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养殖大全_第1页
胡蜂养殖大全_第2页
胡蜂养殖大全_第3页
胡蜂养殖大全_第4页
胡蜂养殖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7胡蜂养殖技术文:yard127发表时间:2005-4-1513:04:29[返回]胡蜂也叫黄蜂,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种,我国记载的有200余种,在我国分布甚广。胡蜂味甘辛,性温,主治风湿痹痛。蜂房可作中药材,有定痛、驱虫、消肿解毒功效,主治惊痫、风痹、乳痈、牙痛、顽癣、癌症等。胡蜂酒有祛风除湿,治急、慢风湿痛,风湿性关节炎。胡蜂蜂毒可治疗关节炎,药用价值极高,对医疗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有着重大意义。现在国际市场上有20多种胡蜂蜂毒出售,其价格相当昂贵。此外,胡蜂幼虫和蛹体内营养成分丰富,可开发出各种营养食品。因此,养殖胡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开发前景。胡蜂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1年发生3代,第1代成虫6月中旬羽化,第2代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第3代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羽化,10月下旬交配,开始越冬。雄蜂多在第3代出现,交配后死亡,寿命较短。越冬雄蜂有群集性,常抱团越冬,抵御寒气。春季雌蜂单独觅食筑巢,一般将巢筑于树上或树洞中。成虫捕食鳞翅目幼虫,并取食果汁及嫩叶。1主要饲养设备(1)蜂笼。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2)蜂棚。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内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3)蜂箱。用木材做成,边长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2饲料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3饲养管理饲养胡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1)采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不但补充了营养,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2)饲养管理。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气温恒定在17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周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cm以上,有百余只成蜂。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雌蜂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收回蜂笼,利用夜间蜂群安静时,将蜂笼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离开蜂巢时,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鼠、无虫处晾干,备作药用。蜂群旺盛时,还可提取蜂毒,药用价值更高。4病虫害防治技术危害胡蜂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昆虫、蜘蛛、鸟类及老鼠等,还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严重的是鳞翅目瞑蛾科的黄尾巢螟,其成虫夜间在蜂巢上产卵,4~5d后孵化出幼虫。幼虫穿行于蜂巢内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虫,造成蜂巢解体,且巢螟喜夜间活动,而胡蜂白天活动,晚上伏于巢上不动,任巢螟将其卵产于蜂巢上而无动于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对巢螟的预防,一是让胡蜂将巢建在离地面较远的位置,因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严重,距地面远的较轻;二是人工饲养箱中的胡蜂,在巢螟产卵的2~3d内,每晚将蜂箱门关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内产卵。幼虫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得腐臭病,感染后会很快发病死亡。可以将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喷雾器喷洒抗生素进行预防。此外,危害胡蜂的动物还有乌鸦、喜鹊、蚂蚁、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时,老鼠也会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这些都需要加强防范。5产品的粗加工和应用在幼虫期和化蛹期,将自然界或人工饲养的胡蜂蜂房采摘下来后,将蜂房蒸一下,取出幼虫和蛹,再晒干,不要压碎,放置于干燥处。然后将其切碎生用,每kg用甘草1kg,取汁和蜂房拌匀,炒至微黄入药。蜂房形态大小不一,背面有附着在物体上的柄,正面有许多六角形空洞,质轻韧似纸,有臭气。以大个、整齐、灰白色,轻软有弹性、没有死蜂和卵的为佳。将加工好的蜂房和其他中药共用,可制牙龈出血、急性乳腺炎、乳汁不下、乳房胀痛、皮肤疮癣、头癣、痛疮肿毒等疾病。收集的幼虫、蛹,采用炸、炒、煎、煮等方法,可加工成各种风味的食品。也可制作蜂幼虫和蜂蛹罐头,或用于提取蛋白质及氨基酸。所属分类:餐饮食品>食品批发/加工/厂胡蜂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以蛋白含量论,胡蜂81%,蟋蟀75%,蝉72%,蚯蚓65%,蝗虫60%,蜜蜂43%,蜂蛹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美容养颜等功效,还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有说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有关.所在地区:桂林市-平乐地址:桂林平乐县平乐镇正北(龙窝)街电话支机构:手机因本人经常上山驯养胡蜂,手机无法打通时敬请留言)联系人:蔡先生传真:邮政编码:542400乘车路线:E-mail:网址:网络实名:中国胡蜂业1胡蜂的生物学特性1.1建群方式及年生活史

