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职业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职业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职业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职业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职业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职业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与家兔毛型有关的基因中,有两对基因(A、a与B、b)只要其中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能出现力克斯毛型,否则为普通毛型.若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对毛型的影响,用已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家兔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彼此交配获得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F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现象B.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与亲本毛型相同的个体占C.若F2力克斯毛型兔有5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D.若要从F2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采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参考答案:C【考点】8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基因(A、a与B、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只要其中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能出现力克斯毛型,所以普通毛型必定是A﹣B﹣型.【解答】解:A、子二代中不同表现型出现的原因是减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引起的,A正确.B、子二代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是aaB_、A_bb、aabb,三者比例共占++=,B正确.C、子一代为AaBb,若子二代中含有9种基因型,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若要从F2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采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如果都是力克斯毛型兔,则为双隐性纯合子,D正确.故选:C.2.分析一生物组织,发现其中含有蛋白质,核酸,葡萄糖,磷脂,水,无机盐,纤维素等物质,此组织最可能来自(

)A.蜻蜓

B.大肠杆菌

C.人

D.柳树参考答案:D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参考答案:A4.对酵母菌进行诱变、筛选,得到分别由于基因1、基因2突变所形成的突变体1、2。突变体1的分泌蛋白沉积在内质网无法到达高尔基体;突变体2的分泌蛋白沉积在高尔基体,无法分泌到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1位于内质网中,基因2位于高尔基体中B.可在培养基中加入14C标记的葡萄糖,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C.正常细胞中能进行生物膜成分的更新,这两种突变体细胞中不能进行膜成分更新D.正常细胞中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经过了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参考答案: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没有DNA分布,因此不可能存在基因,A项错误;合成分泌蛋白的原料是氨基酸,因此可在培养基中加入14C标记的氨基酸,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B项错误;正常细胞中能进行生物膜成分的更新,这两种突变体细胞中的分泌蛋白虽然无法分泌到细胞外,但也能进行膜成分更新,C项错误;正常细胞中,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的过程,依次通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项正确。5.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正确的操作为()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的H2SO43滴,振荡摇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C.直接将2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D.用试管取2mL发酵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再往里面加入3滴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的H2SO4,摇匀后,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参考答案:6.正常人的染色体是46条,在以下细胞中,有可能找到2个X染色体的是()①精原细胞

②卵原细胞

③初级精母细胞④初级卵母细胞⑤次级精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A.②③⑤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⑥参考答案:D【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Y)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Y)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后期染色体组成为44+XX或44+YY)精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精子(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卵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X,后期染色体组成为44+XX)+1个第一极体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X)+3个极体.【解答】解:①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不可能找到2个X染色体,①错误;

②卵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②正确;

③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不可能找到2个X染色体,③错误;④初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④正确;⑤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后期是44+XX或44+YY),有可能找到2个X染色体,⑤正确;

⑥次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X(后期是44+XX),有可能找到2个X染色体,⑥正确.故选:D.

7.下列叙述中与右图表示的含义不相符的是(

)A.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油脂(甲)和糖类(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B.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C.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C3(甲)和C5(乙)的含量变化D.光照后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上ATP(甲)与ADP(乙)的含量变化参考答案:C8.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的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诱发植物形成肿瘤。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诱发肿瘤生芽B.清除肿瘤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C.图中肿瘤组织可在不含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参考答案:B9.下列关于人体健康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作出的反应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D.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参考答案:答案:A10.下列关于变异和遗传病的叙述,正确是()①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③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④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可导致基因重组,但不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产生的变异⑤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⑥调查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选择家系进行调查.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参考答案:B.【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解答】解:①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正确;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进行减数分裂时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正确;③由于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所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不可能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错误;④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可导致基因重组,但不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产生的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正确;⑤三倍体植物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错误;⑥调查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随机取样调查而不可选择家系进行调查,错误.所以正确的是①②④.11.右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B.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狐狸同时占据了两个营养级C.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各种生物的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参考答案:B12.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在蒸馏水、0.3mol/L的蔗糖溶液和0.4mol/L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但达到平衡后,那种溶液中的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最大?A.清水

