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口肉真有这么难_第1页
古人吃口肉真有这么难_第2页
古人吃口肉真有这么难_第3页
古人吃口肉真有这么难_第4页
古人吃口肉真有这么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人吃口肉,真有这么难张嵚

清代笑话集《笑林广记》里有个关于“吃肉〞的趣味故事:县学教官的儿子与县丞的儿子打架,总是打输,回家大哭。教官夫人哀叹说:“彼家终日吃肉,故恁般强健会打,你家终日吃腐,如何敌得他过?〞教官一听这话,马上胆气充盈:“这般我儿不要忙,等祭过了丁,再与他报复便了。〞也就是说,等祭完孔子就可以吃祭祀用的肉,吃饱了再去报复。

这不免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堂堂清代县学教官,竟然还得靠祭孔的肉来打牙祭。古人吃口肉,真有这么难?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古代的饮食生活基本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情景,还有人恨不得穿越到过去,好好体会一下其中的潇洒快意。其实,只要翻阅一些古典名著,就会发现古人的“吃肉难〞。“吃肉难〞

在《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后,他的丈人胡屠户前来道喜,提着的礼物不过是“七八斤肉〞,但对于范家来说,这还真算是重礼了。以胡屠户的话说,范进的母亲“每日小菜饭,想也忧伤〞,他那嫁给范进的宝物女儿“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

连范进家吃肉都这么难,那些底层的老百姓呢?想必就更难了。有多难?不同朝代,难度不一样。战国年间,权贵们虽然已经形成了“天子食太牢……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的“吃肉〞规则,每次宴席时都是“食前方丈〞,但普通老百姓却没有这样的待遇。《礼记》里就说,“庶人无故不食珍〞。战国纵横家张仪感慨,“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也就是粗米加菜汤。所以,孟子才会说“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在汉、唐、宋这几个朝代里,贵族经常享用的牛肉、羊肉,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古代,牛是耕作资源,历代都严禁屠宰,想吃牛肉,就只能等牛“自然死亡〞,价格自然极贵。羊肉更多是“进口品〞,价格也奇高。南宋时期的羊肉价格一度涨到每斤九百钱,连外交家洪迈都感慨“俸薄如何敢买尝〞。有俸禄的都不敢买,没俸禄的穷苦老百姓只能望而却步。所以,在漫长的古代史中,即便是在那些“盛世〞“中兴〞的朝代,假如有老百姓说自己一辈子没吃过几次肉,那绝对不是夸诞。

不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老百姓吃肉的机遇也越来越多。典型的如宋朝,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宋朝老百姓吃上猪肉的机遇也多了起来。虽然享受高官厚禄的宋朝士大夫们瞧不起猪肉,说它“贱如土〞“贫家不解煮〞,但老百姓可不管,北宋都城汴京门外,每天早晨都有猪贩子赶着数万头猪入城。南宋临安城里,也是“肉铺不知其几〞,且“每日不下宰数百口〞,可见,猪肉就是当时城市平民的最爱。

当然,这种情形也只多见于诸如汴京、临安這样的大都会。以名臣司马光所见,哪怕在正常的年景里,农夫、蚕妇们也是“所食者糠籺而不足〞。南宋官员王炎也说道:“田野之民食糟糠。〞对于他们而言,“吃肉〞是很遥远的事情。

相比之下,明清的平民吃肉的机遇就比前朝要多得多。万历年间《宛署杂记》里统计,明代上等猪肉的市场价格,为每斤一钱六分;

上等羊肉的价格是每斤一钱二分。而吏、户、礼、兵、刑房书办,更夫,刑部土工等的年收入是七两二钱,天坛、地坛、月夕坛坛户的年收入是三两六钱,所以,对于城市平民来说,日子虽然过得紧巴,但咬咬牙还是能开个荤。

以《沈氏农书》记载,在明清年间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雇佣长工时也考究“夏秋一日荤,两日素……春冬一日荤,三日素〞,只要好好干活,就有肉可吃。当然,不是所有地方都如此。康乾盛世时代的华北农村,就算风调雨顺的年月也“绝少食肉〞,当地一些富足的自耕农也只在宴会上吃到鱼肉。佐料贵

古代老百姓之所以“吃肉难〞,除了肉本身金贵以外,一些烹饪肉食所需的佐料也不简单取得,最典型的就是胡椒。这种腌制肉食品常用的调料,今天的市场价格大约是每斤四五十元,而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它都属于昂贵的“奢靡品〞。在中世纪的欧洲,土匪打劫、绑票,胡椒可以直接当“赎金〞用。唐宋年间,形容某人有钱,常说“胡椒八百石〞。明朝中前期,朝廷给官员发俸禄,常用胡椒禄米,一斤胡椒能兑换六石多禄米,“市场信誉〞一直良好。

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大量胡椒进入中国,其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依旧能充当“硬通货〞的角色。在名著《金瓶梅》里,李瓶儿藏的“私房钱〞中,就包括了胡椒在内的各类“宝货〞,后来总共卖了三百八十两银子——够西门庆在阳谷县买两套宅子。

除了胡椒,其它一些今天看似普通的调味品,古时的价格都不菲。譬如食盐,以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话来形容,是“生人所必需,国家大利存焉〞。崇祯初年,松江的盐价是每百斤一钱五六分,到了崇祯末年,价格上涨到每斤五分纹银,好多人因此“终身茹淡〞,一辈子吃不上几次盐。

同样昂贵的还有酱料。古代富人家还能常吃到“枸杞酱〞“玫瑰酱〞,普通人家就只能偶尔吃口豆酱。食用油同样如此。明清年间的食用油已有不少品种,包括麻油、猪油、菜油等,但大多价格昂贵。明清年间用来点灯的臭油,价格相对低廉,因而常被小户人家用来当食用油吃。还有一些连臭油都吃不起的家庭,就只能用饭锅里的米汤炒菜。

所以,古代老百姓就算手里有块肉,现代厨房里的各种煎炒烹炸的做法都是不可想象的。知道这些史实后,也就不难理解当代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