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课件_第1页
队列研究课件_第2页
队列研究课件_第3页
队列研究课件_第4页
队列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队列研究Cohortstudy1第五章队列研究Cohortstudy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病因

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第一节概述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一节概述2一、概念与基本原理队列研究cohortstudy随访研究follow-upstudy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stud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study纵向研究longitudinalstudy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队列),追踪观察(随访)两组或多组成员的(预期/研究)结局发生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3一、概念与基本原理队列研究cohortstudy3CauseEffect研究人群暴露组非暴露组结局发生结局未发生结局发生结局未发生时间间隔易感人群队列研究结构模式暴露结局CauseEffect暴露4CauseEffect研究人群暴露组非暴露组结局发生结局未队列cohort特定的研究人群组有共同经历或共同状态的一群人根据条件不同出生队列:有相同的出生年代暴露队列:有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一群人根据实际进入研究的时间不同固定队列fixedcohort-固定时间/短时期动态队列dynamiccohort-不断退出与随时加入5队列cohort特定的研究人群组56677暴露exposure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或具有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与结局有关危险因素:使发病率增加保护因素:使发病率降低根据暴露的普遍性一般暴露:暴露在人群中较常见职业暴露:职业人群中的暴露特殊暴露:较为罕见的暴露8暴露exposure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或具有某种结局outcome研究队列中规定的、体现研究因素作用的预期结果事件终末结局:发病或死亡中间结果:健康状况或生命质量变化通过随访得到,个体一旦出现结局则结束观察一次队列研究可有一个或多个结局一种疾病的多种状态或临床表现多种疾病,提高研究效率定义明确: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标准9结局outcome研究队列中规定的、体现研究因素作用的预期结比较基本思想:如果某因素是某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暴露人群发生率一定与未暴露人群有差别比较的范围:未患有研究疾病人群比较的对象:暴露组和未暴露组比较的内容:结局发生情况比较的基础:基线和随访10比较基本思想:如果某因素是某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暴露人二、特点属于观察法范畴属于分析性研究的范畴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因果研究,由因到果前瞻性研究:结局发生前开始研究时间顺序明确,因果关联的证实力强研究对象按照暴露与否进行分组计算发病率,比较差异,确证暴露的病因作用11二、特点属于观察法范畴11三、用途检验病因假设暴露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联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联——一因多果评价预防效果考查自发预防措施的效果-人群自然实验研究疾病自然史-临床、队列研究新药临床实验上市后监测大人群中,用药/不用药人群远期不良事件比较12三、用途检验病因假设12四、类型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暴露情况分组确定研究队列的时间是过去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已经出现无需随访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暴露情况分组确定研究队列的时间是过去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可能已经出现,也可能在将来出现需要随访根据研究对象现在暴露情况分组确定研究队列的时间是现在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需要随访(follow-up)+-+-前瞻性+-+-前瞻性13四、类型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暴露情况分组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暴露情况特点前瞻性:足够的人、财、物力来支持长期工作,并且所选观察人群相当稳定,可长期随访历史性:足够数量完整可靠的历史记录和档案资料双向性:满足历史性但需继续随访14特点14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15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15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队列研究16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队列研究16一、研究目的检验病因假设,即暴露与疾病间的因果关联提出假设:根据前期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检验病因假设乙肝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确定研究因素/暴露:乙肝病毒感染确定结局:原发性肝细胞癌死亡17一、研究目的检验病因假设,即暴露与疾病间的因果关联17二、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18二、研究方法观察法18三、研究人群确定研究现场:江苏省海门市—目标人群研究目的、暴露特征代表性可行性:稳定、发病率高、组织管理方便确定研究人群—研究对象从目标人群中抽出的具有代表性、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根据暴露情况分为暴露人群非暴露人群19三、研究人群确定研究现场:江苏省海门市—目标人群19(一)暴露人群暴露于待研究因素的人群具有暴露:暴露的定义明确暴露水平累计暴露时间暴露方式外部特征的限制:增强针对性及组间可比性20(一)暴露人群暴露于待研究因素的人群20暴露人群的选择一般暴露人群:暴露与疾病在人群中均较常见地区性人群中的暴露者作为暴露组有组织的人群团体:便于组织、随访,职业和经历往往相同,可增加其同质性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中罕见的特殊暴露职业暴露人群:某种可疑的职业暴露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21暴露人群的选择一般暴露人群:暴露与疾病在人群中均较常见21(二)非暴露人群/对照组的选择基本原则未暴露于/低水平暴露于研究因素可比性——除暴露因素与暴露组不同外,其它因素或人口学特征应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或一致对照形式内对照internalcontrol外对照externalcontrol/平行对照parallelcontrol总人口对照totalpopulationcontrol多重对照multiplecontrols22(二)非暴露人群/对照组的选择基本原则22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的人群作为对照形式根据是否暴露分成暴露组与对照组-定性变量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分级,最低水平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定量变量特点简单易行,可比性好对研究人群的代表性强,对发病率的估计准确可能存在“污染”,即对照组不可避免接受暴露23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平行对照在暴露组所在的人群之外寻找对照组在职业暴露、特殊暴露中常用免受“污染“注意可比性242.外对照/平行对照在暴露组所在的人群之外寻找对照组243.总人口对照/一般人群对照以现成的、整个地区发病或死亡资料为对照,相当于以全人群作为对照节约时间和经费对照中可能也存在暴露-常用于暴露比例小可比性-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差253.总人口对照/一般人群对照以现成的、整个地区发病或死4.多重对照同时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式选择多个对照组减少偏倚增加工作量264.多重对照同时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式选择多个对照组本例:在一般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整群抽取当地符合条件的居民90236人作为研究对象两次检测HBsAg,阳性14338人作为暴露组,阴性75898人作为对照组27本例:27四、研究类型前瞻性历史性双向性28四、研究类型前瞻性28五、抽样方法和样本含量估计抽样方法与横断面研究相同-随机化原则对照组样本量>暴露组样本量估计失访率,扩大样本量-增加10%或20%29五、抽样方法和样本含量估计抽样方法与横断面研究相同-随机化原样本含量估计样本量过大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样本量过小:抽样误差大代表性差假设检验时检验效能过低估计的基本原则足够代表性和检验效能前提下的最小样本量30样本含量估计样本量过大30比较暴露组与对照组结局(疾病)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已知条件对照组发病率0

