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森林害鼠害兔的危害与调查-森防总站_第1页
主要森林害鼠害兔的危害与调查-森防总站_第2页
主要森林害鼠害兔的危害与调查-森防总站_第3页
主要森林害鼠害兔的危害与调查-森防总站_第4页
主要森林害鼠害兔的危害与调查-森防总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主要森林害鼠害兔的危害与调查森林害鼠和害兔种类较多, 发生范围较广,害鼠害兔直接啃食林木的树干或根系, 常致死林木。特别是退耕还林地的幼树,若遭受害鼠害兔的侵扰,将遭受灭顶之灾。第一节 害鼠的危害与调查依据害鼠对林木的危害部位, 将其大致分为两类, 即地下鼠和地上鼠。 地下鼠危害林木的根系,其代表为中华鼢鼠;地上鼠以危害林木树干的棕背鼠 平和危害树干及枝梢的大沙鼠为代表。1.中华鼢鼠

Myospalaxfontanieri

Milne-Edwards国外分布于俄罗斯、 蒙古。国内分布于西北和华北等地的温带草原与森林草原地带, 在河南、湖北、四川等地也有发生。 主要危害油松 Pinustabuliformis 、落叶松Larix gmelinii 、云杉Piceaasperata 等针叶树。形态特征体长20cm~25cm,体重250g~500g;体形短粗,略呈圆筒状,雄鼠常大于雌鼠。头宽而扁,嘴短,耳壳退化、耳轮小,额头有 1白斑。四肢发达,前肢爪呈镰刀状,善于挖土打洞;后足较小,适于拔土。头骨粗大,头骨后面宽大于高。 1对门齿较大,外露。毛短细密,体背毛厚,呈灰褐色和锈褐色, 略有绿光。腹部毛为浅色,尾长3.0cm~4.5cm,无毛,粉红色。生活习性终年营地下生活,取食、繁殖、防御等一切活动均在洞内进行。每年 10月下旬在较深的洞内休眠,翌年4月份解除休眠开始危害,

以植物的地下茎和块根等为食,

如马铃薯

Solanumtuberosum、胡萝卜

Daucuscarota

、番薯

Ipomoeabatatas

及豆类

Leguminosaesp.

等,喜欢吃油松根皮和小根,对油松幼林危害较大。中华鼢鼠怕风、怕光、怕水,有封洞的习性。

5月份开始繁殖,

1年1胎,每胎

1只~4只,多为2只~3只。以夜间和晨昏活动为主,盛夏季节活动较少;

