、组装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在泵轴膨胀侧安装的滚动轴承与轴承座端盖间的轴向间隙,可根据两轴承间轴的长度和介质温度计算确定,宜取较大的间隙值,防止胀死间隙烧坏轴承。要做好调整记录。

(9)对于采用填料密封的离心泵,在组装填料密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密封填料的表面应涂一层已均匀调入石墨粉或二硫化钼粉的机油。

②.填料圈应切成45°的斜口搭接压入,相邻两圈的接口应错开90°~180°。

③.密封填料一开始不宜压的过紧,压盖应均匀的上紧螺栓,压入的深度一般为一圈填料的高度,边压边盘车,转子应转动灵活。

④.对于采用V、U、Y形密封圈时,不宜压得过紧,凹槽应对着压力较高的方向,对于线膨胀系数较大的非金属密封圈,应考虑温度升度后的影响,更不宜压得过紧。

(10)对于采用机械密封的离心泵,在组装机械密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机械密封零件不应有损坏、变形,密封面不允许有裂纹,擦痕等缺陷。

②.装配过程中,零件必须保持清洁,特别是动环和静环的密封端面,应无灰尘、异物。

③.动环安装后应能在轴上灵活移动。

④.机械密封的原始压缩量应符合机械密封或离心泵说明书的要求。

⑤.机械密封安装调试后,用手转动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卡涩。

⑥.机械密封的冲洗和密封系统内,必须保证清洁无异物。

(11)对于其它形式的离心泵轴密封件,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

(12)离心泵无论采用何种轴密封件,在装好密封件后,用手盘车,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卡涩,转子的轴向串动量应与未装入轴密封件时相同,要做好记录。

(13)对于有橡胶、塑料等材料衬里的耐腐蚀离心泵,衬里层应完好。叶轮轮毂两端的垫片,装配时应紧密可靠。

(14)对于采用陶瓷、塑料、玻璃、硅铁等材料的耐腐蚀离心泵的内腔、垫片、及轴套应完好,泵体要认真检查无隐性裂纹或其它损伤。

(15)对于采用陶瓷、玻璃、硅铁等脆性材料的离心泵,在拧紧螺栓时,拧紧力应均匀分布,要避免因螺栓拧得过紧而损伤泵体,一般以试车时不泄漏为原则。

(16)对于有禁油要求的离心泵,其在禁油条件下工作的泵腔、转子叶轮、轴密封等零部件,应按脱脂工作的要求工作并经检验合格,要做出检验记录。

(17)对于拆卸、清洗、装配调整合格并做好了记录和签证的离心泵,如不能同步配管,应采取可靠措施对进出口进行密封保护,对加工面进行防锈保护。

(18)整体安装的离心泵,只要手动盘车灵活无卡涩,可不全部解体检查,只要检查轴承间隙和润滑情况即可。对于手动盘车发现有问题的离心泵应按上述解体安装离心泵的要求执行。

3.2.9.2齿轮泵

不论整体安装的齿轮泵和解体安装的齿轮泵都必须进行解体检查、清洗和调整。其零部件在拆卸前,应测量拆卸件与有关零、部件的相对位置或配合间隙,并做出相应的标记和记录。清洗应使用煤油,不得使用汽油。

(1)用压铅法或塞尺测量的齿轮泵的滑动轴承的轴瓦与轴颈的径向间隙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如无要求,应符合表3.2.9.2的要求。

表3.2.9.2齿轮泵轴瓦与轴颈径向间隙(mm)

轴径

径向间隙

转速<1000转/分

转速≥1000转/分

>18~30

0.04~0.09

0.06~0.12

>30~50

0.05~0.11

0.08~0.14

>50~80

0.06~0.14

0.10~0.18

>80~120

0.08~0.16

0.12~0.21

>120~180

0.10~0.20

0.15~0.25

>180~260

0.12~0.23

0.18~0.30

>260~360

0.14~0.26

0.21~0.34

(2)用着色法检查齿轮轴颈与轴瓦的接触情况,应呈斑点状,均匀分布。

(3)采用滚动轴承的齿轮泵,应检测滚动轴承的轴向游隙、径向游隙和轴向膨胀间隙,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或滚动轴承的有关要求。

(4)用着色法检查齿轮啮合面的接触情况,其接触面积沿齿长不应少于70%,沿齿高不应少于50%。

(5)用压铅法或塞尺测量的齿顶与泵壳内壁的径向间隙,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且必须大于轴颈与轴瓦的径向间隙。

(6)用多次压铅的方法测量泵盖与齿轮两端面的轴向间隙,再用调整密封垫片或磨削泵壳或齿轮端面的方法,保证该双面间隙为0.08~0.20mm,大型齿轮泵取大间隙值。

(7)对于采用填料密封的齿轮泵,在组装填料密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密封填料的表面应涂一层已均匀调入石墨粉或二硫化钼粉的机油。

②.填料圈应切成45°的斜口搭接压入,相邻两圈的接口应错开90°~180°。

③.密封填料一开始不宜压的过紧,压盖应均匀的上紧螺栓,压入的深度一般为一圈填料的高度,边压边盘车,转子应转动灵活。

④.对于采用V、U、Y形密封圈时,不宜压得过紧,凹槽应对着压力较高的方向,对于线膨胀系数较大的非金属密封圈,应考虑温度升高后的影响,更不宜压得过紧。

(8)对于采用机械密封的齿轮泵,在组装机械密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机械密封零件不应有损坏、变形,密封面不允许有裂纹,擦痕等缺陷。

②.装配过程中,零件必须保持清洁,特别是动环和静环的密封端面,应无灰尘、异物。

③.动环安装后应能在轴上灵活移动。

④.机械密封的原始压缩量,应符合机械密封或齿轮泵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⑤.机械密封安装调试后,用手转动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卡涩。

