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辅机设备的状态检修_第1页
火电厂辅机设备的状态检修_第2页
火电厂辅机设备的状态检修_第3页
火电厂辅机设备的状态检修_第4页
火电厂辅机设备的状态检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16火电厂辅机设备的状态检修技术开发摘要:火电厂辅机设备的状态检修技术开发是电厂状态检修整体技术的重要部分,热工研究院开发采用的离线状态监测+在线系统安全性监测+在线系统经济性监测+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决策支持模式,是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尝试。在福建电厂的成功实施表明,这种新模式比较适合中国电厂实际情况和需求,实现了创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开发要求。背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发电厂对发电成本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如何合理的减少维修费用,同时有效提高运行安全性己是当务之急。汽轮机、锅炉等主机虽然是关键设备,但其制造技术已较成熟,监测技术也较完善,故其可靠性都比较高,由于火电厂系统复杂,而一些辅机设备往往是火电厂设备状态监测的薄弱环节,是造成机组非计划停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保证辅机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电厂日常维护和维修的重要内容。同时,任何一个系统或主要辅机设备的故障都会影响电厂的经济性,造成发电成本的增加。因此,开展火电厂辅机状态监测工作,保证火电机组主要辅机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优化检修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针对辅机部件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辅机部件(电动机和转动部件等)的状态监测技术已经成熟。主要的技术包括:振动诊断技术;油液分析技术;红外线设备诊断技术;超声波泄漏监听技术。振动监测技术主要是应用在线和便携式振动监测仪器,对设备的振动频谱进行连续或经常性检测,以分析设备的振动特性,判断运行状态变化趋势,为设备的运行和维修提供信息。油液分析主要是对润滑油的成分、污染度、机器磨损状况进行检测,以掌握润滑油的变质情况,判断磨损状态变化趋势,为设备的运行和维修提供信息。红外线设备诊断技术主要是使用便携式红外线检测仪,对电机设备的外壳超温状况进行检测,以发现设备的超温部位,采取及时维修措施。声波泄漏监听装置,也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对设备发出的微小泄漏声音进行检测,以找出设备的泄漏部位,采取及时维修措施。国外辅机部件状态监测技术的发展已经成熟,监测装置和分析软件也比较先进,在国内电厂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在应用中发现,这些监测技术往往是独立的,主要是针对具体部件点的状况,并不能够全面监测辅机系统的状况;一般不能够全面综合的分析设备变化趋势,即不具有综合诊断故障功能。如何给出设备的整体状态诊断结果,为维修决策提供更全面的支持依据,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辅机状态检修关键技术研究简介该研究项目是国家电力公司状态检修课题的子项目,并作为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和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课题,列为福建省电力公司2000年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辅机状态检修模式的探讨;辅机状态监测技术的选择与实施;系统安全性监测技术的开发;系统运行经济性监测技术的开发;辅机状态综合诊断系统的开发;依托工程电厂实施;通过3年的努力。福建实施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并通过了福建省科委组织的鉴定。