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第二节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第三节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第二阶段为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第三阶段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三个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完成。2、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3、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要明确。4、基础数据准确、可靠。5、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6、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要求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完成。第二节环境影响评前言总则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前言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般包括以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清洁生产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公众参与方案比选评价结论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1)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1、前言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1)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1、前言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基(1)应用的法律法规、编制依据;(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3)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4)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目标;(5)评价时段。2、总则(1)应用的法律法规、编制依据;2、总则3、工程分析(1)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规模、拟建项目工程内容、产品方案与规格,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2)厂址位置与工程平面布置

厂址位置、占地面积及土地类型、总平面布置等。3、工程分析(1)建设项目概况3、工程分析(3)物料、能源及资源消耗原料来源及消耗、原料性质、燃料来源及性质、及辅助材料来源;(4)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图明确项目全厂的物流走向,各生产装置的物料、产品量、及各装置之间的联系。3、工程分析(3)物料、能源及资源消耗3、工程分析(5)生产工艺及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生产工艺流程简述,重点突出产生废水、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的环节。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一般采用“一图一表”的方式:一图:污染流程图,标明污染源位置及类型;一表:与图配合,说明废气、水、声、渣排放方式、排放量、排放种类、排放去向等。3、工程分析(5)生产工艺及污染影响因素分析3、工程分析(6)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污染源分析给排水、供热、供气、供电、是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电信通信等,并给出“三废”污染源分析;(7)储运工程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储运系统概况、汽车、火车、水运装卸设施及污染因素分析。3、工程分析(6)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污染源分析3、工程分析(8)工程的平衡性分析物料平衡、水平衡、燃料气平衡、硫平衡等;(9)污染源分析

废气、废水、工业固体废物和噪声源汇总分析。(10)工程分析结论3、工程分析(8)工程的平衡性分析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①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概况;水文、水文地质;气候气象;土壤及农作物;矿藏、森林、草原、水产、野生动植物、人文遗迹、矿藏资源;军事设施等。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②社会环境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职业构成;现有工矿企业的分布、概况及评价区内交通运输等;

文化教育概况;人群健康及地方病情况;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等。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③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项目、布点、天数,频次,仪器方法等;监测结果整理及评价:浓度范围、超标情况等;④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断面位置,每个监测断面的采样点数目及位置,监测项目,监测时期,天数,采样次数等。

进行结果整理和评价。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⑤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指标、监测点位、分析方法、采样时间等;监测结果整理及评价;⑥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指标、监测点位、分析方法、采样时间等;监测结果整理及评价;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⑦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⑧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现状调查,涉海工程还包括海洋环境现状调查等。

⑨区域污染源调查。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调查一般原则

原则上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特别是对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若遇有重要的污染源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放大。环境现状调查应首先搜集现有资料,经过认真分析筛选。择取可用部分。若这些资料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试。环境现状调查中,对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应全面、详尽、尽量做到定量化;对一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若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应作出详细说明,内容也可适当调整。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调查一般原则原则上调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现状调查一般方法

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特点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较节省人力、物力、时间。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可弥补搜集资料法的不足。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点特别是人们不易开展现状调查的地区的环境状况。局限性只能获取第二手资料往往不全面,需要补充。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多,往往受季节、仪器条件的限制。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调查,受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制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现状调查一般方法方法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预测的一般原则

应根据相应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境要求,给出预测的时段、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并根据相应环境质量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同时应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预测的一般原则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预测的一般方法

方法特点应用条件①数学模式法计算简便、结果定量。需要一定的计算条件、输入必要的参数和数据。模式应用条件不满足时,要进行模式修正和验证,应首先考虑要用此法。②物理模型法定量化和再现性好,能反映复杂的环境特征。合适的实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无法采用①法而精度要求不高,应选用此法。③类比调查法半定量性质时间限制短,无法取得足够参数、数据,不能采用12法时可想用此法。④专业判断法定性反映环境影响某些项目评价难以定量时,或上述三种方法不能采用时,可选用此法。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预测的一般方法方法特点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预测的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即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和两个时段(即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所以预测工作在原则上也应与此相应。但对于污染物排放种类多、数量大的大中型项目,除预测正常排放情况下的影响外,还应预测各种不利条件下的影响(包括事故排放的环境影响)。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预测的时段建设项目的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预测的范围和内容为全面反映评价区内的环境影响,预测点的位置和数量除应覆盖现状监测点外,还应根据工程和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要求而设定。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预测的内容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征及当地环保要求而定,既要考虑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既要考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污染途径,也要考虑对人体、生物及资源的危害程度。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预测的范围和内容为全5)预测目的:为评价提供可靠和定量的基础数据 A了解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B比较各种建设方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C给出各类或各个污染源对任一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污染分担率) D优化城市或区域的污染源布局以及对其实行总量控制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预测目的: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预测的分类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染气象资料的收集及观测;预测模式及参数的选取;污染源参数的确定—工程分析专题;

