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记叙文(散文)阅读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记叙文(散文)阅读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记叙文(散文)阅读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记叙文(散文)阅读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记叙文(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记叙文(散文)阅读第11页共10页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记叙文(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母亲的书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⑨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1.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2.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3.赏析理解语句。(1)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2)说说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4.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B.第⑤段的“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这句话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写母亲的心理,表现外婆的爱触发了母亲绣花的灵感。C.琦君的《春酒》与本文都是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来展现母亲的形象,从而表达她对母亲的赞美。D.作者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平淡中注入深沉,温馨中透着爱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浅浅的愁绪。(二)阅读荡梦堂的《珍珠》一文,完成下列各题。①约翰在镇上开了一家珠宝修理店,半生来,他修理珠宝无数,却非常遗憾自己没有能力购买这些奢侈品。渐渐地,由于心里强烈的不满,他落下了一个坏习惯:一旦有顾客来修理珠宝金银,他总会想尽办法谋利,轻时刮些金屑银屑,重时偷梁换柱,以假冒真。正因为如此,约翰的修理店生意每况愈下,越来越清淡。②一天上午,约翰正闲得发慌,突然有位打扮高雅的中年妇女走进店来。她从手提袋里掏出一个白色手绢包,然后逐层掀开,一颗颗硕大的珍珠散落其中,色若凝脂,却又光可鉴人。“先生,可以给我穿根银线吗?”那妇人问道。约翰小心翼翼地接过手绢,手微微有些颤抖,这是他见过的最珍贵的珠宝。“没问题,十分钟就行。您稍等。”③说着,他端坐到工作台前。珍珠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炫目。他细细数了数,一共32颗,如果串起来,该是何等的华美。约翰一边暗叹,一边拿来一米来长的细如发丝的银线。他侧过头,偷偷瞥了一眼那妇人,见她坐在沙发上休息,正手捧杂志,面露浅浅的笑容。④约翰悄悄回过头,紧接着他又悄悄拉开了工作台最小的一个抽屉。那是一个特别的抽屉,对他来说简直像个百宝箱。约翰轻轻地翻弄,寻找着什么东西,由于紧张,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猛烈的心跳。从一开始他就有个贪婪的念头,就是换下一颗珍珠,找个次品充数。然而结果让他非常失望,他的计划落空了,因为他翻遍了百宝箱,居然找不到一颗个头和色泽可以与其媲美的替代品。约翰左顾右盼,慌慌张张,终于把珍珠串好了。他看了看摆钟,花去了一刻钟。⑤“串好了。”约翰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把项链交给妇人,妇人左手接过珍珠,右手轻轻地抚弄,显得爱不释手。突然,她右手慢慢地一颗一颗地捻过去,似乎在细数。就在那一刻,约翰莫名地紧张起来,头上不禁渗出丝丝汗水。因为刚才他没找到替代品的时候,铤而走险,私下扣留了一颗珍珠没有串上去。约翰千般悔恨,吓得面如土色,心里早做好了无比糟糕的准备,低下头。⑥然而,就在这时,令他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你的手工不错。刚好32颗,只是索扣有点松,你能再看看吗?”那妇人突然问道。⑦约翰惊讶地接过珍珠,暗自庆幸妇人没有当面揭穿事实,而是体面地给了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庆幸之余,他不禁为她的聪明大度深深折服。他重振精神,假意修正索扣,就在他看似漫不经心的修复中,已悄悄把最后那颗扣留的珍珠加了进去,前后短短一分钟不到。⑧约翰再次恭恭敬敬地交给妇人,说:“您看看,行不行?”⑨那妇人看了看,说道:“非常好。”“您数数,32颗珍珠。”妇人却已用手绢包了起来,莞尔一笑,说:“我相信你的人品,就像相信你的手艺一样。”约翰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⑩从那以后,约翰痛改前非,生意也日见好转。(选自《当代文萃》2012年第10期,有删改)1.哪件事使约翰痛改前非而生意日渐好转?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40字以内)。2.文中的妇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几个词语概括。3.品味语言。她从手提袋里掏出一个白色手绢包,然后逐层掀开,一颗颗硕大的珍珠散落其中,色若凝脂,却又光可鉴人。(这句话运用比喻,有何作用?)4.揣摩想象。他侧过头,偷偷瞥了一眼那妇人,见她坐在沙发上休息,手捧杂志,面露浅浅的笑容。(他为什么要偷瞥那妇人?请你揣摩人物心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加以描写。)5.本文以“珍珠”为题,有何好处?(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回家龙应台①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摆下了所有手边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①。红磡(kàn)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我们准备搭九广铁路北上。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②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③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④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我不认得这里,”她说,“我要回家。”⑤我在一旁小声提醒哥哥:“快走,火车要开了,而且还要过海关。”⑥弟弟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⑦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⑧陪她在乡下②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窸窸窣窣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跨大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窸窸窣窣低头走起碎步来。⑨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⑩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乍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⑪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⑫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⑬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⑭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转过身来又看往后方。