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文天祥-《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过零丁洋》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过零丁洋》单元第六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九下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积累有关文天祥的文学常识。2.积累闻言词汇,赏析好词佳句。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重点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难点积累闻言词汇,赏析好词佳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讲授新课一.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庐陵人。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2.朗读、背诵诗歌3.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在被俘的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时写的,里面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当时元军的都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作为回答。《过零丁洋》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义激情,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这首诗意境雄浑,气势豪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读准字音遭逢féng干戈gē寥liáo落飘piāo絮xù惶恐huángkǒng滩汗hàn青5.重点字词①经:经书。②干戈寥落:武器兵源.寥落:不足。③四年。④风飘絮,雨打萍:风中柳絮,雨中浮萍。同样比喻国家和自身摇摆不定。⑤第一个“惶恐”“零丁”:表示地名。⑥第二个“惶恐”:指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心害怕。⑦第二个“零丁”:表现自己孤苦无依的样子。⑧丹心:不投降卖国的爱国之心。⑨汗青:史书。6.读懂诗意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抗元战事渐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风中的柳絮,我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当年兵败,经惶恐滩撤离时对艰难的时局忧惧不安,如今被俘,路过零丁洋,不禁感叹自己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我要为国捐躯,留下一颗忠心永垂史册。二.问题探究: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3.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三.名句赏析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从修辞手法)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风飘絮”比喻山河破碎,危在旦夕的国势;“雨打萍”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坎坷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赏析)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情感高亢激昂,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是两个地名。二是对战争局势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一语双关。四.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答案: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答案: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五.拓展提高: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气节,你能举出几个与之类似的例子吗?(1)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2)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3)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4)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5)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6)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诗歌2.赏析优美诗句。课堂小结这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人生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