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沁园春 雪_第1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沁园春 雪_第2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沁园春 雪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雪毛泽东【教材分析】

《沁园春

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该词气势恢宏,描写了壮阔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背景,熟读全词,理解词的内容;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理解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作者感情;

3、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感受词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培养诗词赏析能力;4、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词,默写全词。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感悟,在诵读中通过联想和想像感悟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2、体会诗词凝练、准确的语言,感悟词作的风格和感情基调,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以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坚定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感悟诗词的意境美,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陶冶学生的性情。【教学重点】

1、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法:引导进行反复诵读,通过诵读调动学生的激情,感悟诗词的意境美、音乐美,进而感悟蕴含的哲理和表达的情感;2、合作探究法:引导进行合作探究,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概括上下阙的内容,分析诗词的风格。【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引入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全词,引导理解词的上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请背一背写“雪”的古诗词句子。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一首描写壮丽雪景的典范佳作——《沁园春雪》。二、探究学习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其诗词作品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开阔,描写了中国革命的美丽画面,表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情怀。主要著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等。2、写作背景:1936年2月,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毛泽东在一场大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北方壮丽的雪景,心潮澎湃,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三、熟读全词,注意字音:1、范读,注意词的朗读节奏,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2、进行正音:惟余莽莽(wéi;mǎng)红装素裹(guǒ)分外妖娆(fèn;ráo)折腰(zhé)稍逊风骚(xùn;sāo)成吉思汗(hán)数风流人物(shǔ)今朝(zhāo)3、自由熟读全词,齐读全词。四、引导学习,理解上阙:1、齐读上阙。2、自主探究:根据上阙的内容,可以分成几层?分一分,并归纳各层的意思。第一层(“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总写北国的雪景;第二层(“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描绘北国风光;第三层(“须晴日……分外妖娆”):想像描绘雪后天晴的壮丽景象。3、理解第一层:总写北方雪景时采用了什么写法?这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北国风光”,点明地域,总领上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千里”“万里”:互文,突出范围广,给人以壮阔之感;“冰封”,静态,“雪飘”,动态,静动结合,既写出地上白雪皑皑的静穆,又写出空中雪花飞舞的轻盈。全句从内容上勾勒出雄伟壮观的北方雪景概貌,结构上总领下文,为下文的具体描绘作铺垫。4、第二层:“望”有什么作用?这一层应该怎样理解?①“望”总领下文的七句具体描绘。②“惟余”,只剩下,突出白雪皑皑的壮阔景象;“顿失”,立刻失去,写出黄河冰冻的速度之快,突出雪地的寒威之猛。而这两句也正好与上文中的“雪飘”和“冰封”形成照应。③北方雪地的景物很多,作者为什么重点写“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指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指自西向东,这样写出雪景的范围广,突出北国雪景的壮丽广阔。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和不屈精神的象征,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选这两个具体的意象,更能表达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表达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④“山舞银蛇,原驰腊象”:“舞”舒展柔美,“驰”奔腾壮烈。两个生动的比喻,化静为动,赋予雪景生命,既写出雪景的壮丽,又突出作者内心的澎湃激荡。⑤“欲与天公试比高”:“欲”,想。拟人,把山和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奋发向上的态势和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5、第三层:“须”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须”,等待,这三句的意思:等到天晴的时候,太阳映红皑皑的白雪,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才会显得更加的娇艳美丽。由此看出,这三句是虚写雪景,是写作者的想像,既拓展了意境和视野,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像,又为下文作者引出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作好铺垫。6、诵读上阙。五、诵读全词,预习下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进一步引导学习词的下阙,感悟词的意境,理解作者情感;分析全词的写作特点,总结课文,背诵全词。【教学过程】一、诵读全词。二、引导理解下阙:1、诵读下阙。2、探究学习,给下阙划分层次:第一层(第1句):承上启下,由上阙的写景过渡到下阙的议论和抒情;第二层(第2—3句):具体评论古代的五位帝王;第三层(最后1句):抒情,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应该怎样理解?“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总括上阙的写景,对“北国风光”进行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指出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都为美丽的山河而倾倒。“竞”写出了英雄间的激烈斗争和相继崛起;“折腰”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壮丽河山而倾倒的姿态。4、词中是怎样对历代帝王进行评论的?“惜”,总领下文的评论,指出他们的共同缺点:只重武功,忽视文治,为下文歌颂无产阶级英雄作铺垫。“惜”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对中国历史上五位帝王的伟大功绩进行肯定;二是委婉地批评他们“文治”上的不足,在政治、思想、文化上建树不多,文学才华欠缺;三是包含了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超过前人的坚定信念。作者评论古代帝王,实际上是采用衬托的手法,以古代帝王来衬托当今的英雄人物,为下文作铺垫。5、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历代帝王一笔带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局限性,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雄人民,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才是“风流人物”。这三句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是全词的词眼,抒发了作者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也抒发了当代英雄人物创造伟业的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6、诵读下阙,加深体会。三、诵读感悟,分析写法,体会风格:1、诵读全词,概括全词的主题,渗透德育教育。主题:表达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歌颂当代英雄人物,表达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凌云壮志。2、全词在表达情感时,采用了哪些写法?①多种表达方式(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主题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②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3、根据所学词的知识,说说本词的风格上具有什么特点?这首词描写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当代英雄人物,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豪情壮志,因此,词作风格上属于一首豪放词,感情基调是豪迈、高亢、激昂的。四、诵读全词,背诵全词。【板书设计】总写雪景:意境壮阔写景具体实写:动静结合壮丽河山想像虚写:壮丽多姿赞美祖国壮丽河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