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利率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利率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利率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利率优秀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利率优秀教学设计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需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利率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利率优秀教学设计5篇,供大家参考选择。

利率优秀教学设计5篇

利率优秀教学设计篇1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税率与利率》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思路:

储蓄和纳税虽然与人们的生活亲近接洽,但由于纳税这部分知识专业性对比强,学生涉及这部分知识相对是对比陌生,于是在接触本单元教材时,我就与同事们在商榷该如何上好这堂课。另外我还在网上大量了解有关纳税及税率的知识。课前我安排学生了解有关纳税和储蓄的知识。本节课就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了解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摸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及储蓄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荣誉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理解储蓄的意义。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讲解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工程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假如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状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状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比较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一致,要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计算。

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义。

(1)除了税收,人们把有结余又暂时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银行里,这也是支持国家建设的行为。你对储蓄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了讲解一说)

(2)自学教材第11页内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信息。

①(实物投影出示存单的凭证)这里哪个是本金,哪个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这是202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什么?

③小结: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虽然对于储蓄这件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很有必要。

4.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到期后,王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到期后王奶奶能取回的钱应当包括哪几部分?我们可以先算出什么?试着先算一算王奶奶能拿到多少利息。

②反馈交流。

预设1:5000×3%×2=300(元);

预设2:5000×3.75%=187.5(元);

预设3:5000×3.75%×2=375(元)。

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呢?

④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关?该如何计算?探讨得出如下关系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小结: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致,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对应。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时还要考虑存款时间。

让学生通过尝试自行计算利息,探讨利息的计算方法,在反馈中进行辨析答疑,从而得出利息的正确计算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会更稳定。

⑥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⑦口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王奶奶到期拿到的钱应当包括利息和本金两部分。

(2)尝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022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交流反馈。

重点比较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方法二:8000×(1+4.75%×5)=9900(元)

说说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3)教师:我们是如何计算利息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将例题及尝试练习略作调整,使得教学更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稳定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依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比较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下面是张叔叔2022年8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①要知道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得知道什么?(根据回复出示银行存款利率表)

②存期半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③集体交流反馈。

2.实际运用

在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压岁钱吗?假如把这些压岁钱存起来,你计划怎么存,到时会得到多少利息?你准备怎么使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把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选做):

(1)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2)了解家里的储蓄状况,了解我国最新的储蓄利率的信息。

课后调查,让课堂与家庭生活紧凑结合,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加强应用意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表达了以下几点教学思想:

一、关注学生发展,整合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这是对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位教育目标的重要改革,也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今后获取高质量生存条件的有力保证。所以,本节课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依照关注学生发展理念的认识,确立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努力使学生在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性领域获得发展、构建自我。

二、联系实际应用,重组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在遵循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确立的,教师只关注教材、大纲和教学参考资料,忽略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背景,学生接受的归根毕竟只能算是数学知识。这种数学知识不能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更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人在教学中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重组教学内容,将课前调查、课后实践、怎样填写储蓄凭条、怎样设置密码等知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利息〞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经历了储蓄的过程,充分理解了有关利息的知识。并在相关问题的解决中,相应地获得了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三、培养学生能力,开放教学过程

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教学过程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尝试大胆地开放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分组进行有关储蓄知识的调查,搜集有关相关的信息,这样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意识和实际调查的能力,分组调查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课堂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报整理,总结利息的求法,培养了学生信息的交流和处理能力;课后又要求学生去亲自实践,体验储蓄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不仅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和数学规律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针对学生的特性差异采取各种教学活动外,还给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的机遇和空间。在课内进行交流时,教师还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回复,给出知识性、行为规律性、实践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方式,使不同的学生认识了自我,有利于他们的再发展。

利率优秀教学设计篇2

《税率与利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摸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及储蓄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荣誉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理解储蓄的意义。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讲解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工程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假如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状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状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比较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一致,要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计算。

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义。

(1)除了税收,人们把有结余又暂时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银行里,这也是支持国家建设的行为。你对储蓄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了讲解一说)

(2)自学教材第11页内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信息。

①(实物投影出示存单的凭证)这里哪个是本金,哪个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这是202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什么?

③小结: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虽然对于储蓄这件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很有必要。

4.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到期后,王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到期后王奶奶能取回的钱应当包括哪几部分?我们可以先算出什么?试着先算一算王奶奶能拿到多少利息。

②反馈交流。

预设1:50003%2=300(元);

预设2:50003.75%=187.5(元);

预设3:50003.75%2=375(元)。

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呢?

④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关?该如何计算?探讨得出如下关系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小结: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致,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对应。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时还要考虑存款时间。

让学生通过尝试自行计算利息,探讨利息的计算方法,在反馈中进行辨析答疑,从而得出利息的正确计算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会更稳定。

⑥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⑦口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王奶奶到期拿到的钱应当包括利息和本金两部分。

(2)尝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022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交流反馈。

重点比较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0004.75%5=1900(元)8000+1900=9900(元)

方法二:8000(1+4.75%5)=9900(元)

说说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3)教师:我们是如何计算利息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将例题及尝试练习略作调整,使得教学更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稳定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依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比较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下面是张叔叔2022年8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①要知道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得知道什么?(根据回复出示银行存款利率表)

②存期半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③集体交流反馈。

2.实际运用

在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压岁钱吗?假如把这些压岁钱存起来,你计划怎么存,到时会得到多少利息?你准备怎么使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把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选做):

(1)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2)了解家里的储蓄状况,了解我国最新的储蓄利率的信息。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由于“教师〞必需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讨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讨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讨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需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课后调查,让课堂与家庭生活紧凑结合,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加强应用意识。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由于“教师〞必需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利率优秀教学设计篇3

[猫优秀教学设计]《猫》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眸、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把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课题:猫(齐读)板书:猫

导语: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表达了他对猫的爱好之情。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状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p@

③辨析多音字:和

运用媒体解决:

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

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

任凭:不管,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忧。

闭息凝眸: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奇怪顽皮可爱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奇怪,哪儿又写了猫的顽皮?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

1——3自然段:猫的性格奇怪。(成年的猫)

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顽皮可爱。

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一致之处,请你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奇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顽皮。〞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猫性格奇怪,满月的小猫顽皮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改板书)

板书:

小结:老舍先生用诙谐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爱好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产生细心观测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两种猫有什么不同特点,又有什么一致之处?

板书:同上节课板书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奇怪,可以画一画,可以作批注,还可以读一读,再说说是怎样写具体的?

第一自然段:从性情方面写猫的性格奇怪。写了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要读出行文时的多重转折、回环委婉的语气。并结合课文理解“无忧无虑、闭息凝眸〞等词语。

(3)总结学法:

A.默读思考从哪方面写猫的性格奇怪;

B.勾画、批注、朗读理解课文;

C.说一说具体表现。

2、学习第2、3自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