⑥.机械密封的冲洗和密封系统内,必须保证清洁无异物。

(9)对于其它形式的齿轮泵轴密封件,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

(10)齿轮泵无论采用何种轴密封件,在装好密封件后,用手盘车,转子部件应转动灵活,无卡涩。

3.2.9.3螺杆泵

(1)螺杆泵拆卸时,应注意出厂时的同组标记并作出标记和记录,不得随意互换零部件。

(2)用塞尺法测量主动螺杆和从动螺杆轴颈与径向轴承的间隙时,要做好记录,其间隙值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3)用塞尺法测量主动和从动螺杆与缸套镜面内园之间的间隙,要做好记录,其间隙值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其间隙值应大于螺杆轴承的径向间隙。

(4)用着色法检查主从动螺杆的接触情况,其从动螺杆的色印痕迹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5)用着色法检查主从动同步齿轮的接触情况,其从动齿轮的色印痕迹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6)用着色法检查主从动轴端面与止推垫片的接触情况,其止推垫的色印痕迹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7)用压铅法测量主从动螺杆的啮合间隙,其齿顶齿根和法向侧间隙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8)用压铅或打表法测量主从动螺杆的轴向串量,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9)螺杆泵在出厂时应有液压试验记录,出厂时未做此项试验,则应在拆除螺杆和齿轮后,设法封闭所有开口,进行液压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10)对于采用填料密封的螺杆泵,在组装轴端密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密封填料的表面应涂一层已均匀调入石墨粉或二硫化钼粉的机油。

②.填料圈应切成45°的斜口搭接压入,相邻两圈的接口应错开90°~180°。

③.密封填料一开始不宜压的过紧,压盖应均匀的上紧螺栓,压入的深度一般为一圈填料的高度,边压边盘车,转子应转动灵活。

④.对于采用V、U、Y形密封圈时,不宜压得过紧,凹槽应对着压力较高的方向,对于线膨胀系数较大的非金属密封圈,应考虑温度升高后的影响,更不宜压得过紧。

(11)对于采用机械密封的螺杆泵,在组装机械密封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机械密封零件不应有损坏、变形,密封面不允许有裂纹,擦痕等缺陷。

②.装配过程中,零件必须保持清洁,特别是动环和静的密封端面,应无灰尘、异物。

③.动环安装后应能在轴上灵活移动。

④.机械密封的原始压缩量应符合机械密封或螺杆泵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⑤.机械密封安装调试后,用手转动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卡涩。

⑥.机械密封的冲洗和密封系统内,必须保证清洁无异物。

(12)对于其它形式的螺杆泵轴密封件,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

(13)螺杆泵无论采用何种轴密封件,在装好密封件后,用手盘车检查,转子部分应转动灵活,无卡涩,转子的轴向串动量应与未装入轴密封件时相同,要做好记录。

(14)对于拆卸、清洗、装配调整合格并做好了记录和签证的螺杆泵,如不能同步配管,应采取可靠措施对进出口进行封闭保护,对加工面进行防锈保护。

(15)整体安装的螺杆泵,只要手动盘车灵活无卡涩,可不全部解体检查,只要检查轴承间隙和润滑、清洁情况即可。对于手动盘车发现有问题的螺杆泵应按上述解体安装螺杆泵的要求执行。

3.2.9.4电动柱塞泵

(1)采用循环冷却水的泵缸,其水冷夹套应先进行水压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时特别要注意缸体有无渗漏,严防工艺介质渗入冷却水中。

(2)解体出厂的电动柱塞泵应检查零件和部件的同组标记,不得互换。出厂时已装配完善且防锈清洁均完好的组件一般可不拆卸。

(3)用着色法检查主轴颈和轴瓦的接触角和接触弧面内的接触面积,接触角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接触应呈斑点状且均匀分布。否则应进行刮研,直至合格。

(4)用压铅法测量的主轴颈与主轴瓦的径向间隙,以及用塞尺法或打表法测得的主轴瓦轴向间隙,均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否则应采用刮研或更换轴瓦的方法使之符合要求。

(5)用着色法检查调整曲拐轴颈与连杆大头瓦、十字头销与连杆轴套的接触面积,其接触面积应大于轴瓦或轴套面积的70%,接触应呈斑点状,且应均匀分布;用压铅法或塞尺测得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6)十字头与导轨的接触应均匀,径向间隙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7)连杆的油孔应认真清洗,确保畅通清洁。润滑油路应通畅密封不漏,系统组装后,应按额定工作压力进行试验。

(8)金属填料应装在柱塞上进行着色检查。各填料环均应研磨配刮,使接触呈芝麻大小的斑点状。

(9)测量填料压盖与柱塞之间的径向间隙应均匀,其允许偏差为0.10mm。

(10)柱塞与十字头连接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可靠锁紧。

(11)柱塞与端盖的余隙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保证满负荷运行不发生撞击。

(12)柱塞泵吸入阀和排出阀的弹簧圈数和高度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弹簧弹力应均匀。阀片和阀座的接触面应光滑严密,用着色法检查接触面完成连续环状,不能间断。阀的严密性用煤油试验不得有连续滴状的渗漏现象,阀片的起落应灵活无卡涩。

3.2.9.5计量泵

(1)计量泵的泵体出厂时做过液压试验的应查验试压记录,未做试验的,要进行液压试验,其结果应符合出厂技术要求。

(2)柱塞式计量泵还应进行下列检查和调整:

①.柱塞式计量泵的流体通道应认真仔细清洗,确保洁净无污物。

②.柱塞式计量泵的卸荷装置安装时,应按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清洗、调压试验。

③.带有行程调节传动机构的柱塞式计量泵,要进行全行程的调节试验,泵行程长度零点误差,弓形轮结构不应大于最大行程的0.2%,N轴结构不应大于最大行程的0.6%。

④.柱塞式计量泵的行程计数器和转数发送器等自控元件、部件应由仪表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校。