1a内有2个活动高峰期,即春季繁殖期和越冬前储食阶段。 其地下洞系纵横交错, 上下相连,形成各种不同形状的洞系结构,洞穴可分主通道、取食道,越冬时有老窝,在老窝的附近还分粪道、贮食道。中华鼢鼠在打各种通道时,把多余的土堆到地面,形成一个个直径 30cm,高约5cm~6cm的土丘。调查方法选择鼠害的常灾区和偶灾区,在踏查的基础上 ,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设面积为 1hm2的标准地 2块~3块。害鼠密度调查 统计标准地内的新土丘数。根据土丘挖开洞道,间隔 2昼夜进行检查,凡封洞者即为有效洞。在有效洞布箭,弓箭(地箭)与洞口的距离为切开的洞口直径的 2倍。1昼夜检查 1次,及时重设弓箭(地箭) ,连续捕杀 2昼夜。然后统计捕获的鼢鼠数量和鼠种,计算出土丘系数和捕获率。根据下式计算土丘系数:土丘系数=实捕鼢鼠数/土丘数然后在各种立地类型标准地内分别统计土丘数,乘以土丘系数,则为鼢鼠的相对数量。鼢鼠密度(只 /hm2)=标准地内鼢鼠数 /标准地面积。捕获率计算公式如下:p=[n/(N×H)]×100%式中:p为捕获率;n为捕获的鼢鼠数; N为设置弓箭数; H为捕鼠昼夜数。被害株率调查 于每年春季 3月~5月土壤解冻后和秋季 9月~10月鼢鼠储粮期各调查21次。选择1块面积1hm的临时标准地,逐株调查标准株,以树下有鼠洞,针叶发灰、发黄色,顶芽生长缓慢判定为被害。统计被害株率和死亡株率。预测方法幼鼠发生量预测采用鼠口调查分析法预测鼢鼠当年幼鼠发生量。F=P(a×b)×c×(1-d);式中:F为当年仔鼠发生量(只/hm2),P为越冬鼠口密度,a为雌雄鼠比率(雌/(雌+雄)),b为每雌每胎平均产仔数,c为年繁殖胎数,d为各种因素所致死亡率之和。甘肃省a=0.5349,b=2.38,c=1,d=5%,预测模型为:F=1.2094P。种群密度预测用幼树被害死亡率预测种群密度,根据中华鼢鼠种群密度2(Y,只/hm)与油松幼树被害死亡株率(X,%)的线性关系,经过长期观测可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2.东北鼢鼠Myospalaxpsilurus Milne-Edwards分布于河北燕山地区海河平原,内蒙东部地区,辽宁辽河平原,吉林中、西部地区,黑龙江西部,山东中部地区,河南沿黄流域、黄淮平原,以及安徽淮北平原。主要危害甘薯Dioscoreaesculenta、花生Arachishypogaea、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胡萝卜Daucuscarota.var.sativa、小麦Triticumaestivum、玉米Zeamays等,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的根系是其最理想的越冬食物。形态特征体形粗壮,呈圆桶形,吻端污白色,头大而扁,耳壳不发达,隐于毛下,眼极小,前肢趾爪强大而锐利,第3趾的爪最长,末端不分叉。尾短秃,但长于后足长。体毛细软有光泽,面部毛色棕黄色,背毛灰棕色,毛干为浅灰色,毛尖为棕色。额顶有一块明显的白色斑点,但有变化。体侧及前后肢外侧毛色与体背毛色相似。腹毛灰色,毛尖稍显浅褐色,与体侧无明显界线,四足裸露,背部有灰色或白色短毛。头骨短,有明显的棱嵴,枕骨高而宽,自人字嵴向下呈截切面。鼻骨前宽后窄,末端嵌入额骨前部,具有发达的眶上嵴和颞嵴,在左右两嵴之间形成凹陷。上门齿凿状,突出于口外,齿根延伸到第1臼齿前面,第1上臼齿大,第2、3上臼齿小,第3下臼齿退化,外侧仅有1个凹角,内侧第1凹角深,第2凹角浅。生活习性喜栖息在土质粘重或偏粘的壤土中。以草甸草原和田间荒地的密度为最高,

多见于丘陵、低山、谷地的林缘、灌丛及湿润草甸,干燥的丘陵顶部和密林中极少见到,在燕山山脉、华北平原与中华鼢鼠 Myospalaxfontanieri 的分布区相重叠。食物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为主,也吃绿色茎叶和种子。在山东还曾发现它捕食金龟子。活动无明显的昼夜区别,一天中以6:00~9:00,18:00~21:00为活动高峰。雨后常可见到较多的土丘出现。极少见出洞。营独立生活。雌鼠洞系较为复杂, 分支和仓库数量都多于雄鼠。 洞系结构与中华鼢鼠相似。 唯其洞道距地面较浅,有时仅 10cm左右。在地面可见拱掘洞道留下的龟裂纹。觅食道复杂,洞道形成网络结构,并且经常变化,随时挖掘新道, 同时也不断废弃旧道。因而土丘的排列比较分散,有时在洞道的左右对称出现。每个洞系占地面积较大,据寿振黄等 (1959)报道,该鼠洞系面积为14.5m×50m,其窝巢的深度为 80cm~100cm。1a繁殖1次,每胎产仔 1只~6只。调查方法同中华鼢鼠。3.大沙鼠Rhombomysopimus Lichtenstein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等地。危害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等固沙植物。形态特征体长大于 150mm。耳短小,短于后腿长的 1/2,耳壳前缘列生长毛。爪锐利,尾粗大、近于体长、上被密毛,尾末端形成毛管状黑色“毛束”。 背部呈暗黄褐色、 杂有毛尖为黑色的毛,腹毛毛尖污白色,尾毛锈红色。生活习性无冬眠,冬季多在中午出洞,夏季约在日出后为其繁殖期, 5月~7月为繁殖高峰期。妊娠期约

