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1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2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3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4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试题及答案(X线试题)X线试题一、选择题1、变动管电压法计算管电压的公式为(A)。A.V=2d+cB.V=d+cC.V=3d+cD.V=2d-cE.以上都不是2、透视和摄影都要利用的X线特性是(A)。A、穿透性B、荧光作用C、感光作用D、电离作用E生物效应3、手正位的中心线经下面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6)。人、第三掌指关节8、第二掌指关节&第三指间关节口、第三掌腕关节E、都不是4、用于显示手舟骨最佳摄影体位(E)。A、手正位B、手侧位C、手斜位D、腕关节正位E、腕关节尺偏位5、踝关节正位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上多少垂直射入暗盒中心(C)。A、3cmB、4cmC、1cmD、2cmE、都不是6、踝关节侧位中心线经内踝上多少垂直射入暗盒中心6)。A、1cmB、2cmC、3cmD、4cmE、5cm7、髋关节正位中心线经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垂线向外多少cm处垂直射入暗盒中心⑷)。A、1B、1.5C、2D、2.5E、38、头颅正位(后前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A)。A、枕外隆突B、外耳孔C、乳突D、鼻尖E、都不是9、头颅侧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⑷)。A、外耳孔B、外耳孔前2.5cmC、外耳孔上2.5cmD外耳孔前、上各2.5cmE、以上都不是10、汤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由前额部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相应高度射入⑷)。A、15度B、20度C、25度D、30度E、以上都不是11、副鼻窦柯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经鼻根射入⑷)。A、10度B、15度C、20度D、23度E、30度12、副鼻窦瓦氏位摄影体位要求听眦线与暗盒成多少度角⑷)。A、20度B、25度C、30度D、37度E、45度13、乳突许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经被检侧乳突射入暗盒中心0。A、15度B、20度C、25度D、30度E、以上都不是14、乳突梅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多少度角,经被检侧乳突射入暗盒中心(E)。A、25度B、30度C、35度D、40度E、45度15、乳突梅氏位摄影体位要求头转向被检侧,且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成多少度角(D)。A、30度B、35度C、40度D、45度E、都不是16、腰椎正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B).A、脐孔B、脐孔上3cmC、脐孔下3cmD、骼棘E、以上都不是17、膈上肋骨正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水平射入(A)。A、两肩胛下角连线中点B、剑突C、环状软骨和剑突连线的中点D、胸骨角E、都不是18、膈上肋骨正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C)。A、深吸气后屏气B、深吸气呼出后屏气C、深呼气屏气口、平静呼吸屏气E、以上都不是19、膈下肋骨正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B)。A、深吸气后屏气B、深吸气呼出后屏气C、深呼气屏气口、平静呼吸屏气E、以上都不是20、肺后前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A)。A、深吸气后屏气B、深吸气呼出后屏气C、不屏气口、平静呼吸屏气E、以上都不是21、腹部前后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B)A、深吸气后屏气B、深吸气呼出后屏气C、深呼气屏气口、平静呼吸屏气E、以上都不是22、胸部后前位的摄影距离选择以下哪一值为最佳(B)。A、100cmB、150cmC、200cmD、250cmE、都不是23、心脏体位摄影距离选择以下哪一值为最佳(C)。A、100cmB、150cmC、200cmD、250cmE、都不是22、足的正位、斜位中心线应对准(C)人、第三遮趾关节8、第三趾中心做第三遮骨基底部D、第二趾骨中心E、以上都不是24、胸部疾病首先采用那种检查方法(B)A、MRIB、摄影C、体层摄影D、CTE、钡餐25、最常用于消化道造影检查造影剂是(A)A、硫酸钡B、碘番酸C、碘化油D、非离子造影剂E、以上都不是26、最常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比剂是(C)A、非离子对比剂B、碘化钠C、碘化油D、硫酸钡E、以上都不是27、高危患者、婴幼儿心脑血管造影时最好选用的对比剂为(A)。A、非离子对比剂B、碘化钠C、碘化油D、泛影葡胺E、以上都不是28、常用于灌肠检查的对比剂是(B)A、碘化钠B、医用硫酸钡C、复方泛影葡胺D、碘苯六醇E、以上都不对29、用于脑血管造影的最佳对比剂(D)A、泛影酸钠B、复方泛影葡胺C、碘化油D、碘苯六醇E、碘番酸30、膝关节髁间凹后前位片,髁间凹呈(E)A、正位投影曲B、侧位投影C、斜位投影D、轴位投影E、切线位投影31、有关髋关节前后位摄影的叙述,正确的是(D)人、双足内收20°8、双足外旋20°&双足尖垂直向上口、双下肢稍外展,足尖内旋并拢£、双足跟并拢,足尖自然外旋32、类风湿性关节炎,正确的摄影体位是(E)人、双手正位B、单侧腕关节正位做双侧腕关节正位D、单手正位,包括腕关节£、双手正位,包括腕关节34、先天性肩胛骨高位症,正确的摄影体位是(D)人、双侧腕关节正位8、双侧踝关节正位做双侧肩关节正位口、双侧肩胛骨正位£、双肩锁关节正35、扁平足,正确的摄影体位是(D)A、单足水平侧位8、双足水平侧位C、单足倾斜侧位D、单足负重水平侧位E、双足负重水平侧位36、膈下肋骨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E)A、浅呼吸屏气B、深呼气屏气C、深吸气屏气口、平静呼吸屏气E、深吸深呼后屏气37、心脏右前斜位摄影,曝光前须先(A)A、口服硫酸钡B、浅呼吸屏气C、深吸气屏气口、平静呼吸屏气E、腹式呼吸屏气38、胸部摄影,中心线经(A)A、第6胸椎入射B、第7胸椎入射C、第8胸椎入射D、第9胸椎入射E、第6、7胸椎入射39、幼儿胸部正位