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科室中医骨伤科_第1页
报送科室中医骨伤科_第2页
报送科室中医骨伤科_第3页
报送科室中医骨伤科_第4页
报送科室中医骨伤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

PAGE

13

温馨提示:

请科室内传阅

报送科室:中医骨伤科

图书馆推荐最新文献:2017年7月31日38篇

1、老年膝关节外侧旋转脱位1例

患者,男,69岁,摔伤后致左膝肿痛伴功能障碍。X线片提示:左膝关节脱位、髁间嵴撕脱可能(见图1A)。在当地医院进行手法复位(见图1B),1d后来我院治疗。查体:左膝关节肿胀明显,皮肤无破损,浮髌试验+,关节屈伸0°~30°,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胫骨后沉,屈膝30°膝关节外旋试验(患侧-健侧>10°),小腿外侧皮肤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麻木,足背伸无力,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可触及。临床诊断:左膝外侧旋转脱位[KD-Ⅲ型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后外侧复合体(PLC)];左腓骨头撕脱骨折;左腓总神经损伤。立即给予膝关节支具固定,进行消肿止痛等对症处理。MRI检查支持诊断。

作者

李玉吉

(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二科,甘肃兰州,730050);

姚五平

(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二科,甘肃兰州,730050);

关键词

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

膝关节脱位

韧带重建

2、栀子粉外敷治疗膝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栀子粉外敷治疗膝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03-2015-09诊治70例膝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局部外敷栀子粉,同时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西乐葆、休息、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对照组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西乐葆、休息、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及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栀子粉局部外敷能改善膝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局部疼痛肿胀、膝关节功能等.栀于是治疗膝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

杨华瑞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三峡大学脊柱医学与创伤研究所)骨一科,湖北宜昌,443002);

关键词

滑膜皱襞综合征

栀子粉

膝关节

3、谈五禽戏在肩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熊惠秀董鸿雁潘绵傅秋媛胡克萍佛山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五禽戏在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采用常规护理的肩关节障碍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采用常规护理加五禽戏锻炼的肩肘肩关节障碍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肩关节障碍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干预中加入五禽戏锻炼对肩关节障碍患者提高肩关节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肩关节功能障碍;护理;五禽戏锻炼;

4、临床护理路径加中药导入熨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评价

陈小文胡姑长雷州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中药导入熨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药导入熨疗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以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腰腿部疼痛评分、直腿抬高度数、JOA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2.7%,也有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中药导入熨疗的实施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腰腿部功能的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护理路径;中药导入熨疗;效果;

5、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钟坚娥林慧敏冯雯雯日照市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结合肩三针温针灸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只用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30例用穴位贴敷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0.0%、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36.6%、总有效率83.3%(P<0.01)。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积分相比较P<0.01。说明两组疗效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也可以得知治疗组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止痛作用远远强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恢复时间(9.4±0.4)d与患手负重时间(11.7±0.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肩三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能显著减轻疼痛,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

关键词:穴位贴敷疗法;肩三针;肩周炎;

6、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疗效观察

陈果刘真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初—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卒中患者足下垂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患者现代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患者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患者足下垂采用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上康复训练方法之一。

关键词: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现代康复训练;卒中;足下垂;

7、浮针疗法配合强骨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80例临床研究

王跃辉程慧白玉郑州市骨科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浮针疗法配合强骨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运用浮针疗法配合强骨胶囊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状况,比较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治疗前KSS总分(43.52±2.78)分,治疗后(87.64±3.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愈49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7例。结论:采用浮针疗法配合强骨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基金:郑州市科技计划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150139);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中医药疗法;浮针治疗;临床研究;

8、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明珠英德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0例(86足),随机分为观察组(n=40,42足)和对照组(n=40,44足)。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L形切口跟骨钢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Bohler角改变、Gissane角改变。对患者术后进行10个月的随访,比较AOPO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0个月时的AOP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跟腱;小切口;临床效果;

9、火龙疗法联合针刺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屈秀明刘晓燕李巧林张掖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火龙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寒湿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火龙疗法。两组均以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8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2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火龙疗法;颈椎病;寒湿型;

