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ciency)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慢性营养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使机体内钙、磷代谢失常,以致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骨骼发育畸形,常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重症患儿发病率显著减少,但轻中度者仍较多,且北方多于南方。概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概述2
天然的维生素D来源于动、植物
★
7-去氢胆固醇(动物)
胆骨化醇(内源性维生素D3)
★麦角固醇(植物)
麦角骨化醇(维生素D2)
维生素来源
天然的维生素D来源于动、植物
★7-去氢3维生素D代谢形式
维生素D3(无活性)
25-羟化酶
25-羟胆骨化醇(肝脏)
1-羟化酶
1,25-双羟基胆骨化醇(肾近曲小管)
作用于骨、肠、肾,发挥生物学活性维生素D代谢形式41,25-(OH)2D3的主要生理功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尿磷的排泄;促进破骨,以利于新骨形成:促进破骨细胞活动,使旧骨脱钙,骨盐溶解,同时促进成骨细胞功能,血液中钙、磷向骨质生成部沉着,新骨形成。1,25-(OH)2D3的主要生理功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5病因
1.
日光照射不足:2.摄入不足:3.需要量增加:4.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5.疾病和药物的影响:病因1.日光照射不足:6
维生素D缺乏-→肠道钙吸收↓-→血钙↓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促进破骨释放钙磷,-→成熟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钙化障碍而继续增殖,形成骨骺端骨样组织异常堆积,碱性磷酸酶分泌↑-→临床上产生一系列佝偻病的精神神经、骨骼症状和血生化改变。佝偻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维生素D缺乏-→肠道钙吸收↓-→血钙↓刺激甲状旁腺素7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3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骨骼改变和肌肉松弛等,重症患儿还可伴有消化功能紊乱、心肺功能障碍,并影响智力发育和免疫功能。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3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精神神经81、表现:多在3个月左右,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表现为易激惹、烦躁、夜惊、夜啼、多汗与室温和季节无关等,常无明显骨骼变化,持续数周或数月,不治可发展为激期。临床表现--初期1、表现:多在3个月左右,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表现为易激惹、92、体征:可出现枕秃。3、生化:血钙Nor↓,血磷↓,钙磷乘积稍↓,ALP↑orN,1,25-(OH)2D3↓。临床表现--初期2、体征:可出现枕秃。临床表现--初期10
除有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年龄段不同其表现也不同。临床表现--激期除有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11(1)头颅:①颅骨软化(乒乓颅);②方颅;③前囟大且闭合延迟;④出牙延迟,出牙顺序颠倒、缺乏牙釉质,易患龋齿。激期--骨骼的改变(1)头颅:①颅骨软化(乒乓颅);②方颅;③前囟大且闭合延迟12颅骨软化:是由于颅骨骨样组织异常堆积形成。颅骨软化:是由于13(2)胸廓畸形:①肋串珠:以两侧7-10肋最明显,②肋膈沟;③鸡胸或漏斗胸;(3)四肢畸形:①手脚镯;②“X”或“O”型腿;(4)脊柱后突或侧弯、扁平骨盆等。激期--骨骼的改变(2)胸廓畸形:①肋串珠:以两侧7-10肋最明显,②肋膈沟;14肋串珠:是由于肋骨和肋软骨间骨样组织异常堆积而隆起,常见于7-10肋而成串状分布。肋串珠:是由于15肋膈沟:是由于膈肌随呼吸舒缩,牵拉骨质软化的肋骨而造成内陷所致。肋膈沟:是由于16手脚镯:是由于骨骼干骺端骨样组织异常堆积而隆起所致。手脚镯:是由于骨骼干骺端骨样组织异常堆积而隆起所致。17“X”型腿: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骨质软化,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致的骨骼畸形。“X”型腿: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骨质软化,在重力的作18“O”型腿:“O”型腿:19“K”型腿:“K”型腿:20脊柱后凸: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骨质软化,因久站久坐,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致的骨骼畸形。脊柱后凸: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骨质软化,因久站久坐,21血磷↓妨碍肌肉中的糖代谢而导致肌力肌张力降低,抬头、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韧带松弛,肝脾下垂,蛙状腹等。激期--全身肌肉松弛血磷↓妨碍肌肉中的糖代谢激期--全身肌肉松弛22蛙状腹: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腹腔脏器下垂,导致腹部向外向下膨出。蛙状腹: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腹腔脏器下垂,导致腹部向23
植物N兴奋-→多汗,大脑皮质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染,并影响心肺功能和消化道功能。激期--其他植物N兴奋-→多汗,大脑皮质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24★血生化:此期血钙稍↓,血磷明显↓,钙磷乘积↓(<30),ALP↑。★
X线表现:临时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增大;骨质疏松,密度减低等。激期—血生化、X现表现★血生化:此期血钙稍↓,血磷明显↓,钙磷乘积↓(<30),A25
患儿经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活泼可爱,肌张力恢复,生化检查也先后恢复正常,X线表现于2-3周后即有改善-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骨皮质密度增加、增宽等。恢复期患儿经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活泼可爱,肌张力26
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生化和X线检查正常,重症患者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生化和X线检查正27诊断主要根据有无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血生化及X线的改变,作出诊断。诊断主要根据有无维生素D缺乏的28鉴别诊断
临床上主要与呆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软骨营养不良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相鉴别。鉴别诊断临床上主要与呆小病(甲29
预防--胎儿期:
孕末3个月时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加,孕妇应多晒太阳、多摄入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成分,对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在该阶段一次或多次给予维生素D10-20万IU,同时补钙。预防--胎儿期:孕末3个月时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的30
对高危儿(早产、双胎、窒息、人工喂养以及冬春季出生的)应提倡母乳喂养,生后1-2周开始加维生素D500-1000IU/日,或一次性肌注20万IU,两个月内不再另加.