(3)隔膜式计量泵还应进行下列检查和调整:

①.检查隔膜的密封性。

②.过滤器认真仔细检查、清洗干净。

③.排气阀或溢流阀应进行动作试验,其结果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排气通道应清洗干净。

④.对隔膜破裂信号装置进行调整试验,其结果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观察隔膜破裂的视孔应清洁无污物。

3.2.10泵设备的试车

3.2.10.1离心泵的试车

(1)离心泵单机试运前的检查:

①.核对离心泵和驱动机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检查离心泵零部件应齐全,各紧固连接处不应松动,地脚螺栓已紧固,二次灌浆层强度已达80%以上。

③.离心泵与驱动机联轴器已可靠分离。

④.离心泵用手盘动转子应灵活,不卡涩,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⑤.泵心泵按试车方案要求,管道系统已连接完毕,系统经冲洗合格,入口滤网符合要求。

⑥.离心泵已加注了合格适用的润滑油(脂)。

⑦.离心泵试车系统经试压合格,补水系统可靠。

(2)驱动机试运行:

①.离心泵驱动电机,经电气专业检查合格,即可点动电机,检查转向,同时用钳形电流表测量起动电流。

②.电机转向正确,电流符合要求,转动平稳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后,即连续运行2小时,同时每半小时做出记录。

③.采用其它驱动机的离心泵,在与离心泵联轴器可靠分离后,进行驱动机试车,各项准备工作和试车结果应符合驱动机出厂文件的要求并做好试车记录。

(3)离心泵单机试车:

①.离心泵电动机试车合格后,复验联轴器对中情况,若无明显变化,即可连接联轴器,装上防护罩。

②.关闭离心泵出口阀门,全开入口阀门,打开离心泵的排气阀,向离心泵充水。待排气阀排净空气时,关闭排气阀,关闭泵进出口压力表根部阀。

③.起动电动机,再次检查转向是否正确。待电动机运转正常后,打开进出口压力表根部阀,用钳形电流表观测电机电流,逐步打开泵出厂阀门,逐步加大电机电流使离心泵在额定压力和流量(可能无流量计)及电机额定电流下正常运行。

④.离心泵必须在额定负荷下连续进行单机试运行4个小时。

(4)离心泵试车的合格标准:

①.离心泵运转中,滑动轴承温升不得超过35℃,最高温度不得超过65℃。滚动轴承温升不得超过4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填料函或机械密封的温度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②.离心泵的振动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③.电动机温升不得超过铭牌或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④.出口压力和电流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工作介质比重小于1的离心泵,当用水试运转时,应控制电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且流量不应低于额定值的20%。

⑤.离心泵试运转,不应有异常声响和磨擦现象。

⑥.离心泵各润滑点的润滑油温度,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不得超过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⑦.离心泵的附属设备运行正常,管道应连接牢固无渗漏。

⑧.离心泵的软填料密封可根据输送介质粘度的不同,允许有5—20滴/分的均匀成滴泄漏。机械密封的允许泄漏量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对于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贵重物料和要求介质与空气隔绝的泵,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设计的规定值。

3.2.10.2齿轮泵的试车

(1)齿轮泵单机试运前的检查:

①.核对齿轮泵和驱动机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检查齿轮泵零部件应齐全,各紧固连接处不应松动,地脚螺栓已紧固,二次灌浆层强度已达80%以上。

③.齿轮泵与驱动机联轴器已可靠分离。

④.齿轮泵用手盘动转子应灵活,不卡涩,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⑤.齿轮泵按试车方案要求,管道系统已连接完毕,系统经清洗合格,入口滤网符合要求。

⑥.齿轮泵同步齿轮箱已加注了合格适用的润滑油(脂)。

⑦.齿轮泵试车油系统经试压合格。加注的试车用油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2)驱动机试运行:

①.齿轮泵驱动电机,经电气专业检查合格,即可点动电机,检查转向,同时用钳形电流表测量起动电流。

②.电机转向正确,电流符合要求,转动平稳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后,即连续运行2小时,同时每半小时做出记录。

(3)齿轮泵单机试车:

①.齿轮泵电动机试车合格后,复验联轴器对中情况,若无明显变化,即可连接联轴器,装上防护罩。

②.打开齿轮泵的出、入口阀门,向齿轮泵充油。关闭泵进出口压力表根部阀。

③.起动电动机,再次检查转向是否正确。待电动机运转正常后,打开进出口压力表根部阀。使齿轮泵在不升压工况下运行30分钟。

④.齿轮泵采用逐步关小出口阀门的方法进行升压,在达到额定压力的工况下,齿轮泵要连续运行4小时。

(4)齿轮泵试车的合格标准:

①.齿轮泵运转中,滑动轴承温升不得超过35℃,最高温度不得超过65℃。滚动轴承温升不得超过4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填料函或机械密封的温度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夹的要求。

②.电动机温升不得超过铭牌或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③.出口压力和电流应符合设计要求。

④.齿轮泵试运转,不应有异常声响和磨擦现象,也不应产生过大的噪音。

⑤.齿轮泵的附属设备运行正常,管道应连接牢固无渗漏。

⑥.齿轮泵的软填料密封可根据输送介质粘度的不同,允许有5~20滴/分的均匀成滴泄漏。机械密封的允许泄漏量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3.2.10.3螺杆泵的试车

(1)螺杆泵单机试运前的检查:

①.核对螺杆泵和驱动机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检查螺杆泵零部件应齐全,各紧固连接处不应松动,地脚螺栓已紧固,二次灌浆层强度应达80%以上。

③.螺杆泵与驱动机联轴器已可靠分离。

④.螺杆泵用手盘动转子应灵活,不卡涩,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⑤.螺杆泵按试车方案要求,管道系统已连接完毕,系统经冲洗合格,入口滤网符合要求。