太仓电厂实施项目仍在进行中。辅机状态检修基本模式的探讨研究表明,辅机的维修类型主要包括:设备故障导致功能下降而维修,系统安全性下降导致的维修,系统性能(经济性)下降导致的维修等三个方面。以往的监测技术,主要注重辅机部件点的状态变化,而在系统层面上的变化没有给以重视,显然是不合理的。目前在国内推行的辅机振动状态监测方式包括在线和离线两种,在线方式费用高,信息量大,已在山东等一些电厂采用。而离线监测方式实际上早已在电厂普遍采用,近年来随着监测仪器的性能提高,离线监测的准确性已相当高,完全可以满足设备状态监测的需要,因而没有必要采用在线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满意效果。为此,热工研究院设计了辅机设备离线与在线相结合,安全性监测与经济性监测相结合,设备监测与系统监测相结合的新模式,即:离线设备状态监测+在线系统安全性监测+在线系统运行经济性监测+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决策支持该模式充分考虑到中国电厂辅机运行状况和状态检修技术需求,力图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国电厂辅机状态检修整体解决方案。辅机状态监测技术的选择与应用该课题在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公司300MW1、2号机组主要辅机上进行试点。采用国外成熟的振动监测、油液分析、电机马达监测和红外热成像等多种监测技术,定期对电厂主要辅机(旋转机械设备)的状态进行离线监测,包括有送、引风机、一次风机,给水泵、凝结水泵、循环水泵等。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辅机设备的振动、润滑油品质、电机的运行状况,转子笼条断裂、定子和转于间的机械偏心,设备的热像图(温度分布图)等。经过各方两年多的共同努力,监测工作己逐步走向规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振动监测方面,1A引风机开始监测时,其1号瓦(电机外伸端)、2号瓦(电机联轴器端)的轴向振动逐步增大,超过合格值4.5mm/s,最大分别为10.13mm/s和5.52mm/s,尤其是1号瓦振动接近危险值,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根据分析,1号瓦轴承垂直和水平振动均在合格范围内,为1.2mm/s和3.3mm/s,说明引起轴向振动偏大的原因不是由于激振力大引起,分析其频谱图,主要是3倍频和5倍频的分量为主,而且2号瓦存在同样的问题,初步分析为风机转子止推轴承工作游隙过大引起的振动异常。由于1A引风机轴承自投用以来5年没有更换,决定在2002年4月的小修中对1、2号轴承及风机的止推轴承解体检查,确认止推轴承工作游隙过大。经更换1、2号轴承并调整好止推轴承工作间隙后,故障消除,其振动均在合格范围内,2001年5月,采用电机故障诊断仪对辅机设备进行监测,成功地诊断出2号机组电动给水泵电机出现的笼条断裂故障,电厂据此对电机进行及时的检修,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恶化。2001年11月5日和12月10日在电厂1号机辅机,包括引风机润滑和液压系统、一次风机、送风机、凝结水泵、汽动给水泵、电动给水泵、循环水泵共计14台设备的轴承润滑油系统进行取样分析时,发现1A、1B引风机电机润滑油箱内存在大量可见的悬浮硬颗粒,1A、1B循环水泵在推力轴承故障后没有进行彻底清理而残留大量的磨损颗粒,颗粒度检测结果均超过NAS12级。由于大量颗粒超过滤芯精度,将会引起滤芯失效和破损,同时滤芯的堵塞会造成供油不稳,影响轴承转动面油膜的厚度,引起润滑不良;另外大颗粒进入轴承转动面间,还会引起磨料切削磨损,加剧了轴承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影响辅机运行稳定性。同时,由于颗粒度基数太大,不仅会掩盖轻度磨损的检测,而且还会堵塞传感器,损坏仪器。为此及时向电厂提出处理建议。进行油箱滤油处理,跟踪内部颗粒度变化情况。在红外监测方面,对主要辅机电机轴承进行监测。2001年5月大修后不久发现1A引风机轴承温度偏高。经检查发现由于轴承方向放置不当引起轴的轴向位移导致导油环和甩油环之间严重的磨损,2002年4月份机组小修时更换轴承,故障排除,截至2002年11月,1A引风机的轴承温度有所下降。系统安全性监测技术的开发辅机系统的安全时电厂关心的重要方面,为此开发了烟风系统、泵组的安全监测系统。