B.蔗糖溶液

C.KNO3溶液

D.一样大

参考答案:B1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B.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D.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参考答案:A【分析】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捕食者的数量、蝌蚪的种类,因变量是三种蝌蚪的存活率,其中1号池塘为空白对照组。四个池塘实验对照比较,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可见甲、丙是捕食者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甲、乙、丙相对数量发生变化,说明捕食者数量会影响甲、乙、丙之间的竞争关系。【详解】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增加,获得的资源增加,A错误;无捕食者时,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丙是捕食者的主要食物来源,C正确;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存活率逐渐增加,而甲、丙的存活率降低,说明蝌蚪间的竞争受捕食者影响,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数据分析捕食者的主要捕食对象以及捕食者数量变化对三者之间种间关系的影响。14.下图l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加入含或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参考答案:C15.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多少”的比较,错误的是()A.活细胞中,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B.浆细胞内DNA数量多于染色体数量C.人短时间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小于产生二氧化碳量D.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参考答案:C【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与含量及元素组成、DNA的分布与细胞核的结构、细胞呼吸与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所以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A正确;浆细胞内DNA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且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所以其数量多于染色体数量,B正确;剧烈运动中,由于氧气供应不足,此时会通过无氧呼吸补充能量,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并且产生的是乳酸,因此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氧气的消耗量相等,C错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蛋白质,D正确。【点睛】易错提示:动物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会消耗6molO2,同时产生6molCO2;动物细胞在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会产生2mol的乳酸。16.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解释最好的是

A.3∶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B.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产生了误差

C.这对夫妇都含有单眼皮的基因,在每胎生育中都有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单眼皮基因与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参考答案:C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实验,F2中出现3∶1的性状比,这一结果是在后代数量相当大的条件下获得,如果后代数量较小则很难保证出现3∶1的性状比,甚至会现隐性性状个体数量超过显性性状个体数量的情况,本题这对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个体数量相对较小,故出现了隐性性状个体数量大于显性个体数量的情况。17.完成与内环境之间信息传递的膜是A.细胞膜

B.核膜

C.高尔基体膜

D.内质网膜参考答案:答案:A18.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④分别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酶B.①②③均可在细胞核中进行;④为某些病毒才具有的遗传信息传递C.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将15N标记的DNA放在普通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一代含15N的DNA占100%参考答案:B19.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蛋白质外壳内部有两条相同的RNA链,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中会形成RNA—DNA杂交分子和双链DNA这两种中间体,此双链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以它为模板合成mRNA和子代单链RNA,mRNA作模板合成病毒蛋白。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HIV的蛋白质外壳未进入淋巴细胞内B.以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译和逆转录C.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只有病毒蛋白质外壳D.不同的艾滋病病人死亡症状往往不同,与HIV使人丧失了免疫能力有关参考答案:C【分析】(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HIV进入淋巴细胞内的只有核酸RNA,而蛋白质没有进入淋巴细胞,A正确;B、以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有:翻译和逆转录,B正确;C、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有病毒蛋白质外壳和逆转录酶,C错误;D、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最后患者因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原因死亡,因此不同的艾滋病病人死亡症状往往不同,与HIV使人丧失了免疫能力有关,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遗传物质,在子代和亲代艾滋病毒之间起传递遗传信息作用的是RNA,而不是蛋白质,艾滋病使人致死的原因是人的免疫能力降低感染其他病毒所致。20.某生物核酸的组成为:嘌呤含量为61%,嘧啶含量为39%,该生物肯定不会是A、噬菌体

B、人

C、青霉菌

D、蓝藻参考答案:A21.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下列关于鼻咽癌发病诱因及防治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居民细胞中含有的原癌基因较其他地区多C.细胞癌变后,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比正常细胞更长D.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的正常分化,其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参考答案:A【考点】恶性肿瘤的防治;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细胞癌变是指在物理、化学、生物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正常分裂的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无限增殖的癌细胞,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解答】解:A、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A正确;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居民中含有的原癌基因与其他地区一样多,只是接触的致癌因子多,B错误;C、细胞癌变后,癌细胞由于无限增殖而使细胞周期将比正常细胞更短,C错误;D、癌变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的正常分化,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学生应该熟知致癌因子和癌细胞特征,关注癌症的防治.2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知道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

D.中=乙,主动运输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用完全培养液培养浸泡紫色洋葱,保持了外表皮细胞的生活状态(细胞液浓度为甲),用蔗糖溶液处理时,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失水导致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升高;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放入蒸馏水中,因蒸馏水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导致质壁分离复原,随着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逐渐恢复至甲,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此时外表皮细胞液浓度为乙,故此实验过程中,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应为甲浓度大于乙浓度,B正确。考点: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23.胚胎工程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包括()

