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补充:土耳其之父凯末尔_第1页
资料补充:土耳其之父凯末尔_第2页
资料补充:土耳其之父凯末尔_第3页
资料补充:土耳其之父凯末尔_第4页
资料补充:土耳其之父凯末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凯末尔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指导原则及改革时间表(1)《洛桑和约》意味着凯末尔个人的巨大成功。衰朽的奥斯曼帝国在经历了500年盛衰无常的历史之后终于灭亡了。1923年10月29日,以凯末尔为总统的土耳其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在创立了新土耳其之后,凯末尔又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1921年,他提出了生存斗争的指导原则:“就我们这场运动的哲学观来说,我们的眼光要转向西方。我们将把西方的制度移植在亚洲的土壤上。我们将按西方的模式改造我们的学校。亚洲的新口号不再是泛伊斯兰教主义,而是民族主义。……我们希望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我们的头脑愿意接受现时代思想,但我们仍得保持自身不变。我们并不希望被看作是一个渴望孤立在道德屏障背后的亚洲民族。”──H.科恩:《东方民族主义的历史》,纽约1929年,第257页。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627页。(2)按照上述观点,凯末尔无情地清除了过去那些陈旧的制度。在变革的巨大洪流中进行了一个又一个的改革:“1923年10月14日──土耳其国家的首都从君士坦丁堡迁移到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中心地带的安卡拉。1924年3月3日──废除哈里发制,奥斯曼帝国皇室的所有成员被逐出土耳其。1924年4月20日──通过设立总统、总理、内阁和大国民议会的宪法;大国民议会每四年一次由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间接投票。1925年9月8日──取缔所有的宗教社团和寺院,禁止个人以宗教社团成员的身份生活,禁止穿戴与之有关的服装或拥有与之有关的头衔。1925年11月──规定官员和平民必须戴礼帽以代替传统的土耳其帽。妇女是否戴面纱任其自便,但不鼓励戴面纱。1926年1月至2月──采用新的民法典、刑法典和商法典,它们分别以瑞士、意大利和德国的体系为蓝本。1926年8月17日──废除一夫多妻制。1926年9月19日──强制推行世俗婚礼。1928年11月3日──推行拉丁字母以代替复杂的阿拉伯字母;首先在报纸上,然后在书籍中实行这一改革。1930年3月28日──更改地名: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安哥拉改名为安卡拉,士麦拿改名为伊兹密尔,阿德里安堡改名为埃迪尔内,等等。1934年12月24日──给予妇女以选举权,并允许她们参加议会。”──H.科恩:《东方民族主义的历史》,纽约1929年,第257页。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627-628页。

奥斯曼帝国与伊斯兰教土耳其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奥斯曼土耳其人是以种族和语言结合起来的一支游牧部落,他们最早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广袤的平原及里海和阿尔泰山脉之间的草原上。蒙古人西侵时,他们从中亚的伊斯坦布尔向西迁徙。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奥斯曼人于1299年宣布完全脱离塞尔柱帝国的控制,建立起独立的奥斯曼政权。从14世纪初至16世纪中叶的200多年中,通过不断的军事扩张,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从多瑙河的布达佩斯至尼罗河的阿斯旺,从幼发拉底河伊朗中部至曼德海峡阿拉伯半岛南部,势力范围包括小亚细亚、东南欧、埃及和叙利亚、伊拉克、北非、阿拉伯半岛,以及地中海、红海、黑海地区的部分岛屿,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伊斯兰教大帝国。它鼎盛的态势可以从当时欧洲基督徒对其敬畏的态度中看出来,他们把奥斯曼帝国形容成是“一团日益增长的火焰,‘不管遇上什么,都紧紧抓住,并进一步燃烧下去’”。在帝国崛起的过程中,土耳其人凭借奥斯曼帝国的力量,逐渐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力量。作为征服者的土耳其人,将伊斯兰教向西带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大西洋沿岸,向东则传播到了中国的疆土。伴随奥斯曼征服而来的是一些地区居民的伊斯兰化,许多基督徒在物质利益的诱惑或暴力的胁迫下皈依伊斯兰教;奥斯曼征服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人类文化中无与伦比的一个组成部分──伊斯兰文化的广为传播。正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影响使得“作为伊斯兰教象征的清真寺和尖塔顶四处耸立,从菲律宾的棉兰老岛绵延至西北非的卡萨布兰卡,从俄罗斯的大草原漫布至开普敦”。所以,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刘文龙、袁传伟主编:《世界文化史》(近代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8-279页。土耳其文化的传统土耳其文化从来都是一个多种因素的混合物,它没有像阿拉伯人那样形成一种自己的独特风格。早期土耳其人曾流浪于波斯,并受到波斯化的小亚细亚塞尔柱人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大部分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斯思维方式的影响。例如,素丹是无可争议的、至高无上的国家首脑,这种思想即源自波斯人观念。土耳其人在历史著作方面竭力模仿波斯人,使用的词汇也尽是从波斯文中借用的,这些著作的风格颇似波斯著作的虚夸之风。在文学方面,土耳其人的独创性很少──很长一个时期内,土耳其人进行创作时仅仅是模仿波斯文学原型。土耳其人以其特有的坚韧不拔精神钻研波斯诗歌,在用语言学论释波斯经典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最深刻地影响了土耳其文化的还是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有许多共同点:都是游牧民族,也都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因此,土耳其人接受了大部分阿拉伯文化也就很自然了。在学术方面,土耳其人几乎没有独到之处,因为对穆斯林来说,最有意义的学术活动仅仅是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关于宗教法规的知识。而伊斯兰教经典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奥斯曼的神学作家一般也使用阿拉伯文写作,只有供俗人看的某些书籍才使用民族文字。阿拉伯字母及数千个词语、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被土耳其人接受,一直沿用到凯末尔时代。后来,当土耳其人试图清除他们语言中所有的阿拉伯词汇和表达方式时,面对许多已深深融入他们思维方式中的阿拉伯因素而感到束手无策。──刘文龙、袁传伟主编:《世界文化史》(近代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9-280页。《洛桑条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1923年7月24日,英、法、意、日、希、罗、南等7个协约国和土耳其在瑞士洛桑会议上签订。1922年秋。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民族革命政府战胜了英国支持的希腊侵略军,并废黜了叛国的素丹,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英法被迫修订《色佛尔条约》,并另订新和约,即《洛桑条约》。主要内容:土耳其保全它的主要领土,收回士麦那地区和东色雷斯;土放弃对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等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