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80_第1页
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80_第2页
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80_第3页
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80_第4页
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试卷号8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考研考博-考研政治-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考试名师押题精选卷I(带答案详解)(图片可根据实际调整大小)题型12345总分得分一.综合题(共50题)1.多选题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二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问题1选项

A.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二重性

B.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顺序性

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相互依存。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正确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同样,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法治社会中不存在没有权利根据的法律义务。第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第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洋意:2018年版本科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已经把此提法修改为"有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复合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如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A、B、D正确。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不是顺序性的问题,C错误。故本题选ABD。

2.多选题

1992年初,在关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

问题1选项

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C.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谈话(即南方谈话)。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二,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和判断改革开放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三,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第四,提出关键在人、强调加强党的建设。第五,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邓小平强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第六,提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故本题选ABCD。

3.多选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使用,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髙。然而,就一般意义而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实际上是(

)。

问题1选项

A.一个社会增长财富和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

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趋势

C.社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D.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有机构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家便尽可能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资本积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在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伴随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个别资本的规模日益增大,在自然形式上,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在价值形式上,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从而资本有机构成得以不断提高。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是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成为了"过剩”的或“多余”的。B、C、D正确。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A错误。故本题选B、C、D。

【点拨】本题与2015年第3题类似。近年来,结合热点问题考查政洽经济学原理的政经命题特点值得重视。

4.单选题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

)。

问题1选项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C正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1992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故本题选C。

5.多选题

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其主要错误有(

)。

问题1选项

A.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

B.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C.集中力量攻打大城市

D.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的内容,考点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其主要错误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A、B正确;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C正确。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是王明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错误主张,D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ABC。

6.多选题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

)。

问题1选项

A.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完成

D.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的内容,考点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共十六大的提法),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第一,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共十七大的提法);第二,它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最根本的变革;第三,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人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四,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A、B、D为正确选项。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刚开始,并没有完成,C错误。故本题选ABD。

7.单选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

问题1选项

A.国营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形式。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就是通过走合作化的道路,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故本题选C。

8.单选题

我们要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

)。

问题1选项

A.国际主义

B.集体主义

C.改革创新

D.开拓进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的内容,考点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故本题选C。

9.多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

问题1选项

A.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B.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C.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D.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A、C正确。国家间的贸易失衡不是直接引发经济危机的通常原因,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诱因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不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常常迅速越出发生国的国界,蔓延到世界各地而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实际上也影响到发展中国家,B、D错误。故本题选AC。

【点拨】2018年版本科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有如下新的论述,复习时要按以下最新的论述去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继续发挥市场机制主导性作用的同时,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国家承担起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市场秩序等重要职能。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滯涨”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西方国家普遍走上强化市场机制、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与此同时,经济危机呈现新的特点: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金融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屡受打击。

10.单选题

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

)。

问题1选项

A.20万元

B.20.5万元

C.21.5万元

D.22万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价格。业生产的目的是获取利润。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投资在不同部门(或行业)的企业就会展开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是使得企业的投资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或行业)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或行业),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投资总额按照平均利润率计算所获得的利润,称之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不变资本c为15万元,可变资本v为5万元,全部预付资本为20万元,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平均利润为2万元。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即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生产成本是由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即c+v)。故生产价格=15(c)+5(v)+2(平均利润)=22,故本题选D。

【点拨】近几年政治经济学的试题多次出现计算题,今后仍有可能出现。考生一定要把有关的概念、原理搞清楚。只要了解了相关的原理、概念,计算起来并不难。

11.多选题

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

问题1选项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在题干中,旅店最好的房间标价十两银子,货币体现的是价值尺度(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赶考的书生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拿出十两银子付给店主,体现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店主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体现的都是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发生赊购赊销,即用延期支付的方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而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被运用于缴纳租金、税金和发放工资等方面,越出了商品流通领域)。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题干没有显示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D错误。故本题选ABC。

12.多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是到2014年末,全国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的主要举措有(

)。

问题1选项

A.社保政策兜底

B.转移就业

C.易地搬迁

D.产业扶持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按照这个标准,2014年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据测算,若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人4000元。今后,脱贫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大致能够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基本水平,可以继续采用。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011年至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因此,通过采取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A、B、C、D全选。顺便说一下,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关于“怎么扶”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故本题选ABCD。