预测结果及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预测的分类①大气环境(1)评价指数

式中,Ci──某种污染因子不同取样时间的浓度预测值;

C0i──环境质量标准。

Ii≥1,超标。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2)预测程序 A选择恰当的扩散模式 B确定预测因子 C确定预测范围 D确定源参数和模式参数 E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最大地面浓度及位置、地面轴线浓度、熏烟浓度、小风和静风浓度 F模式验证 G预测结果整理(2)预测程序(3)大气扩散模式大气扩散模式:对大气污染物散布过程的模式。按污染源几何特征:点源、线源、面源按污染源排放特征:正常排放模式、非正常排放模式按假设条件:烟流扩散模式、烟团扩散模式导则中推荐的高斯扩散模式是适合模拟平原地区定场情况下的连续排放的污染源的浓度分布。(3)大气扩散模式A.瞬时单烟团正态扩散模式

式中,──预测点的空间坐标和预测时的时间;──烟团初始空间坐标和初始时间;──烟团中心在期间的迁移距离,,,;u,v,w──烟团中心在x,y,z方向的速度分量;

C──预测点的烟团瞬时浓度;

Q──烟团的瞬时排放量;──x,y,z方向标准差(扩散参数)。A.瞬时单烟团正态扩散模式B.点源烟羽扩散模式①

基本模式

应用条件:Q=常值,u=常值,v=w=0,烟羽轴线与x轴一直保持重合,

m/sB.点源烟羽扩散模式②

高架点源扩散模式假定:烟羽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遵循高斯分布。取烟囱脚为坐标原点,下风向为x轴,z轴垂直向上,并考虑地面全反射,在气象条件恒定(指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不随时间变化)时,则下风向任一点的污染物浓度C(x,y,z)由下式确定:②高架点源扩散模式式中,u──平均风速,,p为风速高度指数,为10m高度的年均风速;──烟囱有效高度,,和分别为烟囱的几何高度和抬升高度。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a.下风向地面处(z=0)浓度b.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

a.下风向地面处(z=0)浓度

例:设有某污染源由烟囱排入大气的SO2源强为90mg/s,有效源高为60m,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5m/s,当时气象条件下,正下风向500处,计算x=500m,y=50m处的SO2浓度。例:设有某污染源由烟囱排入大气的SO2源强为90mg/s,有解:直接由高斯扩散模式得浓度将参数带入公式得所求浓度为4.643×10-5mg/s解:直接由高斯扩散模式得浓度例:某一锅炉厂的SO2排放量为10.8kg/h,其烟囱的几何高度为30m,已知在中性稳定度的情况下,烟羽的抬升高度为15m。计算中性稳定度、地面风速2m/s情况下,距源下风向500m处SO2轴线地面浓度(不考虑混和层反射)。提示:在中性情况下,下风向500处:,风廓线指数P=0.2。例:某一锅炉厂的SO2排放量为10.8kg/h,其烟囱的几何解:Q=10.8kg/h=10.8×106/3600=3000mg/s烟囱排放有效源高为He=30+15=45m此处风速由于在中性情况下,在中性情况下,下风向500处:则下风向500m处SO2轴线地面浓度为:解:Q=10.8kg/h=10.8×106/3600=300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预测的分类②水环境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地面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预测与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预测的分类②水环境环A:地表水环境影响水质:工程排污。水生生态系统:水量、水质等综合影响,例如水库建成后的库区局地小气候的变化,由于下游水资源减少引起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大坝阻隔造成的水生生物资源的变化。A:地表水环境影响B、预测原则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主要是在影响预测的基础上,评述建设项目在各个阶段对地表水体的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水质评价的重点应是对水体影响较重的水质参数。时空的评价重点应是水质、水文急剧变化和水体功能改变处和取水口的位置。评价结果应具体说明污染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污染特性、水质变化趋势和存在问题。B、预测原则C、预测时段: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1)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该阶段的地面水环境影响应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2)大型建设项目具备如下三个特点,应预测建设过程阶段的环境影响。