⑥.螺杆泵同步齿轮箱已加注了合格适用的润滑油(脂)。

⑦.螺杆泵试车系统经试压合格,补水系统可靠。

(2)驱动机试运行:

①.螺杆泵驱动电机,经电气专业检查合格,即可点动电机,检查转向,同时用钳形电流表测量起动电流。

②.电机转向正确,电流符合要求,转动平稳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后,即连续运行2小时,同时每半小时做出记录。

(3)螺杆泵单机试车:

①.螺杆泵电动机试车合格后,复验联轴器对中情况,若无明显变化,即可连接联轴器,装上防护罩。

②.全开螺杆泵出、入口阀门,打开螺杆泵的排气阀,向螺杆泵充液。待排气阀排净空气后,关闭排气阀,关闭泵进出口压力表根部阀。

③.起动电动机,再次检查转向是否正确。待电动机运转正常后,打开进、出口压力表根部阀,用钳形电流表观测电机电流,使螺杆泵在不升压工额下运行30分钟。

④.螺杆泵在不升压情况下运转合格后,按表3.4.3.4的要求用逐步关小出口阀门的方法进行升压负荷试车。

表3.2.10.3螺杆泵升压负荷试车表

不升压运行

出口压力/额定压力(%)

运转时间(min)

备注

升压运行

0.00

30

升压运行I

25.00

15

升压运行I

50.00

15

升压运行III

75.00

15

升压运行IV

100.00

240

额定工况

⑤.螺杆泵在升压负荷试车时,在前一压力级试运转未合格前,不得进行下一压力级的试运转。

(4)螺杆泵试车的合格标准:

①.螺杆泵在连续试运转中,应无异常声响和不正常振动。

②.轴承温升不应大于35℃或不应比油温高出20℃。

③.运转中,螺杆泵各结合面应无泄漏。主动轴输入端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的泄漏量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④.出口安全阀工作应灵敏、可靠。

(5)安全阀现场调试时,应有监理、业主等人员旁站监督,并及时进行签证。

(6)螺杆泵试运转合格停车后,应及时清洗泵和管道,防止堵塞。

3.2.10.4电动柱塞泵的试车

(1)电动柱塞泵单机试运前的检查:

①.核对电动柱塞泵和驱动电机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检查电动柱塞零部件应齐全,十字头连杆螺栓等各紧固连接处不应松动,地脚螺栓已紧固,二次灌浆层强度已达80%以上。

③.电动柱塞泵与驱动机联轴器已可靠分离。

④.电动柱塞泵按试车方案要求,管道系统已连接完毕,系统经冲洗合格,入口滤网符合要求。

⑤.电动柱塞泵已加注了合格适用的润滑油(脂)。

⑥.柱塞泵试车系统经试压合格,补水系统可靠。

⑦.仪表应灵敏可靠,电器设备和超压保护装置等均应调整合格。

⑧.润滑、冷却、冲洗等系统的管道连接应正确严密,并经冲洗洁净保持畅通。

(2)电动机试运行:

①.电动柱塞泵驱动电机,经电气专业检查合格,即可点动电机,检查转向,同时用钳形电流表测量起动电流。

②.电机转向正确,电流符合要求,转动平稳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后,即连续运行2小时,同时每半小时做出记录。

(3)电动柱塞泵单机试车:

①.柱塞泵电动机试车合格后,复验联轴器对中情况,若无明显变化,即可连接联轴器,装上防护罩。有变速器的柱塞泵其电机轴,变速器轴、曲轴的连接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用胶带传动的柱塞泵,挂上胶带,装上防护罩。这时,盘动曲轴应无异常声响和卡阻现象。

②.柱塞泵起动时符合下列要求:

A、输送高温液体的柱塞泵,应按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预热。

B、进、排液管路阀门应全开。

C、对于高压注油器或润滑油泵由单独电机驱动的柱塞泵,应先起动润滑油泵和高压注油器,待其运转正常后方可起动主电机。

③.柱塞泵主电机启动后,应先检查转向,无问题后空负荷运行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④.柱塞泵的负荷试运转应在空负荷试运转合格后进行。可按额定压差值逐级升压,升压压力和运行时间按表3.2.10.4执行。前一压力级运转不合格,不得进行后一压力级的运转。

表3.2.10.4柱塞泵负荷试车升压表

试车阶段

额定压力%

运行时间(分钟)

备注

空负荷

0.00

>30

负荷I

25

>15

负荷II

50

>15

负荷III

75

>15

负荷IV

100

>240

最大泵速

⑤.安全阀的起跳试验应在负荷IV阶段进行。安全阀应在逐渐关小排出管路阀门,提高排出压力情况下,试验阀的起跳压力,其试验应至少3次,动作应正确可靠。安全阀起跳试验时,监理、业主等有关人员应旁站监督,试验调整合格后应及时进行试验签证。

⑥.电动柱塞泵单机试车的合格标准:

A、运转中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B、吸液和排液压力应正常,泵的出口压力应无异常脉动。

C、泵的润滑油压及油位应在要求范围内,油温不应超过70℃。

D、滑动轴承温度不应高于70℃,滚动轴承温度不应高于80℃,十字头导轨、填料函不应过热或冒烟。

E、以水为介质试车时,填料函的泄漏量不应大于柱塞泵额定流量的万分之一。当柱塞泵的额定流量小于10m3/h时,其填料函的泄漏量不应大于每小时1升。

F、柱塞泵的溢流阀、补油阀、放气阀等工作应灵敏、可靠。

⑦.电动柱塞泵负荷试车后正常停车,应在负荷卸载后进行。但若在试车中出现紧急情况需立即停车时,可带负荷停车。

3.2.10.5计量泵的试车

(1)计量泵单机试运前的检查:

①.核对计量泵和驱动电机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检查计量泵零部件应齐全,十字头连杆螺栓等各紧固连接处不应松动,地脚螺栓已紧固,二次灌浆层强度已达80%以上。