10、电针联合三七消肿止痛散外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孙京涛刘宏建魏瑄王少华蔡松涛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联合三七消肿止痛散外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选择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基础治疗,包括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迈之灵片口服、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联合三七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测量2组患者患膝关节活动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cscore,VAS)评价患膝疼痛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4天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65.649,P=0.000);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8.432,P=0.000);术前、术后第14天,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167°±3.601°,88.600°±5.512°,t=-2.959,P=0.238;119.833°±6.497°,119.000°±6.214°,t=0.258,P=0.614);术后第7天,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107.700°±7.474°,95.667°±7.858°,t=36.933,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4.018,P=0.00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44.220,P=0.000);2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18.625,P=0.000);术前、术后第14天2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33±1.278)分,(8.067±1.172)分,t=1.158,P=0.252;(1.467±1.008)分,(1.400±0.894)分,t=0.271,P=0.787];术后第7天,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4.700±1.207)分,(6.633±1.066)分,t=6.573,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3.644,P=0.000)。术前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733±8.525)分,(42.333±9.087)分;t=0.176,P=0.861]。术后第14天,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86.967±4.979)分,(42.733±8.525)分,t=-24.050,P=0.000;(86.333±5.403)分,(42.333±9.087)分,t=-23.433,P=0.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967±4.979)分,(86.333±5.403)分;t=0.472,P=0.639]。术后2组各并发肌间静脉血栓1例,经患肢抬高制动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处理后血栓消失。均无感染、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在活血、抗凝、消肿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联合三七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可更快地减轻患膝疼痛和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安全可靠。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置换,膝;骨关节炎,膝;电针;针刺镇痛;中药外敷;三七消肿止痛散;康复;

11、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临床治疗进展

贾柯徐克武胡翔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也日渐增高。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严重,骨密度降低,肱骨近端一旦骨折,极易造成粉碎性骨折,治疗起来较为棘手,因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根据不同的骨折分型可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但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能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治疗模式。本文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及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肩骨折;肱骨骨折;老年人;综述;

12、耳穴疗法及其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江佳珺童培建肖鲁伟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摘要:耳穴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中的一种,具有安全有效及价格低廉等优点。本文对耳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耳穴与神经的关系、耳穴疗法的作用机制、耳穴疗法在骨科围手术期常见症状及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3669);浙江省科技厅十二五重大专项(2014C13G2120082);浙江省卫生厅省部共建项目(201487674);

关键词:耳穴疗法;穴位,全息;疼痛;脏腑经络关系;骨关节炎,膝;颈椎病;椎间盘移位;综述;

13、筋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

庞青民赵欲晓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筋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筋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3~59岁,中位数41岁。病程1~7个月,中位数4个月。每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d,共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疼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中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中位数2个月。腰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由治疗前(5.66±0.78)分降至治疗后即刻(3.10±1.05)分、治疗2个疗程后(2.02±1.23)分。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9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期间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筋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能缓解腰背部疼痛,促进腰背部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筋膜炎;针刺疗法;腰背肌;筋针;

14、非骨科牵引床上手法闭合复位小切口钳夹固定在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王瑞雄陈夏平吴天然林江游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非骨科牵引床上手法闭合复位小切口钳夹维持固定在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30例单侧新鲜闭合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24~91岁,中位数54岁;左侧17例,右侧13例;按Seinsheimer分型标准,ⅡB型3例、ⅡC型4例、ⅢA型8例、ⅢB型7例、Ⅳ型6例、Ⅴ型2例;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3例,跌伤11例;5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3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和肺挫伤,5例合并头部外伤。均在非骨科牵引床上手法闭合复位小切口钳夹维持固定下行PFNA内固定术。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髋关节功能,同时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05min,中位数70min;术中出血量300~650mL,中位数400mL。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8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21周,中位数13周。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连、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25例骨折端无明显短缩,骨折端内外翻成角均<5°,矢状面未见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2例骨折端内翻约8°,3例骨折短缩约1cm。1例体型瘦小,螺旋刀片尾端偏长,侧卧时感觉不适;1例髓内钉远端锁钉偏长,膝关节屈伸活动时股骨远端内侧疼痛;去除锁钉后症状均消失。末次随访时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8.60±11.09)分,优23例、良4例、可3例。结论:非骨科牵引床上手法闭合复位小切口钳夹维持固定下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创伤小、复位效果满意、术后短期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而且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髋骨折;股骨骨折;转子下骨折;正骨手法;骨折固定术,髓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15、“8”字悬吊法重建外侧副韧带及腘腓韧带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

