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样例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样例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样例_第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样例_第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样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作业设计样例

单元

名称

走进法治天地

课题

法律保障生活

节次

第九课

第2课时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

1.学生李某在校期间,因多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予以记大过的纪律处分,后因结识校外不良青年,多次参与赌博、盗窃,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上述案例主要体现的法律的特征是()

A.法律与道德、纪律等规则有本质区别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针对“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新增加“冒名顶替”犯罪。这一修订告诉我们()

①要杜绝公民教育侵权行为发生

②珍视自由,必须谨遵法律要求

③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④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下列漫画表明法律的作用有()

①规范着人们的行为②指引、教育人们向善

③制裁严重违法行为④只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设计意图

题目来源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的设计,使学生学会分辨法律的强制性特征。

题目来源:改编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明确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征和规范作用。

题目来源:改编

设计意图:通过对漫画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明白法律具有规范社会成员行为和引导人们行为向善的作用。

题目来源:改编

4.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看了一段法治教育的视频后,两位同学就此展开了以下对话。阅读后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甲:不管是什么人,不管平时多么强大,一旦违法就什么力量也没有了。公安有刑警抓人归案,法院有法警押解受审,监狱有武警看守……法律是怎么来的呢?它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威力?乙:人性的贪欲和攻击性一旦膨胀起来,好多人就要吃亏甚至遭殃。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法律,那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1)根据同学甲的对话内容,请你说说法律的特征。

(2)根据同学乙的对话内容,请你说说法律的作用。

观看一次法庭庭审录像。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对话,使学生思考并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增强法治意识。

题目来源:改编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从而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行事。

题目来源:原创

一、基础性作业

1.C2.C3.A

4.(1)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③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实践性作业

精密策划,认真组织实施即可。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作业设计样例

单元

名称

作业

类型

走进社会生活

课题

作业内容

合理利用网络

节次

设计意图

第二课

第2课时

题目来源

1.网络无限,自由有界。下面的阐述中,属于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的是()

A.提高媒介素养,获取新知促发展

B.注意浏览信息,学会“信息节食”

C.学会辨别信息,抵制不良信息

D.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2.互联网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催生出全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为当代青少年塑造人格、拓宽视野、提高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注入了新的活力。青少年在对待网络文化时,正确的态度是()

①要在网上传播自己喜欢的东西

②要践行核心价值观

③要培养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④浏览色情、暴力、迷信等网络信息时,要有所节制,不可沉迷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根据漫画谈谈你对网络信息的认识。

(2)漫画启示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不幸被人抢走为孙子治病的4200元钱。正当家境贫困的老人万分难过时,两位网友在微博上发起“42个人,一种行动”的爱心活动——征集42名爱心网友,每人捐款100元送给老人。

(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爱心活动?

(2)我们应该怎样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对网络生活基本准则的考查,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题目来源:改编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要传播正能量,要提高辨别觉察能力,培养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题目来源:改编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漫画,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遵纪守法的网络参与者。

题目来源:改编

设计意图:以真实的事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需要每个公民付出实际行动。

题目来源:改编

针对八年级学生上网情况,组织开展一次问卷调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题目来源:改编

一、基础性作业

1.D2.C

3.(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①提高媒介素养;②学会“信息节食”;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4.(1)①重大疾病,网上筹集善款;②网络扶贫,销售农产品;③红十字会搜救信息等。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二、实践性作业

(1)设计调查问卷,如

调查项目

每天上网时间3个小时以上

浏览过不良信息

认为在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

在网络上透露过他人的个人信息,如住址、电话等

(2)确定调查范围,统计好参与调查人数。

(3)计算比例,进行总结。

人数比例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作业设计样例

单元

名称

文明与家园

课题

建设美丽中国

节次

第六课

第2课时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准则是()

A.资源环境承载能力B.自然规律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可持续发展

2.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共筑生命的家园需要我们()

①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③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右侧漫画启示我们()

A.人类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

B.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

D.人类和自然无法共存

4.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力争到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2021年的重点工作;2021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设计意图

题目来源

设计意图:通过对建设生态文明准则的考查,使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题目来源:改编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的设计使学生能够阐明共筑生命家园的策略和方法,明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路径。

题目来源:改编

设计意图:通过对漫画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题目来源:原创

设计意图:通过对“碳达峰、碳中和”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认同。培养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题目来源:原创

(1)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

(2)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有什么意义?

(3)小刚说:“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的事,与我们老百姓无关。”请你对他的观点进行辨析。

本月参加一次“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的志愿服务活动。

一、基础性作业

1.B2.D3.B

4.(1)绿色发展理念。

设计意图: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养成亲社会习惯。

题目来源:原创

(2)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