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养基对茉莉花组培的影响_第1页
不同培养基对茉莉花组培的影响_第2页
不同培养基对茉莉花组培的影响_第3页
不同培养基对茉莉花组培的影响_第4页
不同培养基对茉莉花组培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培养基对茉莉花组培的影响邱思晓摘要茉莉花具有多种药用价值、食疗价值、观赏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在经济生产应用中,常被制作成茉莉花茶而流入市场。但由于近几年茉莉花的成本升高,公司的利润降低,导致茉莉花茶不能很好的生产销售。因此,我们可以试图通过组培快繁技术来降低成本。,关键词茉莉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目录TOC\o"1-5"\h\z前言 31.1研究对象 3\o"CurrentDocument"1.2研究目的意义 3\o"CurrentDocument"1.3茉莉花组培概况 31.4主要存在问题 41.4.1褐变问题 41.4.2污染问题 41.4.3成功率较低 4设计内容 42.1试验研究内容 42.1.1试验材料 4\o"CurrentDocument"2.1.2外植体来源和消毒处理 42.1.3培养基设计 5\o"CurrentDocument"2.2实验流程及试验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52.2.1实验流程 52.2.2试验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6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73.1实验记录表格 73.2实验分析 8\o"CurrentDocument"参考文献 81.刖言1.1研究对象茉莉,为木樨科素馨属常绿灌木或藤本植物的统称,原产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早已引种,并广泛地种植。茉莉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其叶色翠绿,花朵颜色洁白,香气浓郁,是最常见的芳香性盆栽花木。在素馨属中,最著名的一种是双瓣茉莉,也就是人们平常俗称的茉莉花。茉莉有着良好的保健和美容功效,可以用来饮食,可用于茉莉花茶的制作。茉莉花根味苦、性温、有毒,民间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龋齿、头顶痛、失眠等症⑴1.2研究目的意义茉莉花常用打插、分株、压条三种方法繁殖。打插繁殖是茉莉花最常用的繁殖方法【2】。但无论是打插、分株还是压条,他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大规模的生产,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组织培养技术的成熟,人们可以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来快速繁殖茉莉花的幼株,从而达到大规模和缩短培养的周期。但是目前对于茉莉花的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实验试图通过对比不同不同培养基中茉莉花的组织培养的生长状况,初步探索出比较适合茉莉花组培的培养方案。1.3茉莉花组培概况横县是中国最大的茉莉花种植和花茶加工基地,为全国花茶产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国内、国际茶叶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茉莉花茶市场也一度出现低迷和波动⑶。从2007年到现在,花茶原料和茉莉花的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导致花茶加工成本逐步上升。【4】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为了减少亏损,提高利润,他们开始开发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来快速繁殖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目前,利用组培技术进行茉莉花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还比较少,缺乏一些比较完善,有效且简易的组培方案。而在组培过程中所出现的褐变问题、污染问题和成功率较低也称为了阻挡组培技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主要障碍。1.4主要存在问题1.4.1褐变问题褐变是植物组培育苗中常见的现象,以木本植物较为严重。褐变是指外植体在诱导脱分化或再分化过程中,自身组织从表面养基释放褐色物质,以全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外植体也随之变褐而死亡的现象。故在培养中应选择合适茉莉花的外植体,配置合适的培养基并加入适量抗氧化剂和创设合理培养条件。1.4.2污染问题污染是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培养材料滋生杂菌,导致培养失败的现象。污染已成为制约茉莉花组织培养的主要难题之一,故分析污染原因,规范实验操作,减少污染,提高组培的成功率是解决污染问题的主要途径。1.4.3成功率较低除了褐变问题和污染问题会影响组培的成功率外,培养基中的激素比例对组培的成功率影响也极大。因此,探究比较适合茉莉花组培的激素比例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2.设计内容2.1试验研究内容2.1.1试验材料生长良好的茉莉花茎段。2.1.2外植体来源和消毒处理组培中,作为原始繁殖材料的外植体的消毒,直接影响整个培养过程的进行【5】。自来水冲洗5~15分钟,接着在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浸泡30s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置于0.1%升汞溶液中处理7〜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6次,放到无菌滤纸上吸十水分,切成每段长1.0〜1.5cm,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2.1.3培养基设计分别配置以下几种不同比例的激素培养基MSMS+NAA0.5mg/L十6-BA0.1mg/LMS+NAA0.5mg/L+6-BA0.2mg/LMS+NAA0.5mg/L+6-BAO.Smg/LMS+NAA1.Omg/L+6-BA0.1mg/LMS+NAA1.Omg/L+6-BA0.2mg/LMS+NAA1.Omg/L+6-BA0.5mg/LMS+NAA2.Omg/L+6-BAO.1mg/LMS+NAA2.Omg/L+6-BA0.2mg/LMS+NAA2.Omg/L+6-BA0.5mg/LMS+NAA1.5mg/L+6-BA0.1mg/LMS+IBAO.5mg/L1/2MS1/2MS++IBAO.5mg/L分别对以上培养基进行灭菌备用。2.2实验流程及试验研究具体实施方案2.2.1实验流程

图1试验流程图化化数据统计分析化-立图1试验流程图化化数据统计分析化-立.口2.2.2试验研究具体实施方案诱导培养基的筛选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NAA、6一BA。NAA设0.5、1.0、2.0mg/L3个浓度梯度,6一BA设0.1、0.2、0.5mg/L3个浓度梯度。对NAA、6一BA浓度进行2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每个处理90个外植体,3次重复,25d后统计茎段芽分化情况。芽诱导率(%)=(诱导出芽的外植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数)X100%分化培养基的筛选从诱导的茎段丛上切取2~3个芽的部分转接至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中,培养基以MS+6一BA1.0mg/L为基础,NAA设0.5、1.0、1.5、2.0mg/L4个浓度梯度,培养30d后观察芽分化情况。生根培养基的筛选选择叶片高度约3cm的丛芽,切成单芽,接种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基如下:(1)MS;(2)MS+IBA0.5mg/L;(3)1/2MS;(4)1/2MS+IBA0.5mg/L。每种培养基接种30个芽,3次重复,25d后统计生根情况。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3.1实验记录表格不同培养基对芽诱导的影响培养基配方接种数(个)芽诱导率(%)1)MS+NAA0.5mg/L十6-BA0.1mg/L302)MS+NAA0.5mg/L+6-BA0.2mg/L303)MS+NAA0.5mg/L+6-BAO.Smg/L304)MS+NAA1.Omg/L+6-BA0.1mg/L305)MS+NAA1.Omg/L+6-BA0.2mg/L306)MS+NAA1.Omg/L+6-BA0.5mg/L307)MS+NAA2.Omg/L+6-BAO.1mg/L308)MS+NAA2.Omg/L+6-BA0.2mg/L309)MS+NAA2.Omg/L+6-BA0.5mg/L30不同培养基对芽分化的影响培养基配方接种芽数(个)总芽数(个)MS+6-BA1.Omg/L+NAAO.Smg/L30MS+6-BA1.Omg/L+NAA1.Omg/L30MS+6-BA1.0mg/L+NAA1.Smg/L30MS+6-BA1.Omg/L+NAA2.OmglL30不同培养基对芽生根的影响培养基mg/kg接种芽数(个)生根状况MS30MS+IBAO.5mg/L301/2MS301/2MS++IBAO.5mg/L303.2实验分析通过以上试验,分析并初步总结出茉莉花组培中最适合茉莉花组织培养的各种培养基搭配的方案。参考文献【1】黄泰康.现代本草纲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