预防—新生儿期:对高危儿(早产、双胎、窒息、人工喂养以及冬春季出生的31
主要强调在2岁内补充,按生理需要量400-800IU/日,或南方小儿一次肌注20万IU,北方30-40万IU,2-3个月内不另补,可适当增加钙的摄入。
预防—婴幼儿期:主要强调在2岁内补充,按生理需要量400-800IU32
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和复发,故应早发现、采取综合治疗(饮食、日光、药物、防治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331、一般治疗:注意饮食、日光浴,不能过早的坐、立、行,或过久的坐立,止畸形的发生。
治疗--活动期1、一般治疗:注意饮食、日光浴,治疗--活动期342.维生素D制剂:①口服法:早期维生素D0.5万IU/日×1月,激期予1-2万IU/日×1月后,改生理需要量(勿用鱼肝油制剂,以免维生素A中毒。)
治疗--活动期2.维生素D制剂:①口服法:早期维生素D0.5万IU/日35②突击疗法:适用于重症患儿或合并有肺炎、腹泻和急性传染病。初期和轻度:维生素D330万IU肌注,一月后改生理需要量,无效可重复1次;
治疗--活动期②突击疗法:适用于重症患儿或合并有肺炎、腹泻和急性传染病。36激期和中度:维生素D360万IU,分2次给,间隔2-4周,末次给药后1月改生理需要量;重度:维生素D390万IU,分3次给,间隔2-4周,末次给药后1月改生理需要量直至2岁。
治疗--活动期激期和中度:维生素D360万IU,分2次给,间隔2-4周,末373.钙剂:一般小于3个月的婴儿或有过手足搐搦症病史者,应在肌注维生素D前2-3天先补充钙剂。
治疗--活动期3.钙剂:一般小于3个月的婴儿或有过手足搐搦症病史者,应在肌38(二)恢复期:夏秋季多晒太阳,冬季予维生素D10-20万IU一次或每日给生理需要量。
治疗--恢复期(二)恢复期:夏秋季多晒太阳,冬季予维生素D10-20万IU39(三)后遗症期:无需药物治疗,主要通过体育锻炼、主动或被动运动来矫正骨骼畸形,严重畸形者需经外科手术矫治。
治疗--后遗症期(三)后遗症期:无需药物治疗,主要通过体育锻炼、主动或被动运40护理目的:第一、力争在2月内纠正患儿维生素D缺乏状态;第二、防止骨折和各种畸形的发生。具体有:护理目的:第一、力争在2月内纠正患儿维生素D缺乏状态;41护理1、户外活动,多晒太阳。2、合理喂养:及时添加含VitD及钙、磷丰富的食品。3、安全保护:不要过早过久让患儿坐、立、行走,并防止骨折。措施护理1、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措施424、皮肤护理:勤洗澡和更换棉质衣裤,不要束缚过紧影响胸廓发育。5、预防感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各种传染病。护理措施4、皮肤护理:勤洗澡和更换棉质衣裤,不要束缚过紧影响胸廓发育43护理措施6、对患儿父母进行佝偻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包括佝偻病的病因、护理和预防等知识的宣传。7、注射维生素D进针宜,注意更换部位,有利吸收。护理措施6、对患儿父母进行佝偻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包括佝偻病的44补充内容--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
搦症及治疗
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的同时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而使得血钙↓,血磷正常,出现全身惊厥、手足搐搦或喉痉挛等,多见于4月-3岁的小儿。补充内容--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
45首先:控制痉挛:5%水合氯醛1-1.2ml/Kg灌肛,或安定0.2-0.4mg/Kg静推,或苯巴比妥钠15-20mg/Kg肌注以止惊;其次:补钙:10%葡萄糖酸钙5-10ml/次稀释静滴或静推(10分钟以上,注意监测心率变化);最后维生素D治疗,用法同佝偻病的治疗。治疗首先:控制痉挛:5%水合氯醛1-1.2ml/Kg灌肛,46护理措施1、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抗惊厥和补充钙剂。2、防止窒息的发生。护理措施1、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抗惊厥和补充钙剂。473、避免组织损伤:补钙时防止液体外渗造成的组织坏死,还要防止惊厥发作时的舌咬伤。4、教会家长惊厥、喉痉挛发作时的处理方法:保持冷静,手按人中穴,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措施3、避免组织损伤:补钙时防止液体外渗造成的组织坏死,还要防止48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ciency)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49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慢性营养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使机体内钙、磷代谢失常,以致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骨骼发育畸形,常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重症患儿发病率显著减少,但轻中度者仍较多,且北方多于南方。概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概述50