病例组的发病率1,或相对危险度RR值及单双侧:一般取0.05双侧检验效能(把握度)1-:一般要求不低于75%,常取80%或90%31比较暴露组与对照组结局(疾病)事件发生率的差异31两组例数相等两组例数不等32两组例数相等32本例:设=0.05(双侧),=0.10,根据文献,估计对照组发病率p0=0.003,暴露组发病率p1=0.0075=542033本例:=542033六、研究内容与资料收集方式研究目的转化成具体可测量的指标或项目相关性:紧扣研究目的,做到少而精与目的有关的指标不能少,且要细致-暴露剂量反应关系定义明确,标准统一-结局判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真实反映暴露的效应客观性可行性:具体、可测量可接受性:测量方法简单、可靠、易被接受34六、研究内容与资料收集方式研究目的转化成具体可测量的指标1.基线资料baselineinformation每个对象在进入队列/研究开始时的情况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暴露情况:评定暴露状况,分组的依据暴露定义明确:定量测量时应明确分类/分级标准内容暴露水平暴露方式累计暴露时间:累计暴露量疾病与健康状况:研究对象为易感者已患或疑似已患所研究疾病(结局)者对暴露不易感者可能的混杂因素信息351.基线资料baselineinformation每个对象本例:年龄、性别、职业血清HBsAg-酶标法半年内连续两次检测阳性肝炎史、原发性肝细胞癌家族史吸烟、饮酒、饮茶、水源类型、主食类型36本例:362.随访followup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期追踪观察随访内容:基线资料:了解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暴露:随访过程中对象的暴露变化,自发预防措施一般人口学信息的变化研究结局:重点定义明确、标准统一发生情况、发生时间随访对象:所有被选定的研究对象372.随访followup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期追踪观察37随访方法:相同、不变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研究结局观察终止时间:完成研究工作随访期:潜伏期长、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随访间隔:视随访期、研究结局的变化速度、研究的人力、物力等条件而定-慢性病1-2年38随访方法:相同、不变38失访losstofollow-up及失访原因没有获得研究结局的信息失访:拒绝随访、失去联系或中途退出等(主动失访)退出:死于与研究疾病无关的原因(竞争性失访)研究终止:研究终止时观察对象仍然存活(被动失访)39失访losstofollow-up及失访原因没有获得研究本例:所有研究对象1992年进入队列从1993年到2003年,每年随访一次观察终点:原发性肝细胞癌死亡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检查40本例:40资料收集方式问卷调查:对对象或知情人询问调查获得面访自填问卷间接采访:电话采访、信访、网络访问等直接观察查阅记录或档案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环境调查与检测41资料收集方式问卷调查:对对象或知情人询问调查获得41七、现场实施办法及组织管理质量控制调查员的选择:严谨、亲和力强、专业调查员培训:研究目的、调查技巧、统一调查内容和态度制定调查员手册:操作程序、注意事项、问卷说明监督:复查、数据核查、调查员一致性检查42七、现场实施办法及组织管理质量控制42八、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一)资料的核查清理保证数据的完整、准确抽样核查逻辑检查修正验收归档资料编码,形成数据库43八、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一)资料的核查清理43(二)一般特征的描述对两组人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从而了解资料的一般情况两组的入组人数失访人数、失访率及失访原因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分组描述年龄、性别、民族、地区等44(二)一般特征的描述对两组人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从而了解资料的(三)均衡性分析两组基线特征的可比性进行统计学检验若假设检验P>,认为两组在该特征上可比若假设检验P,认为两组在该特征上不可比,应结合实际意义,考虑该因素为混杂因素在发生率比较及RR计算时进行控制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45(三)均衡性分析两组基线特征的可比性进行统计学检验45(四)结局发生率的计算结局发生率:说明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结局事件的发生频度或强度的指标累积发病/死亡率cumulativeincidence,CI发病/死亡密度incidencedensity,ID标化发病/死亡比standardizedmorbiditymortalityratio,SMR标化比例死亡比standardizedproportionalmortalityratio,SPMR46(四)结局发生率的计算结局发生率:说明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结局事定性资料分组整理根据暴露和结局进行交叉分组统计频数,形成列联表47定性资料分组整理根据暴露和结局进行交叉分组统计频数,形成列联本例:48本例:48定量资料分组整理根据暴露分级情况和疾病状态进行交叉分组统计频数,形成列联表队列研究资料的列联表结局暴露分级合计E0E1E2…Ei发生a0(=c)a1a2…ain1未发生b0(=d)b1b2…bin0合计m0m1m2…mit49定量资料分组整理根据暴露分级情况和疾病状态进行交叉分组统计频40-59岁男子不同基线血清胆固醇水平冠心病6年发生情况冠心病基线血清胆固醇(mg/dl)合计<210210~245~病例16295196非病例438