李前陈绍军李岗徐昭乐钟佳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8"字悬吊法重建外侧副韧带(lateralcollateralligament,LCL)及腘腓韧带(popliteofibularligament,PFL)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8"字悬吊法重建LCL及PFL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8~63岁,中位数48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左膝12例、右膝9例。单纯膝关节后外复合体(posterolateralcorner,PLC)损伤2例,PLC损伤伴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3例,PLC损伤伴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损伤9例,PLC损伤伴ACL及PCL损伤4例,PLC损伤伴PCL及内侧副韧带(medialcollateralligament,MCL)损伤2例,PLC损伤伴ACL、PCL及MCL损伤1例。PLC损伤根据Fanelli分型标准,A型1例、B型2例、C型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6~41d,中位数34d。术后随访观察胫骨外旋程度、膝关节外侧间隙张开程度、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8个月,中位数25个月。胫骨外旋程度,术前15.9°±4.0°、末次随访时-1.8°±3.3°。膝关节外侧间隙张开程度,术前(12.4±2.6)mm、末次随访时(4.2±1.6)mm。术后3个月随访时,2例患者屈膝角度为90°,于麻醉状态下行松解手术后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屈膝角度均>120°。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术前(58.1±3.7)分、末次随访时(88.1±1.6)分。1例伴MCL损伤患者出现伸膝受限约5°,2例伴PCL损伤患者出现膝关节后外侧疼痛,1例伴MCL损伤患者出现MCL股骨止点异位骨化,1例伴ACL损伤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伴硬性终止点,2例伴PCL损伤患者后抽屉试验阳性伴硬性终止点。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膝关节错动感。结论:"8"字悬吊法重建LCL及PFL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能够降低胫骨外旋程度及膝关节外侧间隙张开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检查;侧副韧带;腘腓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膝;

16、腰托辅助膝关节外翻法在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角成形术中的应用

曾斌吴旭东黄小刚赵进征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腰托辅助膝关节外翻法在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角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116例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患者。男71例,女45例;年龄15~74岁,中位数44岁;半月板后角损伤类型,水平裂42例、横形裂28例、纵形裂10例、复合裂36例。均采用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角成形术治疗,术中借助安装于手术床患肢一侧的腰托外翻膝关节扩大膝关节内侧间隙。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中位数10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出现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不稳、肌肉萎缩及肌力减退等表现,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为(52.0±8.0)分,术后6个月提高至(86.0±12.0)分。结论:在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角成形术中借助腰托外翻膝关节,可有效扩大膝关节内侧间隙,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胫骨;关节镜检查;腰托;

17、手法复位定制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

谢心军王星喜张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定制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手法复位定制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尺桡骨双骨折患儿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3~14岁,中位数8岁。左侧9例,右侧19例;尺桡骨上1/3骨折4例、中1/3骨折18例、下1/3骨折6例。均未见明显血管及神经损伤症状。伤后至就诊时间3~24h,中位数12h。观察骨折复位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参照Anderson等拟定的前臂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近解剖复位10例,解剖复位16例,功能复位2例。24例1次整复成功,4例2次整复成功。治疗后3例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处理后痊愈。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周,中位数10周。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周,中位数4周。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优20例、良8例。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定制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骨折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尺骨骨折;桡骨骨折;正骨手法;小夹板固定;儿童;

18、有限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和薰洗治疗经舟骨月骨掌侧脱位

叶永志张隆英陈永志黄志明浙江省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和薰洗治疗经舟骨月骨掌侧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5月至2015年10月,采用有限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掌侧脱位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1~48岁,中位数33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左侧4例、右侧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24h,中位数7h。术后1~2周服用桃红四物汤加活血化瘀类中药,术后3~8周服用桃红四物汤加接骨续筋类中药,术后9周服用八珍汤加减。术后4周拆除石膏托,采用中药薰洗患肢,连续治疗2周。随访观察月骨复位、舟骨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月骨均复位良好;舟骨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中位数16周。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其疼痛、功能状况、活动度及握力评分,术前分别为(2.6±0.7)分、(2.2±0.4)分、(1.8±0.3)分、(1.5±0.2)分,术后6个月分别为(20.3±1.5)分、(18.7±0.9)分、(22.6±1.8)分、(23.5±1.9)分,术后1年分别为(19.1±1.4)分、(18.6±0.9)分、(22.7±1.7)分、(21.6±1.8)分;术后6个月优7例、良3例、可1例,术后1年优5例、良4例、可2例。1例患者月骨桡侧出现轻度囊性变,未见明显月骨塌陷及桡腕关节退行性改变,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但持重能力明显降低,患者未要求二次手术。均未出现月骨再脱位及舟骨和月骨坏死。结论:有限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和薰洗治疗经舟骨月骨掌侧脱位,月骨复位好、舟骨骨折愈合率高、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脱位;月骨;舟骨;骨折固定术,内;中药疗法;薰洗;Herbert螺钉;