③.计量泵与驱动机联轴器已可靠分离。

④.计量泵用手盘动应灵活,不卡涩,且无异常声响的振动。

⑤.计量泵按试车方案要求,管道系统已连接完毕,系统经冲洗合格,入口滤网符合要求。

⑥.计量泵已加注了合格适用的润滑油(脂)。

⑦.计量泵试车系统经试压合格,补水系统可靠。

⑧.在柱塞式计量泵调节机座内、安全补油阀组、泵缸腔内加注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润滑油。

⑨.在液压隔膜式计量泵的液压腔内加注符合出厂技术文件要求的润滑油,并排尽空气。

(2)电动机试运行:

①.计量泵驱动电机,经电气专业检查合格,即可点动电机,检查转向,同时用钳形电流表测量起动电流。

②.电机转向正确,电流符合要求,转动平稳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后,即连续运行2小时,同时每半小时做出记录。

(3)计量泵单机试车:

①.计量泵电动机试车合格后,复验联轴器对中情况,若无明显变化,即可连接联轴器,装上防护罩。

②.全开计量泵进口和出口阀门,起动计量泵,在不升压的工况下,计量泵要连续运行半小时以上。这期间可任意改变调节行程长度,其运行应平稳正常。

③.不升压工况运行合格后,可采用逐步关小出口阀门的方法,按表3.2.10.5(1)的要求进行升压试车,前一压力级运转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压力级的试运转。

表3.2.10.5(1)计量泵升压试车表

试车阶段

额定压差值%

试运转时间(分钟)

备注

不升压

0.00

>30

升压I

25

>15

升压II

50

>15

升压III

75

>15

升压IV

100

>240

最大流量

(4)计量泵试车合格标准:

①.计量泵在连续试运转中应无异常声响和不正常振动。

②.传动与调节机构工作应平稳无突跳现象。

③.润滑油温度不应高于60℃,轴承温度不应高于70℃。

④.在额定压力下,计量泵柱塞填函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表3.2.10.5(2)的要求或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表3.2.10.5(2)计量泵柱塞填函密封的允许泄漏量

泵的公称流量(L/H)

泄漏量

≤1

额定流量的0.1

>1~10

1ml/h

>10

额定流量的0.01

⑤.隔膜式计量泵油腔安全阀的动作应灵敏可靠,其开启压力应符合表3.2.10.5(3)的要求。

表3.2.10.5(3)安全阀开启压力

泵最高排出压力P

0.2~1.0MPa

1.3~4.0MPa

5.0~8.0MPa

10~20MPa

安全阀开启压力

P+0.3

1.3P

1.2P

1.1P

(5)计量泵试运转时,应有专人值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停车。

3.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3.1离心泵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3.3.1.1高温或低温离心泵在常温状态下找正时,应按出厂技术文件的找正曲线要求进行。

3.3.1.2解体检查清洗的离心泵,各零部件尺寸、精度、相互配合间隙不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应按如下方式处理:

(1)分段式多级离心泵的轴向尽寸不符合出厂技术文件要求的可采用增加垫片或磨削中段或轴套的方法调整合格。

(2)转动部件径向和端面跳动超标时,最好送制造厂处理合格。

(3)泵体和叶轮密封环的径向间隙过大或过小,应更换随机备件至合格。

(4)叶轮在泵腔出口居中不合格时,应更换调整轴套或增减垫片来调整合格。

(5)采用滑动轴承的离心泵,其顶间隙和侧间隙不合格时,可通过刮研轴瓦使之合格。

(6)采用滚动轴承的离心泵,其轴承不合格时,应予更换。

(7)采用机械密封的离心泵,机械密封部件应认真仔细检查,发现不合格时,应整套更换。

(8)输送介质温度高于120℃的离心泵,轴承部位应进行冷却。

(9)机械密封应进行冷却、冲洗。输送易结晶的液体时,再次启动前,应将密封部件的结晶物清理干净。

(10)必须用化工介质进行试运转的离心泵,其充液置换、排气等要求应按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执行。

(11)对于输送石油产品的离心泵,其泵腔与轴承连通并以工作介质为轴承润滑剂时,应以工作介质进行试运转。

(12)如高温离心泵必须在高温条件下试运行,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A、试运转前进行泵体预热,泵体表面与有工作介质的进口管线的温差不应大于40℃,泵体预热时,温度应均匀上升,每小时温升不得大于50℃;

B、预热时,每隔10分钟盘车半圈,温度超过150℃时,每5分钟盘车半圈;

C、升温过程时,不断检查泵体机座滑动端螺栓处的轴向膨胀间隙;

D、开启入口阀门和放空阀门,排出泵内气体,预热到规定温度后,再关闭放空阀门;

E、停车后,应每20分钟盘车半圈,直至泵体温度降到50℃为止。

(13)如低温离心泵必须在低温条件下试运行,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A、预冷前打开旁通管路;

B、按工艺要求对管道和泵内腔进行除湿处理;

C、进行泵体预冷,冷却到运转温度。冷却速度不得大于每小时30℃;预冷时,应全部打开放空阀门,预冷到规定温度后,再关闭放空阀。

(14)陶瓷、玻璃等脆性材料的离心泵试运转时,应防止骤冷和骤热,不允许有高于50℃温差的冷热突变。

(15)离心泵试运转时,应有专人值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停车。

3.3.2齿轮泵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3.3.2.1齿轮泵开箱时,应有业主、监理、制造厂及总承包商人员参加验收,箱内如有电气、仪表部件时,还应有电气、仪表专业人员参加,并做好记录。

3.3.2.2齿轮泵安装前,应会同业主、监理、土建施工单位共同对基础进行验收,做好基础交接验收记录;如有问题,应及时整改并再次组织验收。

3.3.2.3地脚螺栓孔的灌浆,所用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比基础强度等级高1—2级。灌浆前应将螺栓孔清理干净,每个孔洞必须一次完成,分层捣实。