4263731237合计45445542413335040-59岁男子不同基线血清胆固醇水平冠心病6年发生情况冠心1.累积发病率CI研究期间队列人群中发生某病的频率其实质为频率,故取值[0,1]观察期越长,其值越大,报告时应注明时期

本例10年累积发病率暴露组75.25‰对照组5.10‰适用条件:稳定、大人群固定队列随访时间较短,失访人数较少个体随访时间基本一致511.累积发病率CI研究期间队列人群中发生某病的频率512.发病密度ID以观察人时数为分母计算发病率单位时间内发生疾病的速率较准确的说明疾病发生强度取值范围:0~+∞单位:/时间适用条件:动态队列随访时间长,失访人数较多个体随访时间差别较大522.发病密度ID以观察人时数为分母计算发病率52人时数的计算方法总人时:随访人群中所有个体暴露于研究因素的时间总和,常以人年为单位计算方法精确法:已知每个个体的观察时间近似法(含寿命表法):大人群时,已知观察期内每个随访间隔进入队列人数Nx、出现结局人数Dx、失访人数Wx53人时数的计算方法总人时:随访人群中所有个体暴露于研究因素的时本例:54本例:543.标化比SMR实际发生数与理论发生数的比说明结局事件的实际发生率是理论发生率的多少倍或几分之几全人群对照的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数目较少,不宜计算率553.标化比SMR实际发生数与理论发生数的比55随访某厂30~40岁组工人500名,2000年因肺癌死亡2例,已知该年全人口30~40岁组肺癌死亡率为2‰,求SMR

