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历史高中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试题练)教学讲练_第1页
新高考版历史高中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试题练)教学讲练_第2页
新高考版历史高中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试题练)教学讲练_第3页
新高考版历史高中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试题练)教学讲练_第4页
新高考版历史高中总复习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试题练)教学讲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总复习PAGEPAGE21路在脚下,勇往直前,就会看到成功。第十七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风云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冷战”时期。政治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冷战”局面的出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台;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经济(1)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的调整:苏联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进行改革,但都失败了,最终苏联解体;西方国家在二战后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思想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主要成果包括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子能技术的应用;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全国课标Ⅰ卷2019,41(1),15分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苏联的经济改革以及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本单元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几乎每年都有试题涉及。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苏联的经济改革、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从题型上看,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所涉及。试题命制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旨在引导考生关注世界(1)政治方面:①理清发展脉络,抓住“世界政治格局变动”这条主线,对知识进行梳理;②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正确认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英法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历史事件反映的本质问题;③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多角度分析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影响、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和影响等(2)经济领域:以史为鉴,吸取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总结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关注社会福利制度的相关知识等2018,35,4分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2017,34,4分二战后美国等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及苏联战后经济的发展全国课标Ⅱ卷2019,35,4分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2019,42,12分世界科技的发展2018,35,4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经济一体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2017,35,4分赫鲁晓夫2017,42,12分世界科技的发展【考点集训】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1.1945年,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这就是“三八线”的来历。1961年为阻止民主德国的居民逃往西柏林修筑了柏林墙,除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封住。这一线一墙的产生()A.导致民族国家的政治分裂局面B.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C.断绝了两边居民的贸易和往来D.预示着世界局势趋向紧张答案D2.右面为苏联漫画家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漫画中下方人物代表美国政府)。漫画作者意在说明()A.美国意欲利用欧洲遏制苏联B.美苏加紧对中间地带的争夺C.美国未能有效缓和其社会危机D.美苏意识形态之争渐趋常态化答案C3.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A.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D.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答案B4.二战后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要求各与会国家:奉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独立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得加入为大国冲突服务的多方军事同盟。可见,这次会议()A.瓦解了美国的世界霸权B.有利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建设C.协调了内部矛盾和纠纷D.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答案D5.1964年,法国成为与中国正式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1969年,联邦德国实现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两大阵营由对峙走向缓和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D.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A6.对下表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年代1950196019701973与日本的贸易+2.4+2.0-15.9-19.4与西欧国家的贸易+2.0+10.7-5.8-17.8(注:+为顺差,-为逆差)A.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明显B.美国与西欧和日本形成联盟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形成D.欧共体变成政治性质的组织答案A考点二“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7.20世纪30年代,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采取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政策,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重新确立了金本位制。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A.打破了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B.彻底解决了各国的货币贬值问题C.导致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有利于国际合作和稳定经济秩序答案D8.《西方文明简史》中用“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作为章目,评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二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A.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C.消除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D.出现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答案B9.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政府将采煤、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电报与电话、水路、钢铁等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A.国家大力干预经济B.构建计划经济体制C.缩减福利开支D.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答案A10.20世纪80年代初期,丹麦的社会保障开支由政府负担的占84%,英国占44%,比利时占35%;在欧洲,失业的人可以领取不菲的失业津贴,例如法国失业津贴的平均水平可达到每月1100欧元左右。丰厚的失业补助金正在消磨求职者寻找工作的动力和意愿,一些人甚至选择“主动失业”。下列关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B.导致“懒人现象”产生C.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D.存在弊端,亟需改革和完善答案D考点三现代科技与文艺11.发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这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B.世界经济的发展C.各国对科技的重视D.两极格局的建立答案A1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信息化”的概念,认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这说明()A.信息化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B.信息化的出现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C.信息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全方位进步D.信息化是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答案C13.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下列文学作品与该剧作属于同一流派的是()答案B14.