13.多选题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表现在(

)。

问题1选项

A.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

B.发动了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领导了辛亥革命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毛泽东对孙中山晚年思想转变予以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C、D正确。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他坚决反对军阀分裂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人中国,为孙中山先生认识世界和中国打开了新的视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推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A正确。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进行的,而孙中山先生1925年就逝世了,所以发动了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是不能选择的,B错误。故本题选ACD。

14.单选题

2012年6月27日,中国宣布在南海地区对外开放九个海上区块,供与外国公司合作勘探开发。此外,海南省宣布将西沙群岛的四个区域划定为文化遗产保护区。这些决定连同设立三沙市,构成了中国加强在南海地区维护主权的“组合行动”。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主张是(

)。

问题1选项

A.使南海问题长期化

B.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

C.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D.建立“南海和平自由友谊合作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主张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强调根据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妥善解决南海争议,坚决反对与南海问题无关的国家插手南海争议,反对将南海争议扩大化、复杂化、国际化。故本题选C。

15.多选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可以(

)。

问题1选项

A.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认同感

B.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C.扩大政府管理权限

D.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建设的内容。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社会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可以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认同感,降低政府治理成本,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但不是为了扩大政府管理权限。故本题选ABD。

16.多选题

长江的年龄有多大?这里说“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人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

问题1选项

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因此B、D正确。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时间和空间则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所以,A不准确。时空具有客观性,不是什么主观的“观念形式”,C错误。故本题选BD。

17.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标志是(

)。

问题1选项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科学概括

B.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完整论述

D.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的系统提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为了将丰富的中国革命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以便更好地指导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系统阐明。首先,毛泽东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而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民主革命,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其次,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最后,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華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B正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A、C、D都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2017年大纲的新增考点。与前几年相比,这两年的命题强化了对大纲新增考点的考查,应重视这一命题动向。

18.单选题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

)。

问题1选项

A.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B.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D.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A最符合题意,是正确选项。故本题选A。

19.单选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人推进,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16年6月,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已超过30%,流转土地4.6亿亩。当前,为解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不再种地、种地的人又没有相应权利这一突出问题,我国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作出的重大制度创新是(

)。

问题1选项

A.实行农村耕地保护制度

B.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C.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人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设(即“两权分设”),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农民成为市民,一些农民长期在城市务工,无法再经营承包的土地,为了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也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现阶段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即“三权分置”),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B正确,A、C、D都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点拨】本题的考查背景在于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2017年2月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8年真题考查了此文件中的重要内容。

20.多选题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

问题1选项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的内容,考点是人民群众的内涵。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所谓“历史范畴”就是说它在历史演变中随时间和时代的变化,其内涵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A、B、D为正确答案。在不同的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如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切参加民主革命的阶级、阶层和集团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当时,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是剥削阶级,但它也是革命的动力,属于人民群众,所以,C项“人民群众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是错误选项。故本题选ABD。

21.多选题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毛泽东曾称赞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主要体现在(

)。

问题1选项

A.它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B.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C.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这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它不仅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在中国宪政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B、C、D正确。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规定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事实上,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友邦书》中,还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这是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所在。A错误。故本题选BCD。

22.多选题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有(

)。

问题1选项

A.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B.在中国设立银行

C.控制中国的关税和盐税

D.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有: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的。这两项收人,是中国政府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外国列强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在中国自由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国微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总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人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A、B、C正确。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是文化方面的渗透,不是经济方面,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本题选A、B、C。

【点拨】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大纲解析中没有具体阐述的,但在20!5年版本科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里有详细的阐述。这就告诉我们,不一定是大纲解析里有的才能考,本科政治教材里有的也是可以考的。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这一命题特点,不要轻易地断定为"超纲"。

23.案例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4年10月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在中央全会上第一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体现了对法治的高度重视。会议结束后,微博上的各种评论,满是对法治进步的渴望:“想要法治的果实,就要给它阳光雨露”“期待法治进入与人民互动的2.0时代”“法治不仅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它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

《韩非子》中有句名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尊奉法律,需要执政者、治理者发力,引导之、提倡之;遵守法律,需要全体公民给力,用法律要定分止争,维护之、践行之。网络上,已经有人以普通人“小明”为例,演绎“四中全会与你我有啥关系”。有人说,法治于人就如同空气,你可能不会时时刻刻意识到它的存在,可一旦缺少就立刻窒息。的确,从出生到成长,从成家到立业,无不需要法治的护航;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完善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坏境污染的违法成本……四中全会催动“法治的春天”,有着温暖人心的春意。当越来越多人在法治的护佑下感受着畅快的呼吸,法治才能成为内心时时格守的律令。.