胡蜂的单母建群方式与蜜蜂不同,它是从一个生殖雌虫开始,雌虫亲自参与建巢、产卵和育幼工作,待第一批幼虫羽化为成虫后,它们便接替母亲承担起社会的全部工作,而母亲则专司产卵。

各种胡蜂的年生活史大致相同:春季气温回升,越冬的蜂王复苏,经过一段时间活动和补充营养后,开始营巢产卵,其个体发育需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夏天蜂群发展壮大,初秋开始出现雄蜂和处女蜂王,并在外交配,晚秋蜂群个体数量开始下降,受精的蜂王寻找合适的地点越冬,冬天蜂群由于寒冷、饥饿或被微生物寄生等而被毁灭。1.2群体组成与社会分工

每群胡蜂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胡蜂的性别决定方式为典型的单倍两倍性,即由未受精卵发育为单倍体的雄蜂,受精卵发育为双倍体的雌蜂。蜂王和工蜂为雌蜂,工蜂不能生殖,幼虫期的营养差异是决定她们能否生殖的重要因素。蜂王专司产卵(建群初期除外);雄蜂只在繁殖季节出现,它们与雌蜂交尾后不久陆续死亡;工蜂专司扩巢、保温、捕猎食物、饲喂幼虫、御敌等内外勤工作。工蜂的分工是以日龄为基础的,即幼年时从事比较安全的巢内工作,成年时从事捕食、防御等危险工作间。1.3筑巢和蜂巢结构

胡蜂一般都选择冬暖夏凉、温湿度适宜、隐蔽的场所营巢,但不同种类选择营巢场所颇有差异。如黑盾胡蜂喜在室内筑巢,小金箍胡蜂常在树林内筑巢,金环胡蜂在地下营巢等。蜂巢的筑造,先由蜂巢基部开始,自上而下地逐渐加大,蜂房的横断面为六角形,房的深度和直径因种而异。筑巢材料以木质纤维为主,并搀有一些胶质物。由于获得的木质纤维来源不同,因此造出来的巢房外壁呈现灰色或灰棕色等交错的斑纹,具警戒功能。蜂巢外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蜂巢的内部结构:蜂房口朝下呈水平横向排列构成育子层,层与层间有供活动和栖息的“蜂路”,且有数量不等的支柱支撑上层重量和连接下层重量。1.4食性、出勤和越冬

成年胡蜂喜欢甜性物质,主要采食瓜果、花蜜和含糖的汁液,捕食鳞翅日、双翅目、直翅目、膜翅目、蜻蜓目等昆虫经过咀嚼成肉泥,用以喂养幼虫。胡蜂中存在有趣的交哺现象:成蜂在饲喂幼虫时,幼虫会分泌一种白色液体供成蜂取食。

气温在10℃以上便可出巢觅食,春秋气温低时,出巢较晚,一般每天在8∶00~18∶00出巢活动;夏季和气温较高时可整日出巢;进入冬季停止繁殖和采食活动。胡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后便进入越冬期,一般在墙缝、树洞、灌木丛中,单个或数个不等的蜂王挤在一起不食度过严寒的冬天,第二年春季再开始活动。胡蜂养殖资料胡蜂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1年发生3代,第1代成虫6月中旬羽化,

第2代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第3代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羽化,

10月下旬交配,开始越冬。雄蜂多在第3代出现,交配后死亡,

寿命较短。越冬雄蜂有群集性,常抱团越冬,抵御寒气。

春季雌蜂单独觅食筑巢,一般将巢筑于树上或树洞中。

成虫捕食鳞翅目幼虫,并取食果汁及嫩叶主要饲养设备

(1)蜂笼。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2)蜂棚。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内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

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饲料: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病虫害防治技术

危害胡蜂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昆虫、蜘蛛、鸟类及老鼠等,还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严重的是鳞翅目瞑蛾科的黄尾巢螟,其成虫夜间在蜂巢上产卵,4~5d后孵化出幼虫。幼虫穿行于蜂巢内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虫,造成蜂巢解体,且巢螟喜夜间活动,而胡蜂白天活动,晚上伏于巢上不动,任巢螟将其卵产于蜂巢上而无动于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