a.地面水水质要求较高,如要求达到Ⅲ类以上;

b.建设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水土流失和堆积物的流失,并且可能进入地面水环境的堆积物较多或土方量较大;

c.建设阶段时间较长,如超过一年。(3)个别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的影响。C、预测时段: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所以预测工作在原则上也应与此相应。在环境风险估计时就应回答这个风险有多大,给出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后果的性质。也有定义风险为“不确定危害的度量”。(二)公开免费发放包含有关公告信息的印刷品;环境风险评价常称事故风险评价,它主要考虑与项目联在一起的突发性灾难事故包括: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失控状态下的泄漏、大型技术系统(如桥梁、水坝等)的故障。(7)储运工程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一)在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公共媒体上发布公告;②水环境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Cp——项目排放污水中污染物浓度(mg/L);厂址位置、占地面积及土地类型、总平面布置等。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D.预测时期

一、二级评价应预测纳污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或评价等级为二级但评价时间较短时,可以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段的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至少枯水期和平水期;二级评价:至少枯水期三级评价:枯水期(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D.预测时期E.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1)预测范围与现状调查的范围相同或略小。(2)在预测范围内应布设适当的预测点,应包括敏感点。一般情况下以环境现状监测点为预测点。同时应考虑以下特殊情况:①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预测点。②当需要预测河流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时,应在该段河流中布设若干预测点。

③虽然在预测范围以外,但估计有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用水地点,也应设立预测点。④排放口附近常有局部超标区,如有必要可在适当水域加密预测点,以便确定超标区的范围。E.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F.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1)拟预测水质参数的数目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要体现工程与环境特征(工程特征污染物、无环境容量的污染物、区域严控污染物)。(2)各阶段均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拟预测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对河流,可按下式选取:F.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G.河流简化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G.河流简化H.污染源简化排入河流的两排放口的间距较近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两排放口间距较远时,可分别单独考虑。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通常可以把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H.污染源简化I、预测方法1.专家判断法:(定性)2.类比调查:定性和半定量3.水质模拟:模型预测①零维模型:用于河流充分混合段的断面水质平均浓度预测(不考虑三个方向的运动及衰减)②一维模型:水质参数沿空间一个方向上变化,假定其它两个方向上无变化。S—P③二维模型:同时考虑沿水流方向和沿河横向上污染物浓度变化。二维稳态衰减模式。④三维模型:同时考虑水质参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I、预测方法J、河流水质混合过程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上游河段。

排污口——混合过程段——充分混合断面——充分混合断面以下河段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混合过程段是指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上游河段是排放口上游的河段。J、河流水质混合过程K、河流水质预测模型①混合过程段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公式:L—混合过程段长度,(m);a—排放口距岸边距离,(m);I—河流坡降,m/m;

B—河宽,m;H—河流平均水深,m;u—河流平均流速,m/s;K、河流水质预测模型②充分混合段

a、完全混合模型(零维模式):式中:C——完成混合断面处污染物平均浓度(mg/L);Cp——项目排放污水中污染物浓度(mg/L);Qp——项目污水排放量(m3/s);Ch——排污口上游河流污染物浓度(mg/L);Qh——排污口上游河流来水量(m3/s)。

②充分混合段式中:C——完成混合断面处污染物平均浓度(mg适用条件

a.河流是稳态的

(上游来水的水质水量较均匀);b.工程排水的水量与污染物水质较稳定;c.河流无支流和其它排入口;d.排入河流中的污染物为守恒污染物。适用条件a.河流是稳态的(上游来水的水质水量较均匀);③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

a、模型:(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非岸边排放:式中:C—排污口下游(X,Y)点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mg/L);π—园周率;U—河流X方向内流速(m/s);

My—横向混合系数;X—纵向距离(m);Y—横向距离(m);