56随访某厂30~40岁组工人500名,2000年因肺癌死4.标化比例死亡比SPMR实际发生数与理论发生数的比说明结局事件的实际发生率是理论发生率的多少倍或几分之几574.标化比例死亡比SPMR实际发生数与理论发生数的比57某厂2000年30~40岁组工人死亡总数100名,其中因肺癌死亡5例,已知该年全人口中30~40岁组肺癌死亡占全死因死亡的比例为2.2%,求SPMR58某厂2000年30~40岁组工人死亡总数100名,其中(五)结局发生率的比较累积发生频率的比较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基于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Z检验:大人群发病密度的比较基于生存分析的log-rank检验59(五)结局发生率的比较累积发生频率的比较59(六)关联强度的估计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AR%)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标化比(standardratio)60(六)关联强度的估计相对危险度(RR)601.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危险度比riskratio,率比rateratio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结局发生率之比RR=1:两组发生率无差别RR离开1越远说明关联度越强RR>1:两组发生率有差别,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RR>1:两组发生率有差别,结局发生的保护因素611.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危险度比risRR与关联强度RR关联强度保护因素危险因素0.9~1.01.0~1.1无0.7~0.81.2~1.4弱0.4~0.61.5~2.9中0.1~0.33.0~9.9强<0.110.0~很强本例:危险度比RR=14.75,率比RR=14.7562RR与关联强度RR关联强度保护因素危险因素0.9~1.01.估计总体RR当研究为抽样研究时,所计算的RR为根据样本信息计算的样本统计量,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外推到总体时,需对总体RR进行估计如果RR95%CI不包括1,说明暴露与疾病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点估计:总体RR=3.57区间估计Miettinen法:Woolf法:本例:RR95%CI:13.12~16.6063估计总体RR当研究为抽样研究时,所计算的RR为根据样本信息计2.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risk,AR

特异危险度/率差/超额危险度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结局发生率之差(绝对值)完全由暴露所引起的发生率,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发生率本例:AR=70.15‰642.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risk,AR特异意义RR:暴露的病因学意义较大AR:暴露的公共卫生意义较大疾病吸烟者(1/10万人年)非吸烟者(1/10万人年)RRAR(1/10万人年)肺癌48.334.4910.843.84心血管疾病294.67169.541.7125.13吸烟者和非吸烟者死于不同疾病的RR与AR65意义RR:暴露的病因学意义较大疾病吸烟者非吸烟者RRAR肺癌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riskpercent

,AR%

/病因分值etiologicfraction,EF暴露人群中由暴露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占全部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例本例:AR%=93.2%,说明HBV感染者中发生的PHCC有93.2%可以归因于HBV感染66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riskpe4.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AR总人群与非暴露组结局发生率之差总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暴露对于总人群的特异危险度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发生率674.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attributab5.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AR%

/人群病因分值etiologicfraction,PEF说明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死亡率在所有病因发病率/死亡率中所占的比例暴露对总人群的危害程度与RR、人群中暴露者比例有关685.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attribu第三节偏倚/偏性bias及其控制

