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主讲:杨志君第1页明初:诗歌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为代表。散文则宋濂、刘基最有影响。永乐至成化间:以三杨为代表“台阁体”盛行。成化至弘治间:以李东阳为首茶陵派为代表。第2页第一节明初诗歌与散文一.明初诗歌1、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在明初诗坛较有名气,均为吴人,故有“吴中四杰”之称。2、高启,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人,因苏州知府魏观案受牵连,被腰斩于市,年仅39岁,有《高太史大全集》行世。《宫女图》: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第3页第4页《四库提要》:“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明代)开国诗人第一。”毛泽东:“明朝最伟大诗人。”第5页高启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能够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纪晓岚:“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之所长无不兼之。”高启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诗风。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格调。第6页高启诗歌内容:A:表现个人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摆脱伦理羁绊而取得自由发展个人化要求。如《青丘子》等。B:表现自由精神遭受环境摧残、压迫苦闷及自我价值难以实现苦闷。如《池上雁》等。第7页高启诗歌中“惊”字频率出现极高:如《新蝉》“隔叶栖身隐,移柯忽意惊”;《次韵内弟周思敬秋夜同饮白莲寺池上》“竹动惊鸟梦,草凉虫语悲”;《雨中客僧舍》“客梦方暂逝,竹间风雨惊”;《宴顾使君东亭隔帘观竹下舞妓》“玉钩正荡月,罗袖忽惊风”。诗人在写景状物时,常衬托一个凄清气氛,“惊”字利用,则增入恐惧、颤动原因,这其实是诗人主观心境反应,这种情绪产生源于与幻灭俱来失落感和危机感。第8页C:登临怀古之作,如《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D:反应当初社会现实,如战乱生活等,如《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第9页3、杨基,字孟载,号眉庵,吴中人,少有诗名。有《眉庵集》。杨基早年诗作意象新巧,运辞精工,显示出感受细腻、敏锐艺术才华。如《新柳》等。入明后,则多怀旧伤感和自叹身世悲伤。如《遇史克敬询故园》:“三年身不到姑苏,见说城边柳半枯。纵有萧萧几株在,也应啼杀城头乌。”第10页4、袁凯,字景文,号海叟,华亭人,有《海叟集》。少时因赋《白燕》诗而得名,人称“袁白燕”。第11页二、明初散文创作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曾受业于吴莱、柳贯、黄溍等大儒。明初朝廷“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后因其孙受胡惟庸案牵连,全家贬谪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有《宋学士文集》。第12页宋濂继承唐宋古文家“文以明道”观点,重视“以道为文”文道一元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认为文“非专指乎辞翰之文也”,甚至认为孟子死后,“世不复有文”,这就将表现作家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文学创作,排斥在体道之“文”以外,他不少作品都有道学气。文道合一代表官方立场,自《后汉书》起,官方修史多并立《儒林》、《文苑》二传,而《元史》则单立《儒林传》,“经艺文章,不可分而为二”,“文不本于六艺,又乌足谓之文哉?”第13页相对而言,宋濂一些人物传记及记事写景之作,较富文学性。如《王冕传》:“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第14页2、刘基,字伯温,青田人,为明开国功臣,封诚意伯,有《诚意伯文集》。《明史》本传称他:“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其寓言作品集《郁离子》较有特色。吴从善《郁离子序》云:“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全书分十八篇,共有190多则,“大约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名篇有《卖柑者言》、《楚有养狙认为生者》等。第15页第二节台阁体与茶陵派一、台阁体:指以当初馆格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一个文学创作格调。其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多“颂圣德,歌太平”。台阁体盛行原因:1、与作家身份生活境遇相关;2、经过明初整修调治,政治逐步稳定,国力逐步强盛,提供了适当创作气氛。3、明初以来高压政策,使文人不敢充分表示个人思想。第16页2、茶陵派茶陵派活动于成化、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首(李为湖南茶陵人),主要组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鲁铎、石珤等。茶陵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风气,提出效法汉唐复古主张,认为:“汉唐及两汉之体,已不复讲。”(《镜川先生诗集序》)茶陵派主将李东阳历官馆阁四十馀年,其创作未能完全摆脱台阁体影响,但他们复古主张,对其后前七子产生了一定影响。第17页第三节明代八股制义文八股文有许多异称,如八比,制艺、制义(过去皇帝命令称“制”,所以皇帝命作文艺称“制艺”,命讲义理称“制义”),经义(明清科举主要从四书五经出题,阐发其义理,故有此称),时文、时艺(与古文相对,表示当朝文体),《四书》文(从四书中出题最多,故亦用作代称)。第18页八股文是一个文体,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以上又合称冒子);接着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说是提比、中比、后比、束比),也就是四比、八股;文末是收合。第19页“破题”——从破字,我们能够看出这里有“解开”、“分析”意思,就是要开篇先把题义点明。如赵时言《子曰》破题:“匹夫而为天下法,一言而为天下师。”前句破“子”字,后句破“曰”字,真是才华横溢。其又破自己名字:“姓冠百家之首,名居四序之先。”又如《学而第一、为政第二》,有破曰:“学而后为政,未闻以政学者也。”第20页承题——便是深入作主题补充,类似“副标题”作用,含有承上启下使命,以三句为标准。起讲——较深入地说明这个问题用意所在,内容大意,最多不超出十句。四比——四比分为八股,就是逐条分析,正面怎样,反面怎样等等,是文章主体。收合——收场结束语,普通约八句之内。八股文特征:体用对偶,代古人语气为之。第21页八股文与戏剧有相通之处:明黄君甫善为八股,琢磨举子业十年,颇为自诩,以所作与汤显祖。汤却“辄掷之地”,要他“焚所为文”,授以《牡丹亭》。君辅闭户展玩,久而文思泉涌,果然中式。张祥和说自己得力于《西厢记》,并说王昶也得力于《牡丹亭》。钱钟书说:“窃谓欲琢磨孔孟情事,须从明清两代佳八股文求之,真能栩栩欲活。”第22页尤侗《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破题:想双文之目于临去,情以转而通焉。承题: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其犹有未去者存哉!起讲:张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来相怜,去相捐也。此无他,情动而来,情尽而去耳。钟情者,正于将尽之时,露其微动之色,故足致人思焉,有如双文者乎?第23页明代八股文代表作家:王鏊、钱福、唐顺之、归有光、胡友信、茅坤等。前期形式相对自由,中期趋于僵化,唐顺之、归有光等主张“以古文为时文”,后期有所突破,八股作者多能借题发挥,议论时政,悲时悯俗,抒发个人胸襟。第24页《剑桥中国文学史》为“八股”正名“不过,与普通人构想相反,对程式严格要求并不总是抑制人创造性。实际上,对格调愈发严格限制经常会激发全新主题。”(p44)王鏊是这方面一个很好例子。他八股文受到很高评价,以至于人们将之与杜诗及《史记》相提并论。王鏊在乡试与会试中均拔头筹,在一则经常被征引文章《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中,他详细说明了治道,详细包括重税问题,用类比喻法说明自己观点。这篇文章题目取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依据朱熹解释,这一章主要关注统治者怎样体恤民情这一德行。第25页但王鏊则另有新意,他集中关注是藏富于民主要性。王鏊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