对巢螟的预防,一是让胡蜂将巢建在离地面较远的位置,因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严重,距地面远的较轻;二是人工饲养箱中的胡蜂,在巢螟产卵的2~3d内,每晚将蜂箱门关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内产卵。幼虫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得腐臭病,感染后会很快发病死亡。可以将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喷雾器喷洒抗生素进行预防。

此外,危害胡蜂的动物还有乌鸦、喜鹊、蚂蚁、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时,老鼠也会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这些都需要加强防范新进展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线虫,这种线虫寄生在胡蜂科的蜂王体内,会导致蜂王不孕。研究人员希望以此开发一种既有效又环保的驱除胡蜂的新方法。线虫极其微小,多生活在水或土壤中,有的寄生在动物体内。

据当地媒体7日报道,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2005年4月至11月,在北海道札幌市内捕获了77只胡蜂科的大黄蜂蜂王,发现其中的54只腹部寄生着一种体长约1毫米的线虫。而腹部有这种线虫的蜂王,其卵巢完全停止了发育,失去了受孕能力。虽然研究人员还未查明线虫导致蜂王不孕的确切原因,但他们推测,越冬期寄生在蜂王腹部的线虫到夏季孵化出大量幼虫,这些幼虫会夺走蜂王体内的养分,从而造成卵巢发育停止。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线虫分泌出某种激素对蜂王卵巢发育造成影响。胡蜂科的蜂类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其毒性也很强,日本每年都有二三十人被胡蜂蜇死。研究人员认为,用线虫驱除胡蜂应该是一个好方法。胡蜂(马蜂)养殖在云南许多山区农户中已比较多见

但由于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所以不但养殖效益低,

而且都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

因为他们的养殖方法仅仅只是把较小的胡蜂巢穴迁移至自己能控制、别人不能任意摄取的地方,任其自然繁殖、到时烧取蜂蛹便完成了整个养殖过程。

这种养殖方法如果从生态角度去考虑的话,与“杀鸡取卵”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近年来由于蜂蛹的价格不菲,在云南许多山区农村,

每年的8—11月自发的组成若干个“季节性专业烧蜂队伍”进行毁灭性烧取蜂蛹,

一些地方的大型胡蜂种类如黑胡蜂(VespamandarinaSm)、黄蜂(PolistesmandarinusSaussure)已经灭绝。

其他胡蜂的种类也在急速减少,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在不远的将来胡蜂会被烧尽吃绝,这样将会给人类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胡蜂类在昆虫世界中处于食物连的顶端,虽然胡蜂的生存繁殖活动完全依赖于森林树木,

但是,所有树木的生长都与胡蜂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为胡蜂类的主要食物就是包括森林害虫在内的所有昆虫,通过观察,树木害虫中大约有70%的种类都是胡蜂类捕食的对象。

此外胡蜂在捕食其他昆虫的同时能够间接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从而使植物的果(子)实的产量增加。

因此,禁止毁灭性烧取蜂蛹,提倡科学、合理的养殖胡蜂,保护胡蜂类种群的正常繁衍会使人类受益非浅,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也十分重要。养殖和保护胡蜂的效益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保留胡蜂成虫的前提下取出商品蜂蛹,使胡蜂成虫的劳动力重复利用和种群正常繁衍,从而使人类长期受益。

2、通过食物的合理的补充,可以使每巢胡蜂蜂蛹的产量提高1—2倍,从而体现出养殖的经济效益。

3、提取商品蜂毒,目前,每克高纯度的蜂毒在国内外市场价大约是每克黄金的2倍。

4、可以减少包括果树在内所有树木的虫害,并可以间接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从而使果实(子实)产量提高。蜾蠃类幼虫在亲代成蜂构筑的封闭巢内,以亲代贮存的被麻醉的其他昆虫为食。

