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范文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范文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范文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范文_第4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范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上传:胡玉保更新时间:2012-5-3010:15:38一、课题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研究对象一----六年级学生(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将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二、研究目标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组织策略、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诊断方法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性,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1、制订计划因本期我校开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高段的研究,因此,特别召集课题组成员,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讨论课题组活动形式。向课题组教师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规定每学期应完成的研究任务,扎扎实实的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2、加强组织建设,落实课题研究的常规工作。本课题组工作力将开展出自己的特色。本期,将注重落实课题组的常规工作,对老师们上交的各类资料登记考核,以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3、以“扎实、成效”为核心价值观,拓展课题组成员发展的空间。着实提高老师们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4、把课题研究工作与其它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实现校本培训、校内教研、集体备课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的研究体系。5、立足课堂,扎实研究。课题研究要基于课堂,立足于课堂。认真学习阅读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验证、完善。争取提炼出更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本学期将开展课堂专题研讨课一次,并争取镇教研室成员对课进行指导与点评。四、工作安排: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进。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9—2009、10)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本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09、11--2010、3)1.根据前期的课堂调研与分析,各年级根据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问题,根据“有效、优化”的原则,确立一个行动研究突破口,即优化学生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主打做法(优化策略)。2.根据确立的优化策略,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作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各实验老师严格按计划操作,以随笔的方式及时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困惑或取得的成绩。每学期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和两次研究课汇报活动。4.撰写课题中期报告,邀请有关专家作中期评估。阶段成果预计有教学随笔、研究日志、专题论文、调查问卷等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0、4--2010、5)1.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2.写出研究总结报告。3.理课题研究期间各位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如获奖的论文、教案、课件、观摩课、评优课和竞赛课的获奖证书和资料等),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阶段成果预计有实验报告和工作报告等

第二篇:王昌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省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个人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王昌兆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因此,过去曾经叫响过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0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等提法并没有过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讲效率,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力争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走“轻负高效”之路。2、教材文本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塑造修改的一个载体。要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教材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教师自身对教材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上课时必然是“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三维目标”也就无所依附。3、由于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个维度”目标的统一)以及文本内涵的丰富性、多义性,知识体系的非明晰性等特点,语文课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有的脱离文本,转移目标,内容庞杂,操作随意,使得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因此,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量减少语文课无效的或低效的劳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以学定教,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研究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行动策略,努力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确保有效,增加实效,力争高效”是本课题研究的行动口号。2、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把本课题研究融入常规状态下的校本教研。围绕“有效和高效”认真开展一堂好课的说(说课)、讲(上课)、评(评课)、思(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教师通过经常性地研究,自觉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师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教学的自我觉察水平。3、大力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通过三年的研究,拟达到“三个提高”:一是努力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强化目标(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一课书至一节课的目标)意识,在单位时间(40分钟)内,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教活动,使课堂上的“劳动付出”与教学目标规定的“达标”效果成正比。二是努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觉察、自我矫正能力,尽量减少低效或无效劳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能完成预设的学业目标(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和提高,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教育部课改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语)。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深入研读教材,构建有效课堂”总课题指导下,拟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如下专题即子课题研究:1、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2、把握语文特点,做到心中有数;3、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4、体味语言表达的特点,进行知识点的训练;5、挖掘教材文本的细节,展开合理的想象;6、联系课后作业,落实能力的训练和作业的设计。