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心脏视触叩2010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心脏视触叩2010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心脏视触叩2010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心脏视触叩2010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心脏视触叩20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脏(xīnzàng)检查

-视触叩诊(kòuzhěn)第一页,共四十六页。概述

运用视、触、叩、听等检查方法初步(chūbù)判定有无心脏疾病,判断心脏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及程度,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现代心血管检查方法的进展日新月异,但心脏的视、触、叩、听仍为基本方法,每个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第二页,共四十六页。检查(jiǎnchá)的注意事项①一般采取仰卧位或坐位;②环境应安静,光线最好是来源于左侧;③受检者应充分坦露胸部;④检查者应全神贯注,按规范的检查手法,一丝不苟地仔细检查,以便(yǐbiàn)全面分析。第三页,共四十六页。心脏(xīnzàng)视诊

lnspectionoftheheart心前区隆起与凹陷(āoxiàn)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第四页,共四十六页。第五页,共四十六页。心脏(xīnzàng)视诊

lnspectionoftheheart心脏视诊要点:检查者站在病人右侧(yòucè),观察心前区隆起和心尖搏动时需蹲下,两眼与病人胸廓同高,两眼视线应与心前区呈切线方向。第六页,共四十六页。(一)心前区隆起(lónɡqǐ)与凹陷:正常人心前区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无异常隆起及凹陷。心前区隆起常见于:①儿童时期患器质性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或心肌炎后心肌病伴有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室增大时,使正在发育中的左侧前胸壁受压而向外隆起;②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前区胸壁受挤压而向外膨隆,外观显得(xiǎnde)饱满;③鸡胸和漏斗胸畸形伴心前区隆起,提示可能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第七页,共四十六页。第八页,共四十六页。Mitral

Stenosis第九页,共四十六页。(二)心尖(xīnjiān)搏动心尖搏动的定义:心尖主要由左室构成。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胸壁对应部位,使局部助间组织(zǔzhī)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apicalimpulse)。第十页,共四十六页。正常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在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一般可见(kějiàn),肥胖者或女性乳房垂悬时不易看见)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心尖(xīnjiān)搏动改变:主要是心尖搏动位置、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1)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生理(shēnglǐ)条件,如体型、年龄、体位、呼吸及妊娠等皆可影响心尖搏动的位置。

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2)病理条件下,心尖搏动位置可由以下原因(心脏病及心外因素)发生改变:

1)心脏疾病:左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可稍向上,但不向下移位;左右室皆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可伴有心界向两侧扩大;右位心,心尖搏动位于右侧(yòucè)与正常心尖搏动相对应的位置,即正常心尖搏动的镜相位置。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2)胸部疾病(jíbìng):能引起纵隔及气管移位的胸腔内或肺部疾患,均可使心尖搏动移位

①一侧胸腔积液或积气,可将纵隔推向健侧,心尖搏动随之稍向健侧移位;一侧肺不张或胸膜粘连,纵隔向患侧移位,心尖搏动亦随之稍向患侧移动。②胸廓或脊柱畸形时,心脏位置发生改变,心尖搏动亦相应移位。

3)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使腹内压增高,膈位置升高,心脏移位,从而使心尖搏动位置上移。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变化:

1)生理条件下的变化:胸壁增厚(肥胖、乳房大)或肋间隙变窄时,心尖搏动减弱,搏动范围也减小;胸壁薄(消瘦(xiāoshòu)、儿童)或肋间隙增宽时,心尖搏动强,范围也较大。此外,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由于心搏有力,心尖搏动也可增强。

第十五页,共四十六页。(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变化:

2)病理条件下的变化:心尖搏动增强:见于(jiànyú)左室肥大(抬举性心尖搏动)、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也较大,尤其是左室肥大心尖搏动明显增强。心尖搏动减弱:心肌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等)心尖搏动减弱;心包积液,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或积气、肺气肿时,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第十六页,共四十六页。AMI(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二个概念(gàiniàn)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者,称为负性心尖搏动(inwardimpulse),见于粘连性心包炎、由于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所致。此现象又称Broadbent征。右心室明显肥大时,由于心脏顺钟向转位.左室向后移位,亦可出现负性心尖搏动。抬举性心尖搏动:当左室肥大时、用手指(shǒuzhǐ)触诊,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这种较大范围增强的外向运动,称为抬举性搏动。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三)心前区异常搏动1.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扩张,有时也可见于正常青年人。2.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胸骨上窝搏动:见于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弓瘤等。3.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等。4.剑突下搏动:可为右心室的搏动(右心室肥大或心脏(xīnzàng)悬垂),亦可见于腹主动脉搏动(正常腹主动脉腹主动脉瘤)。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心脏(xīnzàng)触诊

Palpationoftheheartexamination心尖搏动(bódòng)及心前区搏动(bódòng)震颤心包摩擦感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心脏(xīnzàng)触诊