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E)A、不用滤线器B、抓时机瞬间曝光C、眼睛及性腺不受辐射D、照射野不超出使用胶片的面积E、使用低毫安40、心脏左前斜位,摄影的角度是(C)A、45°〜55°B、55°〜65°C、60°〜70°D、70°〜80°E、80°〜85°41、心脏摄影四腔位,指的是(E)A、正位B、侧位做左侧侧位D、右前斜位£、左前斜位42、膈上肋骨正位摄影,呼吸方式为(C)人、平静呼吸B、深呼气后屏气C、深吸气后屏气口、平静呼吸下屏气E、深吸气后深呼气屏气43、头颅侧位摄影,中心线经(E)A、外耳孔前、上各0.5cm处B、外耳孔前、上各1.0cm处C、外耳孔前、上各1.5cm处D、外耳孔前、上各2.0cm处E、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44、乳突梅氏位的摄影角度的正确选择是(C)八、双25°8、双35°g双45°口、双55°£、双65°45、经眶位摄影,主要显示的影像是(D)A、听骨B、乳突C、眶下裂D、内听道E、眶上裂46、颅底凹陷症,标准摄影体位是(D)A、颅底侧位B、颅底顶颌位C、头颅汤氏位D、上颈椎颅侧位E、颅底颌顶位47、视神经孔后前轴位摄影,矢状面与台面呈(C)A、33°B、43°C、53°D、63°E、73°48、判断颈椎张口位,摄影体位是否标准的依据是(A)A、上门齿与枕骨下缘是否重合一致B、上门齿与枕骨下缘影像分离C、上门齿影在枕骨边缘的下方D、上门齿投影在枕骨边缘的上方E、上门齿与枕骨下缘分离约2.5cm49、观察颈椎椎间孔病变,正确的摄影体位是(C)A、正位B、侧位C、斜位D、过屈位E、颈椎侧位50、颈椎俯卧斜位摄影,中心线应(A)A、向足侧倾斜10°B、向头侧倾斜10°C、向足侧倾斜20°D、向头侧倾斜20°E、垂直投照防二、简答题1、肘关节侧位摄影要点?2、头颅骨后前正位摄影要点?3、心脏右前斜位摄影要点?4、腰椎前后位摄影要点?5、肺后前位X线摄影要点?6、肩关节前后位摄影要点7、踝关节前后位摄影要点8、足正位摄影要点9、静脉肾盂造影有哪些禁忌症?10、如何摄取胸部后前位?11、什么情况下使用滤线栅摄影?12、何为阳极效应?在临床中如何应用?13、滤线栅的使用原则?14、静脉肾盂造影有哪些禁忌证?15、在X线摄影检查中,如何尽量控制和减少运动性模糊16、髋关节前后位摄影要点17、简述膝关节前后位摄影要点18、颅骨侧位摄影要点19、鼻窦瓦氏位摄影要点20、鼻窦柯氏位摄影要点简答题参考答案: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侧位拇指朝上,肘部弯曲成90度,前臂近端及肘部和肱骨远端成侧位紧贴暗盒面上,肘关节至于暗盒中心处。中心线:经肘关节垂直射入2、体位:病人立位右前胸转向前,紧贴立位摄影架面板或暗盒面,使冠状面与面板呈45度。右手背放于臀部,曲肘内收,左手上举抱头。保持身体稳定。暗盒前缘应包括左侧胸部中心线:经左腋后线,肩胛骨下角高度水平射入3、体位:病人俯卧前额及鼻尖贴在摄影床面上,两上肢弯曲放于胸部旁边,两手扶床面保持身体稳定,头部正中失状面与摄影床面正中线重合并垂直。听眦线垂直于床面,暗盒上缘超过颅骨顶部,下缘超过颏部。中心线:经枕外隆突垂直射入暗盒4、体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将身体正中失状面于床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两上肢放于身旁躺平,使冠状面与床面平行,下肢弯曲,脚踏于床面并分开,脚尖多并拢。中心线:经脐上3CM垂直射入5、体位:病人立于摄影架前,双脚分开,前胸紧贴摄影架面板,头稍后仰,下颌置片盒上缘,双肩部自然下垂,两手背放于骼骨处,上臂及肘部内旋,将肩胛骨移向外侧,身体正中失状面与摄影架面板正中线重合并垂直中心线:经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中心水平射入,深吸气屏气后曝光6、答:胶片:8X10英寸、竖放焦片距:75—100cm体位:病人仰卧摄影床上,被检侧上肢伸直,手掌向上,肩部紧贴暗盒面。对侧肩部垫高保持身体稳定。暗盒上缘与外缘超过肩上部及侧面软组织各2cm。中心线:经肩关节喙突垂直射入暗盒中心,屏气曝光。7、答:胶片:8X10英寸、竖放焦片距:75—100cm体位:病人仰卧或坐与摄影床上,将跟骨贴在暗盒面上,内外踝连线中点向上1cm处置暗盒中心,足尖稍内旋使足的矢状面与暗盒垂直。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中点向上1cm处垂直射入暗盒中心。8、答:胶片:8X10英寸、竖放焦片距:75—100cm体位:病人坐或卧与摄影床上,被检侧膝关节弯曲,将足踏与暗盒面上贴近,对侧腿伸直保持身体平稳,第三跖骨基底部置暗盒中心。中心线:经第三跖骨基底部垂直射入暗盒中心。9、答:(1)碘过敏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2)严重的肾功能不良,酚红实验2小时总排出量在10%以下者(3)急性尿路感染(4)严重的心血管疾患及肝功能不良者10、答:胶片:12X15英寸竖放,焦片距:150—180cm体位:(1)患者面向暗盒且前胸臂紧贴暗盒,双脚自然分开,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中线重合并垂直⑵双肩自然下垂,双手背放与臀部,肘内旋。(3)头稍后仰,下颌置暗盒上缘,暗盒上缘超过锁骨上6cm,下缘包括12胸椎中心线:经两肩胛下角连线中点水平射入暗盒中心(7胸椎,中专肺摄影是5胸椎,心脏摄影是5胸椎)11、答:体厚超过15cm,KV超过60KV,原则上用滤线栅。12、答:在平行于x线管的长轴方向上,近阳极端的有效焦点小,X线量少,X线阴极端的有效焦点点大,x线量多。在垂直于x线管的长轴方向上,有效焦点的大小对称相等,x线量分布对称相等。在摄影时应将肢体厚度大的组织靠近阴极端,细微结构靠近刚极端。13、答:(1)使用聚集式滤线栅时.不能将滤线栅反置;(2)x线中心线要对准滤线栅中线,左右偏差不超过3CM;(3)倾斜x线管时,倾斜方向只能与铅条排列方向平行;(4)使崩聚焦滤线栅时,焦点至滤线栅的距离要在允许f1-f2范围内;(5)使用调速运动滤线栅时,要调好与曝光时间相适应的运动速度,一般运动时间应长于曝光时间的五分之一(6)体厚超过15cm,KV超过60KV应使用滤线栅。14、答:(1)碘过敏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2)严重的。肾功能不良,酚红实验2小时总排出量在10%以下者(3)急性尿路感染(4)严重的心血管疾患及肝功能不良。15、在X线摄影检查中,如何尽量控制和减少运动性模糊答:(1)固定人体(2)选择肢体运动幅度小或静止的机会曝光(3)尽量缩小曝光时间(4)把肢体尽量靠近胶片(5)尽可能增加焦点到胶片距离16、答:胶片:8义10英寸、竖放焦片距:75—100cm、用滤线栅体位:病人仰卧摄影床上,被检侧髋关节置床面正中线,矢状面于床面垂直,下肢伸直两脚尖靠拢,足跟稍分开,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垂线向外2.5cm处置暗盒中心。