流行病学研究过程中,由一些已知或可控制的因素引起的、使研究结果或推论系统地偏离真实情况的系统误差偏倚选择偏倚入院率偏倚Neyman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易感性偏倚健康工人效应志愿者偏倚无应答偏倚时间效应领先时间偏倚信息偏倚回忆偏倚报告偏倚调查者偏倚测量仪器偏倚粘染与干扰判断不一致混杂偏倚不依从69第三节偏倚/偏性bias及其控制流行病学研究过程中一、选择偏倚研究人群在一些重要因素方面与一般人群或待研究的总体人群存在的差异产生原因选择性偏倚:选择对象的方法不当无应答偏倚应参加研究的对象拒绝参加历史性队列研究中部分档案丢失或记录不全失访偏倚:迁移、拒绝、其他原因死亡志愿者偏倚:志愿者队列时间效应偏倚:研究开始时未能发现早期病人70一、选择偏倚研究人群在一些重要因素方面与一般人群或待研究的总失访率不超过10%比较暴露组和对照组失访率比较随访者和失访者的基线特征尽量收集失访者的死亡及死因资料控制措施选择便于随访的人群提高依从性随访方法简便易行利用多种来源收集结局资料多次反复随访失访偏倚71失访率不超过10%失访偏倚71二、信息偏倚/错分偏倚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或偏差常见情况判断不一致:疾病、暴露标准不明确测量仪器偏倚:检验仪器不精确、检验技术不熟调查者偏倚询问技巧不佳、记录错误、造假等诊断怀疑偏倚72二、信息偏倚/错分偏倚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信息偏倚的控制措施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明确各项标准选择精确稳定的测量方法,事前调准仪器,严格实验操作规程培训调查员,提高技巧,统一标准,同等对待每个研究对象73信息偏倚的控制措施73混杂偏倚与所研究因素和结果均有联系的第三因素在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分布不均衡,混淆了研究因素和结果间的真实联系控制措施研究设计阶段:限制研究对象分析阶段分层分析标准化多因素分析74混杂偏倚与所研究因素和结果均有联系的第三因素在暴露组与对照组第五节优点与局限性优点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可获得发病率或死亡率,直接估计危险度RR、AR等反应病因效应的指标由因及果,符合时间顺序,检验病因假说能力强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一因多果)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75第五节优点与局限性优点75局限性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设计、实施难度较大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疾病的病因研究易发生失访偏倚随访过程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或未知变量的引入增加分析难度76局限性76第五章队列研究Cohortstudy77第五章队列研究Cohortstudy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病因

