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浅谈【摘要】: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并论证的。以劳动二重性为根据,马克思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观点的根底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矗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开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根底一环。二、劳动二重性学说奠定了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根底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引进政治经济学,“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并确定了价值不外是这种劳动的凝固〞。马克思认为,抽象劳动“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幢,“是批判的理解问题的全部机密〞,是“我的书最好的地方〞和“崭新的因素〞。因为抽象劳动的共同性和无差异性决定了各种不同的详细劳动以及各种劳动产品可以比拟和交换,第一次从根本上解决了商品价值质的规定性;抽象劳动的抽象性决定了商品价值自身不能表现,马克思说“和商品本身的粗糙性正好相反,在商品体的价值对象中连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也没有。因此每一个商品,不管你怎样颠来倒去,它们作为价值是不可捉摸的。抽象劳动是一种“同幽灵一般〞的东西,必须在交换中才能表现;抽象劳动的历史性说明了价值是个别劳动者借以表现为社会劳动的一种特定社会形式。劳动具有个别性,又具有社会性,各个商品消费者互相获得对方的产品时,必须计算产品中包含的劳动量,按照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那么进展,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消费它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至于复杂劳动,马克思认为,它是简单劳动的倍加,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抽象的简单劳动,从而第一次天才地论证了只有人类的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且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才形成价值。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也认识到,商品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价值量是由消费商品所消耗的劳动决定的。但古典学家只有一个笼统的“劳动一般〞的概念,从来没有明白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有什么不同,而是把二者混淆,甚至把创造使用价值的详细劳动说成是价值的实体。因此,他们始终不能说明,为什么消费各种不同使用价值的异质的劳动可以成为形成价值的同质的劳动问题;只能纠缠在交换价值的数量上做文章,而不考察它的质量问题,犯下不能从劳动的质和量两方面进展分析的片面性错误,最终成为不彻底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剖析了这个不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区分了两种性质不同的劳动,他指出:“经济学家毫不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一使用价值和价值,那么,表达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图等人那样只是简单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碰到不能结实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机密〞。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耗掉的劳动决定,而价值量的大小那么与这种劳动成正比,价值仅包括直接消费该商品时消耗掉的劳动,不包括消费消费资料时所需要的劳动。但他不知道新价值的创造和消费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如何进展,最后又回到“斯密的教条〞。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新价值的创造和消费资料的价值转移之所以可以同时进展,是由于消费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作为详细劳动,它消费使用价值,转移并保存消费资料的旧价值;作为抽象劳动,那么创造新价值。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劳动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只要运用消费工具对劳动对象进展加工,就必须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反过来,劳动力只要进展消费性消耗,就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可见,马克思是根据劳动的功能或质的不同对劳动进展深层分类,概括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消费性和非消费性劳动等新的劳动类别形式的,他将隐藏在劳动中的内在矛盾即劳动二重性认定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据此构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的经济思想大厦。正是由劳动二重性概念,马克思得以提醒劳动消费率的二重构造和决定劳动消费程度的诸要素的二重性。马克思指出:“消费力属于劳动的详细有用形式〞,“同时又指出:“劳动消费力的进步和劳动强度的增加,从一方面来说,起着同样的作用。它们都会增加任何一段时间内所消费的产品总额〞。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的枢纽?资本论?的逻辑力量皆源于劳动二重性理论,这部经济学宏篇巨著屡遭批判而不毁,就在于还没有人对马克思独创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提出令人信服的质疑。任何一种理论体系只要是真正科学的,必须包含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整套范畴及其符合逻辑的开展;二是内在于这些范畴中的联络,主要是相关范畴之间的矛盾及其开展;三是支配这些联络或其中矛盾运动的规律性。政治经济学就具有这三个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说:“在形式上,表达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开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络。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表达出来。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就能用由抽象上升到详细的方法,按照历史开展的顺序,把由分析得到的各种范畴、它们之间的矛盾及其开展的规律性系统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原先占有的错综复杂的材料在思维中完好而有条理地重现。?资本论?就是这样把资本主义消费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消费关系和交换关系科学地揭露出来的,因此是由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一一一整套范畴、相关范畴之间的矛盾及其开展、支配这些矛盾开展的规律性—构成的。要理解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就要按照?资本论?的这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进展讨论。从范畴考察,根据由抽象上升到详细的方法,可以分别看到与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有关联的一系列范畴:详细劳动—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过程—不变资本—消费无限扩大;抽象劳动—价值(交换价值)—剩余价值一一价值增殖过程—可变资本—劳动群众的购置力相对缩小;劳动—商品—货币—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工资—资本积累(扩大再消费)—资本有机构成—相对人口过剩—经济危机。