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教材分析】《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的第三课。关于健康成长中的类似话题,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出现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一课的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我的健康成长”第8条“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本课由“烟酒有危害”、“毒品更危险”、“拒绝危害有方法”三个板块组成,内容上更具严重性,行为上更具严肃性。在认知方面,学生要知道烟酒的危害和毒品的危险性,认识受到烟酒与毒品危害的主要原因,懂得吸毒是违法行为,青少年吸烟饮酒可能会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在行为方面,学生从首要的防范意识到具体的方式、方法,都能明确掌握。【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自主性和交友能力不断增强。处于“想独立”心理期的他们,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凡事都想尝试一下。但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是非判断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不良嗜好同伴的影响。据课前调查,本班46位孩子中有25人尝试过喝酒,3人尝试过第一口烟。学生能走好正确的成长之路,平稳地度过这一心理骤变期,就要了解烟酒以及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自觉抵制烟酒和毒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课前调查,观看视频,知道吸烟、饮酒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防范危险的意识。2.通过观看图片,分析案例,交流探讨毒品的危害,明晰吸毒是违法行为,懂得远离毒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看视频、听录音,远离“第一口烟”、“第一口酒”、“第一口毒”,提高防范意识。2.通过情景模拟,交流探讨,学会根据不同场景采用适当的拒绝方法和求助方式,对自己、家庭、社会负责。【课前准备】课前调查表、课件等第一课时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前调查,观看视频,知道吸烟、饮酒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防范危险的意识。2.通过观看图片,分析案例,交流探讨毒品的危害,明晰吸毒是违法行为,懂得远离毒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视频、图片,在交流探讨中认识到烟酒和毒品的危害。难点:结合案例,知道毒品的危害,明晰吸毒是违法行为。【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诉困扰1.出示烟,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这件礼物送给你,你要吗?预设:生1:要的。生2:不要。这位同学,你为什么不收老师的礼物呢?预设:因为我们青少年不能吸烟,吸烟对身体不好。原来吸烟对青少年的身体是有害的,看来老师今天送错礼物了。那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因为别人吸烟而让你感到不舒服的经历吗?预设:生1:大人们一抽烟,我的鼻子就难受。生2:我一闻到烟味,嗓子就不舒服,有时会不停地咳嗽。生3:我爸爸的衣服上都是烟味,连头发都是臭的,我都不想靠近他。4.听了同学的经历,原来香烟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困扰。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烟的危害。(板贴:烟)二、香烟危害知多少1.刚才有同学说到,香烟会让我们咳嗽,那是因为烟对我们的肺有刺激。看,这里有两个肺。我看到有很多同学的表情非常震惊。老师来采访一下你为什么这么震惊?预设:生1:因为长期吸烟者的肺全黑了。生2:这个肺比较恶心,肯定是生病了,而且很严重。是呀,因为烟雾的刺激,肺变黑了,发生了病变,甚至更严重的会得肺癌。2.这么刺激的烟雾中到底有什么呢?一起来看一个科学小实验。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生1: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残留在我们身体中。生2:香烟中有七千多种化学物质,至少有69种是致癌物质,怪不得闻到烟味会难受,会咳嗽。生3:吸烟会引起多种癌症,非常可怕。3.香烟的危害这么大,但我们身边却有很多人在吸烟,有些人吸得还真不少呢。这是我们班吸烟家长的情况统计表。4.同学们,你们的家人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吸烟?预设:生1:我爸爸看到朋友来了,马上会递上一支烟,一起吸。生2:我爸爸每次吃完饭,就会到阳台上吸一支烟。生3:我爷爷吃饭的时候,喜欢一边喝酒一边吸烟。生4:我叔叔工作不顺心,烦躁的时候会一支接一支地吸。生5:有一次,我和爸爸乘高铁去北京,中途停靠的时候,他会下车抽一支烟再上车。其实结交朋友,除了递烟,还可以怎么做?对呀,泡杯茶、聊聊天,同样可以增进友谊。你爸爸在高铁上为什么不吸烟呢?(有禁烟标志)我国从2011年5月1日起,所有的室内公共场所都会张贴禁烟标志,很多地方是不准吸烟的。5.同学们,在我们的调查中,还有很多家长是不吸烟的。