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_第1页
2022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_第2页
2022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_第3页
2022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_第4页
2022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授课方案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我们不要以一模一样的态度对待别人,要以开放的眼光对待事物。不能够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授课方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授课方案授课目的领悟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授课要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授课难点:领悟人物语言的情味。授课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说明试翻译课文。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想)3'二、创立情况,导入新课。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相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此刻当权,不能够够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以结果然大有进步。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三、正课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课文说明补充。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但是。多务:事情多。孰若:与对照方何。遂:于是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能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劝告。)(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重申其实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教授的学官,而是有其他目的。)(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原因。要重读重申。)(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惋惜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斥责中带有骄傲的语气。)5.提问:孙权怎样以以身作则,劝吕蒙学习?谈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经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谈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经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谈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够拿老眼光对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人和事。提问:请解说"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谈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识的意思。此刻多用在别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贫穷而至富饶了,都能够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提问:请解说"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谈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对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对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以身作则"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第二课时一、试背诵全文。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四、教师小结(目标4)本文经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进步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碰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五、部署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B、背诵全文。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六、授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孙权劝学》学习要点本文经过孙权的劝学,说明只要奋发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吕蒙本为武将,疏于诗书,孙权劝其从学,目的是使他能鉴古观今,以史为鉴,使其行军布阵、帷幄运筹更有良将之风。关于作者: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二百九十四卷。全书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共计1362年,取材广博,除十七史以外,还有稗官野史、传状碑志、总集别集和百家谱录等322种。史料弃取谨慎,考证翔实,文字朴实,叙事清楚,文笔流畅。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由编写到成书,历时十九年。关于孙权: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东汉末,他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后与刘备结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关于吕蒙:吕蒙,三国时期吴国优秀将领,他遵照孙权劝告,多读史册兵书,辅助周瑜等大破曹军于赤壁,并领兵袭破关羽,占有荆州。学习本文,第一朗读课文一遍,认识文章内容,找出生字、生词,并查字典逐一注音、解说。思虑:1、孙权是怎样劝告吕蒙的?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能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用以身作则,更使劝告有理。2、吕蒙遵照孙权的劝告?结果怎样?吕蒙遵照孙权劝告,努力学习。详尽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文章未作正面介绍,而是经过鲁肃之口间接表现出来。鲁肃与吕蒙同是东吴名将,作为老认识,鲁肃过去是深知吕蒙的学识修养和才干的,但此次相遇与吕蒙谈论天下大事后,竟惊呼其“才略”绝非往日可比,并表现出由衷的敬重,正揭穿了吕蒙经过学习获取的惊人收效。而吕蒙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话语回答鲁肃的惊讶,既简洁,又表现了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以及学习关于一个人才能的发展与提高所拥有的重要作用。3、吕蒙经过孙权的劝告及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吕蒙的变化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呢?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多读书必然能提高自己的看法。积累:1、流传到此刻的成语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对待。2、词语: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涉猎:意为阅读群书,不作深入研究的意思。测试1、以下句中红色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卿今当涂掌事,不能不学!当道,当权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理C、蒙乃始就学从事D、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擦眼2、以下红色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事情B、见往事耳过去C、孰若孤哪一个D、自以为大有所益增加3、关于以下词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示陈述语气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陈述语气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惋惜语气D、此诚紧迫存亡之秋也!表必然、确认4、以下红色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但当涉猎C、蒙乃始就学D、肃遂拜蒙母5、对下面的相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课文主要采用正面描述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的。B、课文经过孙权的劝学,说明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学有所成。C、“吴下阿蒙”在文中指吕蒙,此后泛指只有武略而没有学识的人。D、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资治通鉴》。参照答案1、B解说:“治”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研究”的意思。2、D解说:“益”应该理解成“帮助”的意思。3、A解说:“邪”在这儿表反问语气4、D解说:“孤”古义是贵爵的自称;“但”在文中是“只”的意思,此刻常表转折;“就”在文中是“从事”的意思,与此刻的意思也不相同;“遂”古义和今义都表示“于是”的意思。5、A解说:文中主要经过侧面描述来刻画人物的。中考解析1、(2001,山东省青岛市)将以下文语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因此兴盛也。【考点】:词语的含义【解析】:这道题旨在直接观察对文言词句意的理解。所谓“关键词语”经常是劝导文言句意的阻挡,不消除这些阻挡,就无法正确的理解句意。对文言句中的要点词语,要联系上下文认真辨析。劝导了要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就消除了正确理解全句的阻挡。答案为:①那个人,眼睛正凝望着茶炉,神态寂静,忧如在听茶水烧开没有的样子②问此刻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③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欣,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④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发达的原因2、(2001,辽宁省)选出对句子马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孔子云:何陋之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不因外物(利害)和自己

(得失)而或喜或悲。C.君将哀而生之乎?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您将要沉痛地生下我吗?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良。【考点】:重要语句的翻译【解析】:答案为C项。“君将哀而生之乎”中有两个要点词语,“哀”的意思是“可怜”,后边省略了宾语“我”;“生”在句中是使动用法,译为“使生活下去”。因此全句的正确翻译是:您要可怜(我),使我活下去吗?司马光简介司马光(1019-l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村夫,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奋发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全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重申祖宗之法不能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此刻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连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授命设书局连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还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资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尔后由光总其成,删拟订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相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供应了较系统而齐全的资料。说明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孙权劝学》授课反思我以为本堂课的优点是:重难点打破较好;授课环节的授课方案>设计环环相扣紧跟课题;改变过去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端坐课桌旁的课堂模式,而是分小组围坐在一起师生相同对话;小组竞争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气氛分外活跃:课前收集相关读书、学习的诗句格言的思路较好,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缺点是:小组人数过多,致使小组合作过程中很多同学参加机遇少;有些小组谈论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切动起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回答以下问题表现利害,可先让其他同学评点,这有助于学生听讲时更加认真并能对自己今后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情况正确做出判断。经过听课反思,我进一步认识到课改课堂的基本模式,而且意识到自己平时的授课中存在的不足。第一,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低,不敢放手让他们去研究去试一试,总是试图授课方案>设计一个个框框把他们圈住,希望他们依照我的思路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到达我的预定目标。这关于学生创新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极大的阻挡。其次,新课改重申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发展型、学习型的人才。可我在授课中“沉”得不够,经常是充当教材解说者的角色。总想把教材供应的知识全都灌输给学生。细想之下,才理解知识是无量尽的,是学不完的,教师不能够以教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成就,学习过程作出适合而又富饶激励性的谈论。再次,对一些新的授课模式,学习方法生搬硬套,结果只学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实,方式方法好不好,其实不在于它奇特不奇特,而在于它适合不适合教材和学生。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就各有特点,二班学生喜欢活跃、互动的学习方式,游戏、竞赛用于他们就能获取优秀的收效。一班学生则不善表现,好独立思虑,这时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更加适合了。最后,我还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不很适合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了,因此,多接触新鲜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