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课堂深处的“诗”_第1页
寻觅课堂深处的“诗”_第2页
寻觅课堂深处的“诗”_第3页
寻觅课堂深处的“诗”_第4页
寻觅课堂深处的“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寻觅课堂深处的“诗”臧晓艳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想象力是孩子重要的思维宝藏。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凝听中触摸想象力,在揣摩中激活想象力,在诵读中浸润想象力,在表达中丰厚想象力,在读写中生长想象力〞,且听且思,且行且说,且读且写,在“听、说、读、写、思〞中来一场想象之旅,努力去寻觅课堂深处的“诗〞。

诗想象力听说读写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特别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由于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让“想象力〞这颗种子在学生的思维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呢?语文教师们可尝试在课堂的“听、说、读、写、思〞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带领孩子领会课堂五彩斑斓的风景,凝听课堂深处一首首真情流露动人的诗。

一、且听,在凝听中触摸想象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而“听〞列于四字之首,可见“听〞的重要性。因而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多为学生设置“听〞的任务,让学生在凝听中感受中国文字的语言魅力,在凝听中触摸中国文字的温度,在凝听中放飞想象,进入语言的百花园。

笔者在执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首先多媒体播放音乐,用温和的语调、舒缓的节奏、投入的情感示范朗读诗歌,同时给学生布置了凝听任务:认真凝听诗歌,在老师的朗读声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四月天画面?学生随着音乐渐入佳境,逐渐走进诗歌。笔者在诵读终止后,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一会儿有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带着花冠的亭亭少女,神态婀娜,在四月的万花丛中翩翩起舞;又有学生说,我从凝听朗读后,仿佛看到了春天里的一切生命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还有的说,在老师的诵读声中我仿佛看到了夜色中的一轮圆月,皎洁敞亮而又天真严肃……

教师配乐融情朗读,能够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熏陶感染,学生的感想特别深刻。因而凝听推动学生快速地进入幽美的诗歌境地,并且极易和诗人产生情感上和心灵上的共鸣。学生从听觉出发,在专注地凝听中,展开想象之翼,进入了诗歌的别有洞天。

二、且思,在揣摩中激活想象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想象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语文课堂,教师灵活奇妙地设疑往往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领悟课堂深处的诗意。

《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位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物形象,一位老师在上课伊始,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为这篇课文配一幅插图,学生们陷入深思,细心揣摩。一位学生配上这样的插图:我和父亲一起坐在台阶上,父亲单独抽着烟,被烟雾环围着。还有一位学生配上这样的插图:父亲背着一担柴,手里拿着一些鹅卵石,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显然,学生们的插图都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人物,那就是父亲。在学生配好插图的基础上,这位教师又抛出疑问:“为什么配这样的插图〞,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插上想象的羽翼,进一步深入思考。一个为造新台阶而忧愁,并且付出了好多努力的吃苦耐劳、坚韧的父亲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来。

对父亲人物形象的理解并没有终止,这位教师出示了李森祥的一段话:“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地做着针线活,目光宁静地看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景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我创作《台阶》这篇小说。〞老师抛出疑问:为什么这个没有父亲的画面,却让创作出了以父亲为主要人物的《台阶》呢?这毕竟是怎样的故事,怎样的父亲呢?学生带着不解去品读细节,学生的思维走向纵深。

在细细品味后,这位教师又问:此刻再为这篇课文配上插图,你最想表现父亲身上什么样的品质?学生一边结合文本,一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勾画父亲的形象:有的说质朴、有的说谦逊、懂得谦卑,有的说生命渐趋老去但又不乐意承认……课堂思维的浪花不断被激起,这样的课堂,就像宁静的湖面荡起了涟漪,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父亲身上的这些难得的品质,何尝不是“我〞人生的一级台阶?〞

语文课堂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这位教师奇妙设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细心揣摩,在揣摩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主题逐渐引向深入,进而走进课堂深处的散文诗:“父亲一生带给我的,如那泛黄的日记里只有我能懂得的故事。父亲亦如是一首余韵未尽的散文诗,让我百读不厌,足够让我品味一辈子。〞