其他类胡蜂的幼虫在巢中由成蜂饲喂嚼烂的其他类昆虫,幼虫食后常分泌一种成蜂喜食的液体。

在幼虫消化道的中肠端部,由围食膜形成一个封闭囊,不与排泄孔相通。排泄物贮在此囊中,于体内呈游离状。

化蛹以后,此囊干硬变黑,随蜕皮一起脱去。卵常呈椭圆形,白色,光滑,在每个巢室中有1枚,其基部有一丝质柄固着,直至孵出幼虫。

因此,蜂巢巢口虽然向下,但巢内幼虫并不脱巢落下生活习性

胡蜂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

蜾蠃科的种类平时无巢,营自由生活,在产卵时,由雌蜂筑一泥室或选择合适的竹管,产卵其中,同时贮藏在捕来之后经螫刺麻醉的其他类昆虫的幼虫或蜘蛛。

一室一卵,分别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虫取食所贮存的猎物。

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后,即咬破巢口飞出。

胡蜂能捕食蜜蜂、柞蚕等,在果园地区,常咬食果实造成减产。

蜂毒毒性很大,受伤者非常疼痛,严重时可造成伤残或死亡。

但是,胡蜂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畜。除在养蜂、养蚕地区和果园附近外,胡蜂实为一类消灭害虫的天敌昆虫,应受到人们的保护。生长繁殖

其他种类的胡蜂一生营巢而居。

蜂群中有后蜂、职蜂(或称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区别。

后蜂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到本年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

天渐冷时,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

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建巢产卵。

它们所产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于职蜂增多,蜂巢逐渐扩大。职蜂负责筑巢和饲育幼虫。

中国中部地区每年有3次发生高峰。

秋后,巢中的雄蜂约占总数的1/3,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时期。

中国河南、山西等省采取人工辅助越冬以及人工辅助建巢和迁巢的方法,利用胡蜂防治棉花害虫,甚有效果,而且比较经济。

在秋后捕捉雌蜂放入笼内,将笼安置在避风场所,任其抱团,到来年春季,将这些雌蜂放入田间,任其在田间周围自然筑巢。

也可以在大蜂棚内提供食物、饮水和建筑材料,令其在棚内建巢。

在需要时,把巢移至田间,每亩3~5巢,有蜂100余头,即能基本控制鳞翅目害虫的为害。

由于胡蜂有归巢习性,所以放蜂一次长期有效。其食性广,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

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胡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胡蜂的生态

一、名称和属性:胡蜂俗称马蜂,根据其种类的不同,各地对它们的称呼略有差异,例如在树木上筑巢的胡蜂类统称为“葫芦包”或“吊包蜂”,在洞穴中筑巢的大型胡蜂类又会被称为“大土蜂”、“大马甲”、“老土甲”等。在教科书中它们统称为胡蜂类,系昆虫纲、膜翅目、胡蜂属类昆虫,它们食谱相近;筑巢的方式和使用的筑巢材料相同,因此它们的生存条件、繁殖活动基本相同。

二、生存环境:胡蜂类有着较强的生存能力,从海拔300—3000米的地方、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树木(杂树林)都会有他们的踪迹存在,这与它们食物的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

在云南已知的胡蜂种类多达20余种,目前已知具有养殖价值的大约为8个品种。

在一定的区域内,胡蜂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植被的密度和多样性与否,相对来讲,高密度、多样性植被的区域内胡蜂的种类和数量会相对多一些,反之则会减少。

这是因为植物的多样性会给胡蜂带来充足的食物,同时,在一定的区域胡蜂类群体的强弱(巢穴的大小)、种类和数量的多少能揭示该区域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和空气质量的优劣。

三、越冬:所有胡蜂类都需要越冬,到了秋末冬初,胡蜂群体分散,各自寻找向阳、背风地方的洞穴中越冬.

在云南地区,胡蜂越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存海拔高度,海拔越高,越冬的时间就会延长,海拔越低,越冬的时间就会缩短.