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不吸烟的原因。爷爷:我13岁的时候就吸烟了。几十年的烟瘾,导致身体越来越差,还患上了肺炎、冠心病,所以戒烟了。爸爸:吸烟有害健康,还会让家人被动吸二手烟,所以我坚决不吸烟。6.是呀,吸烟不仅毁坏自己的身体,还会给周围的人带去极大的危害。特别是青少年,二手烟会引起思维能力的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香烟真是害人害己呀,我们要和家人一起远离香烟!(板贴:害人害己)三、喝酒危害大家谈1.刚才,有同学还说到爷爷经常会一边喝酒一边抽烟,真所谓烟酒不分家呀!看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Rio,你喝过吗?什么感觉?生1:我喝过几口,感觉肚子里热热的。生2:我喝了一瓶,头晕了,还想吐。生3:我妈妈说,这是鸡尾酒,不让我喝的。是呀,这个长得特别像饮料的Rio,是含有酒精的,这是酒。(板贴:酒)刚刚说头晕、想吐的这位同学,其实已经喝醉了。2.同学们,在我们的课前调查中,老师发现喝酒的家长数量远远超过了吸烟,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预设:生1:我爷爷说烟要戒,但酒可以喝点,能促进血液循环。生2:我爸爸觉得在饭局上不喝酒不热闹。生3:我妈妈会喝葡萄酒,说是可以美容。3.我们长辈们说的,喝酒能活跃气氛,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这对我们青少年适用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吧。(医生的话: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桐乡中医院消化科的陆医生。饮酒与200余种疾病和伤害有关。就2016年,我国因饮酒致癌而死亡的近8万人。因饮酒发生交通事故而死亡的近9万人。酒,真是害人害己呀!我们未成年人喝酒还会导致大脑功能发生变化,神经发育受阻,影响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健康发展。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是绝对不能喝酒的。)4.听了医生的劝告,你有什么想法?预设:生1:喝酒的危害很大,特别是酒驾,我要劝爸爸戒酒。生2:喝酒会引发很多疾病,我要和家人一起远离酒。是呀,喝酒损伤身体,酒驾还会导致违法犯罪,一定要远离酒精啊。其实,为了保护我们青少年,国家也出台了法规,请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喝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四、毒品危险目共睹1.吸烟喝酒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危害,但对我们危害更大的是毒品。(板贴:毒品)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就是毒品。2.这是一张吸食毒品三年的相貌对比图,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变得很老,很可怕。生2:眼神呆滞,精神萎靡。吸毒给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据相关部门统计,吸毒人员的寿命比一般人会缩短10-15年。全世界有2.08亿人饱受它的毒害。3.来听听《花季少年的噩梦》,说说你对毒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预设:生1:吸毒会上瘾,让人无法自拔。生2:吸毒会给家人带来伤害。生3:吸毒者为了买毒品,什么事情都会干,给社会造成威胁。4.毒品犹如毒蛇,会摧毁一个人的身体和意志,破坏家庭的幸福,危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败坏社会风气,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吸毒是违法犯罪行为,必须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五、受到危害有原因1.毒品有如此大的危害,吸食毒品又是违法犯罪行为,为什么还会有许多青少年走上这条不归路呢?自己读读课本第21页上的《危险的好奇》。2.好奇心有助于我们探索未知的领域,可故事中的“我”为什么把自己的好奇心称为“危险的好奇”呢?预设:生1:因为我看到了小赵的异常情况,没有及时阻止,自己也想去试一试。生2:看到小赵的样子,我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件事是对的还是错的。是呀,对错误的事情好奇,那叫不当的好奇心。这是很危险的,这也是很多青少年走入误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板贴:不当的好奇心)3.那没有不当好奇心的人,就一定不会跟毒品染上关系吗?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说说青少年吸毒还有什么原因?预设:生1:毒品会掺杂在香烟中,我们无法识别,不知不觉就吸下去了。生2:受到了一些吸毒朋友的影响。是呀,辨别是非能力弱,不良同伴的影响也是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板贴:辨别是非能力弱、不良同伴影响)看看这些新型毒品,掺杂在奶茶、跳跳糖、止咳水等物品中,让人防不胜防啊。4.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吸毒青少年中,因为好奇、赶时髦受到不良朋友引诱后吸毒的占70%以上。怎样的人算不良同伴呢?你有这样的同伴吗?有的话请尽快远离,绝不能受到他们的怂恿和影响,坚决抵制“吸毒时尚”等错误观念。六、总结危害引方法同学们,烟酒和毒品危害大,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主动拒绝,也不会误入歧途的。