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3.开放性原则。不同地区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或集体备课,然后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风格参加学校举办的“同课擂台赛”,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活生生的课堂,即常态课研究。六、课题研究的工作安排:2011年一月至六月1.拟出学期课题研究计划。2.收集前期资料。3.进行“用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专题研究4.进行“立足生本,创设情境”专题研究5.邀请教研员指导课题研究课。6.总结学期课题研究情况。2011年七月至十二月1.加强集体备课,整合教材,进一步探索阅读课教学模式。2.进行“实施煽情、愉悦的评价”专题研究3.进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专题研究4.进行海量阅读。5.开展教学公开课,邀请专家同行指导观摩。6.进行反思总结学期课题研究情况。2012年一月至六月1.拟出学期课题研究计划。2.进行“学习贵能疑,疑能得教益”专题研究3.进行“借疑引思,提高自主探究的实效性”专题研究4.研究拓展课型。5.进行海量阅读。6.开展教学公开课,邀请专家同行指导观摩。7.进行反思总结。2012年七月至十二月1.加强集体备课,整合教材,进一步探索阅读课教学模式。2.进行“阅读教学中动态生成的策略”专题研究3.进行“珍视独特感受,追求有效感悟”专题研究4.进行海量阅读。5.开展教学公开课,邀请专家同行指导观摩。6.进行反思总结学期课题研究情况。2013年一月至六月1.拟出学期课题研究计划。2.进行“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让阅读教学绽放光彩”专题研究3.进行“探寻表达秘妙,促进读写结合”专题研究4.研究拓展课型。5.进行海量阅读。6.开展教学公开课,邀请专家同行指导观摩。7.进行反思总结。8.梳理材料,准备课题中期检查。2013年七月至2014年二月1.拟出学期课题研究计划。2.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研究3.研究拓展课型。4.进行海量阅读。5.研究拓展课型6.总结学期课题研究情况。7.进行“翻转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专题研究8.整合教材,关注常态课,开展阅读公开课教学。9.初步构建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索出基本课型。

第三篇:王昌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省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个人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王昌兆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因此,过去曾经叫响过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0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等提法并没有过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讲效率,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力争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走“轻负高效”之路。2、教材文本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塑造修改的一个载体。要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教材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教师自身对教材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上课时必然是“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三维目标”也就无所依附。3、由于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个维度”目标的统一)以及文本内涵的丰富性、多义性,知识体系的非明晰性等特点,语文课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有的脱离文本,转移目标,内容庞杂,操作随意,使得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因此,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量减少语文课无效的或低效的劳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以学定教,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研究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行动策略,努力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确保有效,增加实效,力争高效”是本课题研究的行动口号。2、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把本课题研究融入常规状态下的校本教研。围绕“有效和高效”认真开展一堂好课的说(说课)、讲(上课)、评(评课)、思(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教师通过经常性地研究,自觉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师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教学的自我觉察水平。3、大力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通过三年的研究,拟达到“三个提高”:一是努力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强化目标(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一课书至一节课的目标)意识,在单位时间(40分钟)内,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教活动,使课堂上的“劳动付出”与教学目标规定的“达标”效果成正比。二是努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觉察、自我矫正能力,尽量减少低效或无效劳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能完成预设的学业目标(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和提高,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教育部课改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语)。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深入研读教材,构建有效课堂”总课题指导下,拟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如下专题即子课题研究:1、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2、把握语文特点,做到心中有数;3、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4、体味语言表达的特点,进行知识点的训练;5、挖掘教材文本的细节,展开合理的想象;6、联系课后作业,落实能力的训练和作业的设计。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3.开放性原则。不同地区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或集体备课,然后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风格参加学校举办的“同课擂台赛”,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活生生的课堂,即常态课研究。六、课题研究的工作安排:2011年一月至六月1.拟出学期课题研究计划。2.收集前期资料。3.进行“用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专题研究4.进行“立足生本,创设情境”专题研究5.邀请教研员指导课题研究课。6.总结学期课题研究情况。2011年七月至十二月1.加强集体备课,整合教材,进一步探索阅读课教学模式。2.进行“实施煽情、愉悦的评价”专题研究3.进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专题研究4.进行海量阅读。5.开展教学公开课,邀请专家同行指导观摩。6.进行反思总结学期课题研究情况。2012年一月至六月1.拟出学期课题研究计划。2.进行“学习贵能疑,疑能得教益”专题研究3.进行“借疑引思,提高自主探究的实效性”专题研究4.研究拓展课型。5.进行海量阅读。6.开展教学公开课,邀请专家同行指导观摩。7.进行反思总结。2012年七月至十二月1.加强集体备课,整合教材,进一步探索阅读课教学模式。2.进行“阅读教学中动态生成的策略”专题研究3.进行“珍视独特感受,追求有效感悟”专题研究4.进行海量阅读。5.开展教学公开课,邀请专家同行指导观摩。6.进行反思总结学期课题研究情况。2013年一月至六月1.拟出学期课题研究计划。2.进行“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让阅读教学绽放光彩”专题研究3.进行“探寻表达秘妙,促进读写结合”专题研究4.研究拓展课型。5.进行海量阅读。6.开展教学公开课,邀请专家同行指导观摩。7.进行反思总结。8.梳理材料,准备课题中期检查。2013年七月至2014年二月1.拟出学期课题研究计划。2.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研究3.研究拓展课型。4.进行海量阅读。5.研究拓展课型6.总结学期课题研究情况。7.进行“翻转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专题研究8.