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法。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一、修辞手法1、黄金储藏比喻:打比方。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露似珍珠月似弓”。双关:词句外表一个意思实那么表达另一个意思。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借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得体、含蓄、形象、别致。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夸张:故意夸大或缩小对象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或品格。感情表达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来表示两个相对或相近、相关意思。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互文:古诗文中相邻的句子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内容丰富、相互补充、言简意赅。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内容。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感情强烈。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比较:包括拟人和拟物。拟人是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拟物是把人当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使描写生动形象,画面鲜明灵动,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如“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通感:通过联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沟通起来。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波心荡,冷月无声”。升F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现力。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顶真:用前一句结尾的字作为后一句开头的字,使相邻分句蝉联。文气贯通,表达情感严谨周密,富有音乐美。如“丈夫处世兮立功名,应功名兮尉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儿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历史典故。③反用历史典故。如雍陶《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诗人巧用典故,把倒映湖中的君山比作舜的妃子梳洗时青黛色的螺髻,形象生动而又贴切。2、提问方式:分析某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答题格式:①指出修辞方法。②具体分析。③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4、经典例如例1: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①运用比喻修辞格,②“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二、表达方式1、黄金储藏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而重点是描写和抒情。(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开展、变化过程。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赏析:用表达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赏析一: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常见的描写技巧如下:烘托: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响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闹衬静;以物烘托人,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深厚感情。正衬: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种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送,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诗人写了“帆、鸟、海、树”,正面烘托出暮雨的细密和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反衬: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反衬可使形象更鲜明、效果更强烈。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以动衬静,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衬托山的宁静。虚实(虚实结合、虚实相间、虚实相生):指现实的景、物、事与想象的景、物、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虚实相间,相辅相成,更能准确表情达意。如:陈陶的《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如春闺梦里人”,前句为实写,后句为虚写,虚实对照,写出对征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出现的家庭悲剧的深切同情。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特征,增强艺术表达效果。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白描:使用最为简练的语言文字,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的形象。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国,路转溪头忽见。”就是用白描的手法,简笔勾勒出江西上饶一带农村夏夜清新怡人的风光。动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对诗词中的景、物作动态或静态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的特征或寄予作者的思想情感。动、静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和意趣。如王籍《入假设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山林的静谧,使诗歌富有流动感,从而增强艺术表达的魅力。侧面烘托(侧面描写):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哀乐(乐景写哀或哀景写乐):诗人抓住客观外物的荣枯兴衰与人们心境的喜怒哀乐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使情景相反相成,从而收到哀乐之情渲染烘托得加倍强烈的艺术效果。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一个男子参军前后的心情。他离开家乡时杨柳依依,春光融融,可与家人分别,其情那么哀;而当他参军归来时,雨雪霏霏,万物萧瑟,可再归家中,其情其乐。诗人正是用这种方法将情感烘衬得加倍强烈。点面结合:在表现某一题材时,诗人既从宏观上作大笔勾勒,给人以整体印象,即作面的铺排;又从微观上作细节点染,给人以具体感受,即作点的开掘。点面结合,从而使读者对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获得全面而又深刻的领悟。如任粲《七哀诗三首(其一)》。诗先从长安的董卓之乱写起,大笔勾画出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惨景:“西京乱无象,豺狼方构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后又撷取乱离社会中的特定事件,反映人民遭遇的悲剧:“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出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反映(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赏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例:“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棚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常见的抒情技巧如下: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表达内心情志时不假外物,不借人事,而是将情感心志直接倾泻出来,以真情感动读者。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慨。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或景物,某个问题等的表达、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有以下几种:①即景抒情: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②借景抒情: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水乡魂牵梦绕般的深情。③寓情于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同样是枫叶,在送别人崔莺莺的眼中,被理解为由离人的血泪染成的;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它又胜过充满生机的火红的二月花。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到达的艺术效果。④移情于景:将诗人的感情转移到所描写的景物上。如张泌《边上》:“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暮烟”、“秋草”是没有感情的,所谓“愁”、“恨”是诗人感情转移到了所写景物上。⑤借物抒情: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如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赏。2、提问方式:(1)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②请从“情”“景”的角度对这首诗作赏析。③某诗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①分析此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②请从“动”“静”角度赏析这首诗。(3)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3、答题格式:(1)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情景关系怎样?(2)写了什么动景和静景,动静关系怎样?抒了什么情或有什么效果?(3)怎样写+写什么+为何写(情感或意境)。