1h出洞、在日落后 1刻钟入洞。4月~9月25d,每窝产仔1只~11只,一般为4只~7只。一般不远离洞系觅食,多局限在洞系所在范围内的梭梭林间活动,

最喜食的是梭梭、猪毛菜Salsolacollina

、琵琶柴

Reaumuriasoongonica

等的枝条。每年储食两次,初次在仲夏,第

2次在秋季。在储食季节,它们异常活跃,经常攀爬到

2m~3m高的树梢上,将枝条咬断,衔回洞内储藏。该鼠营“家族”式群居生活。最适生境为白刺

Nitraria

tangutorum

+盐爪爪

Kalidiumfoliatum

+红柳Tamarixramosissima

的半固定沙丘,地下水位

6m~12m深的地方最适宜于其栖居。春季多栖息于白刺+盐爪爪的半固定沙丘,秋季又向盐爪爪裸露土岗生境迁移。喜欢在有坡度的沙丘上挖巢,一些天然形成的土丘隆起或山岗、水利枢纽的引洪灌渠土坝,是秋季大沙鼠喜欢栖息的生境类型之一。该鼠洞系结构复杂,常连成一片,地面出口甚多;洞道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距地面20cm~40cm,下层距地面80cm左右,巢位常在1.5m~2m之间。在冬春季,主要利用朝南或东南方向的洞口,此时北和西北方向的洞口则被风沙掩埋,从而提高洞内的温度和湿度。在夏秋季,则主要利用朝西、北的洞口,而反方向的洞口并不被风沙掩埋,以保持整个洞系通风良好。调查方法选择鼠害的常灾区和偶灾区,在踏查的基础上,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设面积为1hm2的标准地2块~3块。害鼠密度调查 在标准地内设置 100个10cm×15cm鼠铗。以新鲜胡萝卜为食饵,堵洞后在洞口附近布设鼠铗。统计堵洞数、有效洞数、百铗捕获数,计算百铗捕获率和鼠口密度,连续调查5d。有效洞口系数=有效洞数/堵洞数校正百铗捕获率(%)=百铗捕获数×有效洞口系数调查日标准地害鼠数量=堵洞数×校正百铗捕获率害鼠密度(只/

hm2)=∑逐日标准地害鼠数量/标准地面积被害株率调查

结合春季鼠口密度调查进行。

采取样株调查法。 将标准地大致划分为

10块~15块样方,从中随机确定

3块,要求样方内林木株数不少于

100株。然后,在样方内逐株调查,凡树干、树枝被啃食即为被害。计算出受害株率和死亡株率。4.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rufocanus Sundevall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四川、湖北、陕西、宁夏、甘肃和新疆等地。危害赤松

Pinusdensiflora

、樟子松

P.sylvestris

var.

mongolica.、红松

Pinuskoraiensis

、油松

P.tabuliformis

、云杉

Piceaasperata

、冷杉

Abies、椴树

Tilia

、黄波萝Cortexphellodendri 、山槐Albizia kalkora、榆树Ulmuspumila.、蒙古柞Quercusmongolica 、杨树Populus、柳树Salix、桦树Betula、山丁子Fraxinusmandshurica、刺五加RadixAcanthopanacis 、文冠果

Malusbaccata 、水曲柳Xanthocerassorbifolia 、胡枝子Lespedezaformosa

、刺枚果

Rosadavurica

和榛子

Coryluschinensis

等。形态特征体长90mm~110mm。冬季背毛红棕色,身体两侧毛灰色,腹毛淡灰白色,或淡黄白色;夏季背毛暗棕色,体侧和腹部毛色也比冬季暗些。尾毛较红背鼠

平ClethrionomysrutilusPallas短而稀,稍细;尾上面毛色同背部,下面毛色同腹部。幼鼠的毛色较深,毛亦短。头骨较粗大,颅全长不小于 25mm,有明显的眶上嵴,成鼠眶间有 1明显的纵形浅沟;颧弓较粗大,中间宽。牙齿的齿列较长,上齿列长不少于 6mm,上颌第3齿最后齿叶向后突出一部分,致使内外两侧各有