整合教材,关注常态课,开展阅读公开课教学。9.初步构建阅读课教学模式,探索出基本课型。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二、课题的界定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低段:1、阅读兴趣的培养;2、预习习惯的培养;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段: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2概括能力的培养;3、质疑能力的培养;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高段: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四、研究目标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一)研究的思路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二)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2、调查法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4、文献法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1、教育专家的引领。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一)研究步骤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1、2006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2、2006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3、2006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1、2007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2、2007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2007年6月至2009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8月至2009年12月)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二)研究措施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略)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一、课题的界定所谓“两极”,就是指学生学习好、差程度。这种差别,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形成的原因,既有先天禀赋的不同,更有来自后天的环境、所受教育的影响。所以,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两极分化”,即是指原来同质(知识、能力、情感、心理年龄特征等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学生,受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学习成效较先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区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极甚至多极分布,这种现象决定着以后学生学习成绩的走向与所处水平。本课题旨在从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提倡学生中的友好帮助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出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加剧”问题的策略。二、研究的价值与创新之处由于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早期的开发教育以及家庭和环境的种种原因,学生从入学时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个体差异,但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教材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发现,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1、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差异很明显: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十分活跃,可也有坐着发呆、等着老师讲答案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一节课可以学到较多的知识掌握多样的解题方法,但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可能连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目标都没达到,一种方法也没掌握。2、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差异也很明显:有字迹工整、正确率几乎一直保持100%、主动多做练习、让老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有成就感的作业;但也有不交作业、少做作业、马虎潦草、错题连篇、让老师只能摇头叹气的作业。3、从测评成绩来看,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学生成绩的差异比新课程实施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满分有,优秀率高;低分也有,“合格”的也存在;处于中间水平“良好”的倒是越来越少了。新课程实施已整整五年了,我们收获了新课程带来的诸多欣喜与成功,但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诸如以上的一些新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而且我认为这些现象在实验中具有普遍性。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确保国家课程标准能够在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实现,减少中间环节的‘落差’”。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具有一定实践与理论价值。本课题着重探索“有效避免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策略,是微观领域的实践操作研究。分化问题在中学以上的学校或领域讨论研究得较多,但在小学领域的探索较少,尤其是本人的教学对象是中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段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时期,选择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学段来研究,可以说是本课题选择了一个较为空白的研究领域。三、研究的目标、内容、重点(一)研究的目标:1、全班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较高,乐于发言,基本上都能用有条理且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思想。2、小组合作学习得到很好的落实,效率高。学生在组内能做到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相结合,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优等生能主动帮助学习能力相对弱一点的学生。3、全班学生都能做到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的质量,正确率逐步上升,有更正错题的习惯。4、期末测评合格率达100%,优秀率和良好率力争达40%、40%。(二)研究的内容:1、在课堂上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争取在课堂上不要出现明显的分化。2、落实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两极”的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3、改革评价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评价。4、用心关注学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缩小他们与优等生的差距。(三)研究的重点: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缩小学生学业水平和成绩的差距。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一)思路过程:1、前期准备:(2007年9月1日——2007年10月15日)(1)调查研究,搜集问题现象(包括来自数学课堂的一些学习情景、学生作业的一些情况以及前学期考试质量分析报告)(2)搜集有关文献资料、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国内一些数学名师、专家对缩小两极分化差异的经验和建议。(3)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分析确定研究目标,构建研究框架,完成实验方案。2、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5月)(1)2007年10月——2007年12月,第一阶段研究,撰写案例,积累相关资料。(2)2008年1月,总结研究过程,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完成阶段课题总结。(3)2008年2月——2008年5月,开展第二阶段研究,积累并整理相关资料。