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第一节概述78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一节概述2一、概念与基本原理队列研究cohortstudy随访研究follow-upstudy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stud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study纵向研究longitudinalstudy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队列),追踪观察(随访)两组或多组成员的(预期/研究)结局发生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79一、概念与基本原理队列研究cohortstudy3CauseEffect研究人群暴露组非暴露组结局发生结局未发生结局发生结局未发生时间间隔易感人群队列研究结构模式暴露结局CauseEffect暴露80CauseEffect研究人群暴露组非暴露组结局发生结局未队列cohort特定的研究人群组有共同经历或共同状态的一群人根据条件不同出生队列:有相同的出生年代暴露队列:有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一群人根据实际进入研究的时间不同固定队列fixedcohort-固定时间/短时期动态队列dynamiccohort-不断退出与随时加入81队列cohort特定的研究人群组5826837暴露exposure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或具有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与结局有关危险因素:使发病率增加保护因素:使发病率降低根据暴露的普遍性一般暴露:暴露在人群中较常见职业暴露:职业人群中的暴露特殊暴露:较为罕见的暴露84暴露exposure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或具有某种结局outcome研究队列中规定的、体现研究因素作用的预期结果事件终末结局:发病或死亡中间结果:健康状况或生命质量变化通过随访得到,个体一旦出现结局则结束观察一次队列研究可有一个或多个结局一种疾病的多种状态或临床表现多种疾病,提高研究效率定义明确: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标准85结局outcome研究队列中规定的、体现研究因素作用的预期结比较基本思想:如果某因素是某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暴露人群发生率一定与未暴露人群有差别比较的范围:未患有研究疾病人群比较的对象:暴露组和未暴露组比较的内容:结局发生情况比较的基础:基线和随访86比较基本思想:如果某因素是某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暴露人二、特点属于观察法范畴属于分析性研究的范畴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因果研究,由因到果前瞻性研究:结局发生前开始研究时间顺序明确,因果关联的证实力强研究对象按照暴露与否进行分组计算发病率,比较差异,确证暴露的病因作用87二、特点属于观察法范畴11三、用途检验病因假设暴露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联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联——一因多果评价预防效果考查自发预防措施的效果-人群自然实验研究疾病自然史-临床、队列研究新药临床实验上市后监测大人群中,用药/不用药人群远期不良事件比较88三、用途检验病因假设12四、类型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暴露情况分组确定研究队列的时间是过去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已经出现无需随访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暴露情况分组确定研究队列的时间是过去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可能已经出现,也可能在将来出现需要随访根据研究对象现在暴露情况分组确定研究队列的时间是现在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需要随访(follow-up)+-+-前瞻性+-+-前瞻性89四、类型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暴露情况分组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暴露情况特点前瞻性:足够的人、财、物力来支持长期工作,并且所选观察人群相当稳定,可长期随访历史性:足够数量完整可靠的历史记录和档案资料双向性:满足历史性但需继续随访90特点14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91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15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队列研究92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队列研究16一、研究目的检验病因假设,即暴露与疾病间的因果关联提出假设:根据前期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检验病因假设乙肝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确定研究因素/暴露:乙肝病毒感染确定结局:原发性肝细胞癌死亡93一、研究目的检验病因假设,即暴露与疾病间的因果关联17二、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94二、研究方法观察法18三、研究人群确定研究现场:江苏省海门市—目标人群研究目的、暴露特征代表性可行性:稳定、发病率高、组织管理方便确定研究人群—研究对象从目标人群中抽出的具有代表性、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根据暴露情况分为暴露人群非暴露人群95三、研究人群确定研究现场:江苏省海门市—目标人群19(一)暴露人群暴露于待研究因素的人群具有暴露:暴露的定义明确暴露水平累计暴露时间暴露方式外部特征的限制:增强针对性及组间可比性96(一)暴露人群暴露于待研究因素的人群20暴露人群的选择一般暴露人群:暴露与疾病在人群中均较常见地区性人群中的暴露者作为暴露组有组织的人群团体:便于组织、随访,职业和经历往往相同,可增加其同质性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中罕见的特殊暴露职业暴露人群:某种可疑的职业暴露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97暴露人群的选择一般暴露人群:暴露与疾病在人群中均较常见21(二)非暴露人群/对照组的选择基本原则未暴露于/低水平暴露于研究因素可比性——除暴露因素与暴露组不同外,其它因素或人口学特征应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或一致对照形式内对照internalcontrol外对照externalcontrol/平行对照parallelcontrol总人口对照totalpopulationcontrol多重对照multiplecontrols98(二)非暴露人群/对照组的选择基本原则22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的人群作为对照形式根据是否暴露分成暴露组与对照组-定性变量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分级,最低水平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定量变量特点简单易行,可比性好对研究人群的代表性强,对发病率的估计准确可能存在“污染”,即对照组不可避免接受暴露99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平行对照在暴露组所在的人群之外寻找对照组在职业暴露、特殊暴露中常用免受“污染“注意可比性1002.外对照/平行对照在暴露组所在的人群之外寻找对照组243.总人口对照/一般人群对照以现成的、整个地区发病或死亡资料为对照,相当于以全人群作为对照节约时间和经费对照中可能也存在暴露-常用于暴露比例小可比性-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差1013.总人口对照/一般人群对照以现成的、整个地区发病或死4.多重对照同时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式选择多个对照组减少偏倚增加工作量1024.多重对照同时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式选择多个对照组本例:在一般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整群抽取当地符合条件的居民90236人作为研究对象两次检测HBsAg,阳性14338人作为暴露组,阴性75898人作为对照组103本例:27四、研究类型前瞻性历史性双向性104四、研究类型前瞻性28五、抽样方法和样本含量估计抽样方法与横断面研究相同-随机化原则对照组样本量>暴露组样本量估计失访率,扩大样本量-增加10%或20%105五、抽样方法和样本含量估计抽样方法与横断面研究相同-随机化原样本含量估计样本量过大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样本量过小:抽样误差大代表性差假设检验时检验效能过低估计的基本原则足够代表性和检验效能前提下的最小样本量106样本含量估计样本量过大30比较暴露组与对照组结局(疾病)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已知条件对照组发病率0