3个突出角,构成

2个缺刻。生活习性繁殖力强。每年4月份开始繁殖, 雌鼠怀孕期约 22d。刚出生的幼鼠肉红色,体重2.5g,体长25mm~35mm。15d以后幼鼠开始独立取食, 20d以后完全独立生活。幼鼠出生后

1.5g~50d~60d即可参加繁殖,5月、8月是繁殖盛期。1a繁殖2窝~3窝,每窝平均胎崽为3只~6只。该鼠害多发生在树内卫生状况不良、杂草丛生的人工幼树,林分郁闭以后鼠害显著减轻,或很少发生鼠害。多栖息在杂草较茂密,胡枝子、刺梅果、榛子等灌木较多的林内背风、向阳处。在树根、倒木、伐根、灌丛、草丛或枯枝叶层下掘洞,洞口有 1个或多个,与周围草下面交错的跑道接连。有多次在同一路线危害同一株树的习性,一般在霜后草本植物枯黄、地表结冻时开始危害树木,危害最盛期为 10月~12月、4月末停止危害。在植物生长季节主要取食绿色植物的嫩茎、 嫩叶,在春季(地表解冻后)、秋季(降霜后)以取食植物的嫩芽及地下茎为主, 在冬季主要取食种子和树皮、 主要危害幼树,树木被害有树干被剥皮及枝条被切断两种。 多数被害树木,一般从树干地径向上的树皮被剥皮一圈或部分树皮被剥、韧皮部被食。根据干部被啃食程度,可划分为环状、大于 1/2环状、小于1/2环状及点斑状4种危害状;环状剥皮输导组织被切断、树木枯死,部分剥皮长势减弱。调查方法2选择鼠害的常灾区和偶灾区, 在踏查的基础上 ,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设面积为 1hm的标准地2块~3块。害鼠密度调查在每块标准地内,将100个中号板铗(,12cm×6.5cm)按铗距5m、行距20m的平行线、或按“Z”字形、棋盘式等形式顺势布放。食饵选用炒熟的白瓜子。鼠铗布放后,间隔24h进行检查,用空铗将已捕获鼠的鼠铗替换,48h后将捕鼠铗全部收回。逐日统计捕获害鼠的数量。210块~15块样方,被害株率调查在4月中旬~5月初进行。将1hm的标准地大致划分为从中随机确定3块,样方内林木株数不少于100株。然后,以树干四周皮部1/4以上被啃食或侧枝被啃断1枝~4枝为林木受害的统计起点, 在样方内逐株调查。 计算出受害株率和死亡株率。预测方法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森防站用棕背鼠 平的春季数量、温湿系数组成、性比、温度及繁殖率等因子对秋季种群数量进行预测。如,春季数量X预测秋季捕获率Y=0.9172+20.1939X,春季性比X预测秋季捕获率Y=21.3725-4.9469X,春季繁殖率X预测秋季捕获率Y=40.2601-O.4245X。春季捕获率X1、温湿系数X2与秋季捕获率Y=10.4414+22.1915X1-0.9473X2。春季捕获率(X1)百分比、组成(X2)、温湿系数(X3)与秋季捕获率Y=16.6703+17.9112X1-O.8950X2-4.9065X35.东方田鼠 Microtusfortis Büchner分布于内蒙黄河沿岸地区,辽宁东部和辽河平原,黑龙江东部山区和平原地区,山东南部平原,宁夏中、北部丘陵地区,陕西秦岭,安徽贵池,浙江北部和西部地区,福建武夷山一带,湖南北部湖泊河汊区,以及吉林、湖北和贵州。危害幼树。形态特征为体型较大的田鼠,成体体长120mm~150mm。尾长为体长的1/3~1/2,尾被密毛。后足长22mm~24mm,足掌前部裸露,有5枚足垫,而足掌基部被毛。这是与莫氏田鼠相区别的关键特征,后者具6枚足垫。背毛黑褐色,其毛基为灰黑色,毛尖暗棕色。体侧毛色较浅。腹毛污白色,毛基为深灰色。背腹毛间分界明显。 足背与体背同色。尾部背面为黑色,腹面为污白色。各地种群的体色深浅有区别。头骨棱嵴不明显,无眶上嵴。腭骨属田鼠特征,其后缘有一下伸小骨与翼骨相连,形成翼窝。听泡较高。门齿唇面无纵沟。M1有4个封闭的三角形,其前端具1小横叶。M2有3个三角形。M3有3个,但内侧有1小突起。生活习性东方田鼠多栖息于低湿多水的环境。自然条件下集中于沼泽草甸、河渠两岸。在沿海地区多栖息于湖周草甸、河边苇塘等地。食物以植物的茎、叶、种子为主。喜食鲜嫩的水生植物。不冬眠。昼夜均可活动,夏季以夜间活动为主,其他季节则以白天活动为主。善游泳,可潜水。有季节迁移习性,当洪水来临时,成群迁往周围农田。洞系结构简繁不一。简单的洞系只在苔草墩下挖 1个侧坑,筑巢;复杂的洞系有20多个洞口,洞道长而分支,内有仓库 2个~5个。春夏繁殖,每年产 3胎~4胎,每胎产仔 5只~11只。种群的平均寿命为 14个月,种群更新速度很快。数量常有暴发性。