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三)1115题。(10分)习珍,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孙权杀关羽,诸县响应。欲保城不降,珍弟宏曰:“驱甚崩之民,当乘胜之敌,甲不坚密士不素精难以成功。濬单将左右珍遂谓曰:“我必为汉鬼,不为吴臣,不可逼也。”因引射濬。濬还攻,珍固守月余,粮、箭皆尽。谓群下曰:“受汉厚恩,不得不报之以死。诸君何为者?”即仗剑自裁。先主闻珍败,为发丧,追赐邵陵太守。(节选自《襄阳记》)【注释】习珍,襄阳人。三国时蜀汉将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2分)(1)珍从之:(2)因引射濬:1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濬单将/左右自到山下/求其交语。B.甲不坚密/士不素/精难以成功C.濬单将左右/自到山下/求其交语。D.甲不坚/密士不素精/难以成功。(2分)受汉厚恩,不得不报之以死,诸君何为者?13.习氏家族风气正,并且代代相袭承。选文中的习珍作为习家后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家风?(2分)14.珍弟在文中说:“立大效以报汉室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表达了“报汉室”的决心,并为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2)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三)文言文阅读(10分)太后尝问仁杰①:“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③,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④,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⑤柬之为洛州司马⑥。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也:“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以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⑦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⑧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均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摘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注释】①太后:武则天。仁杰:狄仁杰。②审:明白。③文学缊藉:文采风流又含蓄宽容。④卓荦奇才:卓越出众的奇才。⑤擢:提拔。⑥司马:官职,掌管军事。⑦迁:升调。⑧率:都。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2分)①太后尝问仁杰尝:②久之,卒用为相之:1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A.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B.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C.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D.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荐贤为国,非为私也。14.读懂: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选才认真,所选人才 ;用才较真,他 (2分)15.读透:“尚贤者,政之本也”,出自《墨子》,意思是选好人、用好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从《出师表》和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与狄仁杰在选人、用人方面有相同之处,说说你的理解。(2分)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三)文言文阅读(10分)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诸葛亮将自征之之: (2)不宜以一国之望宜:________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 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 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 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说自己亲自率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其实选文也有两处语句点到了原因,一处是“ ”;一处是“”。(2分)15.试结合原文语句,说说王连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三)阅读文言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完成11—15题。(10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③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⑥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⑦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⑧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⑨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②乍:突然、忽然。③怵惕:惊惧。恻隐:哀痛,同情。④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⑤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⑥端:开端,起源,源头。⑦我:同“己”。⑧然,同“燃”。⑨保:定,安定。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1)见孺子将入于井:________________(2)不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_12.用“/”标注下列句读(标点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C.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14.《鱼我所欲也》中的“本心”指本文中的“”,在孟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在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填原文)(2分)15.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皆有”的,即“性本善”,但孟子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是否矛盾?请结合你对本文和《鱼我所欲也》的理解说说理由。(2分)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九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10分)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语之曰()②东方以宁()12.根据文意,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B.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C.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D.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译:

14.齐威王对“不事吾左右以求助”的“即墨大夫”的做法是“”;对“”的“阿大夫”采取的措施是“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2分)15.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本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请概括作答。(2分)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10分)夫难平①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②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③,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节选自《后出师表》)【注】①平:同“评”,评判,判断。②拊:拍。③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败。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昔先帝败军于楚(2)死而后已12、下面句子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B、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C、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D、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凡事如是,难可逆见。选文中的“,”这句话与《出师表》中“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2分)依据选文及你对诸葛亮的了解,请简要评说诸葛亮其人。