天然的维生素D来源于动、植物
★
7-去氢胆固醇(动物)
胆骨化醇(内源性维生素D3)
★麦角固醇(植物)
麦角骨化醇(维生素D2)
维生素来源
天然的维生素D来源于动、植物
★7-去氢51维生素D代谢形式
维生素D3(无活性)
25-羟化酶
25-羟胆骨化醇(肝脏)
1-羟化酶
1,25-双羟基胆骨化醇(肾近曲小管)
作用于骨、肠、肾,发挥生物学活性维生素D代谢形式521,25-(OH)2D3的主要生理功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尿磷的排泄;促进破骨,以利于新骨形成:促进破骨细胞活动,使旧骨脱钙,骨盐溶解,同时促进成骨细胞功能,血液中钙、磷向骨质生成部沉着,新骨形成。1,25-(OH)2D3的主要生理功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53病因
1.
日光照射不足:2.摄入不足:3.需要量增加:4.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5.疾病和药物的影响:病因1.日光照射不足:54
维生素D缺乏-→肠道钙吸收↓-→血钙↓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促进破骨释放钙磷,-→成熟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钙化障碍而继续增殖,形成骨骺端骨样组织异常堆积,碱性磷酸酶分泌↑-→临床上产生一系列佝偻病的精神神经、骨骼症状和血生化改变。佝偻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维生素D缺乏-→肠道钙吸收↓-→血钙↓刺激甲状旁腺素55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3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骨骼改变和肌肉松弛等,重症患儿还可伴有消化功能紊乱、心肺功能障碍,并影响智力发育和免疫功能。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3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精神神经561、表现:多在3个月左右,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表现为易激惹、烦躁、夜惊、夜啼、多汗与室温和季节无关等,常无明显骨骼变化,持续数周或数月,不治可发展为激期。临床表现--初期1、表现:多在3个月左右,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表现为易激惹、572、体征:可出现枕秃。3、生化:血钙Nor↓,血磷↓,钙磷乘积稍↓,ALP↑orN,1,25-(OH)2D3↓。临床表现--初期2、体征:可出现枕秃。临床表现--初期58
除有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年龄段不同其表现也不同。临床表现--激期除有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59(1)头颅:①颅骨软化(乒乓颅);②方颅;③前囟大且闭合延迟;④出牙延迟,出牙顺序颠倒、缺乏牙釉质,易患龋齿。激期--骨骼的改变(1)头颅:①颅骨软化(乒乓颅);②方颅;③前囟大且闭合延迟60颅骨软化:是由于颅骨骨样组织异常堆积形成。颅骨软化:是由于61(2)胸廓畸形:①肋串珠:以两侧7-10肋最明显,②肋膈沟;③鸡胸或漏斗胸;(3)四肢畸形:①手脚镯;②“X”或“O”型腿;(4)脊柱后突或侧弯、扁平骨盆等。激期--骨骼的改变(2)胸廓畸形:①肋串珠:以两侧7-10肋最明显,②肋膈沟;62肋串珠:是由于肋骨和肋软骨间骨样组织异常堆积而隆起,常见于7-10肋而成串状分布。肋串珠:是由于63肋膈沟:是由于膈肌随呼吸舒缩,牵拉骨质软化的肋骨而造成内陷所致。肋膈沟:是由于64手脚镯:是由于骨骼干骺端骨样组织异常堆积而隆起所致。手脚镯:是由于骨骼干骺端骨样组织异常堆积而隆起所致。65“X”型腿: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骨质软化,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致的骨骼畸形。“X”型腿: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骨质软化,在重力的作66“O”型腿:“O”型腿:67“K”型腿:“K”型腿:68脊柱后凸: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骨质软化,因久站久坐,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致的骨骼畸形。脊柱后凸: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骨质软化,因久站久坐,69血磷↓妨碍肌肉中的糖代谢而导致肌力肌张力降低,抬头、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韧带松弛,肝脾下垂,蛙状腹等。激期--全身肌肉松弛血磷↓妨碍肌肉中的糖代谢激期--全身肌肉松弛70蛙状腹: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腹腔脏器下垂,导致腹部向外向下膨出。蛙状腹: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腹腔脏器下垂,导致腹部向71