中心线:经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垂线向外2.5cm处垂直射入暗盒中心(中专5cm)17、体位:(1)被检查者仰卧或坐与摄影床上(2)被检侧下肢伸直稍内旋,足尖向上,过窝靠近暗盒(3)髌骨下缘置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暗盒射入胶片18、答:胶片:8X10英寸、横放焦片距:75—100cm、用滤线栅体位:病人俯卧头部侧转,被检侧头部侧面贴在摄影床上,被检侧上肢伸直放于身旁。对侧手扶床面,对侧下肢自然弯曲支撑身体保持稳定,头部正中矢状面于床面平行,瞳间线于床面垂直。暗盒上缘超过颅骨顶部,左右缘包括头颅前后缘。外耳空前、上各2.5cm处置暗盒中心。中心线:经外耳空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入暗盒中心,平静呼吸屏气曝光。19、答:胶片:5X7英寸、竖放焦片距:75—100cm、用滤线栅体位:病人俯卧于摄影床上,头稍向后仰,下颌紧贴暗盒,颅骨正中矢状面于床面垂直并重合。听眦线与暗盒面呈37°角。上肢弯曲手扶床稳定身体和头部。暗盒上缘包括前额,下缘包括颌部。中心线:经鼻根部垂直射入暗盒中心,屏气曝光。20、答:胶片:5X7英寸、竖放焦片距:75—100cm、用滤线栅体位:病人俯卧摄影床上,头部前额与鼻尖紧贴暗盒面,颅骨正中矢状面于床面中线重合并垂直。听眦线于床面垂直,鼻根置暗盒中心。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3°经鼻根射入暗盒中心,屏气曝光。物医学影像技术试题及答案(CT试题)CT试题一、单项选择CT的发明者是()A.CormackB.AmbroseC.HounsfieldD.LedleyE.Roentgen2第一台CT扫描机研制成功的时间是()A.1971年9月B.1971年10月C.1972年4月D.1974年11月E.1979年8月CT扫描使影像诊断的范围大大扩大的根本原因是()A.病人接受X线量少B.密度分辨率高二空间分辨率高D.显示的范围大E.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图像(CT扫描的优点不包括()A.真正的断面图像B.密度分辨率高C.可作定量分析D.极限分辨率高E.图像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5关于CT机的工作原理,错误的叙述是()A.利用窄束X线穿透被检部位B.X线穿透被检部位时,其强度呈负指数关系衰减C.透过被检体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直接成像D.A/D转换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E.计算机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重建图像6CT设备硬件的基本结构不包括()A.扫描机架系统B.扫描检查床C.X线及数据收集系统D.计算机及阵列处理机E.自动洗片机7扫描时,探测器不动,只有球管旋转的CT机属于()A.第一代CT机8.第二代酊机二第三代肾机(D.第四代CT机E.第五代CT机8关于CT机的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正确的叙述是()A.重建的矩阵越大,所需的重建时间越短.CT机扫描机架孔径越小越好C.硬磁盘容量大小决定着对图像数据的存储量D.探测器的数目越多,扫描时间越长E.X线球管的热容量越小越好CT机房的设计与布局不必考虑的要求是()A.能充分发挥CT机各部件的功能B.使日常工作便于进行C.选择避风向阳的房间D.充分利用有效的空间E.射线的严格防护CT机房和计算机房的适宜温度为()A.15℃〜25℃B.16℃〜22℃C.18℃〜22℃D.18℃〜26℃E.18℃〜26℃CT机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A.20%以下B.20%〜35%C.40%〜65%(D.70%〜80%E.80%以上12关于CT机安装与调试,错误的叙述是()A.CT机的安装首先必须注意开箱检查B.各部件的放置应事先安排,尽量一次到位C.要检查电源电压、频率、功率是否符合设备的要求D.CT机的调试工作基本上都由硬件来完成E.水模测试主要是测试照射野范围内射线剂量的均匀一致性和CT值的准确性(13正确的对比度分辨率的概念是()(本文转A.对比度分辨率就是影像的对比度B.对比度分辨率就是空间分辨率C.单位长度内能观察到的线对数D.能分辨最低密度差别的能力E.对于物体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本14关于前的空间分辨率,错误的叙述是()wA.是指在高对比的情况下鉴别细微结构的能力B.可通过选择不同的褶积滤波器而改变C.由X线束的几何尺寸所决定D.高于普通X线检查的空间分辨率E.受到探测器的大小、采样间隔等因素的限制15CT图像中的伪影是指()A.被检体内不存在的假像B.被检体以外物质的影像C.图像中不正常的解剖影像D.图像中密度过高或过低的影像E.影片中图像的变形16关于CT机中的矩阵,错误的说法是()A.纵横二维排列的单位容积和象素B.实际上是衰减系数的矩阵C.在相同采样野里,矩阵越大,有效野越大D.在相同采样野里,矩阵越大,图像质量越高E.在相同采样野里,矩阵越大,计算机工作量大(17关于象素的正确理解是()(A.象素是构成CT图像最小的单位B.象素是体积元的略语C.象素是三维的概念D.象素又称为体素E.在相同采样野里,矩阵越大,象素点越少18显示器所表现的亮度信号的等级差别称为()A.CT值标度B.灰阶C.窗宽D.窗位E.矩阵19关于X线线吸收衰减系数口,错误的叙述是()A.X线穿过人体某一部位时,其强度按指数规律吸收衰减B.X线衰减系数与物质的原子序数和密度有关C.X线衰减系数与物质的厚度有关D.X线衰减系数与CT扫描的时间有关E.X线衰减系数与CT扫描时所采用的能量大小有关20关于CT值,错误的叙述是()A.CT值是Hounsfield定义的新的衰减系数的标度B.Hounsfield将空气至致密骨之间的X线衰减系数的变化划为2000个单位C.人们为了纪念亨氏的不朽功绩,将这种新的标度单位命名为H(Hounsfield)D.国际上也规定了以H为CT值的单位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空气的CT值为0HU,骨密质的CT值为2000HU21关于人体组织CT值的比较,下列错误的是()A.骨密质〉钙质B.血液<凝血C.脑白质〈脑灰质D.血液〉水E.脂肪>水22钙质的CT值是()(A.60HUB.40HUC.0HUD.-100HUE.-1000HU23CT值定标为0的组织是()儿空气B.脂肪C.水D.骨E.脑组织(24关于CT扫描投影数据重建图像,错误的叙述是()A.CT图像的形成方式是数据重建B.对采集到的数字数据要通过复杂运算求得各坐标点的口值后再重建出图像C.不同的扫描方式将引起图像重建方法的某些改变D.不同的重建方法,重建后的图像质量不一样(E.迭代法是目前如图像重建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25在投影数据重建CT图像的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载A.直接反投影法B.迭代法二二维傅立叶变换重建法(上空间滤波反投影法E.褶积反投影法26不是褶积反投影法的特点的项()A.无需进行傅立叶变换B.重建速度快C.重建图像质量高D.比其它变换复杂£目前应用最广泛(27不包括在CT机采样系统内的部件是()A.扫描机架B.探测器C.X射线管D.