也不用回避,中国的法治还有很多问题,从“暂行50多年”的高温条例,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尚无完善法律,中国的法治进程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四中全会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开出了药方,但最根本的,还是提升全社会对法治的信心与信任。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所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才是法治的力量所在、尊严所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4曰)

材料2

法治是人类为了征服自己,由人类自己立法进行自我管理,这远比征服自然困难得多。特别是约束公权力,非有高度的觉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难以成其事。任何国家法治的确立都不是在一盘散沙的状态下随随便便建立起来的,而是必须有坚定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部署。

迄今为止,尚未有法治成功的国家是在群龙无首、四分五裂的状态下实现法治的。恰恰相反,就法治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的法治之所以能够最终确立,都是自上而下、从官到民表现出对法治执着的追求,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情况极其复杂的大国建设法治,更需要有自上而下坚强统一的领导,要有统一的意志,坚决果断一体推行。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年10月29曰)

(1)如何理解“法治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6分)

(2)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4分)

【答案】(1)①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法治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

②不仅如此,法治更关乎百姓的福祉。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来讲,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法治建设的各方面来讲,无论立法、执法、司法还是守法都与百姓息息相关;从人的一生福祉来讲,无不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

(2)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解析】(1)本题考查法治的重要意义。第一点2分,第二点4分。第一问考查的是法治的重要性,但是,回答时要注意提问规定的答题角度,即从国家治理和百姓福祉两个角度阐述法治的重要性。应当讲,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要作必要的归纳。第一,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讲,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法治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第二,从百姓福祉的角度讲,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法治建设的各方面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都与百姓息息相关;从人的一生来讲,自始至终都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

(2)本题考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第一点2分,第二点2分。第二问考查的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即党与法治的关系,或者说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考点很明确,答案很规范。这个知识点也是辅导老师在“形势与政策”讲座以及最后的点题中重点讲解的问题,也是最后的预测试卷中的重点题。

24.单选题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一论述(

)。

问题1选项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D.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也有一个如何认清国情、正确判断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的问题。为此,党一直进行着极其艰苦和有益的探索,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总的来说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国情。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C正确。党的十三大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论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作了系统阐述,是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的一次飞跃。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5.多选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

问题1选项

A.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故本题选ABCD。

26.多选题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离欧盟全民公投,脱欧阵营以51.9%对留欧阵营48.1%的微弱得票优势胜出,英国成为首个投票脱离欧盟的国家,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变数。导致英国“脱欧”的因素主要有(

)。

问题1选项

A.英国不愿受欧盟某些监管规则束缚

B.英国始终反对欧洲一体化

C.欧洲遭遇史上最大难民潮冲击

D.英国“疑欧主义”传统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英国"脫欧"。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英国国内疑欧力量上升。2013年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表达了英国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进人2015年,全球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开始冲击中东和欧洲国家。对英国来说,留在欧盟就必须按照欧盟计划接纳难民,而不能依据英国各地的财政能力和民意自行选择;英国不愿接受欧盟某些监管规则束缚。历史上,英国有“疑欧主义”传统,英国与欧洲大陆习惯于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A、C、D正确。对于二战后欧洲的联合进程,在很长的时间里,英国的立场是支持但不参加,甚至一度组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对抗早期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摆脱经济困境,英国勉强加人欧洲一体化进程。所以,说英国始终反对欧洲一体化是错误的,B不选。

27.单选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

问题1选项

A.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与必然。学上的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指的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宿命论完全抹杀人类自由的可能性,这是完全错误的;唯意志论把自由理解为人的意志或某种精神力量的绝对自由,即所谓毫无限制、为所欲为,也是根本错误的。任性不是自由,无知不能获得自由。自由是有条件的:一是认识条件,二是实践条件。不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就得不到自由。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所以,题干所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是恩格斯的话)。在4个选项中,只有D项认为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其他选项A、B、C皆说的是别的理论的观点,D正确,A、B、C错误。认为"‘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是唯意志论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人的自由(这种观点在题干中没有出现)。故本题选D。

