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课型-第一单元_第1页
单元导读课型-第一单元_第2页
单元导读课型-第一单元_第3页
单元导读课型-第一单元_第4页
单元导读课型-第一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单元导读课型第一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戴新蕾学习目标:1、自读单元导语,初步明白单元主题。2、结合“单元导读卡”,浏览本单元课文和学习园地,了解课文大意;初步阅读本单元感兴趣的诗句或文章或片段,熟能成诵。3、识记本单元生字词,能说出规范书写的要点,能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4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的古诗词或名句,了解洞庭湖、桂林山水和双龙洞等相关课外资料。学习过程:一、自读单元导语,概括单元主题。1、打开课本第1页,自由读单元导语,概括单元主题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走遍千山万水)2、在导语里,还给我们提出了学习任务和要求,你能找到吗?预设: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学习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二、了解单元课文内容下面,我们大家来看看本单元的课文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目录,一齐读课题。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4、《七月的天山》除了四篇课文外,还安排了阅读链接和宽带网,是有关背景的介绍,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习作要求观察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我的发现是对课文表达方式的回顾和总结,日积月累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三、出示“单元导读卡”,自读自悟。(一)请同学们结合“单元导读卡”自学。单元主题课文题目课文大意喜欢的诗句或段落不懂的地方走遍千山万水小组交流。全班汇报。1、课文题目及课文大意指名汇报:《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2、分享喜欢的诗句或段落这几篇文章中,我喜欢的诗句(段落)是___________,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我想用心地读一读。3、我会质疑课文《___________》中,我不懂的地方是___________。预设:1“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面积很大,为什么作者把它比作是小小的水潭呢?作者宽广的胸怀为什么把漓江的水比作是“无暇的翡翠”?漓江水深、水清,是水面呈现绿色,加上两岸青山的映衬,映入作者眼帘的漓江水似乎是一块纯粹的碧玉。“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双龙洞的内洞真的这么小?这是作者通过空隙时的真实感受,可以想象一下。……初步解决生字词(一)字词书写要点:14页“词语盘点”,圈出易错易混淆的字。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①生字新词我会读敬亭山洞庭潭面青螺谙知波澜壮阔无暇攀登峰峦雄伟骆驼危峰兀立连绵不断浙江臀部稍微额角蜿蜒白缎山涧俯视白皑皑马蹄溅起绵延马鞍②写好生字亭庭潭螺谙罗澜瑕骆驼障绵峦(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兀立:高耸直立,形容山势的险峻。嶙峋:形容山石突兀的重叠。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连接不断。山涧:山间的水沟。洄水涡:水流回旋。六、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差,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许多绮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