数模转换器(D/A)E.模数转换器(A/D)28属于采样系统的关键部件是()A.电子计算机B.模数转换器C.图像显示器自D.探测器E.多辐照相机29关于CT机使用的X射线管,错误的叙述是()A.与一般X线机使用的X线管结构基本相同B.有固定阳极X线管和旋转阳极X线管两种C.安装时固定阳极X线管的长轴与探测器垂直D.固定阳极X线管主要用于单束和多束形扫描机中E.旋转阳极X线管主要用于扇束旋转扫描机中30探测器的作用是()(本文转载自亚亚A.探测病人位置是否准确B.接收X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C.探测扫描时有无散射线D.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E.将微弱的电流进行放大(31关于CT机内X射线探测器必备性能,错误的叙述是()(本文转载自亚A.体积大,灵敏度高B.对X射线能量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C.对较大范围的X射线强度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及均匀性D.残光少且恢复常态的时间快E.工作性能稳定,有良好的再现性且使用寿命长w32固体探测器的主要优点是()A.相邻的探测器之间存在有缝隙B.有较高的光子转换效率C.晶体发光后余晖较长D.整个阵列中的各个探测器不易做得完全一致E.对X射线的不感应区较大33与固体探测器相比,不是气体探测器的优点的是()(本文转载自亚郴A.光子转换效率高B.几何利用率高C.总剂量效率约在50%〜70%D.各个电离室相互联通E.有较好的一致性34关于准直器的作用,错误的叙述是()A.大幅度减少散射线的干扰B.决定扫描层的厚度C.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D.提高图像质量E.决定象素的长和宽35关于楔形补偿器(或称滤过器)的作用,错误的叙述是()A.吸收低能量X射线B.优化射线的能谱C.减少病人的X射线剂量D.使滤过后的X射线束成为软射线束E.使滤过后的X射线束能量分布均匀36A/D转换器的作用是()A.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B.实现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C.实现软射线到硬射线的转换D.存储图像及故障诊断软件E.以上都不是37计算机接受外界信息必须经过()A.运算放大器B.A/D转换器C.D/A转换器D.积分器E.脉冲发生器38关于CT机的X线发生器,错误的叙述是()A.对高压的稳定性要求很高B.需采用高精度的反馈稳压措施C.高压发生器有连续式和脉冲式之分D.连续式主要用于第三代CT机E.脉冲式应用于产生CT扫描机上的脉冲X线39存储图像和保存系统操作及故障诊断软件的部件是()A.磁盘机B.磁带机C.视频显示系统D.运算放大器E.A/D转换器40主控计算机完成执行的功能不包括()A.控制和监视扫描过程,并将扫描输入数据送入存储器B.CT值的校正和输入数据的扩展,即进行插值处理C.图像重建的程序控制D.自动洗片机的程序控制E.故障诊断及分析41CT扫描机中实现人机对话的系统是()A.扫描系统B.图像处理系统C.视频显示系统D.电视组件系统E.软盘系统42操作台视频显示系统的组成中不包括()A.字符显示器及调节器B.窗口处理的电子线路C.视频控制器D.视频接口E.键盘43关于CT扫描检查床,错误的叙述是()A.把被检部位正确的固定在X线束射来的位置上B.不仅能作病人轴位向CT检查,而且还具有倾斜功能C.移动精度要求高,绝对误差不允许超过+0.5cmD.还有一种附加机构可使检查床作左右运动E.有的检查床配有冠状位头托架、坐位架及腰部扫描垫等44体位确定后,扫描各层面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A.扫描机架B.准直器C.高压发生器D.操作台E.扫描检查床45关于阴极射线管(CRT)型多辐照相机,错误的叙述是()A.阴极射线管把视频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B.图像信号显示在视频监视器屏幕上C.屏幕上的图像经透镜系统聚焦后投影到CT胶片上使其感光D.多辐照相机的视频监视器与主机监视器同步E.多幅图像经一次曝光可全部完成46关于激光型多辐照相机,错误的叙述是()A.用激光束扫描监视器上的图像,再通过光镜折射成像B.激光束直接投射到胶片上,防止伪影,分辨率高,成像效果好C.机内装有硬磁盘作为图像缓冲,可进行连续打印D.功能多,幅式可多样化选择,可自编幅式程序E.可多机输入,效率高,联机并网均可47氮氖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波长为()A.530nmB.633nmC.670nmD.820nmE.830nm48关于多辐照相机胶片的选择,错误的叙述是()A.不同的照相机必须选择相匹配的胶片B.CRT型照相机选用的CT胶片可在红色安全灯下启封C.氮氖激光相机只能使用氮氖胶片D.红外二极管激光相机只能使用红外胶片E.氮氖胶片和红外胶片可在红色安全灯下启封49能将CT图像直接影印在白纸上的设备是()A.小型打印机B.干式激光打印机C.CT图像拷贝机D.CRT多辐照相机E.以上都不是50CT机中软件的最主要的功能是()A.将收集到的投影资料进行图像重建B.控制X线剂量C.采集扫描数据D.进行故障诊断£三维图像重建51对基本功能软件的概念的正确理解是()A.各型CT机均具备的功能软件B.CT机的扫描功能软件C.CT机的诊断功能软件D.D/CT机的图像处理功能软件E.CT机的故障诊断功能软件52不属于CT机特殊功能软件的是()A.动态扫描功能软件B.故障诊断功能软件二三维图像重建功能软件D.定量骨密度测定功能软件E.目标扫描功能软件53CT扫描成像基本步骤不包括()A.产生X线B.采集数据C.重建图像D.图像后处理E显示图像54对X线光子的转换效率高而余晖时间长的探测器闪烁晶体是()A.碘化钠B.氟化钙C.碘化铋(D.锗酸铋E.以上都不是55优点较多、应用较广的CT机探测器闪烁晶体是()A.碘化钠B.氟化钙C.碘化铋.D.锗酸铋E.以上都不是56图像重建之前的数字数据处理项目不包括()A.减除空气值B.修正零点漂移值C.收集数据D.线性化处理E.正常化处理57CT机中用于进行减除空气值和修正零点漂移值的部件是()A.积分器B.对数器C.褶积器D.反投影器.2E.A/D微处理器58对数字数据的线性化处理是指()A.对X线的线束硬化效应进行校正B/对空气值进行减除C.对零点漂移值进行修正D.对扫描数据的总和进行检验和校正E.对处理好的数字数据再进行褶积处理59高压滑环技术与低压滑环技术共同具有的特点是()A.通过炭刷和滑环的接触导电B.易产生高压噪音C.高压发生器装在扫描架内D.通过滑环转递的电压达上万伏E.以上都是60滑环式CT扫描机与传统CT机比较,改变的是()A.X线曝光方式B.数据采集方式C.图像重建方式D.图像显示方式E.常规运动方式61间断式CT扫描与螺旋式CT扫描的相同点是()A.X线管连续旋转B.连续产生X线C.连续取样D.曝光时连续动床E.以上都不是62常规CT扫描与螺旋CT扫描的本质区别在于()A.扫描时间B.球管运动C.数据采集22D.图像重建E.图像信息63关于螺距,错误的叙述是()A.螺距是螺旋CT扫描方式产生的新的成像参数之一B.螺距的定义是床速与层厚的比值C.螺旋CT扫描若螺距等于零时与常规CT扫描相同D.