B—河宽(m);a—排放口距岸边距离(m);H—河流平均水深(m);③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岸边排放:非岸边排放:式中:C—排污适用条件:

a.平直、矩形河流的混合过程段;b.持久性污染物;c.河流为恒定流动;d.连续稳定排放;适用条件:L、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内容①工程分析概况(主要生产工艺、污水产生环节、拟采用的治理措施及排放量)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③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同选址、不同治理工艺及效果、不同排放方案的污染程度)④污水治理措施可行性结论⑤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结论⑥总结论L、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内容(1)风险的概念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是“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也有定义风险为“不确定危害的度量”。比较通用的定义是:风险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

6、环境风险评价(1)风险的概念风险就是发生不环境风险评价常称事故风险评价,它主要考虑与项目联在一起的突发性灾难事故包括: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失控状态下的泄漏、大型技术系统(如桥梁、水坝等)的故障。发生这种灾难性事故的概率虽然很小,但影响的程度往往是巨大的。环境风险评价常称事故风险评价,它主要考虑与项目(2)环境风险评价程序环境风险评价包括三个紧密相联的步骤,即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估计以及环境风险对策和管理。①环境风险识别是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的首要工作。因为,环境风险因素多,其后果严重程度不同。忽略或遗漏某些重要因素对于决策是很危险的;然而面面俱到又会使问题复杂化。环境风险识别就是用筛选、监控和诊断的方法,把环境系统中风险因素识别出来。(2)环境风险评价程序环境风险评价包括三个紧密相联的步骤,②环境风险估计环境风险估计,或称环境风险度量,是指对环境风险的大小以及事件的后果(包括事件涉及的时空范围、强度等)进行量测。在环境风险估计时就应回答这个风险有多大,给出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后果的性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确定风险事件危害的范围,分析环境风险的途径。确定环境风险的危害范围,应该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考虑。比如,在大多数环境风险评价中,从空间来讲有国界就足够了。②环境风险估计环境风险估计,或称环境风险度量,③环境风险决策和管理环境风险决策和管理是指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的结果,结合风险事件的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减小风险的措施和行动,如工程技术措施等等。③环境风险决策和管理环境风险决策和管理是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7、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①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②废水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③对废渣处理与处置的可行性分析④对噪声、振动等其他污染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分析⑤对绿化措施的评价及建议⑥环境监测制度建议7、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①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a.建设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利税、资金回收年限、贷款偿还期b.建设项目的产品为社会其它部门带来的经济效益c.环保投资及运转费②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建设项目建成后使环境恶化,对农、林、牧、渔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污染治理费用。环保副产品收益,环境改善效益。③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建设项目的产品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进步,增加就业机会等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②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1)目的①维护公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②更全面地了解环境背景信息,发现潜在环境问题,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③通过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9、公众参与(1)目的①维护公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在环境影响评价中(2)原则①知情原则信息公开应在调查公众意见前开展,以便公众在知情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意见。②公开原则在公众参与的全过程中,应保证公众能够及时、全面并真实地了解建设项目的相关情况。③平等原则努力建立利害相关方之间的相互信任,不回避矛盾和冲突,平等交流,充分理解各种不同意见,避免主观和片面。④广泛原则

设法使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公众参与进来,在重点征求受建设项目直接影响公众意见的同时,保证其他公众有发表意见的机会。⑤便利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以及所涉及区域公众的特点,选择公众易于获取的信息公开方式和便于公众参与的调查方式。(2)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

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告下列信息:

(一)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二)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三)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六)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3)第一次公示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3)第一次公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在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前,向公众公告如下内容:(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4)第二次公示内容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可以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方式发布信息公告:

(一)在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公共媒体上发布公告;(二)公开免费发放包含有关公告信息的印刷品;(三)其他便利公众知情的信息公告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5)公众参与方式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可以采取以下一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ENDEND身体健康,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第二节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第三节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第二阶段为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第三阶段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三个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完成。2、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3、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要明确。4、基础数据准确、可靠。5、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6、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要求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完成。第二节环境影响评前言总则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前言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般包括以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清洁生产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公众参与方案比选评价结论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1)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1、前言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1)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1、前言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基(1)应用的法律法规、编制依据;(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3)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4)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目标;(5)评价时段。2、总则(1)应用的法律法规、编制依据;2、总则3、工程分析(1)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规模、拟建项目工程内容、产品方案与规格,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2)厂址位置与工程平面布置