(2分)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10.(10分)文言文阅读。游岳阳楼记(节选)袁中道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发,巴江②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敛衽③,而不敢与之争。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④,隘不能受,始漫衍⑤为青草⑥,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⑦,排当水面,林木可数。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此楼得水稍诎⑧,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⑨,以文⑩其陋。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选自《游居柿录》)注:①委:水流所聚之处,下游。②巴江:又名板桥河,属珠江水系南盘江左岸一级支流。③敛衽rèn:指整理衣襟。④窦:孔穴,洞。⑤漫衍:充满。句中指涨满潮水。⑥青草:与下文的“赤沙”“云梦”都是湖泊名。⑦垆:火台子。⑧诎qū:同“屈”弯曲。⑨蒨qiàn:青翠茂盛的样子。⑩文:文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以趋浔阳始漫衍为青草(2)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B.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C.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D.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4)本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划横线的句子一句进行赏析。(5)袁中道笔下的岳阳楼景致壮观,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亦是如此,但范仲淹却是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他“,”的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文言文阅读专题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三)1115题。(10分)习珍,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孙权杀关羽,诸县响应。欲保城不降,珍弟宏曰:“驱甚崩之民,当乘胜之敌,甲不坚密士不素精难以成功。濬单将左右珍遂谓曰:“我必为汉鬼,不为吴臣,不可逼也。”因引射濬。濬还攻,珍固守月余,粮、箭皆尽。谓群下曰:“受汉厚恩,不得不报之以死。诸君何为者?”即仗剑自裁。先主闻珍败,为发丧,追赐邵陵太守。(节选自《襄阳记》)【注释】习珍,襄阳人。三国时蜀汉将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2分)(1)珍从之:(2)因引射濬:1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濬单将/左右自到山下/求其交语。B.甲不坚密/士不素/精难以成功。C.濬单将左右/自到山下/求其交语。D.甲不坚/密士不素精/难以成功。(2分)受汉厚恩,不得不报之以死,诸君何为者?13.习氏家族风气正,并且代代相袭承。选文中的习珍作为习家后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家风?(2分)14.珍弟在文中说:“立大效以报汉室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表达了“报汉室”的决心,并为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2)10.听从 于是,就(每空1分,共2分)11.C(2分)12.我受汉王厚恩,不得不以死相报,至于你们怎么办,你们自己决定吧(或你们怎么做?)。(共2分)13.忠君爱国,知恩图报,舍身为国(共2分)14.亲贤臣,远小人。(2分)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三)文言文阅读(10分)太后尝问仁杰①:“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③,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④,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⑤柬之为洛州司马⑥。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也:“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以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⑦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⑧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均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摘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注释】①太后:武则天。仁杰:狄仁杰。②审:明白。③文学缊藉:文采风流又含蓄宽容。④卓荦奇才:卓越出众的奇才。⑤擢:提拔。⑥司马:官职,掌管军事。⑦迁:升调。⑧率:都。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2分)①太后尝问仁杰尝:②久之,卒用为相之:1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A.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B.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C.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D.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荐贤为国,非为私也。14.读懂: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选才认真,所选人才 ;用才较真,他 (2分)15.读透:“尚贤者,政之本也”,出自《墨子》,意思是选好人、用好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从《出师表》和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与狄仁杰在选人、用人方面有相同之处,说说你的理解。(2分)(三)文言文阅读(10分)11.①曾经。②助词,补充音节,无实意,可不译。 (2分)12.D(2分)(“荐”“贤”“私”要译出,2)14.大多成了名臣;坚持举荐张柬之为相,武则天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2)15.二人在选人方面都能重视人才,积极举荐有才能的人(1),而且二人知人善用,用人所长(1)。(意对即可,共2分)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三)文言文阅读(10分)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诸葛亮将自征之之: (2)不宜以一国之望宜:________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 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 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 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说自己亲自率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其实选文也有两处语句点到了原因,一处是“ ”;一处是“”。(2分)15.试结合原文语句,说说王连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11.(2分)(1)他们(指南方诸郡)(2)应当12.(2分)B13.(2分)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14.(2分)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15.(2分)(语句1分,评价1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从“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可看出,王连是一个“守义”的人。示例二:从“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可看出,王连为官“勤政有绩”。示例三:从“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可看出,王连是一个“善于为国聚利”的人。示例四:从“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可看出,王连是一个“善于选用、提拔人才”的人。示例五:从“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和“而连言辄恳至”可看出,王连是一个“善于为国谋虑”的人。参考译文: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刘璋时期王连进入蜀地,任梓潼县令。刘备起兵葭萌,进军南来,王连闭紧城门不降,刘备认为他守义,故不强逼他。待成都平定后,任命王连为什县县令,又转任广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绩。升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经营事务,为国获利甚多,有利于国家财政开支,于是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如吕义、杜祺、刘干等,这些人后来都做上了大官,都是始自王连的提拔。