3.3.2.4地脚螺栓灌浆料的强度达75%以上时,方可拧紧地脚螺栓。

3.3.2.5齿轮泵精找正找平后,应及时将垫铁点焊好,并及时进行二次灌浆,灌浆时应有安装人员在旁监护。

3.3.2.6大型齿轮泵清洗调整后总装时,宜一次连续装完,中途不宜更换操作人员,防止出现意外。

3.3.2.7对于输送石油产品的齿轮泵,其泵腔与轴承连通并以工作介质为轴承润滑剂时,应以工作介质进行试运转。

3.3.2.8齿轮泵试运转时,应有专人值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停车。

3.3.3螺杆泵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3.3.3.1螺杆泵开箱时,应有业主、监理、制造厂及总承包商人员参加验收,箱内如有电气、仪表部件时,还应有电气、仪表专业人员参加,并做好记录。

3.3.3.2螺杆泵安装前,应会同业主、监理、土建施工单位共同对基础进行验收,做好基础交接验收记录;如有问题,应及时整改并再次组织验收。

3.3.3.3地脚螺栓孔的灌浆,所用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比基础强度等级高1—2级。灌浆前应将螺栓孔清理干净,每个孔洞必须一次完成,分层捣实。

3.3.3.4地脚螺栓灌浆料的强度达75%以上时,方可拧紧地脚螺栓。

3.3.3.5螺杆泵精找正找平后,应及时将垫铁点焊好,并及时进行二次灌浆,灌浆时应有安装人员在旁监护。

3.3.3.6大型螺杆泵清洗调整后总装时,宜一次连续装完,中途不宜更换操作人员,防止出现意外。

3.3.3.7高温螺杆泵在常温状态下找正时,应按出厂技术文件的找正曲线要求进行。

3.3.3.8解体检查清洗的螺杆泵,各零部件尺寸、精度、相互配合间隙不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应按如下方式处理:

(1)转动部件径向间隙过小时,最好送制造厂处理。

(2)采用滑动轴承的螺杆泵,其间隙不合格时,可通过刮研轴瓦使之合格。

(3)采用滚动轴承的螺杆泵,其轴承不合格时,应予更换。

(4)采用机械密封的螺杆泵,机械密封部件应认真仔细检查,发现不合格时,应整套更换。

3.3.3.9机械密封应进行冷却、冲洗。输送易结晶的液体时,再次启动前,应将密封部件的结晶物清理干净。

3.3.3.10必须用化工介质进行试运转的螺杆泵,其充液置换、排气等要求应按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执行。

3.3.3.11对于输送石油产品的螺杆泵,其泵腔与轴承连通并以工作介质为轴承润滑剂时,应以工作介质进行试运转。

3.3.3.12螺杆泵试运转时,应有专人值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停车。

3.3.4电动柱塞泵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3.3.4.1高温或低温电动柱塞泵在常温状态下找正时,应按出厂技术文件的找正曲线要求进行。

3.3.4.2解体检查清洗的电动柱塞泵,各零部件尺寸、精度、相互配合间隙不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应按如下方式处理:

(1)转动部件径向和端面跳动超标时,最好送制造厂处理合格。

(2)采用滑动轴承的电动柱塞泵,其顶间隙和侧间隙不合格时,可通过刮研轴瓦使之合格。

(3)采用滚动轴承的电动柱塞泵,其轴承不合格时,应予更换。

3.3.4.3输送介质温度高于120℃的电动柱塞泵,轴承部位应进行冷却。

3.3.4.4必须用化工介质进行试运转的电动柱塞泵,其充液置换、排气等要求应按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执行。

3.3.4.5电动柱塞泵试运转时,应有专人值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停车。

3.3.5计量泵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3.3.5.1计量泵开箱时,应有业主、监理、制造厂及总承包商人员参加验收,箱内如有电气、仪表部件时,还应有电气、仪表专业人员参加,并做好记录。

3.3.5.2计量泵安装前,应会同业主、监理、土建施工单位共同对基础进行验收,做好基础交接验收记录;如有问题,应及时整改并再次组织验收。

3.3.5.3地脚螺栓孔的灌浆,所用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比基础强度等级高1—2级。灌浆前应将螺栓孔清理干净,每个孔洞必须一次完成,分层捣实。

3.3.5.4地脚螺栓灌浆料的强度达75%以上时,方可拧紧地脚螺栓。

3.3.5.5计量泵精找正找平后,应及时将垫铁点焊好,并及时进行二次灌浆,灌浆时应有安装人员在旁监护。

3.3.5.6大型计量泵清洗调整后总装时,宜一次连续装完,中途不宜更换操作人员,防止出现意外。

3.4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3.4.1冬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滑防冻措施,必要时,应在作业场所辅设草垫用以防滑;;因工期要求必须进行灌浆作业时,灌浆料拌制严格按经试验确定的配合比进行配料,材料中不得夹杂冰、雪。气温很低时,应采用加热温水拌制,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在5℃以上。

3.4.2雨季施工时,作业场所应搭设防雨棚,并作好排水措施,及时清除现场积水;雷雨季节施工时,还必须安装好防雷装置,杜绝雷击伤害事件的发生。

3.4.3夏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暑防火措施,易燃、易挥发的清洗剂严禁在烈日下暴晒;进行焊接作业时,现场应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并应有专职(或兼职)人员予以监护。

3.4.4遇六级及以上强风、大雪、浓雾等恶劣气候,严禁露天焊接,起重吊装及高空作业。

4质量检验

4.1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

4.1.1质量检验标准

4.1.1.1泵设备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为±5mm,地脚螺栓应垂直、紧固,且与泵底座紧密接触。

4.1.1.2垫铁组放置位置正确、平稳,接触紧密,每组不宜超过4块。

4.1.1.3基础二次灌浆和抹面层,坚实平整,混凝土或砂浆标号符合要求,不污染泵设备底座。

4.1.1.4整体安装的泵,纵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5mm/m,横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mm/m。