增加螺距使探测器接收的射线量增加并使图像的质量提高E.螺距等于0.5时,层厚数据的获取一般采用2周机架的旋转及扫描64关于螺旋CT扫描的重建间隔,错误的叙述是()A.重建间隔就是常规CT扫描的层间隔B.定义为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横断面之间长轴方向的距离C.重建间隔并非是常规CT扫描层厚的概念D.对原始数据的回顾性重建可采用任意间隔E.重建间隔大小的选择与图像的质量无关65关于螺旋CT扫描的图像重建方法,错误的叙述是()A.原始数据的内插方式是螺旋CT扫描成像的关键B.线性内插方法的效果好、易使用C.线性内插方法有全扫描、不完全扫描、内插半扫描和外插半扫描等等D.全扫描法是3600收集原始投影数据E.不完全扫描法是最简单的内插算法66在临床应用中,螺旋CT检查效果不如常规CT的部位是()A.胸部B.腹部C.CTAD.头部E.以上都不是67与常规CT扫描相比,不属于螺旋CT扫描优点的是()A.整个器官或一个部位一次屏息下的容积扫描,不会产生病灶的遗漏B.单位时间内扫描速度的提高,使造影剂的利用率提高C.层厚响应曲线增宽,使纵向分辨率改变D.可任意地回顾性重建,无层间隔大小的约束和重建次数的限制E.容积扫描,提高了多方位和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68与常规CT扫描相比,螺旋CT扫描的最大优点是()A.扫描速度快B.连续旋转C.X线管容量大D.为容积扫描E.存储容量大69与检查效果密切相关的CT检查前工作是()A.仔细阅读申请单B.划价交费C.预约登记2D.编写索引E.交待准备工作70防止产生图像伪影的准备工作是()A.换鞋入室B.碘过敏试验C.去除金属饰物D.带齐检查结果E.扫描前4小时禁食71与图像左右正确标注无关的项目是()A.头先进或足先进B.仰卧位或俯卧位二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D.床进或床出E.以上都不是72适合于危重或不易配合的病人扫描的最佳选择是()A.一般扫描B.快速连续扫描C.重叠扫描5.目标扫描E.放大扫描73图像显示技术中,应用最多而且最重要的是()A.窗口技术B.放大技术C.黑白反转技术本以三维图像重建技术E.图像方向旋转技术74关于重组图像技术,错误的叙述是()A.重组图像与图像重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B.重组图像是利用计算机将各个不同层面的象素重新排列的技术C.重组图像是将已有的各层面中的有关显示数据取出来,重新组合为新的层面图像D.最常用的重组图像是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E.重组的图像质量优于直接重建的图像质量75CT图像的测量原则不包括()A.测量CT值应目标明确,在最有代表性显示最佳的层面中测量B.正常与异常组织应同时测量比较二平扫与增强后测量,最好在同一平面的两个图像上测量D.大小测量要在病变形态范围显示最大最清楚的层面上测量E.测量面积大小,必须同时测量体积76X线球管围绕人体左右轴旋转的扫描方式称为()A.横断扫描B.冠状位扫描C.矢状位扫描D.正位定位扫描E.侧位定位扫描77关于增强扫描,错误的叙述是()A.注入造影剂后进行的CT扫描称增强扫描B.增强就是增加组织之间对X线的吸收差C.增强扫描的实质是加大X线照射量的扫描D.增强后形成的图像对比度增加E.增强扫描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78注入造影剂后,初期增强效应比较明显的器官是()儿肝B.胆C.肾D.胰E.脾79血管内造影剂浓度高且维持时间长的造影剂注射方法是()A.点滴灌注法B.团注法C.滴注〜大量快注法D.大量快注〜滴注法E.多次大剂量急速注射法80关于特殊前造影增强法,错误的叙述是()A.脑池造影前,造影剂可分为阳性非离子性水溶性碘造影剂及阴性造影剂空气B.脑室造影前,是脑室注入造影剂后6h进行CT扫描C.关节造影前,多用于肩关节和膝关节D.脊髓造影前,要在造影剂注入4~6h之后再行CT扫描E.以上都是错误的81关于CT检查的辐射特点,正确的叙述是()A.在同样的照射条件下,CT检查比普通X线检查的辐射线量少B.CT检查所用的X线穿透性小,吸收量大C.CT检查使用的探测器对X线能量损失大D.CT机X线管的滤过要求没有普通X线管高E.以上都是错误的82关于CT检查的防护,错误的叙述是()A.CT检查比较安全,但不等于没有损伤B.X线对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是造成损伤的根本原因C.生物效应分为随机效应和非随机效应两种D.随机效应存在着剂量的阈值E.要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83在CT检查的防护措施中,与病人的防护无关的是()A.辐射实践的正当化B.CT检查的最优化 C.受检者指导水平D.CT机本身的固有防护E.机房设计的固有防护84颅脑CT平扫的适应证不包括()A.颅内出血 B.脑血管畸形 C.脑梗塞D.脑萎缩E.先天性无脑85表示听眉线的英语缩写是()A.RBLB.EMLC.OMLD.SMLE.TBL86眼及眶部CT扫描的适应证不包括()A.屈光不正B.眼部外伤C.眼眶内异物D.眼球及眼眶的肿瘤E.眼的先天性疾病87眼及眶部CT扫描的最佳方式为()A.横扫+矢状扫B.横扫十冠状扫C.横扫+薄层扫D.横扫+增强E.横扫+重叠扫88颞骨扫描常规检查方式是()A.横断面扫描B.冠状面扫描C.矢状面扫描D.横断面十冠状面扫描E.横断面+矢状面扫描89关于上颌窦CT扫描技术,错误的叙述是()A.上颌窦常规平扫,一般不做增强B.上颌窦癌特征是窦腔内软组织肿物合并骨质破坏C.上颌窦癌对上颌窦后壁破坏率高达96%D.颅底有骨质破坏时,按颅脑扫描参数进行颅脑扫描E.上颌窦CT图像显示采用骨窗90咽部常规扫描中,要求病人做到()A.吸气后屏气B.呼气后屏气二平静呼吸状态D.发“衣”音状态£鼓气状态91关于喉部CT扫描,错误的叙述是()A.主要用于检查喉部恶性肿瘤B.扫描时要求病人做吞咽动作C.在侧位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及基线D.喉部只能进行横断扫描E.图像显示一般用软组织窗,必要时用骨窗92层厚层距为1.5〜2.0mm连续扫描,上下范围约3cm,该参数适用于()A.腮腺扫描B.喉部扫描C.颞颌关节扫描(D.上颌窦扫描E.鼻咽部扫描93胸部CT扫描时,需采用俯卧位的情况是()A.肺癌的分期诊断B.观察肺内肿物形态C.测量肺内病变大小D.了解胸水流动性E.观察肺弥漫性病变94关于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的特点,错误的叙述是()A.具有极好的空间分辨率 B.完全可替代常规CTC.与肺功能检查有更好的相关性 D.扫描层多、层薄、条件大E.扫描时不需造影增强95肺HRCT扫描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中,与降低噪声有关的是()A.全身CT扫描机,其固有空间分辨率<0.5mmB.扫描层厚为1〜1.5mm的超薄层扫描C.使用高kV和高mAsD.应用512X512矩阵,采集、保留原始数据E.图像重建使用高分辨率算法(96腹部CT扫描患者的准备工作中,与图像的清晰度有关的是()A.禁食B.胃肠道清洁C.口服1〜2%泛影葡胺500mlD.呼吸屏气训练E.