19、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联合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吴忌李越楚福明黄莉唐小松王艳杰四川省骨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联合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42例。试验组采用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联合颈椎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部放松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患者颈肩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并采用田中靖久等制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患者颈肩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1.863,P=0.000),即存在时间效应,VAS评分逐渐降低。2组患者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14,P=0.000),即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前,2组患者颈肩部疼痛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6±0.839)分,(7.345±0.873)分,t=1.095,P=0.298];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试验组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260±0.928)分,(5.012±0.815)分,t=16.434,P=0.000;(1.927±0.744)分,(3.012±0.676)分;t=51.852,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9.22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患者临床疗效综合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412,P=0.000),即存在时间效应,临床疗效综合评分逐渐增高。2组患者临床疗效综合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05,P=0.000),即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疗效综合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00±2.116)分,(10.210±2.055)分,t=0.062,P=0.803];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试验组临床疗效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3.980±1.422)分,(13.020±1.538)分,t=9.373,P=0.003;(17.710±0.874)分,(15.310±1.554)分,t=84.088,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5.064,P=0.000)。结论: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走罐联合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综合临床疗效优于颈部放松手法联合颈椎牵引。

基金:四川省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项目(2016Q027);2015年度四川省骨科医院科研课题;

关键词:颈椎病;推罐;肌肉骨骼手法;二黄新伤止痛软膏;

20、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牛强卫河南宏力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mplasty,PVP)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VP组和手法复位联合PVP与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组,每组4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h及术后6个月测定2组患者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3.657,P=0.019);2组患者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3.687,P=0.018);术前2组患者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0±0.78)mm,(11.70±0.68)mm,t=0.987,P=0.175];术后24h、术后6个月,手法复位联合PVP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组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单纯PVP组[(18.90±0.22)mm,(13.10±1.02)mm,t=13.654,P=0.018;(18.90±0.36)mm,(13.90±0.24)mm,t=18.353,P=0.014];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3.569,P=0.021)。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4.365,P=0.015);2组患者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1.670,P=0.006);术前2组患者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60°±0.98°,15.70°±0.69°,t=0.887,P=0.145);术后24h、术后6个月,手法复位联合PVP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组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均小于单纯PVP组(5.90°±0.62°,12.10°±0.47°,t=16.684,P=0.008;3.67°±0.56°,11.90°±0.64°,t=20.353,P=0.004);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4.347,P=0.013)。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9.365,P=0.003);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670,P=0.026);术前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0±0.98)分,(8.70±0.79)分,t=0.487,P=0.745];术后24h、术后6个月,手法复位联合PVP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单纯PVP组[(2.90±0.52)分,(3.10±0.67)分,t=1.684,P=0.028;(2.67±0.56)分,(3.20±0.66)分,t=1.353,P=0.024];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1.347,P=0.014)。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OD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3.453,P=0.002);2组患者ODI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670,P=0.036);术前2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68±1.06)分,(42.79±0.97)分,t=0.879,P=0.216];术后24h、术后6个月,手法复位联合PVP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组ODI评分均低于单纯PVP组[(20.56±0.58)分,(24.58±0.54)分,t=5.249,P=0.019;(11.67±0.49)分,(19.49±0.51)分,t=4.251,P=0.034];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4.387,P=0.022)。手法复位联合PVP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组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神经脊髓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单纯PVP组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1例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给予急诊探查减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未出现神经症状给予严密观察而未做处理;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4,P=0.153)。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PVP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比单纯PVP治疗更有利于恢复伤椎前缘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缓解腰背部疼痛和恢复脊柱功能,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骨折,压缩性;骨质疏松性骨折;胸椎;腰椎;椎体成形术;正骨手法;辨证论治;临床试验;