三、且读,在诵读中浸润想象力

语文课堂最动情的享受莫过于浸润其中的朗读,在认真的诵读中欣赏笔下描绘的世界,在用情的诵读中凝听的心声。学生在滋生于内心最真实感受的基础上诵读、想象、感受、体会,如此便是最美的享受。

清代评论家陶虞开曾说:“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画,一幅好画总蕴着一首诗〞,笔者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设计了“细读诗句,想象绘画〞这一环节,学生在沉郁的朗读声中咀嚼品味,展开充分的想象。一位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两鬓花白、步履蹒跚的老人,寒风袭来,他被呛得猛的咳嗽了几声。眼睁睁地看着一群顽皮的孩童在光天化日之下抢走他抵御寒风的一点点茅草,眼中流露出无限的凄怆与无奈。〞

一位教师执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指导学生朗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时,让学生在“空留〞后面打一个破折号,并且标记朗读时慢下来,另外“处〞字最终朗读时要特别低,在这样细致的朗读指导下,有的学生朗读声略微颤抖,送行的情味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朗读声中。有同学说:我仿佛真的看到一位诗人伫立在雪地中,望着友人渐行渐远,直至友人的背影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这位诗人的眼神或许停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记,陷入悄悄地深思中……学生对特别节奏之處,含情抑扬地深情诵读,把自己也带入诗歌送行真实的情境,此刻想象悄然无息地发生,一幅幅动情画面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

四、且说,在表达中丰厚想象力

好多语文老师认为,课堂学生的“说〞是浪费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而学生在课堂上也已习惯于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越来越懒于表达自己、展示自我。而“语文〞学科之“语〞即口头语言,在于强调语文学科最重要的还是讲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表达和交流,积极加入探讨,敢于发表自己看法〞。因而语文课堂,教师要精心设置“说〞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说、敢说、会说、擅长说,在表达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

一位教师在教学琦君的《桂花雨》时,设置“情景演说〞环节,请小组派代表绘声绘色的表演:桂花像……一样纷纷落下来,落到……上,……上,我仿佛看见…………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此环节的设置适时开启学生想象之门,学生入情地说着、入神地表演着:桂花像雨点儿洒落头上,悄然钻进脖颈里,停顿在肩膀上,还有打着旋跌到脚上。我仿佛看见自己成了童话里的小公主,一朵朵小小的桂花如一个个金色的精灵在我周边追赶嬉戏,我忘掉了一切烦扰。我就仰起头、半闭眼眸、伸展开双手、开心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位同学演说时,头摇头晃脑起来,迷醉在桂花雨中,其他同學悄悄地欣赏着,仿佛也被带入了记忆中开心的童年,又隐依稀约地感受到离乡的淡淡忧伤。这组同学演说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演说的欲望越来越猛烈,课堂深处上演着一幕幕充满想象力的情景剧,观众被吸引着步入了充满诗意的桂花雨中。

五、且写,在读写中生长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擅长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排了《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四篇课文,学生通过对四篇课文的阅读学习,了解了联想和想象的含义和区别,因而笔者尝试利用学生从课本中学习的写作手法,设计丰富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品析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提升写作能力。

如笔者在写作单元“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写作实践中,首先设置了任务一: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句子,细心品读,这三组句子哪些是实写的景,哪些又是联想或想象的情景?笔者相机出示:①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②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此环节的设置在于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基础上,再次明确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紧接着,笔者出示任务二:结合对雪的联想,续写诗歌: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看着雪花在飘飞,我想得很远,很远。想起……此环节的设置,在于启发学生运用课本学到的技法,拓宽写作思路。最终,出示任务三:请同学们根据对生活的观测和体验,以物品的口吻,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陈述关于“你〞的故事。这节课学生在笔者的一步步引导和启发下,吸取想象和灵感,笔尖流淌出动人的诗和故事,学生的想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