碘过敏试验97CT图像的质量参数不包括()儿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B.噪声与伪影(C.部分容积效应D.周围间隙现象E.扫描视野98关于CT扫描技术参数,错误的叙述是()A.X线剂量增加,使图像噪声加大,图像质量下降(B.层面厚度是影响图像分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C.显示野可以根据欲观察的范围而改变其大小(D.过滤函数是能改变图像重建算法的数字软件过滤器E.过滤函数有标准数学演算、软组织数学演算、骨细节数学演算三种演算方法(99关于窗技术,错误的叙述是()(本文转A.根据诊断需要调节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的调节技术B.窗技术包括窗宽、窗位的选择(C.窗宽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的CT值的范围D.窗位指窗宽上、下限CT值的平均数E.如窗位和窗宽均调节至80,显示CT值的范围是80〜160(100关于CT图像放大技术,错误的叙述是()(A.几何放大技术应用在采集数据阶段B.变域图像放大技术应用在图像重建阶段C.宏观图像放大技术常用于扫描后对细微结构图像的再重建处理D.内插图像放大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内插处理过程E.以上都是错误的数二、多选题.关于视野的叙述,正确的是A.视野即扫描野B.视野指扫描架的扫描孔的大小C.视野为正方形D.视野是重建参数之一E.视野可用FOV表示.下列参数属于扫描和重建参数的是A.重建间隔B.重建矩阵C.空间分辨力D.螺星巨 E.CTDI.属于图像重建参数的是A.管电压B.层间隔C.重建层厚D.视野E.准直宽度.对断面内的图像空间分辨力有影响的参数是A.扫描层厚B.重建滤过算法C.重建矩阵 D.视野E.扫描范围.对断面内的图像密度分辨力有影响的参数是A.扫描层厚B.管电压C.管电流量D,重建滤过算法E.视野和矩阵.工作实践中常见的CT图像伪影有A运动伪影B线束硬化伪影C部分容积伪影D金属假体伪影E阶梯伪影.对于单层螺旋CT扫描,下列哪项对放射剂量有影响A.重建层厚B.管电压C.管电流量D,重建滤过算法E.螺距.关于重建层厚的描述,错误的是A.重建层厚即扫描层厚B.重建层厚也是重建间隔C.重建层厚可以在回顾性重建图像时选择D.重建层厚必须等于扫描层厚E.重建层厚是有效层厚.关于部分容积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由于线束硬化造成的B.螺旋扫描不存在部分容积效应C.采用薄层扫描可以减小部分容积效应D.因部分容积效应形成的伪影易出现在后颅凹,呈条纹状E.部分容积效应会影响组织的CT值测量的准确性。.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小重建图像的噪声A.厚层扫描B.降低管电压C.采用高空间分辨力重建滤过算法D.增加管电流量E.减小重建间隔.防止产生CT图像伪影的准备工作是A.换鞋或穿鞋套。B.保持身体和被检部位固定不动。C.胸、腹部被检查者,必须做好呼吸训练。D.使用快速扫描,缩短扫描时间。E.腹部、盆腔被检查者,检查前一周内应未做过食道、胃肠钡餐的检查。.CT检查的操作步骤包括A.输入被检查者的资料。B.体位的选择。C.扫描定位像。D.扫描检查。E.检查结束.通过是否注射对比剂来划分CT检查方法可以分为A.平扫。B.增强扫描。C.螺旋扫描。D.高分辨力扫描。E.造影CT。.灌注扫描能够计算出对比剂到达病变的A.峰值时间。B.平均通过时间。C.局部血容量。D.局部血流量。E.延迟时间。15.下面与静脉注射对比剂发生副作用有关的因素是A.应用对比剂的总量。B.应用对比剂的注射速度。C.螺旋扫描。D.对比剂药品的质量。E.被检者的个体差异。16.应用对比剂后的增强扫描可以产生下列效果A.使病变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对比加大。B.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C.使CT扫描的层厚变薄。D.病变更加明显。E.可以较好的显示图像细微结构。.对定位像扫描叙述正确的是A.扫描时X线球管和探测器连续旋转。B.扫描时被检者随着检查床在扫描孔内匀速移动。C.有正位定位像和侧位定位像两种方式。D.扫描时X线球管和探测器静止不动。E.扫描时床和被检者静止不动。.螺旋扫描特有的参数是A.层厚。B.扫描时间。C.螺距。D.重建间隔。E.扫描视野。19.用螺旋扫描检查的部位是A.胸部。B.腹部。C.肾动脉血管成像。D.腰椎间盘。E.颅脑。20.图像后重建包括下列哪些参数的调整A.图像视野的大小调整。B.图像位置的调整。C图像重建过滤函数的调整。D.扫描范围的调整。E.扫描kV、mA的调整。21.下面属于特殊扫描的是A.薄层扫描。B.高分辨力扫描。C.靶扫描。D.加层扫描。E.平扫。22.下面属于增强扫描的有A.灌注扫描。B.动态扫描。C.肾动脉血管成像。D.肺部高分辨力CT扫描。E.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23.CT检查中最常用的三维重建是A.表面影像法显示。B.最大与最小密度投影。C.容积显示。D.仿真内窥镜。E.图像后重建。24.下面能进行仿真内镜检查的部位或器官是A.喉部。B.气管和支气管。C.胃和结肠。D.输尿管和膀胱。E.髋关节。25.对CT仿真内窥镜描述错误的是A.能显示管腔内粘膜和病变的真实颜色。B.能诊断粘膜的炎性病变。C.能对肠腔内的肿瘤、息肉和残留粪便的进行区别。D.能发现平缓隆起的病变。E.能到达纤维内镜不能到达的狭窄管腔。26.用于颅脑CT扫描基线有A.听眦线。B.听鼻线。C.听眶线。D.听眉线。E.听口线。27.颅脑部CT平扫可用于下列哪些疾病检查A.颅脑外伤。B.脑肿瘤。C.脑萎缩。D.脑积水。E.脑垂体微腺瘤。28.有关内耳、颞骨CT扫描检查错误的是A.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2mm。B.轴位扫描。C.图像重建方式采用标准算法。D.采用最大扫描视野。E.扫描层厚、层距均为5〜10mm。29.有关鼻咽部CT扫描正确的是A.扫描期间须做吞咽动作。B.鼻咽部CT主要采用横断扫描。C.扫描层厚一般采用5mm。D.图像重建采用标准算法。E.图像显示主要以软组织窗为主。30.胸部CT扫描技术正确的是A.被检者仰卧于检查床上。B.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C扫描范围从肺尖部至肺底。D.扫描层厚多采用5〜10mm之间。E.图像重建一般采用高分辨算法。31.肺部高分辨力CT的扫描适用于A.肺部的间质病变。B.支气管扩张。C.肺泡病变。D.纵隔病变。E.胸膜病变。32.确定冠状动脉CT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有A.小剂量团注试验。B.对比剂密度自动踉踪技术。C.采用固定时间的方法。D.双期扫描法。E.多期扫描法。.对肝脏CT扫描检查叙述正确的是A.检查前6小时应禁食。B.扫描前要口服1%〜2%的含碘对比剂500〜800ml。C.扫描层厚一般采用5〜10mm之间。D.图像重建采用高分辩算法。E.检查时被检者可平静缓慢呼吸。.