越冬时间最长的是从每年的11月初至次,越冬时间最短的是从12月中旬至次年年3月下旬,大约为140天左右(海拔2100米以上)2月中旬,仅为60天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胡蜂越冬后的存活率极低,大约为万分之三—五之间,而且只有受精后的雌性胡蜂(蜂王)才能存活下来,这种存活下来的每一只蜂就是当年每一巢蜂的始祖。因此,胡蜂的生存方式是以最大的繁殖系数获取最小的生存空间,它们只有这样才能年复一年的生存下来。胡蜂的习性与繁殖

一、食物来源;胡蜂的食物结构由四类组成;

即含糖树脂类、昆虫类、浆果类和花蜜类。

含糖树脂类:能分泌含糖树脂的植物有;壳斗科属植物麻栎、白栎、板栗等植株,其中以麻栎树分泌最多,而且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部分蔷薇科植物梨树、糖梨也有少量分泌。

昆虫类:其种类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的昆虫胡蜂不会捕食;

1、有毒类或具有特殊气味的昆虫,

2、身体重量数倍于胡蜂本身而且具有比较坚硬甲壳的昆虫,

3、生长发育期的毛虫,但是在交配产卵期(飞蛾期)仍然是胡蜂喜欢捕食的对象。

事实上在胡蜂咬破的水果中,有95%的是具有虫害或破损、开裂的水果,与虫害相比,胡蜂的存在绝对是利大于弊。因为它们的存在一是会使虫害大幅度减少,二是间接将水果的花期受粉率提高,从而使产量增加。

常见的有桃、梨、李、葡萄、荔枝和野生糖梨果、石头果等。

花蜜类:常见的有桉树、香蕉、芭蕉、党参、野生白山茶等花蜜。

此外,大约有0.1%的云南松的松针上面也会分泌糖类,也是胡蜂喜欢采集的食物之一。

胡蜂的食物除了上述四类之外,它们对所有动物的鲜肉也会品尝,特别是对禽类的鲜肉情有独钟,在食物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它们也会捕食蜜蜂或者身材明显小于自己、不是同种的其他胡蜂种类。二、生活习性和特点

胡蜂类属杂食类昆虫,除了有着相同的食谱外,还有着以下共同的习性和特点;筑巢:巢穴材料都是以树木的外栓皮、或者朽木、枯叶经过胡蜂咬碎、唾液粘合而筑成。

胡蜂建造巢穴的方法是:

内部咬下一层,外部补充一层,所以,大多数胡蜂巢穴的形状无论大小,看起来都是在不断增大的圆形。巢础均为圆型多层,由若干个平行六边形状组成,也就是说;它们懂得使用最少的建筑材料来获得最大的空间。

巢穴外壳由3—5层不规则的铠甲片状连接构成,层与层之间有2—4厘米的间距,这样的外壳结构既可使巢内保暖、又可以防止穴内温度过高。

护巢和护食:

所有胡蜂类都会对入侵巢穴或接近巢穴的任何动物发起攻击,尤其是对移动着的目标攻击更为强烈.

因此,当你意外受到胡蜂攻击时,你最好的选择方法就是借助草木的掩护立即卧倒装死,待其在你周围盘旋数十秒钟后再寻找机会离开。否则,你有可能会被更多的胡蜂攻击。

护食情况多见于大型胡蜂类,当其正在进食(吸取含糖树脂、花蜜或在切割猎物时)期间突然受到干扰时也会向干扰者发起攻击。

所以,当你需要观察和接近研究胡蜂时,你应该缓慢靠近,以免胡蜂误会而向你发起攻击三、繁殖:

胡蜂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卵期;雌蜂(蜂王)把卵产入巢础,48小时后自然发育成幼虫初期,此时的幼虫大小与卵区别不大,用40—60倍放大镜可以看到头、口、螯形成开始蠕动,此时成年蜂开始饲其汁类食物。

幼虫期;

从开始进食发育到蛹期大约需要两周左右,第一周以汁类为主食,第二周以固体(昆虫)食为主。

蛹期;从卵到蛹大约为10—15天,此时幼虫发育成熟停止进食,自己作茧于顶部封闭,并开始发育羽化为成虫,同时它一次性将粪排便于巢础底部。

成虫期;从蛹期发育为成虫破茧而出时大约为10天左右,出茧3天后即会自动外出觅食。胡蜂从卵到成虫大约需要25天左右,但是,适宜的气温、湿度和食物的多少、食物类别的质量等都会影响胡蜂的繁殖生长速度。

如果气温在20—25度,相对湿度为60%—70%,同时又有着充足的食物来源,那么胡蜂的生长发育过程会提前3—5天完成。

反之则会推迟5—10天。四、胡蜂的寿命和繁殖系数:

计算方法为;

