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在日本的发展过程_第1页
中成药在日本的发展过程_第2页
中成药在日本的发展过程_第3页
中成药在日本的发展过程_第4页
中成药在日本的发展过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成药在日本的发展过程,现状最深刻的几点体会中药专硕2班日本有史以来,一直到1875年的长时期内,医学的主流中国医学。中国古代医学最初经朝鲜传去日本,随着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国隋唐时期的医学就直接在日本流传起来。562年,吴人知聪把《明堂图》及其他医书160卷带到日本。608年,日本推古天皇派遣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随使者来中国学医,历时15年,于623年学成归国,曾将《诸病源候论》等重要医书带回日本。本出现最早的医事制度一大宝律令,是701年制定的,完全模仿了唐朝的制度;并规定医学生必读《素问》、《黄帝针经》、《明堂脉诀》等书。753年,扬州鉴真率弟子赴日本讲授医学,对当时日本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808年,日本医家以我国医药著作《素问》、《脉经》等为蓝本,编成《大同类聚方》医书。984年日本御医丹波康赖(中国汉族的后裔).编著医学全书《医心方》30卷,此书完全以中国隋唐[1]在日本,中成药被称为“汉方制剂”,在江户时代是日本汉方医药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一是随着中医学的不断传入,如吴昆的《医方考》、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李时珍的《本草纲日》等在日本倍受重视,被再版、释、补注。二是随着日本版《仲景全书》(1695年)、《宋版伤寒论》(168年)的首次刊行,日本汉方界旋即对《伤寒论》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重视。他们认为《伤寒论》与《内经》不同,实用性与操作性强。符合日本民族的特性。因此,学习研究《伤寒论》蔚然成风,并由此形成了古方派。古方派代表人物后藤良山否认阴阳五行学说,独重气的生理病理,提出了“一气留滞论”的新观点。至此,传统中医学的部分内容被日本汉方医家进行了改造⑵。江户时代后期,吉益南涯对其父吉益东洞的“万病一毒论”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毒是指气、血、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引起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从而创立了气血水学说。18世纪后半期,考证学方法被导入到医学研究中,丹波元简等人校刊出版了《千金要方》、《医心方》、《伤寒论辑义》、《金匾要略辑义》、《灵枢识》、《素问识》等一批古典医籍,对这些古典医籍的重视,直接导致了日本汉方界至今为止仍以使用“经方”为特征。另外这一时期随着荷兰医学的传入和盛行,汉方医学也受到了严重的排斥和挤压,明治政府1868年出台了废除汉方医学和采用德国医学的政策。此后,汉方医学在长达10多年间,被排斥在医学正规教育之外,濒近灭绝,汉方医学的复兴和教育始于1930年的复兴汉方医学活动,在矢数道明等人的努力下,通过创办学会(如日本东洋医药学会、和汉医药学会、全日本针灸学会、日本生药学会、日本医史学会等)和发行刊物(如日本东洋医学杂志、和汉医药学杂志等)途径,加大对汉方医学的宣传后,其影响日益扩大。1976年,汉方制剂被纳入医保范围;1989年,实行汉方医学资格医师制度,于是加入东洋医学会的医师激增。日前,有东洋医师资格的医师已超过1万人,但他们接受汉方医学教育的主要途经是通过参加学会、汉方培训班和自学等。近年来,由于汉方医学的长足发展,使用汉方制剂的医生大幅度增加。《日经医药》1993年的调查表明,使用过汉方制剂的医生达76.8%。但由于他们中大多数人对汉方理论缺乏了解,常机械式的按病投方,结果导致1996年因误服小柴胡汤导致病人死亡事件的发生,一时社会舆论哗然。这次风波。直接促进了日本汉方界对汉方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此外,由于高龄社会的巨额医疗赤字和现代医学对疑难杂病缺乏有效对应治疗,加上国际社会近年来倡导个体化医疗等诸多因素,促使本文部省把汉方医学教育纳入到正规医学教育中。目前,日本80所医科大学及综合大学医学部均在后期临床教学中开设汉方医学,但对授课时间没有明文规定,由各大学及医学部自行决定。如东京大学医学部2004年开设的汉方课程仅3小时,与河南中医学院有着友好关系的滨松医科大学的汉方授课时间则约为东京大学医学部的10倍。汉方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和汉药概论》,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必备的汉方药基础知识,如汉方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方剂运用等,和运用整体观念指导患者选用汉方药在内的最新综合治疗方针,以及针灸学内容。除了学校内的汉方教育外,诸如被WHO指定为世界传统医学研究基地之一的北里大学东洋医学研究所也经常在春假、暑假时期,举办大学生汉方爱好者短期培训班。依斯库拉、日本堂之类的汉方医药公司,也定期为加盟店的药剂师讲授中医传统理论和辨证用药知识,任课教师一般为在该公司供职的中国中医药人才。辽宁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日本分校,也是日本汉方医药爱好者获得汉方医学知识的重要场所出于工作需要,不少药剂师都进行过汉方医学的学习⑵有效性与科学性是中成药学研究的重点;中成药的开发用该以应用经方为主,重视方证对应与复诊;中医药教育重视毕业后教育的连续性;中医药应该有产业化发展战略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对我国结合医学的发展有所启示⑶。首先我国结合医学有必要加大中医药有效性和科学性的研究。中医是科学的,尽管很多人对中医临床有效性的科学解释仍有所质疑。没有一定中医基础的西医师很难透彻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因此中医也难以获得国际医学界的认可。若中医和结合医学加强中医药有效性和科学性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就会扩大临床医师特别是西医师对中医药的合理应用。目前,很多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是来学习中医的,遍布全世界的华人也在积极宣传中医文化,中医的发展机遇难得。然而,中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吸取日本汉方医学的可取之处,中西医结合界应加强中医毕业后教育的连续性;中药企业应更多地研发高品质的制剂;药物公司应更多地与大学及科研机构协作,交流情报,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开展中医药的科学机制研究并加强常用经方的攻关研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以中医为主导的结合医学不仅能够在常见病与多发病,而且在疑难病及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