厂址位置、占地面积及土地类型、总平面布置等。3、工程分析(1)建设项目概况3、工程分析(3)物料、能源及资源消耗原料来源及消耗、原料性质、燃料来源及性质、及辅助材料来源;(4)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图明确项目全厂的物流走向,各生产装置的物料、产品量、及各装置之间的联系。3、工程分析(3)物料、能源及资源消耗3、工程分析(5)生产工艺及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生产工艺流程简述,重点突出产生废水、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的环节。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一般采用“一图一表”的方式:一图:污染流程图,标明污染源位置及类型;一表:与图配合,说明废气、水、声、渣排放方式、排放量、排放种类、排放去向等。3、工程分析(5)生产工艺及污染影响因素分析3、工程分析(6)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污染源分析给排水、供热、供气、供电、是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电信通信等,并给出“三废”污染源分析;(7)储运工程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储运系统概况、汽车、火车、水运装卸设施及污染因素分析。3、工程分析(6)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污染源分析3、工程分析(8)工程的平衡性分析物料平衡、水平衡、燃料气平衡、硫平衡等;(9)污染源分析

废气、废水、工业固体废物和噪声源汇总分析。(10)工程分析结论3、工程分析(8)工程的平衡性分析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①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概况;水文、水文地质;气候气象;土壤及农作物;矿藏、森林、草原、水产、野生动植物、人文遗迹、矿藏资源;军事设施等。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②社会环境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职业构成;现有工矿企业的分布、概况及评价区内交通运输等;

文化教育概况;人群健康及地方病情况;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等。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③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项目、布点、天数,频次,仪器方法等;监测结果整理及评价:浓度范围、超标情况等;④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断面位置,每个监测断面的采样点数目及位置,监测项目,监测时期,天数,采样次数等。

进行结果整理和评价。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⑤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指标、监测点位、分析方法、采样时间等;监测结果整理及评价;⑥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指标、监测点位、分析方法、采样时间等;监测结果整理及评价;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⑦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⑧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现状调查,涉海工程还包括海洋环境现状调查等。

⑨区域污染源调查。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调查一般原则

原则上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特别是对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若遇有重要的污染源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放大。环境现状调查应首先搜集现有资料,经过认真分析筛选。择取可用部分。若这些资料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试。环境现状调查中,对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应全面、详尽、尽量做到定量化;对一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若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应作出详细说明,内容也可适当调整。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调查一般原则原则上调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现状调查一般方法

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特点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较节省人力、物力、时间。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可弥补搜集资料法的不足。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点特别是人们不易开展现状调查的地区的环境状况。局限性只能获取第二手资料往往不全面,需要补充。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多,往往受季节、仪器条件的限制。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调查,受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制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现状调查一般方法方法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预测的一般原则

应根据相应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境要求,给出预测的时段、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并根据相应环境质量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同时应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预测的一般原则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预测的一般方法

方法特点应用条件①数学模式法计算简便、结果定量。需要一定的计算条件、输入必要的参数和数据。模式应用条件不满足时,要进行模式修正和验证,应首先考虑要用此法。②物理模型法定量化和再现性好,能反映复杂的环境特征。合适的实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无法采用①法而精度要求不高,应选用此法。③类比调查法半定量性质时间限制短,无法取得足够参数、数据,不能采用12法时可想用此法。④专业判断法定性反映环境影响某些项目评价难以定量时,或上述三种方法不能采用时,可选用此法。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预测的一般方法方法特点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预测的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即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和两个时段(即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所以预测工作在原则上也应与此相应。但对于污染物排放种类多、数量大的大中型项目,除预测正常排放情况下的影响外,还应预测各种不利条件下的影响(包括事故排放的环境影响)。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预测的时段建设项目的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预测的范围和内容为全面反映评价区内的环境影响,预测点的位置和数量除应覆盖现状监测点外,还应根据工程和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要求而设定。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预测的内容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征及当地环保要求而定,既要考虑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既要考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污染途径,也要考虑对人体、生物及资源的危害程度。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预测的范围和内容为全5)预测目的:为评价提供可靠和定量的基础数据 A了解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B比较各种建设方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C给出各类或各个污染源对任一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污染分担率) D优化城市或区域的污染源布局以及对其实行总量控制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预测目的: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预测的分类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染气象资料的收集及观测;预测模式及参数的选取;污染源参数的确定—工程分析专题;

预测结果及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预测的分类①大气环境(1)评价指数

式中,Ci──某种污染因子不同取样时间的浓度预测值;