21、阳和汤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基础研究进展

吴子健何俊君洪振强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

摘要: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散寒凝之功。原方用于治疗阳虚寒凝之阴疽,但对肝肾亏虚型、阳虚寒凝型、气血不足型骨关节疾病也较为对症,因此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等多种骨伤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近期有关的基础研究主要针对阳和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展开,探讨了阳和汤对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及关节软骨等的影响。

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J01830);

关键词:阳和汤;中医骨伤科疾病;临床试验;动物实验;综述;

22、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郝胜坤纪斌石继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摘要: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优势病种。中医学认为肝肾不足、正气亏虚是KOA发生的根本原因,肾虚血瘀是KOA的主要病机之一。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KOA的主要方法,补肾活血中药用于KOA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补肾活血中药治疗KOA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抑制炎症因子生成、抑制软骨基质降解、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等几个方面。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补肾活血中药治疗KOA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3782);上海市普陀区卫生系统“315”工程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4Q-RC-11);关键词:骨关节炎,膝;中草药;补肾;活血;综述;

23、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fractureofhumerus,S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TheCochraneLibrary(2015年第10期)、CBM、CNKI、WanFangData、VIP建库至2015年10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GarlandⅡ、Ⅲ型SCHF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同时手工检索本专业相关期刊从创刊至2015年10月的所有相关文献。由2位检索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依据Cochrane系统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59篇,最终纳入14篇文献,仅1篇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其余均为半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917例患者,其中闭合复位组471例、切开复位组4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在术后Flynn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460,95%CI(0.95,2.25),Z=1.750,P=0.080;MD=0.570,95%CI(-8.69,9.83),Z=0.120,P=0.900;MD=-6.350,95%CI(-64.07,51.37),Z=0.220,P=0.830];在术后发生肘内翻、针道或切口感染、尺神经损伤及骨化性肌炎方面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870,95%CI(0.35,2.20),Z=0.290,P=0.770;OR=0.620,95%CI(0.31,1.21),Z=1.400,P=0.160;OR=1.980,95%CI(0.88,4.49),Z=1.640,P=0.100;OR=0.150,95%CI(0.02,1.39),Z=1.670,P=0.100]。结论:对于儿童GarlandⅡ、Ⅲ型SCHF,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在临床疗效、安全性、手术时间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本研究所纳入的符合条件的文献数量较少及其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有关。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02986);

关键词:Meta分析;系统评价;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闭合复位术;切开复位术;克氏针;

24、针刀松解联合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张静李炳奇任杰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松解联合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刀松解联合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和单纯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针刀松解和臭氧关节腔注射均每周1次,共治疗2次。采用明通A830LM-tone压痛测试仪测定膝关节疼痛最明显部位的压痛值,压痛值越大提示疼痛程度越轻。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膝关节评价量表评定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膝关节压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9±0.25)kg,(2.21±0.34)kg,t=0.348,P=0.729];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压痛值均增加(t=23.342,P=0.000;t=8.025,P=0.000);针刀联合臭氧治疗组的压痛值大于臭氧治疗组[(3.44±0.18)kg,(2.82±0.86)kg,t=10.545,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HS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055.406,P=0.000);2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HSS评分均最低,治疗结束后即刻评分均最高,然后随时间延长评分均逐渐降低[(52.47±3.08)分,(79.83±2.39)分,(74.90±2.88)分,(70.67±2.20)分,F=895.384,P=0.000;(52.40±2.94)分,(73.33±3.65)分,(69.70±3.13)分,(66.27±3.08)分,F=784.345,P=0.000]。2组患者HS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8.968,P=0.000);除治疗前外(t=0.343,P=0.733),治疗结束后即刻、1个月、2个月时针刀联合臭氧治疗组的HSS评分均高于臭氧治疗组(t=8.154,P=0.000;t=6.694,P=0.000;t=6.359,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7.368,P=0.000)。结论:针刀松解联合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可在短期内缓解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但疗效会随时间延长逐渐减退,总体疗效优于单纯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小刀针;臭氧;注射,关节内;临床试验;

