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施工方案_第1页
桩基检测施工方案_第2页
桩基检测施工方案_第3页
桩基检测施工方案_第4页
桩基检测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下载内容仅供参考一、项目概况

XXX项目地基检测施工方案XXX工程.由于天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处理采用碎石桩和钻孔混凝土灌注桩两种桩型进行地基处理。XXX测任务。(一)、检测内容1、灌注桩(1)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2)桩身完整性2、碎石桩(2)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3)桩体动力触探试验(二)、检测方法1、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3、低应变检测4、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5、桩体动力触探试验(三)、检测工作量(1)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0.5%,3(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建筑不少于3根。(3)低应变检测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0%,桩为随机抽取。各场地实际检测工作量在实地根据设计图纸和检测要求来具体确定。(4)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检测位置定在碎石桩布设形状(正方形或正三角形)中心,检测数量不少于桩孔总数的2%。(5)桩体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二、检测依据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2-2002)三、检测方法技术(一)1、检测流程检测严格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均凿去浮浆及破损部分,露出新鲜密实的混凝土;每根桩布置3~431。PIT—V基桩动测仪信号输入数据处理手锤击打2、判定标准

参数设定结果输出图1 基桩反射波法现场检测示意图(1) 波速计算图2完整摩擦桩纵波波速计算示意图由图2可知,C=2L/Δt或式中 c -—桩身材料的一维应力波纵波波速(m/s),简称波速L——测点下桩的长度(m);Δt——桩底反射波峰值与入射波峰值的时刻差(s);Δf——幅值谱上完整桩相邻峰值间的频率差(Hz);被检工程的桩身材料平均波速值 为5根以上完整桩的波速平均值。(2)完整性类别划分:按桩身的完整性及应力波速值进行综合评定,一般可分Ⅰ、Ⅱ、Ⅲ、Ⅳ四类。Ⅰ类桩:桩身结构没有缺陷的桩,其桩身质量评价为完整,满足设计要求;Ⅱ类桩:桩身结构有轻微缺陷的桩,其桩身质量评价为基本完整,该类桩基本满足设计要求,轻微缺陷不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Ⅲ类桩:桩身结构存在较明显的缺陷,该类桩为缺陷桩,其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进行工程处理。(二)1、加载方法(1)加载装置:本次试验采用堆载法。由桁架、主梁、工字钢和跳板搭成堆载平台,上面均匀堆放水泥块作配重,构成加载反力系统(详见示意图)。加载采用2000kN2)5000kN动加载,千斤顶中心与试桩中心重合.泵图3 静载荷试验示意图(2)沉降观测装置:试验用千斤顶、电动油泵、高压油管的容许压力分别大1.2mm4(21/101022、沉降观测(1)试验标准:严格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执行。(2)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加载分级详见各桩数据汇总表.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读数时间为每级加载后按 5,10,15,15,15,30,30...min的时间间隔读数,直至变形达到稳定标准或满足中止加载条件时为止。(3)稳定标准:每一小时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4)2min,15min,30min15min,15min,30min,30min…3h。(5)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5B、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C、已达到最大加载量。3、承载力取值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A、根据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BQ-ss=40mms=0.05D(DCs-lgt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不超过最大加荷值的1/2。(三)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1、最大加荷值最大加荷值为设计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按每根桩所承担的面积计算)。2、试验设备钢梁、油压千斤顶、数据采集仪、电子位移传感器(50mm)、配重(根据实际需要)、承压板(按每根桩所承担的面积计算)。3、试验流程在桩顶和桩间土上铺5-10cm砂垫层,预压并将砂垫层压密实以后,开始进行加载试验.试验采用钢梁和配重作为反力装置,油压千斤顶加荷,在荷载作用下,桩土共同作用向下产生位移,对称安装在荷载板上的4个位移传感器量测桩土向下的沉降量,根据沉降--荷载数据,绘制出沉降荷载(P—S)曲线,并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附录A)确定出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试验工作(1)加载分级按最大加荷值的1/10分级,共分10级。每级加载前后,各测读一次沉降,以后每半小时测读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2)相对稳定标准当1h内沉降增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3)荷载终止条件①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②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6%;③总加载量为设计要求值的两倍以上。(4)卸载及卸载沉降观测卸荷级数可为加荷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3小时读记总回弹量。(5)成果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的依据:①当p—s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该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②当p—s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可取s/b=0.01所对应的荷载。3值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四)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1、检测流程采用63.5kg重锤自由落下,击打标准贯入器,落锤落距为76cm15cm30cmN验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要求进行。2、成果分析根据规范规定和标准贯入击数,计算处理后的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判断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五)1、检测流程采用重型(N63。5),试验采用穿心锤自由下落,锥头采用直径Φ74mm锥尖60度圆锥头,钻杆采用Φ42mm,连续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直至设深度或动探击数连续3次大于 50击.动力触探试验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要求进行。2、成果分析根据规范规定和动探统计击数,计算处理后的桩体动探击数范围值及密实程度,判断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四、检测进度计划由于本项目子项工程较多,许多单项工程设计图纸正在设计之中,因此各在施工结束后281进场后连续进行检测,现场检测结束后27五、资源配置1、人员131511及检测技术人员均要具备相应的检测资格,持证上岗,具体人员配置见下表。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职 务姓名职 称 专业项目经理工程师 全面负责技术负责人助理工程师 检测技术员工程师 检测技术员工程师 检测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检测专职安全员助理工程师 安全2、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 检定日期 检定有效期 备注千斤顶千斤顶OF500—200台210.04.261YD2000A20千斤顶台110.04261年C10。04.租赁位移传感器MS—50台4 126压力表YB0—150A台310.04.261年低应变动测仪PIT-V台110。05.131年钻机SH—30台1吊车20吨台1六、质量管理措施1、贯彻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严格按现行规程规范以及施工方案进行检测.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违规操作。3、开工前要进行场地踏勘,收集勘察、施工资料。4、组织所有检测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技术交底。5、做好原始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可靠,严把质量关.6、检测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提出,需技术变更待甲方会同设计方同意后方可变更。7、对野外测试结果认真分析,评价要可靠、准确,及时提出正式检测报告。8、严格执行检测人员自检、项目抽检和公司总检三级检查制度 ,严把质关,确保检测成果的科学、公正、真实。七、安全保证措施1、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安全作业管理制度》,认真贯彻GB/T28001准的规定,落实“安全生产第一领导责任制”制度,项目经理对项目安全生产全面负责。2、工地成立项目部主抓安全文明生产,工地设专职安全员,生产全过程有人管安全。明确岗位责任制,确保安全第一,杜绝安全事故发生.3、组织对职工岗前安全技术教育,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定期组织并参加班组安全活动。4、制定针对本项目特殊环境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并进行技术交底;尤其侧重对临时工的教育,并签订《临时工安全生产合同》。5、试验设备的运输、吊装要有专人负责,统一安排。6、吊车工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吊车就位稳固,吊车专人指挥起吊,起重物及吊车臂下严禁站人、作业.7、承重平台、堆载必须安设稳固、对称,静载试验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范。8、夏季施工要做好防暑降温,防食物中毒、防雷电、防洪;安全用电。9、及时配备各种安全防护用具,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八、检测现场的环境管理1、严格执行我公司《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要求》的规定,遵守地方和委托方有关文明施工的各项规章制度。2、认真全面识别检测现场的环境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3、检测现场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