如电站风机尤其是轴流式风机,其本身具有较大的失速区,当风机运行在该区域时,风机内气流压力波动剧烈,当气流压力波动频率与叶片本身固有频率成整数倍时,容易引起风机叶片谐振、导致断裂,同时亦造成一次、二次风压及炉膛负压剧烈波动,影响燃烧、导致机组跳机。各种风机因其叶型不同,其失速区范围亦不同,我们通过冷态试验进行标定,同时建立实时失速报警系统,则当运行点接近失速区时,可提前采取措施。图1轴流风机实时特性曲线系统运行经济性监测技术的开发电站风机实际运行状况体现了锅炉运行的烟风阻力特性。而锅炉的烟风系统的阻力特性是随着机组的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的,可通过电站风机的实际运行参数描绘锅炉不断变化的烟风阻力特性,同时显示出风机运行效率的变化,检测表盘开度与实际开度的偏差,为锅炉大修和风机改造提供依据。图2送风延程阻力曲线图3空预器压差变化趋势历史曲线反映泵组性能的特征参数主要有温度、压力、流量、功率、电流、电压和转速等。对采集到的状态参数,通过分析计算给出泵组的性能参数,如效率、扬程等,并且与设计参数相比较,分析性能欠佳的主要原因,指出运行调整的方法和步骤。图4风机状态监测主界面图5泵组状态监测软件主界面辅机状态综合诊断系统的开发包括电站风烟系统故障诊断系统和电站泵组故障诊断系统两部分。电站风机故障预测及诊断维修的关键在于当设备的振动水平超过设定的报警值后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振动原因,并根据综合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电站风机的振动故障主要表现在:轴承损坏、质量不平衡、弯轴、联轴器不对中、机械松动等问题。泵组故障诊断的主要内容有轴系振动、轴承温度、油液分析等,采用轴系振动、轴承温度和液力偶合器工作油温度等状态参数,分析评价泵组的运行水平,预测和诊断泵组故障,及时消除隐患,提高设备可用率。热工研究院开发了通用诊断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辅机故障诊断软件,可实现包括振动在内的综合故障分析和诊断,并给出解决的措施。专家可以通过诊断平台建立诊断规则,并利用建立的规则模拟专家思维,对设备实现状态诊断,并可在电厂方便的进行规则修订。系统由知识获取、系统诊断和接口设计三部分构成。其主要特点有:图6可视化的图形专家规则编辑器系统体现了电厂专用辅机设备监测的特点,弥补了电厂DCS和MIS系统中辅机运行状态监测的一些功能盲点,增加系统安全性、经济性监测功能,为维修和设备安全运行提供决策支持;根据电厂设备类别,内置了所需要的计算公式和分析模型,集成了电力专家的知识库,具有诊断功能,具有一定的组态功能;采用了当前比较先进的多层分布软件开发技术,提高软件的运行速度;系统实施方便,稳定可靠、操作方便、扩展性强、界面友好,维护量小。同时,开发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决策支持系统具有远程诊断功能,可采用就地管理+远程管理的二级管理的模式,在电厂设立一级状态监测工作站,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监测技术进行具体的监测工作,并将采集的离线数据输入到故障诊断和维修决策支持系统,这项工作由经过培训的电厂点检人员完成。远程设立设备状态监测中心,通过广域网远程访问发电厂侧的状态监测工作站,对辅机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测,利用故障分析和诊断系统对设备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和诊断,判断设备状态的发展趋势,并向电厂定期提交短、中长期趋势分析和诊断报告。小结通过三年的研究开发,热工研究院在辅机状态检修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实际应用,提出并确定了中国电厂实施辅机状态检修的一种新模式;将多种监测技术如振动监测、油液分析、电机马达监测和红外热成像等集成在一起,实现对主要辅机的运行状态综合离线监测,效果比在线监测好,费用少。