25、中医理筋手法与小针刀疗法在筋伤疾病治疗中的协同应用

摘要:中医理筋手法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松解黏连、整复错位、调整平衡等作用,治疗筋伤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小针刀疗法可对病变部位进行闭合性松解,以解除筋经的黏连、痉挛,恢复机体力学平衡。两种疗法均能起到疏通经络、解除痉挛、松解黏连、调整平衡的作用,均强调筋骨顺、气血通则疾病愈,重视调动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本文以中医理筋手法与小针刀疗法的特点与共性为理论基础,提出"手法-针刀-手法"筋伤疾病治疗体系,以期利用两种疗法的协同作用更好地治疗筋伤疾病。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中药壮瑶药研发人才队伍建设项目(桂科AD1638OO13);

关键词:肌肉骨骼手法;小刀针;筋;

26、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研究进展

摘要:"骨错缝,筋出槽"既是中医骨伤科疾病诊疗的特色理论,又是对中医骨伤科部分疾病病机的高度概括。"骨错缝,筋出槽"多见于脊柱,是脊柱退行性疾病发病的关键病机。目前,随着学者们对"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骨错缝,筋出槽"的认识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关于"骨错缝,筋出槽"的诊断也从单纯的"结构异常"发展到"结构异常"与"功能异常"两方面的结合。本文从中医学对"骨错缝,筋出槽"的认识、"骨错缝,筋出槽"与脊柱疾病的关系、"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指导下的脊柱手法治疗及"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相关基础研究4个方面对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A030313392);

关键词:脊柱疾病;骨错缝;筋出槽;综述;

27、脊柱绷拉摇晃手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绷拉摇晃手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脊柱绷拉摇晃手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患者40例,男35例、女5例;年龄2262岁,中位数40岁。病变节段,L349例、L4521例、L5S110例。病程1h至7d,中位数3d。治疗后观察患者腰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腰部疼痛消失、活动不受限31例,腰部疼痛减轻、活动略受限6例,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3例。结论:脊柱绷拉摇晃手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可缓解腰部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关键词:脊椎关节紊乱;椎关节突关节;腰椎;肌肉骨骼手法;

28、平乐正骨养骨原则与方法

李峰郭珈宜崔宏勋郭马珑湖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摘要:平乐正骨养骨原则与方法是平乐正骨养骨理论的重要内容,构成了平乐正骨养骨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涵盖养骨、护骨的操作规范及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平乐正骨养骨原则包括法天顺地、形神共养、动静结合、协调平衡、保养精气5个方面;养骨方法包括体质养骨法、情志养骨法、起居养骨法、膳食养骨法、运动养骨法、药膳养骨法、四时养骨法、手法养骨法、调气养骨法、音乐养骨法、器械养骨法11个方面。这些养骨原则和方法具有全面、系统、简单、操作性强的特点。本文从平乐正骨的养骨原则和方法两个方面对平乐正骨养骨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基金:2011年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112102310008);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HNZYLJ201301009);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228号);

关键词:中医学术发掘;中医流派;平乐正骨;养骨;

29、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在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

王敬威高山孙乾坤郭珈宜郭艳幸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摘要:平乐正骨是我国中医骨伤学科中有较大影响的正骨流派,平衡理论是平乐正骨学术思想体系的基础。平乐正骨平衡理论注重气血共调、筋骨互用、动静互补、五脏协调、形神统一、天人合一、标本兼顾、起居有常及膳食平衡;对于膝骨关节炎的防治,平乐正骨主要以气血辨证为纲,注重筋骨并重及合理的功能锻炼,强调对患者情志的疏导和膳食起居的调护。本文对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在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涵[2012]228号);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5ZY02069);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中医流派;平乐正骨;平衡理论;

30、颈部养生操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董青英张瑞香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颈部养生操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规范护理接受非手术疗法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4例,男52例、女42例。年龄33~64岁,中位数45岁。病程3~7个月,中位数7个月。在常规护理和家庭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颈部养生操锻炼,记录并比较患者颈部养生操锻炼前和锻炼4周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assessmentscaleforcervicalspondylosis,CASCS)评分以及患者锻炼前和锻炼1年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评分。结果:颈部养生操锻炼4周后,CASCS评分由锻炼前(57.35±4.82)分升高至(84.65±5.72)分;锻炼1年后,NDI评分由锻炼前(21.65±4.84)分降低至(11.62±3.15)分。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护理中,科学规范地应用颈部养生操可以有效改善颈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颈部养生操;康复护理;