那么怎么做到主动拒绝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一课时板书设计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不当的好奇心害人害己辨别是非能力弱不良同伴影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看视频、听录音,远离“第一口烟”、“第一口酒”、“第一口毒”,提高防范意识。2.通过情景模拟,交流探讨,学会根据不同场景采用适当的拒绝方法和求助方式,对自己、家庭、社会负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讨交流,懂得远离第一口,学会适当的求助方法和求助方式。难点:通过情景模拟,学会根据不同场景采用适当的拒绝方法和求助方式。【教学过程】树立防范意识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烟酒和毒品的危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谈怎样主动拒绝。2.出示调查表。这是我们班同学第一次尝试烟酒的数据表。有25人尝试过第一口酒,有3人尝试过第一口烟。一起来听听其中一位同学的真实经历。(1)播放录音。(去年,我过生日的时候,有同学提议喝点酒热闹一下。刚开始我还不想喝,但还有同学说,男子汉是要早点锻炼酒量的,喝点啤酒不会醉的。哎,于是我喝了一杯啤酒,结果头很晕,还呕吐了,非常难受。)(2)这位同学面对朋友的劝说,没有把持住,喝了第一口酒。那遇到这种情况,你们其他人又是怎么做的呢?你有类似的经历吗?预设:生1:办年酒的时候,舅舅给我们这些小孩子都倒了半杯啤酒,我看表哥喝了,我也喝了,后来有点晕乎乎。生2:我爷爷很爱喝酒,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用筷子蘸酒给我喝,还好妈妈及时阻止。现在我懂事了,他喝酒的时候,我喝饮料陪他。生3:同学聚会的时候,别人喝酒,我用饮料代替,一样很快乐。(3)这两位同学面对大人和朋友,能控制自己不去碰第一口酒,懂得用饮料代替,你们都很自制。我们尝试过喝酒的同学,以后要向他们学习。3.也许,生活中还会遇到这样的事情。(1)请看视频。放学路上,有同学拿出两根烟。小强:小明,我今天拿了一样好东西!小明:啊,烟!小强:抽一支吧!小明:我不要,老师说过青少年不能抽烟的。小强:没事的,反正老师也看不见的。小明:不行,吸烟有害健康,严重的会得癌症的,我劝你也不要吸。小强:那好吧,我们都不吸!(2)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预设:生1:我会为小明点赞,果断地拒绝了第一口烟。生2:我也要为他点赞,不但自己不吸,还劝小强也不要吸。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面对第一口烟,小明不但果断拒绝,还劝说别人也不要吸烟。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像小明这样做吗?你们都是自律的好少年。远离烟酒,拒绝毒品,首先就要提高防范意识。意识不到危险,那才是最大的危险。(板贴:防范)现在,老师还想考考你,坐火车时,你很渴,对面的人递给你一瓶饮料。你会怎么做?谁来跟老师演一演。预设1老师:小朋友,我这儿有瓶饮料,请你喝!生1:谢谢,我不渴,你自己喝吧!你为什么不接受?明明你是很渴的呀?(预设:我不认识他,不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看来你对陌生人有警惕之心,所以委婉地拒绝了,又不失礼貌,好样的。预设2老师:小朋友,我这儿有瓶饮料,请你喝!生2:谢谢,我自己有饮料的。老师:我的饮料跟你的不一样,尝尝。生2:不好意思,我爸爸在隔壁车厢,我要去找他了。很聪明,能想出办法快速离开现场,摆脱纠缠。但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也不接受饮料?(预设:因为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新型毒品是很善于伪装的,为了安全,还是拒绝吧。)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们都很棒。二、远离危害之地1.同学们的防范意识都很高。但有时,比防范更重要的是“远离”,远离危险之地,就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同学们,在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危险性,我们青少年是不能去的?(预设:网吧、酒吧、KTV等)2.你去过这些地方吗?遇到过危险吗?预设:生1:妈妈带我去过KTV,当时有人喝醉了,闯进了我们的包厢,我很害怕。生2:我跟着爸爸去过酒吧,看到有人打架。3.老师这儿还有一则新闻,一起来看看。4.同学们,正因为这些地方鱼龙混杂,潜在很多危险,所以为了保护我们青少年,国家出台了未成年人的保护法。一起来听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来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5.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预设:生1:我自己进入了网吧、KTV等场所,是违法行为。生2:网吧、KTV等场所让未成年人进入也是触犯了法律。是呀,为了遵守法律,更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一定要远离这些设有未成年禁入标志的地方。三、学会拒绝和求助但是,当危害无法避免的时候,又将怎么做呢?这事发生在小凯的放学路上。出示第一张图片。这是对小凯、大冰、枭哥的介绍。出示第二张图片。再看看,他们三人之间发生了什么。在枭哥的逼迫下,小凯会屈服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一起来帮小凯学会说不吧出示操作手册。分小组制定。