开发的系统安全性监测系统在线监测辅机整体的安全性,开阔了监测的范围,弥补了单个设备监测的不足,实现了硬故障和软故障的同时监测,具有创新性;开发的系统经济性监测系统在线监测辅机整体的性能,确立了监测经济性而完善维修决策的方法,实现了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监测以合理安排检修时间和检修周期新模式,具有创新性;开发的通用诊断平台软件具有先进性,适合主机、辅机的诊断软件构建,满足预知性维修的需求,同时提供远程诊断功能;设立远程诊断中心,建立辅机状态监测数据库,将多种监测数据集成在统一的数据库下,便于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实现电厂、研究院二级管理模式。参考文献(略)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管件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1、生产工艺流程:1.1弯头工艺流程原材料复检原材料复检下料推制成型平口盘头整形热处理坡口加工表面处理无损探伤几何检验油漆标识资料确认包装入库发货1.2热压三通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复检原材料复检下料整形压制成型热处理端面加工工表面处理无损检测几何检验油漆标识资料确认包装入库发货1.3钢板制对焊三通工艺流程材料检验材料检验直缝焊接卷板成型下料压制成型整型处理三通盘头超声探伤端面加工表面处理无损检测热处理成品检验储存发运标记包装1.4热压大小头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复检原材料复检下料整形压制成型热处理端面加工工表面处理无损检测几何检验油漆标识资料确认包装入库发货1.5中频推制弯管生产工艺流程包装发运包装发运资料确认成品检验无损检测加工坡口热处理盘头整型切割下料原材料复检平口推制成型表面处理2、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控制:2.1材料2.1.1材料选用1)冶炼方式:原材料按相应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冶炼,必须为镇静钢且具有要求的热处理状态。2)选用制作管件材料的表面,应无缺陷、油脂、过多的锈迹、焊渣或其它异物。3)材料标志清楚、完整符合项目工程有关条款的技术要求。4)原材料应有证明书,其检验项目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或订货要求。无标记、无批号、无质量证明书或质量说明书项目不全的钢材不能使用。2.1.2材料尺寸。制造管件选用管材应根据管件几何尺寸及设计计算选择长度、外径、宽度及壁厚。2.1.3材料的检验表面及尺寸检验:原材料的表面应平整、光滑、厚度均匀,不得有超过标准要求的凹坑、重皮、裂纹、油污、腐蚀和其它污物。表面尺寸检验、除锈后的材料进行表面及尺寸检查。原材料应有证明书,其检验项目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或订货要求。无标记、无批号、无质量证明书或质量说明书项目不全的钢材不能使用。材料按炉号进行化学分析,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最大百分含量应符合相应标准及本项目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原材料的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应标准及本项目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对于复检不合格的原材料应予退回,不允许用于管件制作。材料的追溯性标识清楚,在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的炉号、批号以及所用材料部位及过程编号等均应有追溯性记录。2.2下料2.2.1下料方法主要是机械切割,切割后应用机械方法清理切割面至露出金属光泽。2.2.2下料操作人员应熟悉切割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范,按规定画样、切割。切割时应根据操作工技能和设备不同留一定的切割量。下料管材表面清理除锈后不允许有低熔点金属污染。不应有重皮、裂纹等严重缺陷。2.2.3在下料后的坯料上将原材料上的标识内容进行移植。2.3管件成型2.3.1弯头生产作业指导书2.3.1.1先启动中频电源将推制芯棒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将推制弯头用坯管放在推制机芯棒上启动液压推进装置推动坯管随芯棒外形而变化。2.3.1.2根据坯管的材质和规格不同按相应工艺规定的温度和推速控制推制过程中的感应套加热温度和液压系统的推进速度。