这一整套范畴都是从劳动二重性产生的,不发现劳动二重性就不可能得出反映资本主义消费关系的这一整套的科学范畴,也就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从相关范畴的矛盾考察,可以看到各对矛盾之间的关联:劳动二重性矛盾—商品二因素矛盾—商品与货币矛盾—劳动与资本矛盾—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矛盾—消费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盾—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矛盾一一资本主义再消费过程中一系列矛盾(消费无限扩大与劳动群众购置力相对缩小的矛盾)—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些重要的矛盾都是由劳动二重性矛盾产生的。不发现劳动二重性,就不可能洞察这些矛盾之间的内在联络,也就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产生和开展过程及其灭亡的必然性。从支配这些矛盾运动的几个重要规律考察:价值规律是商品消费的根本规律,随着劳动消费力的开展,它支配着劳动二重性的矛盾运动,从而支配着商品二因素的矛盾运动;作为价值规律的变形—商品流通规律支配着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运动;在价值规律的根底上产生的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消费的根本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消费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过程的矛盾运动;由于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产生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从而产生了资本主义人口规律。这两个规律又共同支配着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矛盾运动,支配着资本主义再消费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运动,特别是消费无限扩大与劳动群众购置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运动,最终导致周期性的相对消费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所有这些规律都是与商品的价值亲密关联的,而价值那么是抽象劳动创造的。假如不区分劳动二重性,不把抽象劳动从劳动中划分出来,就不可能认识上列这些规律,也就不可能理解反映资本主义消费关系的政治经济学。从资本流通过程及资本主义消费的总过程考察,资本流通过程包含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消费和流通,其中所分析的范畴、矛盾与规律,无一不与劳动二重性有关;在资本主义消费的总过程中,产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货币经营资本和生息资本,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利润率、平均利润率规律、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所有这些特殊形式、转化形式等,必然与它们所由产生的各种范畴和规律一样,都与劳动二重性亲密相关。马克思正是由于发现了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才深入地提醒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说明了商品二因素的关系,说明了价值的本质、价值实体、价值量以及价值形式和价值规律等问题,从而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也正是由于劳动二重性的发现,才找到了破译资本主义消费方式各种现象的密码,由此为建立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根底,为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经济理论准备了理论前提。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视为剖析资本主义关系的方法论,指出:“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机密〞。四、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劳动价值论重获新生的关键对于马克思对劳动二重性的发现和论证及对资本主义消费方式历史进程中的劳动二重性矛盾开展的研究,列宁肯定地讲:“为我们揭明了这些矛盾以及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在这个社会的开场直到终结的过程的开展和生长,和运动〞。但马克思在概括劳动二重性范畴并对其含义进展阐述时,却只是把劳动二重性双方看作是劳动的两个不同特性或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劳动所进展的认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发现的重要理论价值和意义,甚至又不可防止地使他将其发现与古典学者们的发现相混淆了,并使之成为后人深化认识劳动二重性范畴时难以逾越的框框、瓶颈或盲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中的这些不完善性对于后人据以进展的社会理论导致诸多挫折、对于之后劳动价值论的开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开展。惟有如此,劳动价值学说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才会更具理论的科学性和理论的指导性。劳动二重性范畴不仅应当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而且更应当是开展和完善劳动价值理论的“枢纽〞和打破口。详细劳动是在一定详细形式下进展的劳动,如学者和农夫的劳动。但马克思认为,不借助知识力的运用,就不能区分两个都在付出体力的劳动者谁在从事复杂劳动。马克思的失误在于他对简单劳动的“过度抽象〞。因此,要坚持劳动价值论的一元论,就必须坚持马克思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范畴,取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范畴。因为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只是程度上或量上差异,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界定那么意味着质的差异,是两种性质的劳动。根据上述逻辑推理,详细劳动既非古典学派的个别劳动范畴,即以整体的形态存在、可相对独立地消费或创造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或财富的个别劳动现象,也非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形式的消耗〞,只能是劳动内在矛盾中的一个方面,是劳动的前提性条件或可能性的劳动。它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意义,马克思劳动二重性中的详细劳动所具有的意义只适应于这种情形—当它只是作为劳动二重性中与抽象劳动方面相对应的一方存在时。详细劳动诸要素的含义及其详细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与时俱进的。抽象劳动是马克思通过辩证逻辑的方法对劳动内在本质矛盾中关于生理学意义上的能量消耗一方的概括。马克思说,没有上述详细劳动方面的抽象劳动方面或能量消耗也非劳动,至多只能是某种娱乐或休闲活动。但马克思关于抽象劳动的定义有失偏颇:他仅把抽象劳动看成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脑力和听力、视力、手力、脚力一样,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都是体力的一部分,抽象劳动应该是体力和知识力的综合运用;劳动力既属于个人(体力)又属于社会(知识力),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不仅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而且随着知识力的积累,价值的创造就越来越依赖于社会;相对于详细劳动,抽象劳动作为一样的人类劳动,具有同质性;从不同人的不同抽象劳动来看,又会有劳动复杂程度、劳动纯熟程度和劳动强度的不同,既可以是不同量的,又可以是不同质的。深化认识劳动二重性学说,就要把握它们之间对立统一关系。劳动二重性中任何一方相对于一完好的劳动或个别劳动现象,都只是其内在的一个不可或缺、互相依赖的方,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双方在对立统一关系和过程中处于完全不同的地位并起着不同的作用。劳动二重性双方的对立统一体-一一劳动及其成果,既是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方面的表现形式,又完全不是它们双方中的任一方了。马克思指出:劳动产品或商品中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即商品二因素),不过是劳动二重性双方及其关系在前者中的延续或对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