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孟子及其作品,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文本的章句之意,了解孟子“性善论”的要义。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本的论说技巧,感受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孟子的仁心和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本文的主旨,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元朝被追封为“亚圣”。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所谓“仁政”“王道”,反对“霸道”,以“平治天下”为己任。民本: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仁政:提倡“以民为本”,仁政的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其基础是“制民之产”,让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石。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性善论: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全书共七篇,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为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作品简介《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孟子》篇幅较长,内容更具体,描绘更细致,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背景探寻“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下》“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生活的时代:大争之世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孟子作为一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意识到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创建了自己的学说。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而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纷纷游说各国诸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针对社会现状阐述自己的观点,《人皆有不忍之心》便是其中的一篇。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由于)有怜爱别人的心,(所以)才有怜爱别人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施行怜爱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上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①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②有不忍人之政矣;以③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④之掌上。文本研读不忍人:怜爱别人。忍人,狠心对待别人。斯:才。以:介词,用。运:运转,转动。开门见山,直接摆出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心明确,言简意赅,并提纲挈领地引起下文的论证,下文以此为依据展开描写。举先王治天下易来说明不忍人之心的重要性。请同学们诵读以上文本,分析课文开篇有何作用。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所以①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③将入于井,皆有怵chù惕④恻隐⑤之心;非所以内nà交⑥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誉⑦于乡党⑧朋友也,非恶wù其声而然也。译文: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是因为):(如果)现在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到井里面去了,都会产生惊骇、恐惧和哀痛、怜悯的心理;这不是因为想要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要在乡邻朋友间博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的。所以:……的原因(缘故)。乍:突然。孺子:幼儿、儿童。怵惕:惊骇,恐惧。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内交:结交。内,同“纳”。要誉:博取名誉。要,求取。乡党:同乡。请同学们诵读以上文本,分析以上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用“孺子入井”来举例论证,说明“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是人良心的本能反应,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并为下文引出“四端”及仁政做铺垫。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wù之心,非人也;无辞让①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②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③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④也。译文:由此看来,没有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和憎恶的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逊推让的心,简直不是人;没有分辨是非的心,简直不是人。怜悯之心是仁的发端;羞耻、憎恶的心是义的发端;谦逊、推让的心是礼的发端;分辨是非的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辞让:谦逊推让。端:萌芽,发端。之:主谓之间,取独。四体:四肢。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哪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儒家什么思想的开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智之端请同学们诵读以上文本,思考以上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人的生理构造(有四体)比喻心理特点(有四端),便于读者理解后者同样是与生俱来的道理。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①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②,泉之始达③。苟能充之,足以保④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译文:人有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我伤害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涌出。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父母都侍奉不了。”贼:伤害。然:同“燃”。达:流通,指泉水涌出。保:安定。请同学们诵读以上文本,简要概述以上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并分析作者是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的。比喻论证:“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用火由开始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出到汇集成江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开来的气象,鲜明生动,言简意赅。假设论证:“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通过假设,论证后天扩充发展“四端”的重要性。对比论证:通过是否“充之”的对比,突出拥有“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以上文本强调扩充“四端”的重要性,同时,阐释“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论点论证过程举例孺子入井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排比比喻正:足以保四海反:不足以事父母综合探究可行不忍人之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扩充“四端”对比假设犹有四体若火、泉人有“四端”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然而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仍存在私欲膨胀的问题,这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四端”。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两者是否矛盾?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人要注重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趋于善;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那么还要不要后天的学习呢?请结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具体内容,谈谈这个问题。要。人有“四心”,也就是有“四端”。“端”是“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萌芽,需要后天不断地培养呵护,这些萌芽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仁者。3.孟子这些论断是否有充分的合理性?请你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有合理性。理由:人性本善或者本恶到底哪个正确是无法证明的,因为这不是事实判断,这是价值判断。但我们可以思考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目的”是什么?孟子曾说: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议论别人的不善之处,由此引起的后患该怎么办呢?)如果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么人做了坏事是否视其为理所应当。所以孟子提出性善的目的是想要用道德激励来防止罪恶。我们还可以思考孟子言论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讲给谁听的?整个时代都在崇尚军事武力,百姓是“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希望诸侯“发施仁政”,用“不忍人之心”像父母爱孩子一样爱百姓,使百姓免于战乱之苦。性善是仁政的理论基础。孟子论证了“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之后,其他三种道德情感也就不证自明了。在孟子看来,其余“三心”与“恻隐之心”同出一源,只是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表现而已。“羞恶之心”是“不忍之心”的反面表达;“辞让之心”(“恭敬之心”)出于对他人的尊重,与“不忍之心”互为表里;“是非之心”是道德判断,其标准就是恻隐、羞恶、辞让。观点:不合理。理由:见孺子将入于井而有怵惕之心只能说明人有恻隐之心,不能证明人有其他三心。论证一个推断是否正确不应举符合的例子论证成立,而应寻找反例。一个孩子掉进井里大多数人会感到怵惕恻隐,假如快要掉进井里的是一个臭名昭著、大家厌恶至极、人人得而诛之的人物,那么又有多少人会产生同样强烈的恻隐之情呢?恐怕未必会有多少吧。所以“不忍人之心”有无要从主客观两个角度看,要看对象。祥林嫂的苦难不能激发鲁镇上人的“不忍人之心”,所以“不忍人之心”还取决于社会环境。人伦在差序,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能对身处(或即将身处)险境的陌生人、没有仇恨的熟人、无辜的孩子产生强烈的恻隐之情,而对有矛盾、仇恨的熟人则要相对冷漠。换言之,人的恻隐之心是分对象的、有场合差别的。对前者完全可以产生强烈的恻隐之情;而对后者,强烈的怨气、仇恨已经抵消了相当部分的同情,从而转为心理上的冷漠、行动上的不作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体验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强烈情感,做出完全不同的举动。所以人性是复杂的。本文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写起,由“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出仁政。文章在强调后天教养的重要性时,也阐释了“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课堂小结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对比阅读比较阅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说这三篇课文在论述道理时表现出哪些相似的特点,又各自有哪些独特的说理风格。论述道理时的相似点:三篇文章都是儒家的经典,文中都阐释了君子立身处世的原则和做法。《〈论语〉十二章》讲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体现了立人之心;《大学之道》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的目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确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指出“性善论”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品质的基础。这些观点都符合儒家“仁义”的道德规范。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论述语言或生动,或严密,或富有气势。各自的说理风格:《<论语>十二章》重在记言。一般只说自己的观点,不展开论证,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excel培训课件教学
- 【白云区】21-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QPN培训手册》课件
- 2024-2025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六小学四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考研《西医综合》近五年真题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名校题)
- 房屋转让协议书范本10篇
- 《百易招商政策》课件
- 林下养殖合同对树木的规定
- 江西省抚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 离婚一年协议书
- 中建医院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
- (高清版)DB5206∕T 140-2021 长裙竹荪种植及烘干技术规程
- Grid Coffee品牌介绍模版
- 国家开放大学《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期末模拟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4年下半年广东省广州越秀区总工会招聘工会组织员7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11260软件工程-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1月至7月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共2套)
- 大模型技术深度赋能保险行业白皮书2024
- GB/T 22924-2024复合肥料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
- 2024年1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