有了这份手册,相信小凯拒绝的底气更足了。请参照自己组的操作手册让故事继续演下去吧。预设:枭哥:小子,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快点吸!小凯:我要对自己负责,绝不会吸毒!大冰:现在吸毒可流行了,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吧。小凯:吸毒不仅危害健康,还是犯罪行为。我不干!枭哥:别跟他废话了,不吸就要挨打。小凯:挨打也比吸毒强!你们演绎的小凯真是好样的。虽然挨打了,但坚决的态度让他没有受到毒品的侵害。回家后第一时间告诉了爸爸妈妈。在爸爸妈妈们陪同下,小凯拨打了110,最后,枭哥被抓,强制戒毒后判处有期徒刑5年。大冰被送进了戒毒所,强制戒毒。6.同学们,当有人胁迫你吸毒,一定要坚决说“不”,还可以第一时间向父母、老师或警察求助。(板贴:拒绝、求助)通过他们的帮助,才能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真正保障你的安全。若万一吸食了毒品,也要第一时间告诉家人,去医院检查。四、参与实践行动1.同学们,提高防范意识、远离危害之地,学会拒绝和求助,是我们主动抵制烟酒和毒品的好方法。从现在起,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吸烟、不喝酒、远离毒品,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阳光、健康的好少年。你能做到吗?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条规定:“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2.全体起立,老师要把你们的这份承诺拍摄下来,一起说我承诺,拒绝第一口烟!我承诺,拒绝第一口酒!我承诺,拒绝第一口毒!请坐,老师会把这段视频保存好!等到你18岁的时候,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遵守承诺。3.同学们,作为青少年,除了自己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你还能做什么呢?预设:生1:利用小报、黑板报、宣传窗等,让更多人知道烟酒、毒品的危害。生2:开主题班会,请烟瘾酒瘾重的家长参加,劝导戒烟戒酒。生3:加入到禁烟禁酒禁毒的志愿者行动中来,走上大街、小区,做好宣传工作。4.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同学们都很有责任心。老师这儿有一份“小手拉大手”的戒烟戒酒行动书,从身边开始,至少劝导一位亲朋好友戒烟或戒酒!为创建我们的平安桐乡、文明桐乡,实实在在贡献一份力量!第二课时板书设计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防范远离拒绝求助【设计意图】一、生活出发,拉近距离人是生活中的人,品德源于生活,良好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生活。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生活需要出发,构建由近及远的社会生活框架,学生才会有真正的体验、正确的认识和真实的感悟。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是从吸烟给学生造成的困扰开始,拉近了学生与主题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烟,还是酒,探讨的内容基本源自孩子自身的经历。即使是看似离学生比较遥远的毒品,都是结合学生自己的课前调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二、再现生活,提升感悟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显著之处在于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而不是给他们现成的结论。这种熏陶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就应努力还原社会生活,为学生“模拟”社会真实,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本课中,就是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懂得在危险来临时,要保持镇定,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来应对。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能自己去体验、去感悟,提高分析问题、辨析是非的能力,同时也会随着问题的深入,形成感情的共鸣,进而获得情感的升华。三、回归生活,践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生活,用学过的理论指导生活、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所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变成生活大舞台。本课的教学就是这样的。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还鼓励他们参与到禁烟禁酒禁毒的社会大行动中来,通过“小手拉大手”的课后实践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去为家人、为社会解决现实问题。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既检验了学生掌握的程度,又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其情感得以升华,知识得以应用。因此,当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