A.移植胚胎干细胞使退化的组织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

B.进行胚胎移植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能

C.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分割产生同卵双胎

D.将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成胚状体后加工形成人工种子参考答案:D24.微生物(11分)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常通过食物等媒介物传播,易引起多种胃部疾病.下图为幽门螺杆菌显微图象.(1)图甲中A指的是

,幽门螺杆菌所含有的细胞器是

.(2)从物理状态分,表格所示培养基属于培养基,该培养基配置时,应将pH值调整后,再进行,最后倒平板备用.成分含量(g/L)蛋白胨10牛脑浸出粉10牛心浸出粉9氯化钠5葡萄糖2磷酸氢二钠2.5水1L

(3)如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分离,下列条件或操作适宜的组合是

A.pH=2

B.pH=7

C.pH=9

D.28℃E.37℃F.高氧

G.低氧

H.无氧I.正置培养

J.倒置培养

K.加青霉素

L.不加青霉素(4)请在图乙中画出在培养皿中进行幽门螺杆菌单菌落分离时所用方法的操作轨迹.

(5)若某人被检测出携带有幽门螺杆菌,则下列做法不合适是.A.及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B.避免与患者共餐以免传染C.日常接触中佩戴口罩D.加强自身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参考答案:(1)鞭毛

核糖体(2)液体

灭菌(3)AEGJL(4)

(5)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应明确以下几点:①了解幽门螺杆菌的生活习性,主要是从材料中获取、推断.②了解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组成,微生物的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③区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拟核.【解答】解:(1)图甲中A指的是细菌的鞭毛,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所含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2)据表分析表中的培养基配方中没有能够将琼脂,所以属于液体培养基.培养基配置时,应将pH值调整后,再进行灭菌和倒平板.(3)幽门螺杆菌主要生活人体的胃里,所以其生活的pH在2左右,温度为37℃左右的低氧环境中,接种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其对抗生素敏感,所以培养基中不能添加青霉素.故选:AEGJL.(4)该实验中的接种方法应该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皿中进行幽门螺杆菌单菌落分离时所用方法的操作轨迹为.(5)A、该菌属于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可以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A正确;B、该菌抗原通过餐具食物等传染,应当避免与患者共餐以免传染,B正确;C、日常接触中不需要佩戴口罩,C错误;D、加强自身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可以预防感染该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以“幽门螺杆菌”为背景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5.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组织性水肿,这是因为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率降低

B.组织液回流速率降低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

参考答案:B26.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内质网膜B.②是高尔基体膜C.③是叶绿体内膜

D.④是线粒体内膜参考答案:27.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的形成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碳的不良排放有关。下图为生态系统“碳”的循环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中A、B1、B2、B3、C分别为一个种群,如果某种生物被过度捕杀,的数量就可以维持相对稳定B.为了提高B3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不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C.②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减少雾霾天气,应该提倡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D.若B3中某生物能依据B2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参考答案:D图中A、B1、B2、B3、C分别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能包括多个种群,A错误;为了提高B3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也属于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B错误;③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错误;若B3中某生物能依据B2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28.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人体中含A、C、T这3种碱基的核苷酸共有5种②只要把DNA单链中的T换成U就是RNA了③老鼠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④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⑤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⑥鉴定物种可以选择蛋白质、DNA、RNA、核苷酸A.只有①⑤ B.①②⑤⑥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①人体内由A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由C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由T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1种,①正确;②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两者之间五碳糖也不同,不仅仅是碱基的区别,②错误;③老鼠的遗传物质是DNA,③错误;④病毒有且只有一种核酸,要么是DNA,要么是RNA,④错误;⑤原核细胞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内既有DNA,也有RNA,只有病毒的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⑤正确;⑥鉴定物种可以选择蛋白质、DNA、RNA,但是不能选择核苷酸,⑥错误;所以正确的选A。【考点定位】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注意:(1)细胞内由A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C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由T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1种(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由U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1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由G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2)生物主要的一转物质是DNA,少数病的遗传物质是R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其他生物细胞内含有DNA和RNA。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体液调节的物质都是有机物B.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C.激素都是有机物D.内环境中的物质都是有机物参考答案:C30.下图所示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①经a、b形成③和④属于细胞增殖