亚成体在种群中的比例高达44.5%左右,而成体仅占 21%。调查方法2选择鼠害的常灾区和偶灾区, 在踏查的基础上 ,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设面积为 1hm的标准地2块~3块。害鼠密度调查在每块标准地内,将100个鼠铗按铗距5m、行距150m,分2行平行线布放。24h后将捕鼠铗全部收回。统计捕获害鼠的数量。被害株率调查23块,样方将1hm的标准地大致划分为10块~15块样方,从中随机确定内林木株数不少于100株。计算出受害株率和死亡株率。6.根田鼠MicrotusoeconomusPallas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焉耆盆地,宁夏六盘山地区,甘肃南部和祁连山东部,陕西秦岭,四川北部,以及青海。以植物种子和根、茎、叶为食,对灌木林和幼树危害较大。形态特征体长约为105mm,后足长19mm左右,尾长不及体长一半,但大于后足长的1.5倍。成年鼠雌性体重 25.98±0.31g,雄性体重 36.92±0.63g。体毛蓬松,体背毛深灰褐色乃至黑褐,沿背中部毛色深褐; 腹毛灰白或沾淡棕黄色, 尾毛双色,上面黑色,下面灰白或淡黄;四肢外侧及足背为灰褐色,四肢之内侧色同腹部。头骨较宽大,颅全长约 26mm,颧骨相当宽大,颧宽约 14mm,为颅全长的 1/2,眶间较宽大。第 2上臼齿内侧有 2个突出角,外侧有3个突出角;第1下臼齿最后横叶之前有 4个封闭三角形与 1个前叶;上齿列长约 6.8mm,短于齿隙之长度。生活习性喜欢栖息在海拔 2000m以下的亚高山灌丛,林间隙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沼泽草原等比较潮湿,多水的生境。筑洞穴居,洞道较简单,大多为单一洞口。筑窝于草堆、草根、树根之下方。个别个体筑有外窝。营昼夜活动之生活方式。调查方法2选择鼠害的常灾区和偶灾区,在踏查的基础上,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设面积为1hm的标准地2块~3块。害鼠密度调查在每块标准地内,布设100个铁制踏板式鼠铗,以新鲜胡萝卜为食饵,按铗距5m随地形地势一条线布放。24h后将捕鼠铗全部收回。统计捕获害鼠的数量。被害株率调查23块,样方内将1hm的标准地大致划分为10块~15块样方,从中随机确定林木株数不少于 100株。计算出受害株率和死亡株率。第二节 害兔的危害与调查蒙古兔和达乌尔鼠兔是我国北方林业生产上的两大害兔。主要危害幼林和幼苗,树木被啃食后死亡率极高。1.蒙古兔LepustolaiPallas国外分布于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分布于安徽、北京、甘肃、贵州、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陕西、山东、山西、四川、新疆和云南等地。危害所有的造林树种,对 10a生以下的幼树、幼苗危害最严重。形态特征体长约450mm,尾长约90mm,全身背部为沙黄色、杂有黑色。体重一般在 2kg以上。耳甚长,有窄的黑尖,向前折超过鼻端,尾连端毛略等于后足长。头部颜色较深,在鼻部两侧面颊部,各有 1圆形浅色毛圈,眼周围有白色窄环,耳内侧有稀疏的白毛。腹毛纯白色,臀部沙灰色,颈下及四肢外侧均为浅棕黄色。尾背面中间为黑褐色, 两边白色,尾腹面为纯白色。冬毛长而蓬松,有细长的白色针毛,伸出毛被外方。夏毛色略深,为淡棕色。生活习性活动敏捷,听觉、嗅觉灵敏,性机警,遇敌快速奔跑、跳跃。除繁殖哺乳期外,无固定老窝,多数在草丛中潜伏,昼夜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黄昏活动最为频繁。植食性,主要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取食林木幼苗和嫩茎、叶,冬季和初春,啃食林木根基部树皮,咬断幼树。地面和雪面留有明显的觅食路线,在林地危害呈线形分布,同一方向危害较重。严重时,林木成片被害死亡。蒙古兔主要栖息于山坡林地,农田附近,半荒漠地区绿洲,沙丘灌丛等处。在华北地区每年繁殖 2胎~3胎,孕期45d~48d,每胎2仔~5仔;在长江流域每年繁殖 4胎~6胎,孕期 42d左右,每胎 2仔~6仔。早春出生的幼兔夏末性成熟,饲养寿命5a~6a。调查方法春季,选择