4.1.1.5解体安装的泵,纵向、横向水平偏差都不大于0.05mm/m。

4.1.1.6泵设备与驱动机采用联轴器联结时,两轴的对中及两半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出厂技术文件的要求。

4.1.2检查方法:按设计图纸和出厂技术文件核对、过程实测、旁站或查阅安装或试车记录。

4.2质量控制点见表4.2

表4.2泵安装质量控制点一览表

序号

质量控制点

主要控制方法

备注

1

设备开箱检验

数量、外观、规格、型号、合格证书和出厂技术文件

C

2

基础验收

基础几何尺寸、标高、坐标、地脚螺栓孔

C

3

材料检验

数量、外观、规格型号、产品合格证书

C

4

设备吊装、初找平找正

平面位置、标高、水平

C

5

二次找平找正

平面位移、标高、偏差,纵横向水平度偏差

CR

6

二次灌浆

细石混凝土配比、浇灌及养护

A

7

单机试车

汽、液管道冲洗吹扣,泵速,安全阀起跳试验,单机运转结果

AR

4.3质量记录

4.3.1机泵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见HG20237)。

4.3.2机器拆检及组装间隙测量记录(见HG20237)。

4.3.3泵安装找正记录。

4.3.4对中记录。

4.3.5隐蔽工程记录(见HG20237)。

4.3.6机器试运转报告(见HG20237)。

4.3.7设备出厂的有关技术文件。

4.3.8设计变更的有关资料。

4.3.9重大问题及其处理的文件。

4.3.10竣工图。

4.3.11其他有关资料。

5成果保护

5.1泵设备开箱后安装场地应封闭,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安装场地应宽敞、明亮、可防风、雨、雪并干燥。堆放设备、配件处应隔潮,设备、配件应分类保管,要防止配件损坏,要保护配件洁净防锈。

5.2设备、配件安装时,要轻拿轻放,吊点要合理,吊索采用尼龙材质,如用钢绳,则应在捆绑处加软垫。

5.3安装现场有多层作业情况时,可搭设临时防护罩,防止坠物伤人、伤设备。

5.4泵设备安装完毕,不能及时试车交工时,更应加强保护,最好搭棚封闭起来。

5.5泵设备安装调试中,应尽力保护好外部油漆,防止乱拴乱挂或当临时锚点使用。

5.6泵设备安装调试中,泵口应加设防护盖,以免杂物进入。

6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6.1职业健康安全主要控制措施,见表6.1。

表6.1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源

主要控制措施

1

现场用电

无用电方案

现场用电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2

吊装运输作业

无吊运方案或交底

起重伤害

设备吊装应制定安全合理,符合现场实际的吊装方案或技术交底,相关安全措施应落实到位;设专人指挥,统一行动;注意周围有无高、低压电缆,设置作业专区,无关人员免入。

3

操作施工机械

违章操作

机械伤害

操作电动机械前应认真检查,机械必须保护接地,操作电钻应禁戴手套。

4

在易燃区焊割

无专人监护

从事电、气焊或切割作业前,应清理作业点周围的可燃物或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应办理动火证,并设专人监护。

5

高空作业

未经身体检查

凡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病和恐高症的人不得从事高空作业,其余人员登高前应经身体检查合格持证上岗。

6

现场防火

无消防用具

现场应设消防用具,不得挪作它用。油品和带油废弃物应单独存放在指定位置,定时处理。

7

拆卸、清洗、组装

火灾、窒息、

机械伤害

禁明火,加强通风,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2环境管理主要控制措施,见表6.2。

表6.2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

序号

作业活动

环境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

1

设备开箱

固体废弃物排放

设备安装后,废弃的外包装物应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防止污染环境和包装箱钉子伤人。

2

二次灌浆

水泥砂浆洒落遗留

水泥砂浆拌合运输,洒落遗留应及时清理,灌浆时应注意保护设备、墙面等,防止污染。

3

施工机械

噪声排放

对产生噪声的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措施降噪,减轻扰民。

4

设备清洗

液体废弃物排放

禁止有害易燃废液直接排入排水设施和河流或渗入地下。

5

单机试车

废水排放

禁止危害环境的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系统或河流。

6

现场清理

固体废弃物排放

使用封闭式运输工具或其它方法运至业主指定的排放处。

6.3作业环境要求

6.3.1现场通风

泵设备安装、清洗、试车等过程中,作业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必要时现场应安装临时通风换气设备,并进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分析,避免各种易燃、易爆、有毒性挥发气体积聚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6.3.2现场照明

泵设备安装、清洗、试车等过程中,现场应具备良好的照明条件。夜间施工或阴天光线较暗时进行室内泵设备安装施工时,作业场所应配备安全可靠,能满足施工需要的照明设施。

6.3.3现场安全设施

6.3.3.1文明施工措施

(1)现场施工人员应统一着装,并佩带统一的胸卡。

(2)现场办公用房、库房应采用统一标准的简易砖房、活动板房或统一的集装箱。

(3)现场办公用房、集装箱等应按施工总图布置摆放。

(4)现场施工用临时水管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埋地敷设,取水点应砌筑蓄水池,临时用水应排入指定地点,严禁随意排放。

(5)现场临时用电的电缆应架空或埋地,并做好标记。

(6)配电箱、开关箱应按统一的设计方案制作。

(7)作业场所的施工垃圾要及时清理,边角余料和废料要及时回收,集中堆放到指定地点,并有“废料”标志。

(8)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成品及半成品的保护,严禁在保温后的设备、管道及电缆桥架上任意踩踏、行走;泵安装就位后应采取防止损坏和内部进行污物的防护措施。

(9)禁烟现场严禁吸烟,非禁烟现场应设置吸烟室,严禁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吸烟。