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的。材料意在说明现代派文学()A.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蕴B.注重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C.强调集中表现自我D.以非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答案A15.摇滚乐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美国,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并迅速风靡全球。典型的有鲍勃·迪伦的反战歌曲《在风中摇摆》;迈克尔·杰克逊呼吁拯救自然的《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这表明摇滚乐()A.广泛传播得益于新媒介的出现B.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C.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D.商业化运作特点突出答案B【应用集训】1.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答案D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共同编撰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答案C3.1949年,一名意大利工人在抗议政府加入北约的运动中被警察枪杀。20多年后,有访谈学者发现很多受访者自称对此事印象深刻,却将此事说成是在1953年抗议资本家开除工人的工潮中发生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劳资冲突对当事人伤害太深B.个体记忆难以客观还原历史真相C.受访者对接受访谈存在顾虑D.口述记录出现偏差缺乏史料价值答案B4.斯大林逝世后,历届苏联领导人尝试改革苏联模式,他们对斯大林都持否定态度。相反,在斯大林在世时经常批判他的丘吉尔却称赞斯大林“是个卓越的人物”。在十月革命中,被赶下台的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也说:“斯大林使苏联从灰烬中振兴起来。”这说明()A.因评价者价值观差异,历史评价会随时代不断变化B.历史本来就应该倡导多元评价,应该任由后人评说C.对立面人群的评价往往比同一群体内的评价更客观D.评价历史人物不应本着清算的态度,而应有历史感答案D【五年高考】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1.(2019课标Ⅲ,34,4分)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B2.(2019天津文综,1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答案A3.(2019江苏单科,13,3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答案C4.(2019北京文综,23,4分)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答案C5.(2018课标Ⅱ,35,4分)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答案B6.(2018课标Ⅰ,35,4分)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7.(2018北京文综,22,4分)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1948—1968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亏示意图(单位:10亿美元)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答案D8.(2018北京文综,23,4分)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9.(2017课标Ⅰ,34,4分)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10.(2017北京文综,22,4分)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答案C11.(2016课标Ⅰ,35,4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答案A12.(2016课标Ⅱ,35,4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D13.(2018天津文综,14,9分)(节选)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材料三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5分)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2分)(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2分)答案(3)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德竞争最终走向战争,美苏对抗选择冷战。(4)答案示例:“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14.(2016江苏单科,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3分)(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4分)答案(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考点二“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15.(2019课标Ⅱ,35,4分)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答案A16.(2019课标Ⅲ,35,4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答案A17.(2018江苏单科,18,3分)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C18.(2017课标Ⅲ,34,4分)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19.(2017课标Ⅱ,35,4分)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20.(2017课标Ⅲ,35,4分)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21.(2016天津文综,8,4分)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A.威尔逊时期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D.肯尼迪时期答案C22.(2016课标Ⅰ,34,4分)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推动上表中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答案B23.(2015广东文综,23,4分)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马歇尔计划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布雷顿森林协定》答案D24.(2015课标Ⅰ,35,4分)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答案C25.(2019课标Ⅰ,41,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618785273348419552851061745279411965122311926910241161975239010582141341023119803712100801480011141——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答案(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中国:快速增长。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26.(2017天津文综,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1)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2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6分)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2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4分)(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4分)答案(1)经济高速增长。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2)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3)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考点三现代科技与文艺27.(2017江苏单科,20,3分)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A.《拾穗者》B.《格尔尼卡》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答案B28.(2016课标Ⅲ,34,4分)下列图片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答案D29.(2015四川文综,11,4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答案C30.(2019课标Ⅱ,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见解:自然进程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由: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无节制地开发煤炭作为能源,促使全球人口剧增,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致使1870—1900年间世界范围的饥荒和干旱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大肆毁林,恶化了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威胁人类健康。总之,人与自然的互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示例二:见解:人文进程体现全球治理体系的不合理性。理由:19世纪中后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市场与原料,列强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法德为争夺欧洲霸权引发普法战争;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但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引发了货币大战、关税大战、贸易大战,进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美苏冷战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总之,近现代西方主宰下的世界,缺乏全球治理体系的公平正义性,不利于世界的整体发展。31.