1hm2的长方形或方形样地,样地内林木株数不少于

100株,逐株调查被害情况。计算被害株率和死亡株率。2.达乌尔鼠兔Ochtonadaurica Pallas分布于东北、山西、陕西、青海、内蒙古、宁夏、西藏和甘肃等地。危害油松 Pinustabuliformis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云杉Piceaasperata、白榆Ulmuspumila 、青杨Populuscathayana 、山杏Prunusarmeniaca、旱柳Salixmatsudana、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拧条Caraganakorshinskii 等,尤以油松、侧柏、云杉受害最为严重。形态特征体长125mm~185mm,后肢略长于前肢,无尾,在颈下与胸部中央具1沙黄色斑。椭圆形大耳具明显的白色边缘,吻部上下唇白色。冬毛较长,背部和四肢外侧为沙黄褐色或黄褐色,腹毛基部灰色,尖端乳白色。夏毛较短,背部黄褐色,并杂有全黑色的细毛。颅全长一般小于45mm,额骨隆起,故头骨上方轮廓的弧度较大,顶骨前部隆起,后部扁平。门齿孔与腭孔合为1孔,具2对上门齿,前面1对比后面1对门齿大1倍多。生活习性营群栖穴居生活,一年四季活动、不冬眠;

1a2胎,胎产仔一般

3只~5只,多达

8只,少则1只~2只,雌雄比例为1.29:1。多栖息于荒坡、荒沟、林地草滩和野生的灌木丛中,少数生活在农田地梗上。春秋季节多在林地内活动取食,在早春和枯草期啃食幼树当年生嫩枝和树皮,使其生长畸形成丛枝状,失去形成主干的能力,或将根茎上部约20cm处环状剥皮,致使树木水分养分输送受阻而死亡。秋季将新植幼树从地表处咬断,拉到洞口或洞道内贮藏越冬。冬季寒冷时多在中午活动,夏季 1d内有2个活动高峰,即 7:00时~10:00时和17:00时。4月~7月繁殖期种群数量的变动很大,年度的数量变动亦十分显著、高数量峰年密度可超过低谷年10倍以上。达乌尔鼠兔具贮草习性,7月~9月集草,待草晒成半干后拖入洞中贮于仓库里,作为越冬之用。该鼠兔的简单洞多数只有1个洞口,无仓库。复杂洞洞道结构复杂,弯曲多支,总长约3m~10m;具3个~6个圆形至椭圆形洞口,直径约5cm~9cm;洞口附近有球形粪便,鲜粪草黄色,陈粪灰褐色,洞口间具宽约5cm的网状跑道;洞口通道与地面成30°~40°的角度,并延伸约50cm后与地面平行;洞道中部具1窝巢,内铺以碎草,窝形扁平;距洞口不远处有仓库1个~3个。调查方法于春季牧草返青前的 4月和秋季牧草枯黄后的 10月各调查1次。根据调查地块的形状选择1条最长的对角线,进行线路踏查,随机选取 100株树,调查林木的被害株率和死亡株率。3.西藏鼠兔 Ochotonathibetana Milen-Edwards分布于陕西秦岭,甘肃河西走廊、祁连山和甘南地区,以及青海、河南西部山区、西藏东部和南部、四川和云南。森林更新的幼苗受害较重。形态特征体型较达乎尔鼠兔小而细长。体长一般不超过 155mm。耳较大,椭圆形,高度不超过27mm。四肢短小,后肢略比前肢长。无尾,尾椎隐藏于毛被之下,上唇有纵裂。体毛毛色较灰暗,夏毛背部棕黑色,毛基黑色,中上部浅棕,毛尖黑褐色;体侧较背色为淡;耳外侧黑褐,内侧棕黑色,边缘有窄白边,耳前方有一撮淡色毛丛,耳后近颈部处有一淡色斑块。