2.3.1.3推制成型后的弯头半成品在热态下放在胎具中用压力机进行整形处理。2.3.1.4推制弯头在整形完成后根据半成品的情况和成品要求的外形尺寸进行盘口处理,盘口后留有5-15mm的加工余量。2.3.2热压三通生产作业指导书2.3.2.1热压前准备2.3.2.1.1操作人员应学习相关工艺文件并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及工艺过程。2.3.2.1.2操作人员应按工艺卡要求和下料尺寸对坯管进行检查并标记,坯管装炉前表面不允许有低熔点金属污染(铜、锡、铝等),不应有重皮、裂纹等缺陷。2.3.2.1.3准备好在工作过程中需用的各类器具。装炉:将坯管放在加热炉中用耐火材料将其垫高距炉台200mm以上,两坯管之间间隔100mm以上。2.3.2.2坯管压扁:加热温度(详见工艺卡),恒温≥5分钟出炉在压力机下把坯管压扁成椭圆形,对于变形量小的(支管/主管≤1/3)压扁管可采用冷压制。2.3.2.3压制鼓包2.3.2.4开孔拔制:将具有三通形状的工件在支管顶端划线开椭圆孔,对开孔处进行拔制成型。拔制应由小到大逐级进行直至支口达到要求尺寸,拔制过程中应用测温仪对工件温度进行监测,当工件温度低于工艺要求温度时应将工件装炉重新加热。2.3.2.5整型处理:将具有三通形状的工件进炉加热,加热至规定温度后保温规定时间后,出炉后进行整型。2.3.3钢板制对焊热压三通生产作业指导书2.3.3.1卷板成型。选择适宜的板材尺寸切割后按图纸加工成筒状,材料及加工尺寸见卷管图。2.3.3.2卷管焊接(按焊接工艺卡)。对卷管成型后进行机械坡口和修整,并对坡口处进行分层检测。对坡口完好的卷管按焊接工艺规程进行焊接,焊接应由持证焊工操作且焊工应经过焊接工艺评定。2.3.3.3热压前准备2.3.3.3.1操作人员应学习相关工艺文件并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及工艺过程。2.3.3.3.2操作人员应按工艺卡要求和下料尺寸对卷管进行检查并标记,坯管装炉前表面不允许有低熔点金属污染(铜、锡、铝等),不应有重皮、裂纹等缺陷。2.3.3.3.3准备好在工作过程中需用的各类器具。装炉:将卷管放在加热炉中用耐火材料将其垫高距炉台200mm以上,两卷管之间间隔100mm以上。2.3.3.3.4坯管压扁:加热温度(根据不同材料参见压制工艺卡)。2.3.3.3.5压制鼓包:将压扁后的坯管进炉加热,加热温度(根据不同材料参见压制工艺卡)每次压制都要在胎具上涂抹润滑剂以得到光滑的成型面。在连续成型过程中,工件表面达到规定温度后,恒温≥10分钟即可出炉压制。2.3.3.3.6开孔拔制:将具有三通形状的工件在支管顶端划线开椭圆孔,拔制应由小到大逐级进行直至支口达到要求尺寸,拔制过程中应用测温仪对工件温度进行监测,当工件温度低于工艺要求温度时应将工件装炉重新加热。2.3.3.3.7整型处理:将具有三通形状的工件进炉加热,加热至一定后保温规定时间后,出炉后进行整型。2.3.4热压大小头生产作业指导书2.3.4.1清除炉内水、锈及其它杂物。注意不同材质的坯料不能放在同一炉内加热。2.3.4.2装炉。2.3.4.2.1采用天然气或电加热炉,加热炉应经过有效加热区测定,各仪器、仪表均处在有效检定期内,加热炉的控温精度要求为±10℃;2.3.4.2.2装炉前将坯料上的标识做好移植记录,必要时绘制装料位置图。2.3.4.2.3将坯料放在加热炉中用耐火材料将其垫高距炉台200mm以上,两坯料之间间隔100mm以上,坯料不得与炉壁接触。2.3.4.3坯料加热2.3.4.3.1加热过程应使用可连续记录加热温度的记录仪记录加温温度曲线,最高加热温度(详见工艺卡)。2.3.4.4压制成型2.3.4.4.1管件料坯在加热炉内保温规定时间后出炉进行压制。坯料出炉后要尽快的移到胎具上进行压制,要求始压温度(详见工艺卡)。压制过程中要用红外测温仪或光学高温计对压制温度进行监测,当温度超出规定时应终止压制。2.3.4.4.2热挤压异径管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压制次数(即减少加热的次数)。2.3.4.4.3坯料冷却后将原标识移植回坯料本体。2.3.4.5整型处理:对形状不符合要求的压制坯料应当整形校正。校正如使用支撑物不允许焊接在工件上。2.3.4.6大小头整型后进行表面质量、尺寸检查。2.3.5钢板制对焊大小头生产作业指导书2.3.5.1钢板卷制焊接2.3.5.1.1将下好的坯片吊装到卷板机上进行大小头的卷制加工。加工可用导轮也可通过调整下杠间隙进行。2.3.5.1.2坯管卷制成型后进行表面及尺寸检查,对于成型后多余的部分应切割掉,当不合乎要求时,应在组片前进行矫正。