1、把一巢蜂用烟熏晕,称出成虫的总重量和单个重量,计算出蜂总数,然后计算出巢础内的蜂蛹数与成虫数相加,即为该巢胡蜂的“总人口数”。

2、因为胡蜂从幼虫到成虫期仅排一次粪便并永久存留于巢础底部,通过粪便的颗粒可以计算出该巢胡蜂出生总数,经过数次不同地方、不同蜂种的多次计算,用出生数与“总人口数”相比较发现:出生数常常大于蜂总数30%—40%之间,也就是说,胡蜂在不断繁殖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在不断死亡,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以下结论:1、胡蜂的繁殖系数大约为;从胡蜂结束冬眠三周后开始筑巢产卵,第一粒卵大约在25天后发育为成虫,以后每天都在产下一定数量的卵和有一定数量的成虫发育成熟,繁殖的数量是以成虫总数乘以2—5即为胡蜂的繁殖系数,它们是以几何倍率的形式增加,例如,每巢胡蜂第一代(一只蜂王)繁殖2—5只,第二代为4—25只,第三代为12—125只、第四代为40—600只……。也就是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胡蜂可以由一只繁殖成为400—1万余只。2、胡蜂寿命的长短取决于生存环境的优劣,在正常情况下,除蜂王(雌蜂)以外,寿命最长的可达120天,最短的仅为45天。

3、胡蜂的繁殖速度不是绝对相同,它们受地理环境、温度、湿度以及食物来源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和限制。

4、越冬之后只有蜂王(雌蜂)才有可能能存活下来。养殖胡蜂的环境场所和注意事项

一、环境:选择安静、向阳、背风的环境,周围1000米内具有一定数量的多种树木、并且有水源的地方是理想的养殖场地。

同时,选择养殖场地要兼顾以下特点:

1、对人畜安全;距离人、畜、家禽经常出没地带不宜少于300米,因为一旦蜂群骚乱会危及周围大约200米内的任何移动目标。

2、有建筑巢穴材料的树木和水源;巢材来源如云南松、沙松、蓝桉、马缨花或各种朽木。

3、在周围1.5平方公里内具有多种植物存在,以利于胡蜂食物的多样性。应该指出

养殖胡蜂具有两个方面的危险性,第一是被蜂蜇,如果你想养殖胡蜂,你必须先做好下面两件事情;

(一)对胡蜂类有着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它们的生活习性、规律了如指掌,这样会把被蜇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特别是大型胡蜂类的养殖尤其要十分小心和谨慎。

(二)即使你是一个防护严密的老手,偶尔被蜇也再所难免,因为1毫克的蜂毒(相当于二只普通马蜂的毒量)就可以使一个对蜂毒高度敏感的人体出现生命危险。

所以如果你想从事胡蜂养殖;你需要逐步增加对蜂毒的耐受性(在医学上称为抗体脱敏),以免发生危险,其具体方法是:

首次,取一只蜜蜂(蜂毒量大约为0.1毫克)主动蜇肘或腿部,以后每隔2—3天加倍,直到你能在一天内承受10只蜜蜂蜇后也若无其事时,说明你已经过关,即使以后意外被普通胡蜂蜇上三五下也无大碍,仅有点皮肉之苦而已。

第二是胡蜂经常会在悬崖陡壁或数十米高的树上筑巢,在迁移巢穴或者取蜂蛹时必须树立足够的安全意识,舍取量力而行,以免追悔莫及。

(三)因为胡蜂喜欢捕食蜜蜂,特别是在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的情况下,可能会使100米——1500米内的蜜蜂群体造成危害,因此,胡蜂养殖场应该距离蜜蜂养殖场2000米以上为宜,以免发生冲突三、越冬:所有胡蜂类都需要越冬,到了秋末冬初,胡蜂群体分散,各自寻找向阳、背风地方的洞穴中越冬.