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⑮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⑯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嗞嗞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⑰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注释]①乡:指浙江淳安。②乡下:指台湾大武山一带。(选自《目送》,有删减)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请用自己的话予以概括。2.文章第⑧到⑫段作者写自己陪妈妈在大武山乡下散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3.赏析下面的句子。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4.结合语境,写出对加点词语的理解。(1)火车滑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2)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写“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间接反映了妈妈年事已高。B.第⑫段画线句运用环境描写映衬了年老生病的妈妈凄凉的情形。C.D.(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爱,是等不得的丁立梅(1)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2)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矮小。(3)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贫苦、老实的泥瓦工——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他没了父亲。(4)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5)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6)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7)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A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8)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9)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10)他觉得母亲的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妈,等我有空了,我带你去坐飞机。”B母亲低了头笑,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11)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母亲激动得逢人便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12)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13)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14)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1.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主要情节。(1)含辛茹苦的母亲希望儿子长大后带她坐一回飞机(2)八九岁时,(3)常坐飞机的儿子终于决定抽空带母亲去坐飞机(4)母亲摔倒离世,儿子悔恨不已2.文章第(6)节中,母亲听了儿子的回答后“笑出泪来”,请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写几句心理活动描写。3.从文中A、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作赏析。我选句,赏析: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多次写母亲异于常人的矮小身材,既为了强调母亲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又与母亲表现出的伟大的母爱形成对比。B.母亲在生命垂危之际,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这简短的话语中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未能兑现承诺的哀怨。C.文章第(12)节中“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与第(14)节中“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前后照应,发人深思。D.本文详写儿子幼时对母亲的承诺和成年后决定兑现诺言但最终失败的情节,略写儿子成长的历程,突出了文章中心。5.阅读下面资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几句阅读感言。资料链接:网上流行一道计算题:“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就算父母活到85岁,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不少成年网友看到自己的计算结果后十分心痛,因为在认真计算后发现,其实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很短很短。我的感言:(五)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问题。我从来不敢夸耀幸福苏童①那年,我9岁,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得那种动不动就要小便的怪病,不知道小腿上为什么会长出无数红色疹块,也不知道白血球和血小板减少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②那天,父亲推着自行车,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母亲在后面默默扶着我。一家三口离开医院时天色已近黄昏,我觉得父母的心情也像天色一样晦暗。我知道我生病了,我似乎有理由向父母要点什么,于是在一家糖果铺里,父亲为我买了一只做成蜜橘形状的软糖。橘子做得很逼真,更逼真的是嵌在上方的两片绿叶,我记得那是我生病后得到的第一件礼物。③生病是好玩的,生了病可以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可以受到家人更多的呵护,可以自豪地向邻居小伙伴宣布:我生病了,明天我不上学!但这只是最初的感觉,很快生病造成的痛苦因素挤走了所有稚气的幸福感觉。④生病后端到床前的并非是美食。医生对我说:“你这病忌盐,不能吃盐,千万别偷吃。有人偷吃盐,结果就死了,你偷不偷吃?”我说我不会偷吃,不吃盐有什么了不起的?起初,我也确实漠视了自己对盐的需要。母亲从药店买回一种似盐非盐的东西放在我的菜里,有点咸味,但咸得古怪;还有一种酱油,是红的,但红也红得古怪。我开始与这些特殊的食物打交道,没几天就对它们产生了恐惧之心,我想我假如不是生了不能吃盐的病该有多好,世界上怎么会有不能沾盐的怪病?⑤生了病并非就是睡觉和自由。休学半年的建议是医生提出来的,我记得当时心花怒放的心情,惟恐父母对此提出异议。我父母都是信赖中医的人,他们同意让我休学,只是希望医生用中药来治愈我的病,他们当时认为西医是压病,中医才是治病。于是后来,我便有了那段大喝草药汁、炖破三个药锅的惨痛记忆。对于一个孩子的味蕾和胃口,那些草药无疑就像毒药。我捏着鼻子喝了几天,痛苦之中想出一个好办法:以上学为由逃避喝药。有一次在母亲倒药之前,我匆匆提着书包蹿到门外,我想,与其要喝药不如去上学。但我跑了没几步就被母亲喊住了。母亲端着药碗站在门边,她只是用一种严厉的目光望着我,我从中读到的是令人警醒的内容:你想死?你不想死就回来给我喝药。⑥于是,我又回去了。一个9岁的孩子同样地恐惧死亡。现在想来,让我在9岁时就开始怕死,命运之神似乎太残酷了一点,是对我的调侃还是救赎,我至今没有悟透。