B.⑤与⑥细胞核DNA相同,蛋白质种类不同

C.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对人体有积极的意义

D.c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参考答案:D31.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B.昆虫翅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C.大风在昆虫翅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D.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参考答案:B【分析】在海岛上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是因为翅特别发达的个体不容易被大风刮海里去,因而能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无翅的可以躲避大风,也能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中间型由于翅膀不够强大,容易被海风刮到大海里淹死,在达尔文看来,自然对生物进行了定向选择,保留有利变异。【详解】A、海岛上昆虫中有三种翅膀类型,说明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A正确;B、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种群的基因库,所以昆虫翅的全部基因不能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C、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自然选择作用,C正确;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D正确。故选B。32.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为使噬菌体外壳带有放射性,需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格里菲斯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参考答案:C33.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图乙中cd段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了染色体

C.图丙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D.图丁中a、b曲线依次表示小鼠和青蛙随温度变化的耗氧量参考答案:D34.某神经细胞膜内、外两侧的Na+、K+分布如图所示,A-表示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据此推测Na+、K+转运进入细胞内的方式依次是A.被动转运、被动转运

B.主动转运、被动转运C.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D.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参考答案:C据图知,Na+转运进入细胞内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所以转运方式为被动转运;K+转运进入细胞内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所以转运的方式为主动转运,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点睛】解题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物质进出细胞时,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转运,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主动转运。35.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参考答案:C36.下列有关酶和ATP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TP水解酶、DNA连接酶和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对象依次是高能磷酸键、碱基间氢键和RNA中磷酸二酯键B.水解ATP中两个磷酸基团后所得的化合物可以参与RNA的合成;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C.细胞内储存有大量的ATP,以保证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D.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人在饥饿初期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参考答案:B37.下列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①甲状腺②唾液腺③肾上腺④胸腺⑤分泌胰液的胰腺⑥汗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⑥参考答案:C38.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分子质量之比是(

)。A.1:2B.8:9C.2:1D.9:8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根据光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出,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于水中的氧原子,所以A物质是O162,B物质是O182,所以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6:18=8:9。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39.下列有关基因、性状和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表现的性状只受基因型的控制B.生物体的性状与基因是一一对应的关系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参考答案:C分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但基因与生物性状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有的性状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如人的身高;同时基因也不是决定性状的唯一因素,因为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详解:生物体表现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生物体的一个性状可能受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基因与性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错误;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都表现为高茎;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如同一株水毛茛,在水中浸没的叶片与露在空气中的叶片表现形状不同,C正确。豌豆的高茎是由基因和水肥等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是基因决定的性状分离现象,D错误。点睛:注意“生物体的性状=基因+环境”。40.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②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O、H、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③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④所有细胞必含脂质,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⑤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⑥大量排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⑦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⑧土壤缺氮会直接影响植物体内蛋白质、脱氧核糖、DNA的合成A.3项

B.4项

C.5项

D.6项参考答案:C【分析】细胞中的元素都来源于无机自然界,没有那一种组成元素是特有的生命元素;按照其含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都是C、O、H、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所以这四种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其中水含量最多,其次是蛋白质。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但不是所有糖类都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中,糖类、脂肪和固醇都只有C、H、O三种元素,而蛋白质主要含C、H、O、N,核酸和磷脂则含C、H、O、N、P。【详解】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①正确;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O、H、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②正确;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③错误;所有细胞必含脂质,糖类并不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如五碳糖、纤维素,④错误;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⑤正确;大量排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⑥正确;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⑦正确;土壤缺氮不会直接影响植物体内脱氧核糖的合成,⑧错误;综上分析,正确的有5项,选C。【点睛】注意本题中易错知识点: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O、H、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图1是某种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营养结构.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了铜污染,研究者研究了不同大气CO2浓度及不同土壤铜污染程度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2.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2)图1中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取得能量

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调整到,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kg,人比原来增重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3)由图2可以看出,土壤CU污染会

(填“促进”或“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CU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

;CO2浓度升高会

(填“促进”或“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CU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

.参考答案:(1)自我调节

(2)2.46×108

2(3)抑制

增强

促进

减弱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分析图1:草是生产者,其它都属于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析图2分:铜离子的污染会抑制土壤脲酶活性.【解答】解:(1)图1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6.8×109×20%﹣1.3×108)×20%=2.46×108kJ.根据题意,改变取食前蛇体重每增加1kg需要消耗草的重量为:÷20%÷20%+÷20%÷20%÷20%=100kg,改变取食后蛇体重每增加1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