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九上语文期末试题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14896a8cd2fac26620484f38ede3d1/1414896a8cd2fac26620484f38ede3d11.gif)
![2021年秋九上语文期末试题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14896a8cd2fac26620484f38ede3d1/1414896a8cd2fac26620484f38ede3d12.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72021年秋九上语文期末试题卷机密★启用前
恩施市2019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卷
本试题卷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本试题卷上。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5.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娉.婷(pīnɡ)妖娆.(ráo)佝.偻(ɡǒu)瞥.见(piě)
B.惊骇.(hài)游弋.(yì)儒家(rǔ)麾.下(huī)
C.恣.睢.(zìsuī)唐雎.(jū)拮据
..(jiéjū)箴.言(zhēn)
D.懦.夫(luò)诓.骗(kuāng)逞.能(chěng)作揖.(yī)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旁骛虚忘墨守前扑后继行之有效
B.豢养宽宥压榨轻而一举孜孜不倦
C.麻醉摧残儒养怀古伤今走投无路
D.拜谒羞赧停滞画龙点睛箪食壶浆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B.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C.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4.下列有关文化(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桃李”“婵娟”“青鸟”“桑梓”依次指代“学生”“月亮”“报春的使者”“家乡”。
B.《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叔叔于勒》的体裁依次是乐府体诗、律诗、词、小说。
C.《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5.将文段中的①②③④⑤⑥句重新进行排序,力争让语段语言连贯,语序得当。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咬文嚼字》杂志创办23年了。②从报纸杂志到名家名作,从广告制作到影视对白,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纠正误用,提醒大家注意。③这等于开设了一个语言文字的法庭。④这么多年来,杂志自觉担当起了规范语言文字的重任,关心全社会的语言生活。⑤我们为《咬文嚼字》严肃认真,毫不苟且的工作态度点赞。⑥虽然没有责罚,但也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督促各报纸提高文字水平,为读者做好榜样。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⑥⑤
C.①④②③⑤⑥
D.②③①④⑥⑤
二、文化积累(8分)
6.古今诗文名句默写。(8分,每小题1分)
○1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2▲,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行路难》(其一)中以“▲,▲”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4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是“▲”,意在干涉他国内政。(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语句作答)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却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郁。
○7“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一句写出了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同样,李商隐的《无题》中的“▲,▲”两句与此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8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三、诗文阅读(46分)
(一)阅读艾青《煤的对话》,完成7~9题。(6分,每小题2分)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
7.诗中的“我”象征什么?
8.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9.2019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09周年,统编教材也将《艾青诗选》推荐为九年级学生必读的名著之一。请选择其中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首(《煤的对话》《我爱这土地》除外),仿照示例,写几句推荐语,60字左右。
示例: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地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将为你诠释什么是赤子之心。
(二)阅读《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一文,完成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A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
B.文中画横线A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C.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
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
11.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1)“锉子”这个词刺痛
..了我。
(2)奶奶嗔怪
..:“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12.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B处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13.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曖”为题目,有何妙处?
(三)阅读《一起做“读书种子”》一文,完成14~17题。(12分,每小题3分)
一起做“读书种子”
向贤彪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重视“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
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选自2019年5月8日《人民日报》)
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5.请为第③段补充一个论据。
16.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17.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8~20题。(6分,每小题2分)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8.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19.这首词随的▲展开景物描写,笔下的景色具有▲、的特点。
20.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联系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五)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21~25题。(10分,每小题2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解释】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并湖:沿湖。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普宁、寿圣院:寺名。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余:余.住西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选贤与.能
C.于:憩于.龙井亭/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乃:明日乃.还/见渔人,乃.大惊
23.请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4处。
四、综合实践(6分,每小题2分)
26.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租赁市场政策环境分析考核试卷
- 保险业与互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创新与监管合作考核试卷
- 农网配电营业工考试模拟题
- 电子商务平台的跨文化营销策略
- 电动汽车产业教育培养未来绿色人才
- 电商平台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研究
- 中诊试题及答案
- 农网配电营业工-高级工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 成人高等教育数据结构与算法考核试卷
- 生命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与实践探索
- 纵隔肿物的护理查房
- 新能源汽车概论题库
- 设备维保的维修成本和维护费用
- 2024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客运站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口腔预防儿童宣教
- 绿城桃李春风推广方案
- 体质健康概论
- 档案管理流程优化与效率提升
- 2023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通讯、访谈(含答案)
- 人工智能在商场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