9岁的病榻前,时光变得异常滞重冗长,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不停,我的小便也像梅雨一样解个不停。我恨室外如烟如雾的小雨,恨煤炉上那只飘着苦腥味的药锅,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乱响的藤条躺椅:生病的感觉就这样一天坏于一天。⑦有一天,班上的几个同学相约着一起来我家探病,我看见他们活蹦乱跳的模样心里竟然是一种近似嫉妒的酸楚。我把他们晾在一边,跑进内室把门插上,我不是想哭,而是想把自己从自卑自怜的处境中解救出来。面对他们,我突然尝到了无以言传的痛苦。也就在门后偷听外面同学说话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是多么想念我的学校,我真正明白了生病是件很不好玩的事情。⑧病榻上辗转数月,我后来独自在家熬药喝药,凡事严守医嘱。邻居和亲戚们都说,这孩子乖。我父母便接着说,他已经半年没沾一点盐了。我想,他们都不明白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其实归纳起来只有两条:一是怕死,二是想返回学校和不生病的同学在一起。这是我的全部的精神支柱。⑨半年后,我病愈回到学校。我记得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在操场上跳绳,不知疲倦地跳,变换着各种花样跳,直到周围站了许多同学,我才收起了绳子。我的目的已经达到,我只是想。⑩我离开了9岁的病榻,从此自以为比别人更懂得健康的意义,也从来不敢夸耀幸福。(《家庭》有删改)1.整体感知全篇,说说生病“好玩”在什么地方,“不好玩”在什么地方。(1)好玩:(2)不好玩:2.第⑥段与第⑨段划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任选一句作答)(1)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不停(2)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在操场上跳绳……3.请对第⑥段划横线句加以赏析。我恨室外如烟如雾的小雨,恨煤炉上那只飘着苦腥味的药锅,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乱响的藤条躺椅。4.联系上下文,在第⑨段划线处补出相应的句子.我只想5.对本文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是本文的结构线索,这个发展变化过程是:生病是“好玩的”——生病是“很不好玩的”——无病是幸福的——要珍惜这种幸福。B.“我”之所以“不敢夸耀幸福”,是因为“我”知道健康是幸福的根本,是最大的幸福,而且这种幸福是来之不易的、应当珍惜并悉心呵护的。C.本文详尽描写“我”生病时的痛苦是为了突出无病的幸福,表现“我”勇于同病魔做斗争的精神。D.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这些描写有的用人物自己的内心独白直接揭示人物心理,也有的借助其他描写,间接展示人物心理。(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拾叶者言李国文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数,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1.文题为“拾叶者言”,请问作者从拾叶中收获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2.文章既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3.结合语境,欣赏文章划线句子的精彩之处。(1)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2)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数,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4.下列关于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衬托手法,用香山红叶和银杏的黄叶,相互衬托,形象地说明了各种颜色相互搭配世界才美,风景才好B.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别人”与“我”到香山不同目的加以对比,用以突出作者“拾叶”的特有情趣。C.文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银杏树的高大伟岸抒发昂扬之情,借银杏树叶抒发飘逸雅致之趣。D.文章运用运用象征手法,用银杏树干象征伟岸的人,用银杏树叶象征寻常的人,既贴切又形象。(七)、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薄暮下的刀锋凸凹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②我住一楼,很快就又走出门来。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可见他是个成熟的匠人。③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④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他憨然一笑,说:“您这把刀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看到了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⑤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⑦人在家里,却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⑧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2元毛票塞进我兜里,说:“8块钱是我的手艺,10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⑨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戗菜刀——”⑩邻人被惊动,纷纷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磨不好。”便仓皇骑远,一如逃。⑾最先来到的是县中张老师。我便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听完叙述,他感叹道:“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小人物不趋时、不趋利,他们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⑿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摘自《读者》2013年第8期,有删改)1.以“磨刀人”为中心梳理文章情节,根据所给的短语形式填空。试刀锋→

→磨刀锋→

→拒商机2.文中的磨刀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文中有三处提到夕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A)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B)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C)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4.说说文章末尾划线句的作用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5.“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对下列文章中的小人物的品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拉三轮车的老王在去世前送香油和鸡蛋给杨绛,体现出小人物的善良和知恩图报。(杨绛《老王》)B.农民父亲拼命劳动,终于建起了有高高台阶的新屋,反映了小人物与命运抗争的不屈。(李森祥《台阶》)C.“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使你难于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于离开你。”表达了小人物简·爱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