31、手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

孙洪林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手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4~69岁,中位数41岁。左侧21例,右侧19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10h,中位数5h。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测量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orthopedicfoot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前踝关节跖屈活动度21.0°±4.1°、背伸活动度11.1°±2.6°、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35.8±5.3)分;治疗2个疗程后踝关节跖屈活动度38.2°±5.3°、背伸活动度24.6°±4.0°、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61.9±5.9)分。结论:手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有利于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和劳损;肌肉骨骼手法;中药外敷;

32、从中医体质类型论颈椎病的预防

陈厚坪陈宗雄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摘要: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不同体质的人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不同。颈椎病作为现代社会的高发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不同的体质与颈椎病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关系,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等偏颇体质表现尤为明显。从体质本源出发,通过调整饮食、调畅情志、劳逸结合、适度锻炼以及应用中医药等方法,对颈椎病患者的体质进行调整,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本文从中医对体质的认识、中医体质类型与颈椎病发生的关系、不同体质类型颈椎病的预防等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体质;颈椎病;预防;

33、松解三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黏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李正祥王海梁易文静王立新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松解三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黏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0例黏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松解三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手法治疗组采用松解三法治疗。松解三法治疗和功能锻炼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3日后进入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Melle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的肩部疼痛情况和肩关节活动度,并于治疗结束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2±1.42)分,(8.36±1.33)分,t=0.483,P=0.631];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均降低(t=20.073,P=0.000;t=20.047,P=0.000),联合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手法治疗组[(1.52±0.86)分,(3.24±1.08)分,t=8.357,P=0.000]。治疗前2组患者肩关节Mel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2±3.02)分,(10.46±2.83)分,t=0.389,P=0.698];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Melle评分均降低(t=7.734,P=0.000;t=5.900,P=0.000),联合治疗组的Melle评分低于手法治疗组[(4.96±1.42)分,(6.67±1.25)分,t=2.434,P=0.017]。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20例、未愈2例,手法治疗组治愈11例、好转31例、未愈3例,联合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手法治疗组(R联合治疗组=39.52,R手法治疗组=51.48,Z=-2.483,P=0.013)。结论:松解三法联合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黏连期肩周炎患者的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单纯松解三法治疗。

基金:温岭市科技项目(2014C312082);

关键词:肩凝症;肩周炎;手法,骨科;功能锻炼;临床试验;

34、针刺联合太极拳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吴婷婷杨京辉汪亚群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太极拳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lowbackpain,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是否愿意进行太极拳训练将符合要求的41例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和针刺治疗组(16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太极拳训练治疗,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针刺治疗和太极拳训练均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间隔3d后进入下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由1名不知道具体分组情况的研究人员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问卷表评定患者的腰部疼痛情况和临床综合疗效,同时观察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腰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5±1.04)分,(5.73±0.71)分,Z=-0.669,P=0.517]。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腰部疼痛VAS评分均降低(Z=-4.374,P=0.000;Z=-3.517,P=0.000),联合治疗组的评分低于针刺治疗组[(1.95±0.77)分,(2.46±0.70)分,Z=2.078,P=0.037]。治疗前2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28±5.37)分,(29.12±5.99)分,Z=0.362,P=0.721]。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ODI评分均降低(Z=-4.378,P=0.000;Z=-3.522,P=0.000),联合治疗组的评分低于针刺治疗组[(10.84±3.88)分,(13.31±2.15)分,Z=2.442,P=0.014]。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联合治疗组1例失访、3例复发,针刺治疗组6例复发。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7,P=0.142)。结论:针刺联合太极拳训练能有效改善慢性NLBP患者的腰部疼痛,短期疗效优于针刺治疗;而复发率与针刺治疗相当,均较低。

关键词:腰痛;针刺疗法;太极拳;运动疗法;临床试验;

35、卧位调衡手法联合颈部五禽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曹玉凤甘肃省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卧位调衡手法联合颈部五禽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卧位调衡手法联合颈部五禽操治疗,推拿治疗组采用常规颈椎推拿手法治疗,均治疗20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d后、治疗20d后及治疗结束后10d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田中靖久等制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疼痛程度和临床综合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2例患者和推拿治疗组1例患者未能坚持完成治疗予以剔除。治疗及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