植物N兴奋-→多汗,大脑皮质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染,并影响心肺功能和消化道功能。激期--其他植物N兴奋-→多汗,大脑皮质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72★血生化:此期血钙稍↓,血磷明显↓,钙磷乘积↓(<30),ALP↑。★
X线表现:临时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增大;骨质疏松,密度减低等。激期—血生化、X现表现★血生化:此期血钙稍↓,血磷明显↓,钙磷乘积↓(<30),A73
患儿经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活泼可爱,肌张力恢复,生化检查也先后恢复正常,X线表现于2-3周后即有改善-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骨皮质密度增加、增宽等。恢复期患儿经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活泼可爱,肌张力74
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生化和X线检查正常,重症患者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生化和X线检查正75诊断主要根据有无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血生化及X线的改变,作出诊断。诊断主要根据有无维生素D缺乏的76鉴别诊断
临床上主要与呆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软骨营养不良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相鉴别。鉴别诊断临床上主要与呆小病(甲77
预防--胎儿期:
孕末3个月时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加,孕妇应多晒太阳、多摄入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成分,对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在该阶段一次或多次给予维生素D10-20万IU,同时补钙。预防--胎儿期:孕末3个月时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的78
对高危儿(早产、双胎、窒息、人工喂养以及冬春季出生的)应提倡母乳喂养,生后1-2周开始加维生素D500-1000IU/日,或一次性肌注20万IU,两个月内不再另加.
预防—新生儿期:对高危儿(早产、双胎、窒息、人工喂养以及冬春季出生的79
主要强调在2岁内补充,按生理需要量400-800IU/日,或南方小儿一次肌注20万IU,北方30-40万IU,2-3个月内不另补,可适当增加钙的摄入。
预防—婴幼儿期:主要强调在2岁内补充,按生理需要量400-800IU80
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和复发,故应早发现、采取综合治疗(饮食、日光、药物、防治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811、一般治疗:注意饮食、日光浴,不能过早的坐、立、行,或过久的坐立,止畸形的发生。
治疗--活动期1、一般治疗:注意饮食、日光浴,治疗--活动期822.维生素D制剂:①口服法:早期维生素D0.5万IU/日×1月,激期予1-2万IU/日×1月后,改生理需要量(勿用鱼肝油制剂,以免维生素A中毒。)
治疗--活动期2.维生素D制剂:①口服法:早期维生素D0.5万IU/日83②突击疗法:适用于重症患儿或合并有肺炎、腹泻和急性传染病。初期和轻度:维生素D330万IU肌注,一月后改生理需要量,无效可重复1次;
治疗--活动期②突击疗法:适用于重症患儿或合并有肺炎、腹泻和急性传染病。84激期和中度:维生素D360万IU,分2次给,间隔2-4周,末次给药后1月改生理需要量;重度:维生素D390万IU,分3次给,间隔2-4周,末次给药后1月改生理需要量直至2岁。
治疗--活动期激期和中度:维生素D360万IU,分2次给,间隔2-4周,末853.钙剂:一般小于3个月的婴儿或有过手足搐搦症病史者,应在肌注维生素D前2-3天先补充钙剂。
治疗--活动期3.钙剂:一般小于3个月的婴儿或有过手足搐搦症病史者,应在肌86(二)恢复期:夏秋季多晒太阳,冬季予维生素D10-20万IU一次或每日给生理需要量。
治疗--恢复期(二)恢复期:夏秋季多晒太阳,冬季予维生素D10-20万IU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