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_第1页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_第2页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_第3页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_第4页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故事梗概、节选,以及教材《欧美文学简史》第8章第8节“马克·吐温”。二、根据“节选”并参照教材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第一章:道格拉斯寡妇和华珍小姐是什么样的形象?举例说明作品是如何描写这两个形象的?2.第一章:通过哪些描写,表现了哈克厌倦在道格拉斯寡妇家生活的?请举例说明。3.第三十一章:在是否要告发黑奴吉姆的问题上,小说通过哪些描写表现了哈克的思想斗争?请举例说明。4.小说中描写的哈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第一章和第三十一章举例说明。在举例说明某一个问题时,要求引用“节选”中的描写,不要离开“节选”泛泛而谈。讨论说明:1.每位学生任选上述1题,在论坛中发表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主贴,并对其他同学发表的主贴进行回复,至少1次。2.教师根据学生发表的主贴及回复他人的情况给出分数,满分100分(主贴占80分,回贴情况占20分)。(1)在开头第二节,赫克就讲,“道格拉斯寡妇要领养我做她的后来加上他爸爸的虐待等等原因,终于出走河上。全书末了一句说,“我看我得比一些人先走一步,前往那个‘地域’去,因为萨莉姨妈要认我做她的干儿子,要教我学那一套文明的规矩,这我受不了。我已经受过一回啦。”这样,赫克在出走河上以后不肯回家,终于往新的“地域”去闯荡天下,进行新的开拓。这个新的“地域”,有人考这个“地域”不论是实指,或是虚指,都不会仅指去到1848年前的地区,不会仅指南北战争前的理想,而是隐含着作者完稿时亦即1884—1885年时作者心目中所向往的地方,也就是作者心目中一种新的文化萌发的那种理想。“sivilizeme”的“sivilize”,乃“civilize”的密苏里人土语的拼音,或译“学做人的规矩”,或译“教我怎样做人”,译得都有道理。但赫克走出家庭,流亡河上,甚至不惜假死,所谓虽九死而犹未悔,当然不是一般地耍孩子脾气,而是对旧的一套文明的反感与厌恶。正如普烈乞待所说,“赫克的童年也就是一种新的文化(2)第一,道格拉斯寡妇经常强行要求哈克冲马桶用水要少一些,这引起了哈克的不爽,因为哈克认为道格拉斯寡妇宁愿厕所臭点也不愿多交水费是不可取的。第二,道格拉斯寡妇经常半夜三更的高声唱歌,这让在楼下的哈克无法入睡。第三,道格拉斯寡妇经常要求哈克外出給她买口香糖,要知道离寡妇所住的别墅最近的商店也要60多公里,这让哈克无法承受翻山越领的来回奔跑。(3)19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地位卓然。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讲述了白人哈克与黑人奴隶吉姆同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而下逃亡的故事。在逃亡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哈克看清了形形色色的人性。这些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国社会的全景图,也是当时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哈克的心灵渐渐地成熟始于对汤姆的膜拜,继而在帮助吉姆逃跑中逐渐完成蜕变。在帮助吉姆逃跑的过程中,哈克的内心经历了无数次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成功地说服自己,帮助吉姆获得了自由。对于哈克,沿河而下的旅程就是自己思想变迁的旅程,更是个人心灵成长的旅程。哈克贝利·费恩在汤姆和吉姆的潜移默化的“教导”中,思想转变特(4)哈克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富于正义感和叛逆精神的儿童形象,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孩子。他没有母亲,被镇上的大人讨厌,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邋遢,不守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