对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叙述正确的是一般采用静脉团注法。一次注射80〜100ml的含碘对比剂。。C.注射速率多采用2.5〜3ml/s之间。D.肝脏强化扫描多用三期扫描法。E.扫描层厚一般选用1mm。.胰腺CT检查的适应证有A.急性胰腺炎。B.慢性胰腺炎。C.胰腺占位性病变。D.胰腺外伤。E.胰腺穿刺活检定位。36.肾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方法正确的是A.对比剂的总量为90〜100mlB.注射速率为3.5ml/s。C肾动脉的扫描时间在16〜22s之间。D.扫描层厚一般选用10mm。E.采用螺旋扫描。.CT检查前须口服碘水对比剂(或清水)的部位或器官是A.肺部B.肝脏C.胰腺D.盆腔E.肾上腺.进行双期或多期扫描的增强部位或器官是A.颅脑B.肺部C.肝脏D.肾脏E.胰腺.肠腔内窥镜的CT扫描准备工作包括A.检查前连续2天采用无渣饮食。B.检查前一天晚餐后禁食。C.扫描前空腹4~6小时。D.清洁肠道E.扫描前口服1〜2%碘水对比剂300〜500ml。40.对腰椎间盘扫描叙述正确的是A.从L2〜S1确定4个间盘扫描计划。B.扫描层厚采用5〜7mm。C.描倾斜角度应平行于椎间隙的角度。D.每个间盘扫描3-4层面。E.图像重建采用高分辨算法。三、填空题.CT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结构和()结构两大部分。硬件、软件.CT成像过程大致可分为()、()和()三部分。数据采集、图像重建、图像显示.图像重建的算法归结起来可分为三种:()、()和()。直接反投影法、迭代法、解析法.普通CT扫描常用的图像重建参数有()、()和()等。重建矩阵、视野、滤过算法.在单层螺旋CT螺旋投影原始数据插值方法中,()和()因为能有效地利用原始数据、形成满意的重建图像而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全扫描内插法、半扫描内插法.对婴幼儿童扫描时的mAs数值,要()到成人的()。降低、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在定位像上可以确定()、()、(),在侧位定位像上同时还可以确定()。扫描的区域、范围、扫描的层数、扫描架的倾斜角度.多平面重建图像的质量与断面图像的层厚和螺旋扫描的螺距有直接的关系,层厚越(),螺距越(),重建图像质量越好。薄、小.常规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注射法和()注射法。高压注射器、人工加压.颅脑轴位扫描第一层面图像应包括颅底的各结构,包括()、()、()(),最后一个层面应包括()。小脑下部、脑干、蝶鞍、颞叶底部、额叶底部(5选4)、顶叶脑组织.脑冠状面扫描的两种体位:()、()。顶颏位、颏顶位.由于耳部的结构比较细微复杂,可进行()扫描、扫描后()或采用()侧摄片。放大、局部放大重建,单.喉咽部CT扫描范围从()扫至(),扫描时应()呼吸。舌骨、环状软骨下缘、平静.对肺部病变分布较广泛的间质性病变和支气管扩张,采用()的层厚,()的进床间距,做全肺间隔扫描,使用()算法进行图像重建。1〜2mm、5〜10mm、高分辨率.为了使十二指肠充盈、胰头周围显示清楚,肠管部分与胰腺的体尾部分开,可以使被检者取()或()体位进行CT扫描。右侧位、右侧卧位.肾血管重建方式多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技术.怀疑结石者需行腹部CT(),扫描前应饮用()。平扫、清水.膀胱内随体位改变而变动的病变可能为()、()。结石、血凝块.观察肾盂、输尿管增强延迟的图像,应把窗宽(),窗位(),以避免漏掉细小的病灶。加大,提高.一般颈椎间盘扫描从()确定()个间盘扫描计划,每个间盘扫描()层面;一般腰椎间盘扫描从()确定一一个间盘扫描计划,每个间盘扫描()层面。C3〜C7、4、3〜4、L2〜S1、4、3~4国四、名词解释.CT值:对于某组织,若具有线衰减系数m组织,则该组织的CT值定义为:CT=(m组织-m水)Xk/m水。m水表示水的线衰减系数,k是分度系数,一般定为1000。.窗口技术:选择整个灰阶中所需要的一部分CT值进行显示,被显示的这一部分CT值称为窗口,选择窗口的操作过程,称为窗口技术。.窗宽和窗位:窗口中心的CT值称为窗中心,又称为窗位;窗口的CT值范围称为窗宽。.层厚:由准直器设定的扫描野中心处X线束的厚度。.层间隔:相邻两扫描层面中点之间的距离。.重建矩阵:重建矩阵是图像重建时所采用的代数矩阵。.视野(尸。丫):是根据原始扫描数据重建CT断面图像的范围。.螺距:床速与准直宽度的比值。.重建间隔:定义为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断面之间的距离。.空间分辨力:又称为高对比度分辨力,是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大于10%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定义为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小于1%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平扫:是指不用注射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检查,是CT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部位的CT检查。.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探测器接受的X线强度是穿过这些组织后的平均值,而不再反映其中某一组织对X线的衰减关系,因此测得的CT值也不能代表其中某一组织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增强扫描:是指经血管(一般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多采用团注法,即在短时间内一次将全部对比剂迅速注入静脉血管,然后再进行CT扫描。.定位像扫描:定位像扫描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静止不动、被检者随着检查床在扫描孔内匀速移动时,球管同时曝光而得到的一幅平面图像的扫描方式。.螺旋扫描:又称容积扫描,由于扫描轨迹呈螺旋状而命名。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连续旋转,连续产生X线,连续采集产生的数据,而被检者随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扫描方式称为螺旋扫描。.轴位扫描:指横断面的扫描,是X线球管曝光扫描时,环绕被检者检查部位一周扫描出一幅图像,然后移动一定床位后静止,X线球管再曝光旋转一周产生下一幅图像,周而复始,直至所确定的检查部位全部扫描完成为止。.薄层扫描:是指对微小病灶和病变的细微结构选用小的层厚进行的扫描。.高分辨力扫描:是指用较薄的扫描层厚(一般为1〜2mm)、较小的扫描视野(尸。丫)、高空间分辨力算法(即骨组织重建算法)重建的一种扫描方式。.靶扫描:是指在扫描检查时选用较小的扫描视野,缩小扫描范围,以便获得清晰放大图像的扫描方法。.