3、总结阶段:(2008年6月——2008年7月)作好相关测评工作,撰写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二)研究方法1、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法2、设实验班一个,平行班中设对照班一个。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前测水平基本均衡,无显著差异。五、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或论文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二、课题的界定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低段:1、阅读兴趣的培养;2、预习习惯的培养;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段: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2概括能力的培养;3、质疑能力的培养;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高段: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四、研究目标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一)研究的思路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二)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1、教育专家的引领。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一)研究步骤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1、2009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2、2009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3、2009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2、2010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二)研究措施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一、指导思想:本学年认真执行“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二00八年德育工作计划”所指定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为手段,力求在德育实效性和机制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以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互帮互助教育为抓手,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锻炼师资队伍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工作目标及措施:(一)德育队伍建设1、制定学校全员参与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校长、班主任、大队辅导员、任科教师的育人职责,确保全员参与德育工作。2、加强对德育工作队伍的检查评比,把各岗位人员的育人职责落实到位,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二)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1、发挥班集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2、加强少先队队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锻炼,让队干部自主策划、参加学校活动,以大队带中队,中队带小队,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3、抓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与检查,做到每生都能熟记,月末德育领导小组统一抽查,作为学生及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有效指导学生的言行。4、以各月纪念日和学校特色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各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活动从点滴开展,从细微入手,力求使学生逐渐掌握并养成各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三结合教育,发挥德育合力1、认真开展好家长学校工作,及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形成家校联合教育网络,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合理安排班级家长会,进一步与家长进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2、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并结合学校在“学雷锋”、“五一”、“六一”、“清明节”等节日或纪念日,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重点突出“奥运年”的特色,开展“我的奥运”主题活动及“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3、继续抓好德育阵地建设,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组织好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深入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发挥少先队阵地堡垒作用,如本学期的对黑板报、宣传栏、阅览室的宣传和使用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继续加强同朱旺村大菱鲆养殖基地、五色草研究等德育基地的阵地共建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课外生活增添更多的教育途径。(四)着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德育机制:1、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自身和职业道德修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爱学生是教师的本分”为主题的活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平。2、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最直接的实施者,要增加班主任的德育责任心,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班主任培训机制,将理论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增强班主任工作能力,不断改进工作艺术。3、抓队干部的队伍建设。加强对队干部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大队部在少先队员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队员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五)深化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实践锻炼出成效1.开展节约资源“四个一”主题活动。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少年儿童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引导队员从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重点开展以“节水防污”为主题的漫画大赛、童谣征集、知识竞赛等活动。2.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艺术月活动。读书使人高尚,艺术让人优雅,文化是校园的灵魂。在活跃身心的同时,少先队大队部将在四月份组织全校队员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在五月份开展艺术月活动。这两项活动都将与奥运紧密联系。(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把心理健康课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教学做到有教材、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2、积极组建校心理健康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并以此作为学校德育教育重要工作形成机制,长期坚持。(七)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本学期,学校将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大胆创新,把各科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各科自身特有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人生观教育。(八)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渗透。继续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要认识到学校是育人场所、文明场所,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力求让每一处场所、每一面墙壁、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搞好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教育阵地,发挥校园广播优势,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