病例组的发病率1,或相对危险度RR值及单双侧:一般取0.05双侧检验效能(把握度)1-:一般要求不低于75%,常取80%或90%107比较暴露组与对照组结局(疾病)事件发生率的差异31两组例数相等两组例数不等108两组例数相等32本例:设=0.05(双侧),=0.10,根据文献,估计对照组发病率p0=0.003,暴露组发病率p1=0.0075=5420109本例:=542033六、研究内容与资料收集方式研究目的转化成具体可测量的指标或项目相关性:紧扣研究目的,做到少而精与目的有关的指标不能少,且要细致-暴露剂量反应关系定义明确,标准统一-结局判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真实反映暴露的效应客观性可行性:具体、可测量可接受性:测量方法简单、可靠、易被接受110六、研究内容与资料收集方式研究目的转化成具体可测量的指标1.基线资料baselineinformation每个对象在进入队列/研究开始时的情况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暴露情况:评定暴露状况,分组的依据暴露定义明确:定量测量时应明确分类/分级标准内容暴露水平暴露方式累计暴露时间:累计暴露量疾病与健康状况:研究对象为易感者已患或疑似已患所研究疾病(结局)者对暴露不易感者可能的混杂因素信息1111.基线资料baselineinformation每个对象本例:年龄、性别、职业血清HBsAg-酶标法半年内连续两次检测阳性肝炎史、原发性肝细胞癌家族史吸烟、饮酒、饮茶、水源类型、主食类型112本例:362.随访followup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期追踪观察随访内容:基线资料:了解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暴露:随访过程中对象的暴露变化,自发预防措施一般人口学信息的变化研究结局:重点定义明确、标准统一发生情况、发生时间随访对象:所有被选定的研究对象1132.随访followup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期追踪观察37随访方法:相同、不变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研究结局观察终止时间:完成研究工作随访期:潜伏期长、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随访间隔:视随访期、研究结局的变化速度、研究的人力、物力等条件而定-慢性病1-2年114随访方法:相同、不变38失访losstofollow-up及失访原因没有获得研究结局的信息失访:拒绝随访、失去联系或中途退出等(主动失访)退出:死于与研究疾病无关的原因(竞争性失访)研究终止:研究终止时观察对象仍然存活(被动失访)115失访losstofollow-up及失访原因没有获得研究本例:所有研究对象1992年进入队列从1993年到2003年,每年随访一次观察终点:原发性肝细胞癌死亡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检查116本例:40资料收集方式问卷调查:对对象或知情人询问调查获得面访自填问卷间接采访:电话采访、信访、网络访问等直接观察查阅记录或档案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环境调查与检测117资料收集方式问卷调查:对对象或知情人询问调查获得41七、现场实施办法及组织管理质量控制调查员的选择:严谨、亲和力强、专业调查员培训:研究目的、调查技巧、统一调查内容和态度制定调查员手册:操作程序、注意事项、问卷说明监督:复查、数据核查、调查员一致性检查118七、现场实施办法及组织管理质量控制42八、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一)资料的核查清理保证数据的完整、准确抽样核查逻辑检查修正验收归档资料编码,形成数据库119八、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一)资料的核查清理43(二)一般特征的描述对两组人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从而了解资料的一般情况两组的入组人数失访人数、失访率及失访原因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分组描述年龄、性别、民族、地区等120(二)一般特征的描述对两组人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从而了解资料的(三)均衡性分析两组基线特征的可比性进行统计学检验若假设检验P>,认为两组在该特征上可比若假设检验P,认为两组在该特征上不可比,应结合实际意义,考虑该因素为混杂因素在发生率比较及RR计算时进行控制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121(三)均衡性分析两组基线特征的可比性进行统计学检验45(四)结局发生率的计算结局发生率:说明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结局事件的发生频度或强度的指标累积发病/死亡率cumulativeincidence,CI发病/死亡密度incidencedensity,ID标化发病/死亡比standardizedmorbiditymortalityratio,SMR标化比例死亡比standardizedproportionalmortalityratio,SPMR122(四)结局发生率的计算结局发生率:说明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结局事定性资料分组整理根据暴露和结局进行交叉分组统计频数,形成列联表123定性资料分组整理根据暴露和结局进行交叉分组统计频数,形成列联本例:124本例:48定量资料分组整理根据暴露分级情况和疾病状态进行交叉分组统计频数,形成列联表队列研究资料的列联表结局暴露分级合计E0E1E2…Ei发生a0(=c)a1a2…ain1未发生b0(=d)b1b2…bin0合计m0m1m2…mit125定量资料分组整理根据暴露分级情况和疾病状态进行交叉分组统计频40-59岁男子不同基线血清胆固醇水平冠心病6年发生情况冠心病基线血清胆固醇(mg/dl)合计<210210~245~病例16295196非病例438

