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启思,搭设漫溯之“桨”_第1页
以“问”启思,搭设漫溯之“桨”_第2页
以“问”启思,搭设漫溯之“桨”_第3页
以“问”启思,搭设漫溯之“桨”_第4页
以“问”启思,搭设漫溯之“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以“问”启思,搭设漫溯之“桨”吴荣荣

小学三年级是写作引领的第一年,对于学生而言,由写话向写作过渡,好多人感到无话可写,没有素材,不知道如何把握书面表达的规律顺序。即便是教师通过范文指导,为学生提供模仿写作的参考样本,学生的写作能力依旧是面临难以提升的窘境。《金色的草地》是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读课文,对该单元文本的教读,决不能停留于阅读,要抓住单元主题“留心观测〞,指导学生去观测生活,为写作提供素材。教学中,笔者以“问〞启思,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讨与探究,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促进学生言语构建能力的养成。

一、把握问题核心,激发学生理解表达

提问,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在阅读后的问题设计中,教师对问题的选择要顺应学生的认知、理解实际,利用适切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聚焦阅读内容。在阅读《金色的草地》一文后,思考该文描写的重点是草地,是如何描写草地的呢?对照该单元写作主题“留心观测〞,可以让学生体会是如何留心观测并将观测到的内容写出来的。对该文的阅读要指向写作,要让学生边读边想,留意的描写对象,引领学生体会“细致的观测〞才能收获更多的写作素材。

我在设计主问题时,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在文中都描写了哪些场景,阅读后,对草地有哪些深刻的印象。有学生认为,对草地的描写很“好玩儿〞;有学生认为,把草地描写得很“可爱〞。这些是粗略的、概括的印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未深入,显得浅层化。请学生再思考,“好玩儿〞的草地表达在哪些方面?“可爱〞的草地,有哪些可爱的地方?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好玩儿〞“可爱〞的内容。于是,我们通过聚焦“好玩儿〞“可爱〞的内容,让学生将目光聚焦草地上具体的景物上,如“蒲公英盛开的金色草地〞“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场景〞。

接着,我继续追问,联系本文的题目“金色的草地〞,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一找,哪些描写是围绕草地展开的,草地的颜色是如何变化的。通过查找发现,草地上早晨时是绿色的;中午时是金色的,入夜时又变成了绿色。请同学们将“早晨〞“中午〞“入夜〞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圈画起来,对照三个时间词语,说一说草地的颜色变化。请同学们再思考,为什么要从“早晨〞“中午〞“入夜〞三个时间点来描写草地,这样写有何意义,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引导学生从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提炼的写作手法。熟读课文,感悟出这样写的意义,当我们在不同的时间点观测草地时,草地的颜色是不同的。由此点拨学生思考,在描写某一景物时我们要细致地观测、连续地观测,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景物的特点,才能让景物描写更具体。

最终,我们回到“说一说草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一问题,聚焦语言文字,在问题引领下,层层聚焦细节内容,让学生在问题启发下,深刻理解描写草地的方法,渐渐体认“留心观测〞的教学主题。如此一来,学生从课文阅读渐渐上升到语言建构,将自己对草地的印象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二、变换提问方式,提升学生言语思维能力

在《金色的草地》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将印象最深刻、感觉最好玩儿的地方找出来,并指导学生运用观测来写好作文。文本是阅读的基础,如何概括、提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怎样把握语言的特色。这就需要提问,但好多时候教师的设问太过于凝练、抽象,不利于学生直观理解。学生对教师的提问理解不深刻,自然是找不准回复的内容,也无法激发学生的言语思维。

在《金色的草地》一文中,草地是好玩儿的、可爱的,学生在读后的感觉基本是一致的。草地上颜色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时间草地的颜色不同,对于蒲公英,都描写了哪些内容。在课堂上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请学生观测蒲公英的形状,了解蒲公英有何特别之处。显然,借助于直观的图示可以让学生认识蒲公英,读懂文中的描写方法。同样,对照该文所在的单元,教读课文的教学更要突出写作任务。设置问题: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如何发现的,请再次阅读课文第三段,从中体会“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该段的描写,主要是基于对人、事、物、景的细致观测,在观测中,发现了草地颜色会随着不同时间点而变化。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留心过身边的景物,是否留心观测过某些场景,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这些景物有何变化。如有的学生想到了向日葵,在观测后发现向日葵很好玩儿,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有学生想到了睡莲,在观测睡莲后发现,睡莲的花很美,晶莹剔透,浮在水面。有学生想到了云彩,在对云的观测中发现,云彩的颜色很娇艳,有的是红彤彤的,有的是金灿灿的,有的云彩是半灰半白的。云彩还会飘动,云彩的造型好多,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小动物。如此,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联系自己平日的观测内容,渐渐开启言语表达意识。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讶中开始的。〞通过变换提问,沿着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展开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事物,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拓展与提升。

三、搭建问题支架,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生成

写作教学强调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具有渐进性。围绕文本阅读,先从概括文本入手,抓住主问题,细分子问题,利用子问题,让学生认识整篇文本。子问题的细化与连接能为學生构建思维表达的支架,帮助学生从语言文字运用中学会淬炼语言,获得高阶思维力。

在《金色的草地》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并找出文中都描写了哪些场景或景物,对于这些景物,有何印象,哪些最深刻。显然,这样的问题,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无法直接回复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基于问题,细化和延伸子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草地的“好玩儿〞和“可爱〞,哪些地方是“好玩儿〞的,哪些地方是“可爱〞的。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发现“留心观测〞这一写作主题。

梳理如下:草地的颜色有何变化?从哪几个时间点来描写,如“很早〞时、“中午〞回家时、“入夜〞时。草地颜色发生变化,是草地自己改变颜色吗?通过观测蒲公英,认识蒲公英的花瓣,蒲公英会张开,会合拢。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变成了金色;合拢时,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回到了绿色。原来,草地颜色的改变,与蒲公英的花瓣开合有关。所有这些发现,与的“留心观测〞密不可分。通过梳理阅读“支架〞,让学生在读、思中将语言文字所构筑的画面浮现出来。一个是蒲公英的花,让草地的颜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