2.3.5.1.3所有焊缝(包括返修焊缝)应由考核合格的焊工按照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完成。焊接工艺评定按照JB4708进行,焊工考试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进行。2.3.5.1.4卷管完毕后按焊接工艺卡进行焊接。2.3.5.1.5焊后的卷管焊缝进行清理修磨,再进行UT探伤检测,按JB/T4730—2005相关要求达到Ⅰ级合格。焊缝缺陷可采用打磨的方法进行修理,但不应产生沟、槽,去除的厚度不应超过直管段公称厚度的6.5%,同一位置的焊缝返修不允许超过2次。2.3.5.2热压大小头2.3.5.2.1清除炉内水、锈及其它杂物。注意不同材质的坯料不能放在同一炉内加热。2.3.5.2.2装炉。将坯料放在加热炉中用耐火材料将坯管垫高距离炉台200mm以上,两坯料之间间隔100mm,以便使坯料能够受热均匀。2.3.5.2.3检查加热炉通风系统及炉台,炉门运行装置是否顺畅。检查燃料是否充足。2.3.5.2.4台车推进炉内防止坯料与炉体接触。关闭炉门检查炉门的密封是否良好。2.3.5.2.5开启风路,点燃加热炉,检查记录仪监测升温情况。控制温度升速不能超过200℃/小时。2.3.5.2.6加热过程中经常检查风路,燃料供给系统的运行情况,根据记录仪的显示情况对燃料供给量进行随时调节,力求炉内温度均衡。2.3.5.2.7当温度升至(根据材料不同参见具体工艺卡)时,适当减小风量,使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温(根据材料不同参见具体工艺卡),连续炉恒温时间(根据材料不同参见具体工艺卡)。2.3.5.2.8先关闭风路与燃料供给系统,打开炉门迅速开出台车,用叉车将坯料取出放到胎具规定的位置上,开启压力进行压制。2.3.6中频推制弯管生产作业指导书2.3.6.1弯前准备2.3.6.1.1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技术性能、工艺过程。2.3.6.1.2弯管操作人员应按工艺卡要求和弯管尺寸对钢管进行检查和准备,钢管表面清理除锈后不允许有低熔点金属污染(铜、锡、铝等),不应有重皮、裂纹等严重缺陷。2.3.6.1.3将钢管纵焊缝放置在内弧距壁厚基本不变的中性线±10°区域内,弯管不允许对接。2.3.6.1.4弯管在下料时,各部位尺寸应测量准确,并在管材上标记。2.3.6.1.5准备好在工作过程中需用的各类器具,监测弯管加热温度的温度显示器(动态温度测量用光学高温计)。2.3.6.1.6将摇臂转“0”位,夹具准确放在所要求的弯曲半径处,该值应考虑材料的回弹变化量,并在材料上划线做点。2.3.6.1.7操作工应检查弯管机的主机、辅机、水泵、油泵、空压机,纯水装置等,应正常完好处于备用状态。2.3.6.1.8弯管前检查弯管机四周,不得有妨碍弯管机运行的障碍物,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2.3.6.1.9检查感应圈与钢管间隙应均匀,应控制在20±3mm之间。2.3.6.1.10应准备应付停电等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2.3.6.2弯制过程2.3.6.2.1开启冷却水系统,检查感应圈喷水情况(准备好通针)。2.3.6.2.2开启中频电源,并检查调整。中频启动后,液压推制系统启动,(弯制温度应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及临界温度值确定最佳加热温度)开始热煨制。2.3.6.2.3调整液压推进装置控制推速、外弧侧喷水角度、内弧侧喷水角度、中性区喷水角度及加热带宽度等参数。随时调整水泵压力,控制喷水量和冷却速度。2.3.6.2.4弯制开始初期,应密切注意推进速度和加热温度,功率升降推速增减,均要与温度密切配合,使三者实现最佳匹配。2.3.6.2.5弯制过程中,要对推制温度用动态光学高温计测量值进行测量和记录。2.3.6.2.6弯制过程中,经常检查设备及辅件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2.3.6.2.7弯管弯制将近终弯,调整中频电源功率,降低温度,当加热温度降至煨制最低温度时,停机并快速降温。2.3.6.2.8弯管停机顺序,先停中频电源加热,迅速打开后水冷却圈,位置前移并使液压油缸卸压停止推进,当被加热部分完全冷却后,再停冷却水,最后停其他附属设施。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