C0i──环境质量标准。

Ii≥1,超标。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2)预测程序 A选择恰当的扩散模式 B确定预测因子 C确定预测范围 D确定源参数和模式参数 E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最大地面浓度及位置、地面轴线浓度、熏烟浓度、小风和静风浓度 F模式验证 G预测结果整理(2)预测程序(3)大气扩散模式大气扩散模式:对大气污染物散布过程的模式。按污染源几何特征:点源、线源、面源按污染源排放特征:正常排放模式、非正常排放模式按假设条件:烟流扩散模式、烟团扩散模式导则中推荐的高斯扩散模式是适合模拟平原地区定场情况下的连续排放的污染源的浓度分布。(3)大气扩散模式A.瞬时单烟团正态扩散模式

式中,──预测点的空间坐标和预测时的时间;──烟团初始空间坐标和初始时间;──烟团中心在期间的迁移距离,,,;u,v,w──烟团中心在x,y,z方向的速度分量;

C──预测点的烟团瞬时浓度;

Q──烟团的瞬时排放量;──x,y,z方向标准差(扩散参数)。A.瞬时单烟团正态扩散模式B.点源烟羽扩散模式①

基本模式

应用条件:Q=常值,u=常值,v=w=0,烟羽轴线与x轴一直保持重合,

m/sB.点源烟羽扩散模式②

高架点源扩散模式假定:烟羽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遵循高斯分布。取烟囱脚为坐标原点,下风向为x轴,z轴垂直向上,并考虑地面全反射,在气象条件恒定(指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不随时间变化)时,则下风向任一点的污染物浓度C(x,y,z)由下式确定:②高架点源扩散模式式中,u──平均风速,,p为风速高度指数,为10m高度的年均风速;──烟囱有效高度,,和分别为烟囱的几何高度和抬升高度。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与报告书编制方法课件a.下风向地面处(z=0)浓度b.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

a.下风向地面处(z=0)浓度

例:设有某污染源由烟囱排入大气的SO2源强为90mg/s,有效源高为60m,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5m/s,当时气象条件下,正下风向500处,计算x=500m,y=50m处的SO2浓度。例:设有某污染源由烟囱排入大气的SO2源强为90mg/s,有解:直接由高斯扩散模式得浓度将参数带入公式得所求浓度为4.643×10-5mg/s解:直接由高斯扩散模式得浓度例:某一锅炉厂的SO2排放量为10.8kg/h,其烟囱的几何高度为30m,已知在中性稳定度的情况下,烟羽的抬升高度为15m。计算中性稳定度、地面风速2m/s情况下,距源下风向500m处SO2轴线地面浓度(不考虑混和层反射)。提示:在中性情况下,下风向500处:,风廓线指数P=0.2。例:某一锅炉厂的SO2排放量为10.8kg/h,其烟囱的几何解:Q=10.8kg/h=10.8×106/3600=3000mg/s烟囱排放有效源高为He=30+15=45m此处风速由于在中性情况下,在中性情况下,下风向500处:则下风向500m处SO2轴线地面浓度为:解:Q=10.8kg/h=10.8×106/3600=300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预测的分类②水环境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地面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预测与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预测的分类②水环境环A:地表水环境影响水质:工程排污。水生生态系统:水量、水质等综合影响,例如水库建成后的库区局地小气候的变化,由于下游水资源减少引起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大坝阻隔造成的水生生物资源的变化。A:地表水环境影响B、预测原则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主要是在影响预测的基础上,评述建设项目在各个阶段对地表水体的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水质评价的重点应是对水体影响较重的水质参数。时空的评价重点应是水质、水文急剧变化和水体功能改变处和取水口的位置。评价结果应具体说明污染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污染特性、水质变化趋势和存在问题。B、预测原则C、预测时段: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1)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该阶段的地面水环境影响应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2)大型建设项目具备如下三个特点,应预测建设过程阶段的环境影响。

a.地面水水质要求较高,如要求达到Ⅲ类以上;

b.建设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水土流失和堆积物的流失,并且可能进入地面水环境的堆积物较多或土方量较大;

c.建设阶段时间较长,如超过一年。(3)个别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的影响。C、预测时段: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所以预测工作在原则上也应与此相应。在环境风险估计时就应回答这个风险有多大,给出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后果的性质。也有定义风险为“不确定危害的度量”。(二)公开免费发放包含有关公告信息的印刷品;环境风险评价常称事故风险评价,它主要考虑与项目联在一起的突发性灾难事故包括: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失控状态下的泄漏、大型技术系统(如桥梁、水坝等)的故障。(7)储运工程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一)在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公共媒体上发布公告;②水环境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Cp——项目排放污水中污染物浓度(mg/L);厂址位置、占地面积及土地类型、总平面布置等。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D.预测时期