=============================

这个不对。。。。。。我们自己养殖发现,有一种胡蜂不会冬眠,到冬季的时候,他们反而更旺,尤其是到春节前后,他们的巢穴此时发展到顶峰,很壮观,也是蜂蛹最多的时候,这样一直持续到农历3月份雨季来临时才会散伙。。。此时老巢成了空城,但是新巢在其他地方又悄然崛起。。。

、、、、、、、

最近我一直在查询关于这种胡蜂的资料,最终一无所获,他们貌似黑顿胡蜂,但是又没有网上介绍的黑顿大,他们体型只有1CM左右。。

他们都筑巢在土里,我们养殖的方法是把它们从土里挖出来,搬回家放到一种特制的蜂箱里,到中秋的时候他们的巢穴一般比篮球稍大,秋天一过,他们的巢穴发展速度惊人,到春节时,最大的比轮胎还大。。。

==============

老家还养着几窝这种胡蜂,过段时间我回去拍些照片大家帮忙看一下这是什么种类的蜂?

学名:Vespamanderinia別名:金环胡蜂;地王蜂(广西)、地龙蜂、红头蜂(云南贵州)、大土蜂(台语);台湾大虎头蜂;中华大虎頭蜂;黑腰蜂(云南贵州)。

分布:主要分布於中海拔1,000-2,000公尺山區,高、低海拔零星分布。

体长:雌蜂5.0厘米,雄蜂3.9厘米,工蜂4.0厘米。

特征:体表绒毛较少;头部浅黃褐色;每一腹节后缘都有黃色环纹,末端数节呈黃色。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虎头蜂。3-4月間築造於土穴中、樹洞中或石穴中,蜂巢有外殼

学名:Vexpaducalis(Vespatropica)別名:双金环虎头蜂;黑尾胡蜂。

分布:主要分布于低、中海拔500-1,500公尺地区,高海拔零星分布。

体长:雌蜂3.6-3.8厘米,雄蜂3.0-3.2厘米少数2.6-3.0厘米,工蜂3.6-3.8厘米、少数3.2-3.8厘米。

特征:腹部每一、二腹节为暗黃色、並有一黑色环帶,第二腹节支环帶分成三段,第三腹节以后为黑色。因此也称黑尾虎头蜂,体型第二大的虎头蜂。4-5月間築巢於現成的土穴、石穴或樹洞中

黃腰虎头蜂。

分布: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公尺以下地区。

体长:雌蜂3-4.2厘米,雄蜂2.5-2.9厘米,工蜂2.5-3.5厘米。

特征:腹部第二节为金黃色,后半部其余各节为黑色。

学名:Vespaaffinis(V.formossana)別名:小黃腰胡蜂黃腰仔、三节仔(台语);台湾虎头蜂。

分布: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公尺以下地区,也是都市或市郊最常見的种类。

体长:雌蜂2.8-3.4厘米,雄蜂2.5-2.9厘米,工蜂2.2-2.8厘米。

特征:腹部第一、二节为金黃色,后半部其余各节为黑色。极易辨认。3-4月間築巢多半在較低矮的樹枝上、地表的草叢上、屋簷下、窗臺外,少數蜂巢在較高的樹上或低矮的樹叢中,蜂巢略成圓球形

黑盾胡蜂,别名:洋鬼子,黄胡蜂

体长:雌蜂2.8-3.4厘米,雄蜂2.5-2.9厘米,工蜂2.2-2.8厘米。

喜欢吃蜜蜂,飞行迅速,常见于石壁下筑巢

黑树蜂(别名:黑吊包、小黑蜂):体貌与大胡蜂极为相似,但个体略小,头部黄白色,体毛稀疏,身长15—18毫米,头、胸、腹直径分别为4、5、6毫米。飞行和捕食能力较差,多筑巢于小灌木之上,取食活动半径不超过1.5公里。单个尾腺毒量为0.5-0.6毫克,秋末蛹脾1-2千克。主要分部于滇中、西部。

小土蜂(二土甲、小土甲):腹环颜色黑白相间明显,穴居土中或树洞中,其余均与(4.黑树蜂)相同。

红马蜂(polistesmandarinasSanssure.)葫芦包、黄马蜂、黄脚蜂):体长10—14毫米,头、胸、腹直径分别为2.8、3、4毫米,全身红褐色,尾部黑褐色,足末端黄白色。捕食能力较强,为最常见的胡蜂品种,筑巢规律是;蜂王开始筑巢时在土中穴居,繁殖到成虫达100余只时迁移至树上筑巢定居。单个尾腺毒量0.4—0.6毫克,秋末蛹脾产量4—6千克。云南各地均有分部。

学名:Vespaanalis別名:拟大虎头蜂正虎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