王连被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兼管盐府政务照旧。当时南方几郡都不肯向蜀称臣,诸葛亮打算自己亲自征讨,王连劝谏说:“那是不毛之地,瘟瘴之乡,不应当让您这位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去冒险行事。”诸葛亮考虑到所有将领的才干都比自己差,打算一定要去,而王连的劝谏更加恳切,所以停留了很长时间。适逢王连去世,他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江阳太守。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三)阅读文言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完成11—15题。(10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③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⑥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⑦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⑧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⑨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②乍:突然、忽然。③怵惕:惊惧。恻隐:哀痛,同情。④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⑤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⑥端:开端,起源,源头。⑦我:同“己”。⑧然,同“燃”。⑨保:定,安定。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1)见孺子将入于井:________________(2)不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_12.用“/”标注下列句读(标点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C.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14.《鱼我所欲也》中的“本心”指本文中的“”,在孟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在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填原文)(2分)15.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皆有”的,即“性本善”,但孟子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是否矛盾?请结合你对本文和《鱼我所欲也》的理解说说理由。(2分)(三)阅读文言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0分)11、⑴于:在、到⑵事:侍奉、服侍、赡养(共2分,每词1分)12、B(2分)13、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人有四肢一样。(2分,意对即可,扣住关键字:之、是、犹、其)14、羞恶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共2分,每空1分)15、不矛盾(0.5分),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但只有“贤者能勿丧”,而有的人善的本性会逐渐泯灭(“失其本心”)(1分),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善心”(0.5分)。(言之有理即可,2分)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九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10分)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语之曰()②东方以宁()12.根据文意,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B.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C.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D.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译:

14.齐威王对“不事吾左右以求助”的“即墨大夫”的做法是“”;对“”的“阿大夫”采取的措施是“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2分)15.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本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请概括作答。(2分)(三)文言文阅读(10分)11.①告诉(对……说)。②因此。(2分)12.C(2分)13.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身边的人(近臣)来赞赏你啊!(关键词语“是”“左右”“以”“誉”要译出,句意要译出,错译、漏译一字扣0.5分,共2分)14.①封之万家②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2分)15.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不偏听,重实情),奖罚分明。(意思答对即可。2分)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10分)夫难平①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②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③,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节选自《后出师表》)【注】①平:同“评”,评判,判断。②拊:拍。③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败。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昔先帝败军于楚(2)死而后已12、下面句子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B、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C、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D、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凡事如是,难可逆见。选文中的“,”这句话与《出师表》中“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2分)依据选文及你对诸葛亮的了解,请简要评说诸葛亮其人。(2分)11.(1)在(1分)(2)停止(1分)(共2分)12.B(2分)13.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很难加以预料。(2分)14.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每空1分,共2分)15.能够围绕“忠心耿耿、勤勤恳恳、足智多谋、高瞻远瞩、赏罚分明”等来评说即可。(2分)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10.(10分)文言文阅读。游岳阳楼记(节选)袁中道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发,巴江②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敛衽③,而不敢与之争。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④,隘不能受,始漫衍⑤为青草⑥,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⑦,排当水面,林木可数。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此楼得水稍诎⑧,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⑨,以文⑩其陋。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选自《游居柿录》)注:①委:水流所聚之处,下游。②巴江:又名板桥河,属珠江水系南盘江左岸一级支流。③敛衽rèn:指整理衣襟。④窦:孔穴,洞。⑤漫衍:充满。句中指涨满潮水。⑥青草:与下文的“赤沙”“云梦”都是湖泊名。⑦垆:火台子。⑧诎qū:同“屈”弯曲。⑨蒨qiàn:青翠茂盛的样子。⑩文:文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以趋浔阳始漫衍为青草(2)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B.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C.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D.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4)本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划横线的句子一句进行赏析。(5)袁中道笔下的岳阳楼景致壮观,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亦是如此,但范仲淹却是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他“,”的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分析】参考译文:洞庭湖是沅江、湘江等九条河流汇集而成。(秋冬时节)湖面因为寒冷凝结,如同一匹白绢一般。等到春夏季节,九条河流发水以后才有(眼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