(2017课标Ⅱ,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钟表的演变古代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末期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续表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20世纪50年代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物理学的发展与钟表近代早期,经典物理学处于形成时期,研究对象是物体,机械钟表计时不够精确;从19世纪末开始,物理学研究逐渐深入到物质内部,出现原子物理学,在此基础上制造出原子钟,精确度得到极大提高。这表明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钟表的进步和升级。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1.(2018江苏单科,19,3分)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答案D2.(2016北京文综,23,4分)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3.(2015江苏单科,20,3分)“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答案C4.(2015重庆文综,12,4分)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答案C5.(2014山东文综,23,4分)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答案A6.(2014北京文综,23,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答案B7.(2013广东文综,23,4分)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D8.(2013课标Ⅰ,32,4分)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答案A考点二“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9.(2018课标Ⅲ,35,4分)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10.(2015浙江文综,23,4分)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答案C11.(2014广东文综,23,4分)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C12.(2014福建文综,22,4分)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答案D13.(2014大纲全国,23,4分)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答案A14.(2018课标Ⅲ,41,6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答案(3)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5.(2016课标Ⅲ,40,7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答案(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7分)16.(2015安徽文综,37,22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年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材料三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10分)(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12分)答案(2)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3)不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美国: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谈判协商,在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启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17.(2015广东文综,39,10分)(节选)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10分)答案(2)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苏冷战;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6分)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西方化”,鼓吹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适应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4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考点三现代科技与文艺18.(2013江苏单科,18,3分)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C.《向日葵》D.《格尔尼卡》答案D【三年模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4分)1.(2020届清华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9月测试,35)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怀特计划的提出()A.彰显各国经济联系的紧密B.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原则C.符合美国经济扩张的需要D.为马歇尔计划奠定基础答案C2.(2020届全国大联考一,22)对马歇尔计划的推出,有政治家引用莎士比亚《亨利五世》中的一句话说,在国际危机最黑暗的时刻,杜鲁门表现出“黑夜里哈里的一点英雄形象”,它使盟友们放心,让敌人们胆寒。在该政治家看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A.重建欧洲,维护和平B.复兴欧洲,缓和冲突C.稳定西欧,遏制苏联D.武装盟友,称霸全球答案C3.(2020届湖北武汉期中,26)下面漫画的创作取材于马歇尔计划。结合所学判断,马歇尔计划()A.确立了美元主导的经济霸权B.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C.扩大了杜鲁门主义的应用范围D.刺激了苏联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4.(2020届湖北黄冈新起点联考,31)1962年,苏共中央开始以生产为基础从下而上地改组党的领导机构,具体包括在现有边疆区和州的范围内一般成立两个独立的党组织、分别设立两个独立的党委会、在中央设立工业生产领导局和农业生产领导局等。这一做法()A.容易造成领导工作的职责混乱B.缩减了基层机构和人员编制C.说明党政不分的传统明显改变D.加强了工业和农业间的联系答案A5.(2020届全国大联考一,23)1973年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经济宣言》单列出“发展中世界的经济情况”条款,并指出“各国人民要有从一切形式的外国统治下解放自己、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推动国际社会详细制定各项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这表明不结盟运动已认识到()A.发展中国家联合政治斗争的力量B.民族独立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意义C.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D.国际经济秩序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答案D6.(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一联,20)1979年,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向选民承诺减税、削减政府机构、限制社会福利、消除通货膨胀,甚至削弱工会权力从而当选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当选表明()A.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符合时代需要B.女性议员更受选民的爱戴C.英国企图恢复自由放任经济政策D.英国深受“滞胀”问题困扰答案D7.(2020届全国大联考一,24)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已越来越被互联起来,科技、经济和政治革命正在铲平各种壁垒,世界经济去中心化、平坦化正在变为现实,一度形成的美、欧、日经济中心再度向新的力量结构转变。这一转变()A.促成大国竞相抱团局面出现B.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使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至东方D.导致世界各国文明趋于一致答案B8.(2020届山东等级考模拟,14)1979年,联邦德国上映了电影《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影片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上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她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姻却被丈夫出卖。影片意在()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的矛盾心理B.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深层反思C.揭示经济繁荣背后的道德危机D.反映民族分裂的痛苦现实答案B9.(2020届湖北名师联盟入学调研,23)某西方画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深受启发,“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而是从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事物”。发生这一转变的画家是()A.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B.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C.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D.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答案B10.(2020届湖北武汉期中,27)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洲各国协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计划,如“欧洲电视电影节”“视听尤里卡计划”“无疆界欧洲”等,“在联盟内部消除购销及发送接收视听产品中的一切壁垒”。欧洲各国的文化建设计划()A.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B.消除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推动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D.进一步增强欧洲人民的集体归属感答案D11.(2019广东揭阳一模,35)当代英国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