触须棕色或棕黄色,较短;头部及吻端颜色较背部暗深;头侧、颈部淡棕黄色,整个腹毛基色灰黑;颏部毛尖白色;腹部中央淡棕黄色,两侧污白色;四肢外侧毛色同背,内侧毛色与腹部相同;足背淡棕黄色,趾部有黑褐色密毛;冬毛背部比夏毛稍浅淡,毛基部灰黑、毛尖黄褐色;故整个背部毛色呈黄褐色,体侧淡黄褐色;腹毛色同夏毛,耳后淡色毛斑不及夏毛明显。头骨较平直狭长,颅全长小于40mm,脑颅低平,棱角不大明显,背部平直;额骨略突出,中间骨缝处稍凹入;顶骨前部略上凸,后部低平,人字嵴和矢状嵴很低,人字嵴向两侧延伸与颞嵴相接;颧弓呈平行状,前宽后略窄,末端有一细长突起;门齿孔与腭孔合并成一个大孔;梨骨不被前额骨边缘遮位。 腭长一般不超过 14.5mm。听泡中等。 不十分隆起。 齿隙长与齿列长相等。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 3000m~4000m 的高山草甸、灌丛、芨芨草滩、山坡草丛中,尤其以柳Salix

、金露梅

Potentillafruticosa

等不占优势的灌丛中最多。在祁连山西段,主要分布在针茅

Stipa

、苔草

Carex为主的生境中,以双子叶植物为建群种的阶地,山麓平原上数量最多。有时也栖居在河渠边的马蔺

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

、苔草滩上。营穴居生活, 筑洞穴于干草根、 灌丛及土块之下, 也有利用旱獭 Marmotabobak废弃洞道侧壁挖洞营巢。洞道一般距地面 10cm,根据洞穴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结构复杂,全长 3m 以上,具多个分支,洞道出口多,洞内有贮室和一个巢室,名曰居住院洞;另一种构造简陋,洞道全长仅为 40cm~-50cm,有1个~2个分支,分支末端各有 1个与地面相通的出口,此种洞穴,用于临时休息或躲避敌害,称临时洞。洞群各出口之间,有跑道相互贯连。洞口近旁常堆积有粪便,粪便呈圆球状,新鲜粪便颜色黄绿,陈旧粪便灰黄色。昼夜活动,冬不蛰眠,甚至在雨天,雪被底下,亦常外出觅食。食性以植物为主,经常取食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等植物的茎、叶,亦食山柳Salixoritrepha、浪麻Caraganajubata等小灌丛的嫩叶及其他植物嫩根。胃内偶尔有甲虫残骸。一年繁殖数次,繁殖期为5月~6月,8月~9月常有怀孕雌鼠,每胎5仔~6仔。分布区内数量较多,但由于其群居性不如达乎尔鼠兔强,故无密集聚居之现象。调查方法选择西藏鼠兔的常灾区和偶灾区,在踏查的基础上,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设面积22为1hm的标准地2块~3块。再将1hm的标准地划分为20m×20m的样方若干块,从中随机抽取3块,以洞口旁有新鲜粪便为有效洞口的标准,统计其有效洞口数量。2计算出1hm的鼠兔密度。4.高山鼠兔 Ochotonaalpina Pallas分布于内蒙东部、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