加层扫描:是指在已经扫描过的两层或多层图像中间,再进行一层或数层的扫描,以了解某个层面的病变结构。加层扫描的层厚,通常小于原扫描的层厚,以显示层面间较小的病灶。.多平面重组:多平面重组是指利用CT原始断面图像的三维容积数据在任意平面上重组二维图像,该重组层面以外的数据则一概忽略。重组的多平面图像的层数、层厚、层间距也可以自行确定,就好像重新做了一组其它方位的断层扫描。.图像三维重建:指在扫描结束后,利用一个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将一系列的连续的断面图像经计算机运算处理后,在x、y轴的二维图像上对z轴进行投影转换及负影处理后,显示出直观的立体图像的过程。.表面影像法显示:表面影像显示要求预先设定一个CT值阈值,计算机将三维容积数据各像素的CT值与这个阈值比较,凡是等于或高于该阈值的像素被保留,其余的数据全部舍弃,所有保留的数据被用于重建一个三维物体的表面,然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的阴影技术进行处理,从而呈现出真实感很强的物体表面的立体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指对容积数据中的数据,以视线方向作为投影线,把该投影线上遇到的最大像素值,投影到与视线垂直的平面上,把全部投影数据通过计算机重组处理,形成MIP图像。黝五、简答题.简述CT图像的特点?答:CT图像是断面图像。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断面图像。CT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通过CT机的图像后处理软件,还可以获得诊断所需的多方位(如冠状面、矢状面)的断面图像。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比较,CT得到的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力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CT图像是灰阶图像。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组织和器官对X线的吸收程度。CT图像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是CT图像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使密度差别比较小的人体软组织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组织器官,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CT值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可作定量分析。.什么是线束硬化伪影?答:线束硬化伪影在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骨性结构间宽条状伪影或暗色区域。典型的例子是扫描颅底时,在两侧颞骨之间常出现此类伪影。形成线束硬化伪影的原因是由于X线束光谱较宽,当照射到较厚的物体特别是骨骼时,因不同波长的X线的衰减不同,造成X线束光谱的平均能量增加所致。.什么是部分容积伪影?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探测器接受的X线强度是穿过这些组织后的平均值,而不再反映其中某一组织对X线的衰减关系,因此测得的CT值也不能代表其中某一组织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因部分容积效应形成的伪影最易出现在后颅凹,呈黑白相间的条纹状。.为什么每天开机后要做球管预热?答:原因是CT刚开机时,球管温度较低,这时如果执行CT扫描检查,瞬间突然升高的高KV和大的管电流,能够导致球管的灯丝使用寿命缩短。而球管预热是由低的KV和mA条件逐步升高到高的KV和mA条件,通过间断曝光数次,使得球管温度逐渐升高,可以延长球管使用寿命。.什么是空气校准?答:CT图像数据的采集是由几百个或上千个探测器完成的,这些探测器之间存在着参数和余辉的差异,同时由于X线球管发出的锥形X线束衰减程度不同,又加上每次球管曝光输出能量的变化,在扫描不同层面时各通道的输出就有所不同,有的通道会是零,有的会是正或者是负,这种现象称为探测器的零点飘移。由于探测器的零点飘移,使得重建出的空气图像CT值不是-1000,造成CT图像的CT值不准确,因而有可能影响诊断。为克服这一现象,应进行矫正。首先要修正零点飘移,即空气减除。通过扫描空气的方法,获得探测器各通道的零点飘移值,以此为参考值来修正原始数据中零点飘移所带来的误差。.CT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答:(1)被检者在进入CT扫描室前,必须换鞋或穿鞋套,以保持CT室内清洁,防止大量的灰尘进入机器内,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2)除去被检查者检查部位的金属饰物以及对X线有影响的各种物品,如硬币、钥匙、金属纽扣、金属发卡、项链及含有金属物质的膏药等。并嘱咐被检查者妥善保存,防止掉入机器和检查床内。(3)对于婴幼儿童被检者,应在自然睡眠安静时,作CT检查。对于无法自然睡眠的婴幼儿童和躁动不安的被检者,可请临床医生协助给予镇静,以使检查能够顺利完成。(4)对检查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包括扫描时机器发出的噪声和增强扫描时注药瞬间的感受等,消除被检查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在整个扫描过程中保持安静,身体固定不动,使检查能够顺利完成。(5)对于胸、腹部被检查者,必须做好呼吸训练,使其在扫描时,能根据机器自动录音的指令或者指示灯的指示做好屏气动作,防止扫描过程中,喘气造成膈肌上下运动,使图像产生伪影。对于无法配合的急症、哮喘或老年被检者,应使用快速扫描,缩短扫描时间,以提高CT图像质量。.CT检查的操作步骤有哪些?答:(1)输入被检查者的资料根据CT检查申请单输入被检者的数据资料,包括被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CT编号、检查部位及特别注释等。然后,选择确定被检者在检查床上的位置方向和体位等参数,包括头先进或足先进的选择,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的选择。(2)体位的选择CT体位是根据CT检查申请单的要求,将被检者准确、安全的安置在检查床上的过程。在不影响扫描的前提下,应使被检者尽可能地感到舒适。同时要合理的使用机器所提供的辅助装置,如头颅扫描架等装置。对被检者在检查床上的位置方向、体位必须要和登记输入的体位方向一致。检查床的高度一般定在检查部位的中心处,进入扫描孔内的长度应根据扫描部位和定位像的长短而定。(3)扫描定位像根据检查部位的特点,来确定扫描正位或侧位定位像。根据检查部位的长短,来确定定位像的长度。在定位像经过扫描显示后,从定位像上确定扫描的起始线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