28.多选题

1763年,老威廉•皮特在《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的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进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段话后来被浓缩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凸显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是(

)。

问题1选项

A.权力优先于权利

B.权力决定权利

C.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D.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法治思维中权力制约的相关内容(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价值取向是指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规则意识是指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也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制约的要求: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权力由法定,即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必有责,是指国家机关在获得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责任;用权受监督,是指国家权力的运行和行使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违法受追究,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服务于权利;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注:现在的教材没有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内容)。

故本题选CD。

29.单选题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

问题1选项

A.劳动补偿

B.价值补偿

C.实物补偿

D.增殖补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实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即生产的商品卖得出去,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和实物补偿(即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题干中提到的企业因产品积压而被迫倒闭,说明企业生产的商品没有卖出去,使用价值没有实现转让,企业没有得到价值补偿,所以B是正确答案。由于企业是因产品积压而倒闭,企业仍然拥有产品,使用价值没有实现转让,所以,不涉及实物补偿问题,C不符合题意。A项的劳动补偿是指在市场上能否购买到劳动力商品,D项的增殖补偿是指产品中可能包含的剩余价值的市场实现问题,这两项提法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选B。

30.多选题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

问题1选项

A.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B.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D.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故本题选A、B、C、D。

31.多选题

2013年6月6日,《财富》全球论坛首次在中国西部内陆城市成都举行。这次论坛以“中国的新未来”为主题,集中讨论了中国西部发展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是因为西部发展有利于(

)。

问题1选项

A.扩大国有资本在西部地区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B.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C.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D.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原因。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是因为西部发展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B、C、D正确。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不是为了扩大国有资本在西部地区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A错误。

故本题选BCD。

32.多选题

1979年,针对当时存在的是否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有错误的。”“这种说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

问题1选项

A.没有把毛泽东与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区分开

B.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区分开

C.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区分开

D.没有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分开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题干中所说的“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是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其错误在于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区分开来(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没有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分开来(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C、D符合题意,是正确选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也作出了贡献。毛泽东与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是统一的,毛泽东与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贡献,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所以不能把二者截然分开。A是错误的(有47.5%的考生错在多选了本项)。B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D。

33.单选题

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其中,宪法保障是(

)。

问题1选项

A.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B.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C.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D.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寿法保障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的地位。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注意:2018年版本科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已经把“人权保障”修改为“权利保障”)。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确认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和主要功能。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一项人权只有为宪法所确认和保障,才能确立起崇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宪法表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鲜明态度,确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有效机制,明确列出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能够推动整个国家和法律体系加强人权保障。D正确。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司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4.单选题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下列选项中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原则的是(

)。

问题1选项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助人为乐

D.勤俭持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的内容,考点是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既是我国的道德规范也是法律原则)。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和敬业奉献;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原则、绿色原则。很明显,诚实守信既是我国的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法律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所以本题正确答案B。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助人为乐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之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勤俭持家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这三项只是我国的道德规范,不是法律原则,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5.单选题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其根本目的是(

)。

问题1选项

A.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B.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

C.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D.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因此,B正确。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条件或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但都不是根本目的,A、C、D错误。故本题选B。

36.单选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确定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遵循。人生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的客观规律,其评价的根本尺度是(

)。

问题1选项

A.历史标准

B.政治标准

C.经济标准

D.文化标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标准

【试题简析】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个性特征。不过,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都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才能得以实现。离开一定的社会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这就是说,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历史标准。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故本题选A。

37.单选题

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作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

)。

问题1选项

A.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B.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

C.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贡献

D.个体从社会获得的满足程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c正确。A、B、D认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影响和从社会中获得的满足程度,与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贡献”正好相反,所以是错误的。故本题选C。

38.单选题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势也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

)。

问题1选项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意识的觉醒。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故本题选B。

39.多选题

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史。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髙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背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

)。

问题1选项

A.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B.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

C.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D.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人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有认识能力的人来说,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仍然是由实践决定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在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