[⑴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⑵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3)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4、经典例如例2:联系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给画线诗句写一段鉴赏文字。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答:作者通过“凉风”、“蝉”鸣,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气氛(景)表达了诗人欲隐无处,欲仁非愿,进退两难,壮志日衰的苦闷之情。(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景关系)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表达效果)例3: 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曾说:“做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①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②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③诗中“花自落”和“鸟空啼”之景写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些伤春、凄凉之情。例4:请从动静角度赏析下面这首诗。冬柳(陆龟蒙)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黄昏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答:诗的前两句,写冬柳的环境和形态,是静景;诗的后两句,写枯枝断落,寒鸥惊飞,是动景。(动景和静景)动静结合(动静关系)。描绘了冬日早晨野外寒冷衰落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寒冽、冷清的江景图。(表达效果)例5: 漫成一绝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答:①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②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③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三、表现手法1、黄金储藏象征: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如兰花象征高洁,子规象征悲愁。借古伤今: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方面的借鉴。借古是为了讽今,观今鉴古,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如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巧借项羽垓下的战败、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赞颂他那生为人杰、死亦鬼雄的豪侠气概,用他“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东来辛辣地嘲讽畏惧、懦弱、苟安江南的南宋投降派。赋:把所要描写的事物直接地叙写出来。诗人多用它来写人叙事,状物写景。如《诗经•邺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蜘蹑。比:用另外一个事物来比喻所要表现的事物。使人易于理解,使之生动、具体、形象,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如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兴:诗人因某一事物的触发而引起情感的萌动,又借对此事物的描写来寄托情感。兴的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两种:①置于诗歌开头,起着烘托渲染、叙事写景、刻画人物的作用。②兼含比喻,比中有兴,兴中有比,使诗意含蓄,富有情韵。如《诗经•秦风•兼葭》。第一章以“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写一个秋天的早晨,河边芦苇上白露凝结为霜,一片苍茫凄清景象,诗人伫立岸边,怀想心中“伊人。不禁愁思满怀。这两句起兴起到了良好的渲染烘托作用。托物言志: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心志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将情志寄托在对某一外物的咏叹描摹之中,从而收到情蕴物中、物涵情志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想象联想的空间,使情感的表达婉曲多致。如李纲《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外表上咏牛,实质上是在赞美勤政爱民、积劳成疾而又矢志不渝、以造福天下为己任的官吏,也是李纲的夫子自道。抑扬(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使文势起伏变化,跌宕生姿的谋篇之法。运用此法,可使行文富于变化,使人耳目一新,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如李绅《古风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前三句即是“纵”“扬”,第四句突然“擒”“抑”,使文势陡转,诗意警人。意象连缀(组合):诗人在创作时精心选取典型的意象,将之排列叠加起来。意象间剔除了说明其中联属关系的词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由这些意象叠排而构成的形象直观的鲜明画面。读者根据这一画面去把握诗人情感,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借境言理:诗人在表达某种认识(即"理”)时,不是直接地将其写出,而是把抽象的哲理化为生动可感的来表达。如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景结情:在抒情的诗歌中,结句写景。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结句写故人已消失在诗人视线之外,可诗人还伫立江边,心神随友人远去,只见江流滚滚,远去天际。真是语尽而意无穷。小中见大:即通过描写一件小事物,写出大境界表现大主题。有以小景传大景之情,如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江中一帆顺江而下可以想到江流滔滔不尽的壮观;有以小事表现重大社会内容,如杜牧《赤壁》;还有的是以有限空间写无限空间,如杜甫《绝句》其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小的窗子里看见大的图景,别有无穷童趣。以景衬情:诗人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自己的情感。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返景”衬空山的幽静。情景交融:指景中寓情。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含蓄:把作品的深意隐含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看到花开而泣,闻到鸟鸣而悲,由此可知诗人的哀伤和时世的颓败。比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比较,正、反两方面都是作者要表达的。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鸽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比照,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托物寓意:将思想隐含在具体的外物之中。感物抒怀: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2、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答题格式:①指出表现方法。②具体分析。③点明作用(情感或效果)。4、经典例如例6: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的寂静。③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例7: 小松杜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分析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这首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技巧)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具体分析)作者表达了人才出身可能轻微而终成大业,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思想感情)四、结构手法1、黄金储藏照应:诗人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清楚。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大江结,前后呼应等。情景分写:情与景分别咏写,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比方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又各有错综之妙。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紧承第一句“风急”,第四句紧承第二句“渚清”,第五、六句写登高所感,第七句承第五句“作客”,第八句承第六句“多病”,结构非常严谨。情景合写:妙在情景交融,浑然一气,或景中含情或情中有景。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幽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有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前两联可谓景中含情,后两联可谓情中有景,既融洽又清楚。画龙点睛:在文章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起承转合:一般指对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要求。一般来讲所谓“起”即开头(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开头两句,以下类推);“承”即紧接上句(联)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铺陈;“转”即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合”那么是对全诗的“收束”。通体作比:诗人在表达情意时不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而是巧妙地将与此人此事、此情此意相似的彼人彼事、彼情彼意拿来作比,言在“彼”而意却在“此”,从而收到意在言外,含蓄蕴藏的艺术效果。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用通体作比之法,将一个应试举子求文坛前辈品鉴自己习作,看看是否合乎主考大人胃口的复杂曲折心态描摹刻画得淋漓尽致。对面落笔: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