一、二级评价应预测纳污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或评价等级为二级但评价时间较短时,可以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时段的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至少枯水期和平水期;二级评价:至少枯水期三级评价:枯水期(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D.预测时期E.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1)预测范围与现状调查的范围相同或略小。(2)在预测范围内应布设适当的预测点,应包括敏感点。一般情况下以环境现状监测点为预测点。同时应考虑以下特殊情况:①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预测点。②当需要预测河流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时,应在该段河流中布设若干预测点。

③虽然在预测范围以外,但估计有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用水地点,也应设立预测点。④排放口附近常有局部超标区,如有必要可在适当水域加密预测点,以便确定超标区的范围。E.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F.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1)拟预测水质参数的数目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要体现工程与环境特征(工程特征污染物、无环境容量的污染物、区域严控污染物)。(2)各阶段均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拟预测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对河流,可按下式选取:F.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G.河流简化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G.河流简化H.污染源简化排入河流的两排放口的间距较近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两排放口间距较远时,可分别单独考虑。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通常可以把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H.污染源简化I、预测方法1.专家判断法:(定性)2.类比调查:定性和半定量3.水质模拟:模型预测①零维模型:用于河流充分混合段的断面水质平均浓度预测(不考虑三个方向的运动及衰减)②一维模型:水质参数沿空间一个方向上变化,假定其它两个方向上无变化。S—P③二维模型:同时考虑沿水流方向和沿河横向上污染物浓度变化。二维稳态衰减模式。④三维模型:同时考虑水质参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I、预测方法J、河流水质混合过程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上游河段。

排污口——混合过程段——充分混合断面——充分混合断面以下河段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混合过程段是指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上游河段是排放口上游的河段。J、河流水质混合过程K、河流水质预测模型①混合过程段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公式:L—混合过程段长度,(m);a—排放口距岸边距离,(m);I—河流坡降,m/m;

B—河宽,m;H—河流平均水深,m;u—河流平均流速,m/s;K、河流水质预测模型②充分混合段

a、完全混合模型(零维模式):式中:C——完成混合断面处污染物平均浓度(mg/L);Cp——项目排放污水中污染物浓度(mg/L);Qp——项目污水排放量(m3/s);Ch——排污口上游河流污染物浓度(mg/L);Qh——排污口上游河流来水量(m3/s)。

②充分混合段式中:C——完成混合断面处污染物平均浓度(mg适用条件

a.河流是稳态的

(上游来水的水质水量较均匀);b.工程排水的水量与污染物水质较稳定;c.河流无支流和其它排入口;d.排入河流中的污染物为守恒污染物。适用条件a.河流是稳态的(上游来水的水质水量较均匀);③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

a、模型:(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非岸边排放:式中:C—排污口下游(X,Y)点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mg/L);π—园周率;U—河流X方向内流速(m/s);

My—横向混合系数;X—纵向距离(m);Y—横向距离(m);

B—河宽(m);a—排放口距岸边距离(m);H—河流平均水深(m);③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岸边排放:非岸边排放:式中:C—排污适用条件:

a.平直、矩形河流的混合过程段;b.持久性污染物;c.河流为恒定流动;d.连续稳定排放;适用条件:L、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内容①工程分析概况(主要生产工艺、污水产生环节、拟采用的治理措施及排放量)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③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同选址、不同治理工艺及效果、不同排放方案的污染程度)④污水治理措施可行性结论⑤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结论⑥总结论L、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内容(1)风险的概念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是“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也有定义风险为“不确定危害的度量”。比较通用的定义是:风险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

6、环境风险评价(1)风险的概念风险就是发生不环境风险评价常称事故风险评价,它主要考虑与项目联在一起的突发性灾难事故包括: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失控状态下的泄漏、大型技术系统(如桥梁、水坝等)的故障。发生这种灾难性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