Palpationoftheheartexamination心脏触诊应与视诊密切联系,互相(hùxiāng)印证。检查者常用右手,以全手掌、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并拢以指腹触诊。检查震颤常用手掌尺侧,检查心尖搏动常用食指及中指指腹。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用触诊法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wèizhi)、强弱和范围,较视诊更准确,尤其在视诊时看不清心尖搏动的情况下,必须进行触诊方能确定。由于心尖搏动外向运动标志着心室收缩期,故可以此来帮助确定震颤、心音和杂音的时期。除心尖搏动外,还可用触诊来确定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六页。(二)震颤的定义震颤(thrill)是指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此振动与猫在安逸时产生的呼吸震颤相似。故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其产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由于血流经狭窄的瓣膜口或循异常方向流动产生涡流,使瓣膜、心腔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一般情况下,震颤的强弱与病变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和两侧的压力阶差呈正比(zhèngbǐ)。狭窄越重,震颤越强,但过度狭窄则无震颤。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震颤的临床意义不同类型的病变,震颤出现的部位及时期亦不同。按出现的时期可分为收缩期震颤、舒张期震颤和连续性震颤三种。震颤具有重要(zhòngyào)的临床意义,如触及震颤则可肯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狭窄时(如二尖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时,震颤较少见。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按震颤(zhènchàn)部位和时期而不同震颤(zhènchàn)的临床意义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六页。震颤(zhènchàn)与杂音震颤与杂音既一致又有不同。由于震颤产生机制与杂音相同,故有震颤一定(yīdìng)可听到杂音。且在一定(yīdìng)条件下,杂音越响.震颤越强;但听到杂音不一定(yīdìng)能触到震颤.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六页。(三)心包(xīnbāo)摩擦感这是一种与胸膜摩擦感相似的心前区摩擦振动感。产生机制是心包膜发生炎症时,渗出纤维蛋白,使其表面粗糙,心脏搏动(bódòng)时,壁层和脏层心包摩擦产生振动,胸壁触诊可感知。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六页。触诊(chùzhěn)特点:触诊部位在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4肋间明显;收缩期和舒张期皆可触知,收缩期更易触及;坐位前倾或呼气末明显;如心包渗液增多,则摩擦感消失。第三十页,共四十六页。心脏(xīnzàng)叩诊

Percussionoftheheart心脏叩诊是用以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大小、形状及其在胸廓内的位置(wèizhi)的一种方法。心脏不含气,叩诊呈绝对浊音(实音)。心左右缘被肺遮盖的部分叩诊呈相对浊音;不被肺遮盖的部分,叩诊仍呈绝对浊音。相对浊音界:叩心界是指叩诊心相对浊音界,一般不要求叩诊心绝对浊音界,因为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六页。叩诊(kòuzhěn)正常心脏浊音界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六页。叩诊方法(先左后右、自下而上(zìxiàérshànɡ)、由外向内)体位:左界叩诊的具体方法是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开始(一般(yībān)为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外),内外向内,叩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用笔作一标记,如此向上逐一肋间进行,直至第2肋间。右界叩诊时先叩出肝上界,于其上一肋间(通常为第4助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逐一肋间向上,抵第2肋间,分别作标记。用硬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六页。正常(zhèngcháng)人心左界在第2肋间几乎与胸骨左缘一致,第3肋间以下心界逐渐向外形成一外凸弧形,达第5肋间。右界除第4肋间处稍偏离胸骨右缘以外,其余各助间几乎与胸骨右缘一致。正常成人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为8—10cm。正常(zhèngcháng)心浊音界。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六页。正常(zhèngcháng)心浊音界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六页。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第2肋间以上为心底部浊音区,相当于主动脉、肺动脉段;主动脉与左室交接处向内凹陷,称为心腰。下界(xiàjiè)由右室及左室心尖部组成。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六页。心界改变(gǎibiàn)--靴型心1.心脏本身因素(yīnsù):(1)左心室增大:心左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近似直角,心浊音界呈靴形。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故又称主动脉型心。心浊音(zhuóyīn)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心界大小、形态和位置可因心脏本身病变或心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六页。(2)右心室增大:轻度增大,只使心绝对浊音界增大,心左界叩诊不增大;显著增大时相对浊音界向左右扩大,团心脏长轴发生顺钟向转位,故向左增大明显,但浊音界不向下(xiànɡxià)扩大。常见于肺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等。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六页。(3)双心室(xīnshì)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左界向下扩大,称普大型心。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重症心肌炎、全心衰竭。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六页。(4)左心房(xīnfáng)及肺动脉扩大

胸骨(xiōnggǔ)左缘第2、3肋间心浊音界向外扩大,心腰部饱满或膨出,心浊音界如梨形,因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二尖瓣型心。第四十页,共四十六页。(5)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扩大,极似双侧心室扩大,坐位时心浊音(zhuóyīn)界呈三角烧瓶形。仰卧位时心底部浊音(zhuóyīn)区增宽,这种心浊音界随体位改变而变化是心包积液的特征。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六页。2.心外因素心浊音界改变(1)大量胸腔积液、积气时,心界在患侧叩不出,健侧心浊音界向外移。(2)心脏临近(línjìn)存在可产生浊音的病变时,如肺实变、肺肿瘤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如与心浊音界重叠,则心界叩不出。(3)肺气肿时,心浊音界变小,甚至叩不出。(4)大量腹腔积液或腹腔巨大肿瘤,使膈升高,心脏横位,叩诊时心界向左扩大。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六页。左侧(zuǒcè)液气胸检查发现第四十三页,共四十六页。异常心脏(xīnzàng)叩诊第四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第7.8周心脏(xīnzàng)听诊预习内容:自学: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及杂音产生机理。听诊内容:重点预习正常心音、第二心音分裂、舒张早期奔马律、开瓣音、收缩(shōusu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