6.3.3.2安全设施及个人防护

(1)施工人员必须接受100%的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施工班组必须坚持“周一安全例会”制度,并作好文字记录。

(2)泵设备安装施工时,施工电动工具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做到一机一闸一接零,同时装设漏电保护器。

(3)各种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按要求接地或接零。

(4)泵设备施工时,现场应配备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5)对气体交叉作业或有物体可击可能出现时,泵设备施工场所应采取屏障、隔离措施。

(6)泵设备进行焊接、吊装、试车等作业时,应挂设安全标志,严禁闲杂人员进入。

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

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施工工艺

1执行标准

1.1GB/T19001—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2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1.3GB50207—2001《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1.5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2施工工艺

2.1施工准备

2.1.1施工前准备工作

2.1.1.1防水工程施工前,掌握施工图中的关于防水工程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并应编制防水方案或保证质量技术措施。

2.1.1.3准备好防水材料和冷底子油的溶剂或成品、涂刷冷底子油、嵌填密封材料、铺贴卷材、清扫基层等施工操作中各种必须的工具、用具、机械以及安全设施、灭火器材。

2.1.1.4检查找平层的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当出现局部凹凸不平、起砂起皮、裂缝以及预埋不稳等缺陷时,可按表7.1进行修补。

找平层缺陷的修补方法表7.1

缺陷种类

修补方法

凹凸不平

铲除凸起部位。低凹处应用1:2.5水泥砂浆掺10%~15%107胶补抹,较浅时可用素水泥掺胶涂刷;对沥青砂浆找平层可用沥青胶结材料或沥青砂浆填补。

起砂、起皮

要求防水层与基层牢固粘结时必须修补。起皮处应将表面清除,用水泥素浆掺胶涂刷一层,并抹平压光。

裂缝

满粘法施工的卷材及涂膜防水层应对裂缝进行修补。当裂缝宽度<0.5mm时,可用密封材料刮封,上铺隔离条>0.5mm时,沿缝凿成V形槽(20×0.5~20mm),清扫干净后嵌填密封材料,再做100mm宽防水涂料层。

预埋件固定不稳定

凿开重新灌筑掺107胶或膨胀剂的细石混凝土,四周按要求作好坡度。

2.1.2材料

2.1.2.1卷材:根据设计要求及防水等级,采用厚度不同2、2.5、3.0mmSBS改性沥青卷材。

2.1.2.2冷底子油,厂家已制作好的配套品种。

2.1.3主要机具

2.1.3.1工具:石油液化罐、高压胶管、喷枪或喷灯、小油灰铲刀、排刷。

2.1.3.2护具:帆布手套、皮手套、平底胶鞋、工作服。

2.1.4作业人员:由具有防水资质专业施工队组施工。

2.2作业条件

2.2.1材料要求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外观质量要符合表7.2的要求,要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外观质量表7.2

项目

质量要求

孔洞、缺边、缺口

不允许

边缘不整齐

不超过10mm

胎体露白、未浸透

不允许

每卷卷材的接头

不超过1处,较短的一段不应小于1000mm,接头处应加长150mm

2.2.2作业人员要求:防水工程的施工应由经资质审查合格的防水专业队组进行施工。工作人员应持有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

2.2.3工作环境要求

2.2.3.1找平层应干燥,坚实平整不起砂,含水率小于9%或空铺1m2卷材3~4h后检验未见水印即为合格。

2.2.3.2屋面的转角及大烟囱、出入孔等阴阳角找平层,要抹成平缓的半圆弧形。

2.2.3.3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做成圆锥台、管道与找平层间应留凹槽,并用嵌填密封材料。

2.2.3.4雨天、雪天严禁进行卷材施工。五级风及其以上时不得施工,气温低于0℃时不宜施工,如必须在负温下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热熔法施工时的气温不宜低于-10℃。施工中途下雨、雪,应做好已铺卷材四周的防护工作。

2.2.3.5夏季施工时,屋面如有露水潮湿,应待其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并避免在高温烈日下施工。

2.3操作工艺(见图7.1)

卷材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图(图7.1)

基层表面清理、修补工作

喷、涂基层处理剂

节点附加增强处理

定位、弹张、试铺

铺贴卷材

收头处理、节点密封

清理、检查、修整

保护层施工

2.3.1清理基层

将施工部位的基层清扫干净。

2.3.2刷冷底子油

冷底子油作为基层处理剂主要用于热粘贴铺设沥青卷材。涂刷冷底子油的品种要视卷材而定,不可错用。涂刷要薄而均匀,不得有空气、麻点、气泡,也可用机械喷涂。如果基层表面过于粗糙,宜先刷一遍慢挥发性冷底子油,待其表面干后,在刷一遍快挥发性冷底子油。涂刷时间宜在铺贴前1~2d进行,使油层干燥而又不沾染灰尘。

2.3.3铺贴附加层

在雨水口、檐沟、烟囱根部、阴阳角等部位预先用SBS卷材或涂膜贴一层增强加层。

2.3.4铺屋面卷材

根据设计要求SBS改性沥青卷材可以采用空铺、点粘、条粘、满粘法施工,并要符合施工规范(GB50207—2002)要求。通常都采用满粘法,而条粘、点粘和空铺法更适合于防水层上有重物覆盖或基层变形较大的场合,是一种克服基层变形拉裂卷材防水层的有效措施,设计中应明确规定、选择适用的工艺方法。

空铺: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卷材与基层仅在四周一定宽度内粘贴,其余部分不粘贴的施工方法;条粘法:铺贴卷材时,卷材与基层粘结面不少于两条,每条宽度不小于150mm;点粘法:铺贴防水卷材时,卷材或打孔卷材与基层采用点状粘结的施工方法。每平方米粘结不少于5点,每点面积为100mm×100mm。

无论采用空铺、条粘还是点粘法,施工时都必须注意,距屋面周边800mm内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