4263731237合计454455424133312640-59岁男子不同基线血清胆固醇水平冠心病6年发生情况冠心1.累积发病率CI研究期间队列人群中发生某病的频率其实质为频率,故取值[0,1]观察期越长,其值越大,报告时应注明时期

本例10年累积发病率暴露组75.25‰对照组5.10‰适用条件:稳定、大人群固定队列随访时间较短,失访人数较少个体随访时间基本一致1271.累积发病率CI研究期间队列人群中发生某病的频率512.发病密度ID以观察人时数为分母计算发病率单位时间内发生疾病的速率较准确的说明疾病发生强度取值范围:0~+∞单位:/时间适用条件:动态队列随访时间长,失访人数较多个体随访时间差别较大1282.发病密度ID以观察人时数为分母计算发病率52人时数的计算方法总人时:随访人群中所有个体暴露于研究因素的时间总和,常以人年为单位计算方法精确法:已知每个个体的观察时间近似法(含寿命表法):大人群时,已知观察期内每个随访间隔进入队列人数Nx、出现结局人数Dx、失访人数Wx129人时数的计算方法总人时:随访人群中所有个体暴露于研究因素的时本例:130本例:543.标化比SMR实际发生数与理论发生数的比说明结局事件的实际发生率是理论发生率的多少倍或几分之几全人群对照的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数目较少,不宜计算率1313.标化比SMR实际发生数与理论发生数的比55随访某厂30~40岁组工人500名,2000年因肺癌死亡2例,已知该年全人口30~40岁组肺癌死亡率为2‰,求SMR

132随访某厂30~40岁组工人500名,2000年因肺癌死4.标化比例死亡比SPMR实际发生数与理论发生数的比说明结局事件的实际发生率是理论发生率的多少倍或几分之几1334.标化比例死亡比SPMR实际发生数与理论发生数的比57某厂2000年30~40岁组工人死亡总数100名,其中因肺癌死亡5例,已知该年全人口中30~40岁组肺癌死亡占全死因死亡的比例为2.2%,求SPMR134某厂2000年30~40岁组工人死亡总数100名,其中(五)结局发生率的比较累积发生频率的比较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基于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Z检验:大人群发病密度的比较基于生存分析的log-rank检验135(五)结局发生率的比较累积发生频率的比较59(六)关联强度的估计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AR%)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标化比(standardratio)136(六)关联强度的估计相对危险度(RR)601.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危险度比riskratio,率比rateratio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结局发生率之比RR=1:两组发生率无差别RR离开1越远说明关联度越强RR>1:两组发生率有差别,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RR>1:两组发生率有差别,结局发生的保护因素1371.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危险度比risRR与关联强度RR关联强度保护因素危险因素0.9~1.01.0~1.1无0.7~0.81.2~1.4弱0.4~0.61.5~2.9中0.1~0.33.0~9.9强<0.110.0~很强本例:危险度比RR=14.75,率比RR=14.75138RR与关联强度RR关联强度保护因素危险因素0.9~1.01.估计总体RR当研究为抽样研究时,所计算的RR为根据样本信息计算的样本统计量,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外推到总体时,需对总体RR进行估计如果RR95%CI不包括1,说明暴露与疾病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点估计:总体RR=3.57区间估计Miettinen法:Woolf法:本例:RR95%CI:13.12~16.60139估计总体RR当研究为抽样研究时,所计算的RR为根据样本信息计2.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risk,AR

特异危险度/率差/超额危险度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结局发生率之差(绝对值)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